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钟俊鸿 肖维良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2012年4月15-16日,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桑抗病育种中心挂牌暨蚕桑抗病育种学术研讨会在蚕业/生物所召开。
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广东省科技厅刘炜副厅长、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西南大学桑树基因组计划项目组负责人何宁佳教授、省科技厅产学研处卢进处长和李政访副处长、农科院党组副书记廖森泰研究员、副院长肖更生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徐志宏研究员等特邀专家和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云南、重庆等八省市蚕桑相关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负责同志、专家、代表等共17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副院长肖更生研究员主持,廖森泰副书记首先致欢迎词,并就蚕桑抗病育种中心的建设目标、定位及工作思路进行了说明,他指出要把蚕桑抗病育种中心建设成为“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及蚕桑基因组研究成果转化基地、蚕桑抗病品种南繁基地、蚕桑抗病资源共享平台和新品种区域鉴定中心,建立热带亚热带蚕区蚕桑抗病育种协作、共享机制,促进蚕桑抗病育种的进步和蚕桑产业的发展。
向仲怀院士对蚕桑抗病育种中心给予厚望,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蚕桑基础科技研究取得很大进步,蚕桑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和地方研究单位、高校、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共同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刘炜副厅长在讲话中强调,广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五年前就建立了“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给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注入了新鲜力量,希望蚕桑抗病育种中心充分利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端人才团队,结合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优势,加快推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拓展中心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开发,成为重点实验室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成果转化利用的战略布局,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向仲怀院士、刘炜副厅长、夏庆友教授、廖森泰副书记、肖更生副院长、卢进处长、张名位所长、罗国庆书记等在热烈的掌声中为“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桑抗病育种中心”揭牌。
性诱剂对罗汉果果实蝇的诱杀效果及效益分析广西园艺2006年第17卷第1期2.2番薯叶的矿质元素测定表3表明,番薯叶的矿质元素普遍比菜心高,其中钾,磷,镁,铁,铜和锰含量均超过菜心,而钙和锌含量则比菜心低.表3番薯叶与菜心矿质元素的比较mg/kg(FW)样品钾磷钙镁铁铜锰锌番薯叶46006553933255381278.12112菜心410046013402323873.2462615.63讨论3.1根据GB18406.1—2001[4]中规定,无公害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叶菜类≤3000mg/kg(Fw),台湾番薯叶的硝酸盐含量为365mg/kg,分级标准为一级,硝酸盐污染程度轻,可安全食用.3.2试验表明无公害台湾番薯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富含粗纤维,粗蛋白和矿质元素,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3.3经过近10a生产实践表明,台湾番薯叶在广州地区的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包括3个方面,第一,一般采用1a生栽培方式,但亦可1a种三造,常年采收上市,其中夏,秋季(3月下旬~10月下旬)在露地栽培,冬季(11月初~3月中旬)则移入大棚种植.第二,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可选择腐熟的人畜粪肥或酵素菌肥,一般按每667m.施纯氮16.2kg计算施肥量,基肥与追肥的施用比例为3:7,以后每隔7d追1次肥,共施3次.