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高”字,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华山的高大雄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本课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读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学情分析《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
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对他们而言还是能做到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上课时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很多华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yǒng咏华huà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3.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八”组成。
五篇课文包括了古诗、神话、童话等文学体裁。
《古诗两首》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文化。
本单元课文是反映中外传统文化的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浓厚,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感受民族文化语言魅力,阅读交流中学会评判角色、明是非、辨美丑,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语海畅游”“背一背”“读一读”以及“语文大课堂”四项内容。
这些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孩子了解汉子规律,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本单元的导语和情境图生动有趣,借助对话框巧妙地将本单元课文内容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投入学习之中。
教学目标:1.认识62个生字,会写2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阅读与交际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
4.在欣赏故事中感受民族文化语言魅力,阅读交流中学会评判角色、明是非、辨美丑,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教学策略: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
3.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
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古诗两首》: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感受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炎帝的传说》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尧帝凿井》: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学设计16中国红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
4.展开想象,能仿造诗中的表达说说“中国红”。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
1.围绕“红”字说词语。
(板书“红”)字,做一做词语与句子的文字游戏,好吧?在做游戏之前,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你见过哪些红的事物?2.破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小诗中,也写了八种红的事物。
我们先来读题,叫什么?生:中国红。
师:对,这些都是中国红!二、初读课文。
1.听读,思考。
课文中的“红”写的都是不同的事物,听老师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红色的事物?2.自己读,寻找“红”。
好了,自己再来读一读,读完后,找出红色的事物,并用铅笔做记号。
三、找找词语,积累1.请一个同学读一读,都找到了哪些红色的事物呢?师:(出示:太阳、花儿、衣服、国旗、城楼、春联、笑脸)这些藏在课文里的词语都找到了。
你们来试着读一读。
2.打乱次序再次认读。
屏幕上的这些词语站队友点乱,老师给它们重新排队,你还能认识吗?3.你发现了没有,第一行的词语里有什么秘密吗?第一行:太阳、花儿、衣服、国旗。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联想记忆词语。
第二行:城楼、灯笼、春联、笑脸。
四、运用词语,说句子1.用句式,读短句。
出示:太阳是红的。
第一行的另外3个词语你能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吗?师:可以把4个词语都放进去吗?生:太阳是红的,花儿是红的,衣服是红的,国旗是红的。
师:了不起!不过加上“也”字的话,就更好啦!(练习)2.扩词语,读长句。
(1)这里的每个词语在课文中都有它的好朋友,请你到课文里用“——”画出来。
示范:什么样的太阳呢?太阳——升起的太阳——东方升起的太阳花儿——开放的花儿——春天开放的花儿衣服——身上的衣服——妈妈身上的衣服(2)我想听一个小朋友读,要边读边摆出动作才像呢!(生读)师:读的时候她摆出花儿开放的手型,真像!3.完整读,来记忆4.填词语,学句式。
19三个小伙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三个小伙伴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yězhūdài shǔxiàng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分组读,表演。
指导写字1、指名读:同拉伙伴把巴没就要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
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谈话导入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4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0骑牛比赛教材学情分析:《骑牛比赛》这篇课文是讲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得来的。
全文共分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讲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
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一次比赛的场面。
第三自然段写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对一个献花的小姑娘提问的回答。
理解的重点是骑手说的话。
课文配有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骑牛比赛对这边的孩子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上课之前,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比赛的规则,也播放了一段比赛录象,学生兴致高昂!骑手说的最后一句话“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这句话说明了成绩的来之不易,虽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经过朗读体会,我觉得学生是可以感悟出个中涵义的。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课文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认识1个偏旁。
正确书写文中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斗牛或骑牛比赛吗?(指名谈感受)这是两种不同的比赛项目,都十分危险。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观看骑牛比赛。
2.揭题,提示:“赛”要读准平舌音。
学生读题。
二、初读感知1.教师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
(2)让学生相互提示,读准字音:“术、束、周、超、掌”要读准翘舌音,“曾”要读准平舌音和后鼻音,“只”是多音字,读准“只有”、“一只”中“只”的音。
(3)学生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4)让学生选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师生共同纠正读音,提示:“背上”、“献上”中的“上”都读轻声,“尽”读第三声“jǐn”。
《20骑牛比赛》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骑手说的话。
懂得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教学准备:教学软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
三、教学准备:教学软件生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7、骑牛比赛指名读,领读。
2、简介南美洲: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南部。
(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轻轻读全文,读后仔细看两幅图,说出它们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着重读好长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主认读,指名认读。
(带上拼音)特别观看技艺热烈一束这位南美洲兴致勃勃只有高超尽管掌声献上曾经(2)自主学习,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自主学习词义。
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互相交流。
(4)指名朗读课文。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导读好长句子。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说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第二自然段写一次骑牛比赛的情况。
第三自然段写一位姑娘和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的对话。
(三)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一、教学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软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卡片。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识字8苏教版教材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9个生字,学写〝情〞字,初步掌握汉字左右交叉的特点。
2.在比拟认读中体会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起先生学习汉字的浓重兴味。
3.诵读儿歌,培育语感,积聚词语。
教学预备课件转盘识字图〔学具〕教学进程一、故事引入,认读感悟1.故事引入,了解学情。
小冤家们,教员给大家讲件幽默的事。
有个本国小冤家离开中国,他需求学习中文,也就是学认我们中国字。
有一天,他才学了几个字,就对教员说:〝教员,这几个字怎样都长得一样呢?又难读,又难记,学汉字太难了。
〞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个字让这位小冤家这样忧虑呢?〔课件显示6个生字〕〔有的先生曾经在轻声读〕教员还没教,有的小冤家就会读,能说说你们是怎样看法的吗?〔留意表扬经过不同方法看法字的先生,意在分散好的识字途径。
〕细心看看这六个字,认会1个的举手。
认会2个的呢?有6个都认会的吗?〔面对先认会局部字的先生〕干脆请你们来给周围的小同伴当小教员吧,谁有困难,你就像教员一样,帮帮他们,好吗?〔教员内行间巡视〕刚才教员听出来了,有的小冤家读得还不是很准,有的字还不会读。
如今我们大家一同来认读。
2.多种方式,练读感悟。
〔1〕这些字都在«识字8»里,〔板书«识字8»〕快翻开课本,自己试着来读一读。
留意读准每个字音,不看法的多读几次。
〔先生练读〕〔2〕如今,请一行小冤家来读,一人读一个字一个词。
〔表扬发音准确、响亮的先生。
强调〝眼睛〞〝事情〞两个词要读