第三,病虫害防治,危害台湾番薯叶的主要害虫为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在防治上,注意清除田边杂草上的虫卵和低龄幼虫,同时采用黑光灯,变频诱杀灯和性引诱剂或毒饵诱杀成蛾,防治药剂有:59/5抑太保乳油或59/6卡死克乳油2o00~25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59/5农梦特乳油1000倍液,209/6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等,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时间,防效较好.参考文献[1]黄邦海,吴云鹞,龙活国,等.珍优新型蔬菜[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扬惠芬,李明元,沈文.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3]罗洁,杨卫英,吴圣进,等.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J].广西植物,l997,4:363—369.[4]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5]张福平,潘俊强,陈蔚辉.6种野菜硝酸盐和Vc含量的测定[J].中国蔬菜,2005,4:23—24.性诱剂对罗汉果果实蝇的诱杀效果及效益分析唐邦燕,欧阳旭,李志航(临桂县渡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临桂541l08)罗汉果是主产于广西桂北地区珍贵的食,药两用经济作物,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罗汉果的栽培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罗汉果植株易感病虫,病虫害防治一直是罗汉果栽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传统的栽培技术措施偏重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滥用化学农药的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已全面实施,食品的安全性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桂林市临桂县积极创建无公害罗汉果示范基地,重视罗汉果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推广.2004年,笔者应用性诱剂在渡头乡粟村罗汉果示范基地进行诱杀果实蝇害虫的试验,诱杀效果明显, 不伤天敌.减少了因果实蝇危害而引起的果实变黄, 收稿B期:2005一O9—23;修回日期:2005—1O—O9 腐烂,脱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性诱剂,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提供;48乐斯本乳油(市售产品)1.2试验方法1.2.1试验地点设在临桂县渡头乡粟村罗汉果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设立性诱剂区面积为0.7hm.8月13日用废弃的596mL的纯净水瓶,作为吊瓶,在瓶子的中部两侧对称剪成2cm×2cm的裂口,剪开塑料向外稍翻,使倒置瓶子时能防止雨水进入.将诱蕊用细铁线穿住,置于倒置的596mL的纯净水瓶2006年第17卷第1期广西园艺内,每瓶放0.2肥皂水100mL,并加入9O9/5敌百虫晶体3~5g.每667m.均匀设立5个吊瓶点,每个点装上性诱剂吊瓶,共装上性诱剂吊瓶5O个,辐射面积1km..1.2.2在示范基地内经过保护区隔离设立喷药区,喷药区面积为6671TI..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洒罗汉果叶片正背面及果实,对果实蝇危害罗汉果进行防治.施药时间为8月13日,8月20日, 8月27日共3次.每次喷洒药液45kg.1.2.38月13日~9月30日,随机确定5个吊瓶进行系统调查,计算诱杀果实蝇的数量.8月13~30日对性诱剂区和喷药区进行黄果(果实蝇将卵产于罗汉果果实内,幼虫孵化后危害果实形成黄果)率比较.2结果与分析2.1对果蝇的诱杀效果性诱剂是用趋气,趋性信息的特性,引诱害虫成虫进瓶,熏蒸或胃毒杀灭害虫,果实蝇对其有极强的趋向性,因此对果实蝇的诱杀效果十分明显.8月13 日~9月30日,49d共诱杀果实蝇513头.2.2性诱剂吊瓶区与喷药区的黄果率比较据8月13~30日调查,性诱剂区罗汉果667m.产10800个,黄果57个,黄果率0.53,而喷药区罗汉果667m.产10200个,黄果864个,黄果率8.3,性诱剂区果实蝇危害率比喷药区下降了14.7倍. 2.3防治效益分析性诱剂区每667m.用性诱剂5支,2元/支,每667m.仅开支10元.喷药区每667m.用489/5乐斯本乳油1.5瓶,每瓶8元,药品支出12元,分3次喷洒,喷药3次人工费3O元,每667m.成本42元.通过效益分析,性诱剂区比喷药区防治果实蝇,每年每667m.的成本减少32元,下降80.性诱剂区黄果53个,667m.损失26.5元;而喷药区黄果864个,667m.损失432元(以2004年大中小果平均价格每个0.5元).性诱剂区比喷药区防治果实蝇黄果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05.5元,黄果经济损失率下降93.99/5.甜油桃幼树应用PBO的促花效果徐明举(山东省费县果业管理局,山东费县273400)甜油桃,幼树极性生长很强,新梢生长旺,1a可多次分枝生长.特别是1~2a生幼树,生长更旺,致使花芽分化率低,花芽大都着生在副梢的顶部,而且花芽瘦小,坐果率和产量都很低.为了探讨大棚甜油桃栽植当年前期促梢,中后期促花,第二年实现丰产的新技术,于2003-~2005年开展此项试验.1材料与方法以费县员外东新安村2002年新栽的五月阳光和艳光甜油桃为试材.土质为砂壤土,面积为1500m.,行株距为1.5m×1m,每棚667m.栽300株,每行栽7株.于3月30日定植,栽后浇水,松土后覆1m宽地膜,用土把地膜两边和根颈处压严,以增温保墒, 促进根系生长.5月中和6月上旬各追1次尿素,每株100g,7月初追1次三元素化肥,每株100g,施后浇水,7月15~20日新发的副梢长到20~25cm时,收稿日期:2005一O7~29喷第一次PBO促控剂100倍液,待过10~14d后看其控长效果再喷第二次PBO1o0~200倍液.于8月中旬结合灌水追三元素化肥,每株100g,9月下旬每棚施优质有机肥3000kg,并混施磷肥150kg,施后灌水.l1月上旬施三元素化肥,每株100g,并浇足冻水.喷施PBO(江苏省江阴农业局生产)试验,第一次于7月5日当新发副梢长20,--,25CIVI时,喷PBO 100倍液;第二次于8月1日,根据其控梢程度,喷PBO1o0~180倍液.以同期喷清水作对照.2结果与分析2.1PBO的控梢促花效果PBO喷后3d叶色转为浓绿,7d新梢基本停长,叶片重叠,节间缩短,喷后25d即有花芽形成.10 月30日调查,全树所有枝条都有花芽,即使在旺枝上。
果蝇免疫基因的表达
饶军华;周永富
【期刊名称】《昆虫天敌》
【年(卷),期】1996(018)003
【总页数】6页(P141-146)
【作者】饶军华;周永富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462.1
【相关文献】
1.利用果蝇细胞研究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的双报告基因系统的建立 [J], 张婷;肖强海;韦有恒;刘勇;马维骏
2.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基因2蛋白与p16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旗;况燕;卢芳芳;徐红
3.细胞免疫基因eater在果蝇中的单倍型结构和表达差异 [J], Punita Juneja;胡耀东
4.含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Ⅴ.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DNA免疫中基因佐剂的作用 [J], 郭虹;陈观今;郑焕钦
5.转LdOA1基因果蝇品系GSTs基因表达及对溴氰菊酯胁迫响应 [J], 孙丽丽;刘鹏;王志英;梁斌;曹传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庆祝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
【年(卷),期】2008(30)4
【总页数】1页(P388-388)
【关键词】中山大学;昆虫学家;研究所;教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22.3;G649.28
【相关文献】
1.中国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简况 [J],
2.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为庆祝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而作 [J], 朱佳木
3.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记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的党建工作[J],
4.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简介 [J],
5.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所——庆祝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15周年 [J], 薛勇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山蝴蝶资源调查
欧剑峰;黄鸿;吴华;刘桂清;郑基焕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33
【摘要】对广州市白云山的蝴蝶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蝴蝶270余号,经
鉴定隶属9科33属45种.分析了白云山蝴蝶的分布区系、优势种及观赏价值高的种,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该地区蝴蝶资源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8858-18860)
【作者】欧剑峰;黄鸿;吴华;刘桂清;郑基焕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60;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
州,510260;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60;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
州,510260;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42
【相关文献】
1.广州市白云山西侧绿化休闲带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J], 许冲勇;冯志坚;李镇魁
2.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山地草原带蝴蝶资源调查 [J], 李照广;尹弯;钟问;熊嘉武;胡红英
3.美姑县蝴蝶资源调查分析 [J], 吴文佳; 张显东; 孙志东; 黄跃跃
4.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J], 宋子龙; 崔书丹; 孙国文; 吴相菊; 张秋艳
5.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调查(I)(鳞翅目:眼蝶科) [J], 申蕴婷;王召龙;吴兴波;周惠丽;张红勇;尚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昆虫研究后续实验室开展昆虫世界里,有这样一类昆虫,它跳起来不用脚,而是借助胸部起跳。
如果将其翻身,它会用胸部叩地,腾跃空中,一眨眼又翻回了原样。
这就是奇妙的叩甲科昆虫,也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世宏的研究对象。
深耕叩甲科昆虫分类工作近40年,江世宏对叩甲科昆虫的动作、形态等如数家珍。
谈到它们用胸部跳跃的细节时,江世宏的语气中透露着欢乐,“生物世界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叩甲科昆虫用胸部跳跃就是其中之一,非常有意思”。
由于患有先天性眼疾,江世宏的视力逐渐减弱,这成为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拦路虎”。
但他仍乐观地说:“我有两件法宝,一件是阻挡紫外线和蓝光的眼镜,另一件则是用来放大字体的放大镜。
”此外,他还把电脑换成了黑底白字形式,以便他能够清晰阅读更多的材料,“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嘛!”现在,江世宏仍然坚持到实验室。
怀着对叩甲科昆虫研究的热爱,江世宏带队长期坚持开展中国叩甲科昆虫系统分类,完成了多部专著和大量论文,现正在编撰《中国叩甲科昆虫名录》《中国叩甲科昆虫图集》等专著。
江世宏和团队还发现了许多叩甲科新种,填补了科学空白,并采用分子技术探讨了叩甲科的系谱关系,使叩甲科的系统分类从定性进入到定量、从宏观深入到分子,推动了我国叩甲分类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研究叩甲的种属分类并非易事,对于采集到的大量标本,特别是一些形态近似的标本,准确鉴定一个种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候还会出现误判。
“其实,确定它们是不是一个种,是看它们能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但实际中又很难实现,目前用得最多的还是看形态。
”江世宏表示。
“昆虫分类就是新物种的发现、修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摸清‘家谱’,明确家谱中各成员间的关系。
”为了厘清中国叩甲科昆虫的分类,江世宏带领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许多种属的修订,使叩甲科的分类不断深入和完善。
为促进团队成员的发展提升,江世宏在新成员加入时就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令团队成员陈晓琴印象深刻的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她,本想加入团队后就能参与完成科研任务,但江世宏却让她先整理标本,并且还要考核她的专业知识。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刘炳荣;钟俊鸿
【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
【年(卷),期】2006(028)004
【摘要】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类新型的第三代杀虫剂,能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活性高,残毒小,对环境污染少,大量应用于农、林、卫生害虫防治.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阻碍白蚁新表皮的形成,抑制白蚁的蜕皮而致死.目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如氟铃脲、杀铃脲、除虫脲、氟啶脲等已应用于白蚁群体防治,对白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是目前砒剂和灭蚁灵较理想的替代物.
【总页数】8页(P180-187)
【作者】刘炳荣;钟俊鸿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1
【相关文献】
1.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储粮甲虫的防治效果 [J], Elek,JA;徐汉虹
2.两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防治茶尺蠖的药效试验 [J], 胡曙光;姚勇强
3.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黑翅土白蚁室内毒力测定 [J], 江建国;张文颖;江靖;曾文豪;李文乔;涂俊杰;刘冲
4.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杨霞
5.几丁质酶抑制剂及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合成与农用活性研究进展 [J], 张婧瑜;韩清;蒋志洋;李慧琳;邓鸣飞;朱凯;李明君;段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虫病原线虫对荔枝龟背天牛幼虫空间格局的影响及经济阈值
研究
韩日畴;刘秀玲
【期刊名称】《昆虫天敌》
【年(卷),期】1996(018)003
【摘要】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对荔枝园中龟背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的影响不明显。
该虫的空间分布仍符合负二项分布,同时也符合核心分布和复合波松分布;空间图式是聚集型。
天牛幼虫于试验果园中的分布也与园的方位有关。
【总页数】7页(P99-105)
【作者】韩日畴;刘秀玲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7
【相关文献】
1.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拟木蠹蛾和天牛幼虫的研究 [J], 罗启浩;谭常青;陈志凌;李志勇;李小林
2.昆虫病原线虫对光肩星天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任晓亚;李宁;王志刚;阎爱华
3.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对光肩星天牛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J], 阎爱华;任晓亚;李宁;王志刚
4.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J],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吴成
进;马生福;陆之贵
5.荔枝龟背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J], 韩日畴;徐洁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温度对黄肢散白蚁无翅补充型形成的影响
刘丽凌;钟俊鸿
【期刊名称】《昆虫天敌》
【年(卷),期】1991(013)004
【摘要】本试验研究温度因子与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Oshima)无翅补充型形成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可影响黄肢散白蚁无翅补充型产生的速度、数量、生殖力及卵孵化率等。
其中以26℃条件下饲养的群体产生无翅补充型的速度最快、产卵量最多及卵孵化率最高,29℃次之。
而在温度23℃饲养的黄肢散白蚁工蚁产生补充型速度较慢、产卵较少,且大多数群体的补充型所产的卵不能孵化,即使能孵化的群体,其孵化率也很低。
【总页数】4页(P194-197)
【作者】刘丽凌;钟俊鸿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296
【相关文献】
1.黄肢散白蚁β-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J], 曾文慧;刘炳荣;李秋剑;钟俊鸿
2.几种杀白蚁药剂对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uiceps)的毒效试验 [J], 陈海洪
3.黄肢散白蚁实验室群体中幼蚁和若蚁比率的变化与补充... [J], 刘丽凌;钟俊鸿
4.黄肢散白蚁无翅补充型的产生及其外部形态的扫描... [J], 刘丽凌;钟俊鸿
5.两种不同食料对黄肢散白蚁初期群体的影响 [J], 刘丽凌;钟俊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钟俊鸿肖维良目前,全世界已记载白蚁2600多种,其中,种类较多的国家及地区有中国(476种)、澳大利亚(360多种)、印度(280多种)、南美(400多种)、非洲(近1000种)及东南亚(400多种)。
在2600多种白蚁中,有经济意义的约180种。
白蚁主要为害房屋建筑、农作物、地下电力、通信电缆、交通、运输设施、水利堤坝、城市绿化树木等,对各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在美国,每年因白蚁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30亿美元,欧洲,每年约2亿欧元,澳大利亚,每年约1亿澳元。
我国是白蚁为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建筑物方面,长江流域约40~50%房屋受白蚁为害,华南地区房屋受白蚁为害率约60~80%,广东个别城市可高达90%。
在水利方面,白蚁危害水库、江河堤坝,造成堤防漏水、决堤。
根据水利部门调查,长江以南堤坝受白蚁危害率为53~92.2%。
此外,白蚁还危害农、林作(植)物、地下电缆等。
我国建筑物每年因白蚁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少17亿元人民币;水库、江河堤坝因白蚁危害所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难以估计。
对白蚁的防治,在二十世纪初,人类使用天然的杀虫剂如砷剂防治白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使用人工制造的化学药物滴滴涕、三氯苯、五氯苯酚、二溴乙烷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氯丹、林丹、七氯、狄氏剂、艾氏剂及灭蚁灵等有机氯灭蚁剂(Termiticides)。
由于有机氯灭蚁剂对人类及环境产生危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己逐渐为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Chlorpyrifos及异柳磷Isofenphos)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及氰戊菊酯等)所取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又筛选出氟虫氰、氟铃脲、氟虫胺及除虫脲等特异性灭蚁剂。
近二十年来,经过各国科学家不断地努力、探索,无论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或在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一、化学屏障化学屏障包括采用杀虫剂作土壤、木材处理和泡沫剂处理以及采用预防白蚁合成纤维、塑料“地毯”。
用于化学屏障的杀虫剂应具备下列特性:(1)化学性质稳定,药效长;(2)高效、低毒,对人、畜安全;(3)不溶或难溶于水,不易流失;(4)蒸气压低、气味小,不易挥发;(5)无内吸作用,不为植物所吸收。
(一)用于土壤、木材处理及泡沫剂处理的杀虫剂用于土壤、木材处理及泡沫剂处理的杀虫剂分驱赶性灭白蚁剂和非驱赶性灭白蚁剂,联苯菊酯(Bifenthrin)、氟氯氰菊酯(Cyflu 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氰戊菊酯(Fenvalate)、稻丰散(Phenthoate)、氯菊酯(Permethrin)、氟硅菊酯(Silafluofen)、氰戊菊酯(Fenvalate)、三唑磷(Triazophos)、六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和四溴菊酯ralomethrin属驱赶性灭白蚁剂;毒死蜱 (Chlorpyrifos)、吡虫啉(imidaclo prid)、氟虫氰(锐劲特,fipronil)、溴虫清(Chlorphenapyr)和Thiome属非驱赶性灭白蚁剂。
联苯菊酯(Bifenthrin)的特点有:(1)具有高度的灭白蚁及驱白蚁活性;(2)性质稳定,有较好的抗碱性,药效持久;(3)蒸气压低,不挥发;(4)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流失;(5)无内吸作用,不为植物吸收而失效;(5)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6)不含氰基,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在美国,Kard 用0.062%的联苯菊酯处理土壤,预防白蚁效国达7--14年。
澳大利亚的试验表明,经联苯菊酯处理的土壤,在完全暴露自然环境情况下,10年内无白蚁侵入。
联苯菊酯用于建筑物预防白蚁处理、木材处理及泡沫剂处理的浓度为0.06~0.12%。
氯菊酯(Permethrin)对高等动物毒性低和刺激性小。
Kard等报道,1978、1980年用1%氯菊酯处理土壤,持效达5~15年。
国外预防白蚁的氯菊酯产品主要有FMC的Dragnet FT(有效成分36.8%)及Prelude(有效含量25.6%),推荐用于建筑物预防白蚁的浓度为0.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对光、热稳定,对白蚁等木材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用于室内木材, 持效一般在七年左右。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用0.3~0.6%的乳剂,将成材在其中浸渍10~20分钟, 或用0.3~0.6%药液喷、涂木材表面:对使用年龄10年以下的新木构件,每平方米木材表面用药液250毫升;使用年龄10年以上的旧木构件,每平方米木材表面用药液400毫升。
用于建筑物预防白蚁水平屏障土壤处理的浓度为0.3-0.6%。
产品剂型:国内:10%乳油;国外:30.6%乳油(Prevail TC)及25.3%乳油(Demon TC)。
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素灵、Deltamethrin)属中毒杀虫剂,对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但在短期内即可消失。
三代繁殖试验和神经毒性试验未见异常。
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未见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对鱼类及水生生物高毒,对蜜蜂和蚕剧毒,对鸟类毒性较低。
制剂有2.5%乳油(Decis 2.5 EC)、2.5%可湿性粉剂(K-Othrin)及25%克蚁灵悬浮剂(Kordon 250 SC,法国安万特环境科学公司产品)。
建筑物预防白蚁用0.125%浓度药液。
灭治白蚁用0.05%的粉剂,如Deltadust( AgrEvo 产品)。
氰戊菊酯(Fenvalate)对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
制剂有20%乳油。
用于预防白蚁的剂型有24.5%的乳油(Tribute EC, AgrEvo 产品)。
土壤处理使用浓度为0.5~1%药液(4升/平方米)。
氟氯氰菊酯(百树得)(Cyfluthrin)对高等动物毒性低,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多种叶类作物上的害虫及木材害虫。
国外用于预防木材害虫的氟氯氰菊酯产品主要有Bayer公司的 Tempo20 WP(有效成分20%)及Tempo SC(有效成分11.8~20%)。
使用时用0.05~0.1药液喷、涂地面上用木材表面。
毒死蜱 (乐斯本,Chlorpyrifos) 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杀虫剂,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地下害虫及多种叶类作物上的害虫。
根据Kard等在美国所做的试验,毒死蜱(1%)用于预防白蚁土壤处理,持效一般6~12年,最长可达21年。
目前,以毒死蜱为活性成分的防治白蚁产品主要有陶氏益农公司的DusbanTC(毒死蜱有效含量44.9%) 、Dursban 480EC(白蚁清, 42.8% 乳油)、Equity(毒死蜱有效含量23.5%)及白蚁清等。
预防白蚁土壤处理使用浓度为0.75~1%药液,剂量:4升/平方米;用0.5~1%药液喷、涂木材表面防治粉蠹虫、长蠹虫等木材害虫:对使用年龄10年以下的新木构件,每平方米木材表面用药液250毫升;使用年龄10年以上的旧木构件,每平方米木材表面用药液400毫升。
由于毒死蜱可能伤害儿童的神经系统,阻止大脑的发育,美国环境保护署(EPA)2000年6月8日宣布在2000年末停止毒死蜱在住(包括宅住宅草地和花园)、学校、托儿所、公园、医院、私人疗养所和购物中心住宅草地和花园内的使用。
于2004年末,将停止毒死蜱在新建住宅和建筑物中作为杀白蚁剂使用。
吡虫啉(imidacloprid)属于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性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
用于预防白蚁土壤处理的剂型有75%的水溶性粉剂(Premise 75 WSP, Bayer 公司产品)。
使用浓度与剂量:水平屏障用0.05~0.1%的药液4升/平方米;垂直屏障用0.05~0.1%药液5升/米(以深度30厘米计,若超过此深度,用量按比例递增)。
由于吡虫啉对白蚁无驱避作用,白蚁经过药物处理带但毫无感觉,故能较彻底消灭整个白蚁群体。
氟虫氰(锐劲特,fipronil)对白蚁无驱避作用,白蚁虽然可取食药物处理过的木材或经过药物处理带,但却毫无感觉,最后导致整个白蚁群体死亡。
用于预防白蚁土壤处理的剂型有Aventis Group的 9.1%悬浮剂(TER MIDOR SC)和2.5%乳油(Termidor 25 EC)。
使用浓度与剂量:水平屏障用0.06~0.125%的药液4升/平方米;垂直屏障用0.06~0.125%药液5升/米。
(二)重复施药技术重复施药技术由美国夏威夷的一家白蚁公司发明,1971年该公司首先取得该项专利,1973年开始用于预防当地的台湾乳白蚁。
该技术是由埋于建筑物底下的土壤或基础砂砾层的管子构成。
管子直径为3/4英寸,每隔6英寸有一裂缝(沿圆周方向)。
管子的另一端露出地面可反复灌施防蚁物。
当向该系统施药时,药液产生的压力使管子上的缝张开,药液通过裂缝渗透到土壤或砂砾层中。
施药的间隔时间可根据药剂的残效期来决定,通常每隔3-5年施药一次。
(三)纤维或塑料“地毯”预防白蚁用于预防白蚁合成纤维及塑料薄片处理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使用时把溴氰菊酯灭蚁药剂加到纤维或塑料“地毯”中,然后再用它作为屏障层防止白蚁入侵。
目前采用非土壤处理的化学屏障法主要在澳大利亚使用。
产品有Kordan TMB及Kordan TB。
KordanTMB药物“地毯”一共有三层,表面层为防湿层,中间为药物处理层,每平方米含溴氰菊酯有效成分1克,底层为基础层,对药物“地毯”起保护作用。
Kordan药物“地毯”无气味,可裁剪及弯曲,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此外,对建筑物可提供长时间保护(保质期10年)及对环境无污染。
二、白蚁诱杀技术白蚁诱杀分毒饵诱杀及粉剂灭杀。
(一)毒饵诱杀把灭白蚁活性物质加进饵剂中做成毒饵,白蚁取食后在群体中传播,最终造成整个群体的死亡。
用于毒饵的药剂需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高度的灭白蚁活性;(2)、对人、畜安全及不污染环境;(3)、为白蚁的慢性胃毒剂;(4)、对白蚁无刺激性和驱赶性。
用于白蚁毒饵诱杀系统的杀虫剂有氟铃脲(hexaflumuron)、氟虫胺(Sulflura mid)、除虫脲(Diflubenzuron)、定虫隆(Chlorflurazuron)、伏蚁腙(Hydramethylnon)等。
(二)粉剂灭杀用引诱物质把白蚁诱集于引诱坑(或容器)中,再喷施慢性灭白蚁粉剂,让授粉白蚁在群体中传播,或将白蚁带回室内分离, 喷施慢性灭白蚁粉剂,再释放受粉白蚁于引诱坑(或容器)中,最终导致整个群体死亡。
治灭白蚁的药剂需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高度的灭白蚁活性;(2)、对人、畜安全及不污染环境;(3)、为白蚁的慢性胃毒剂;(4)、水溶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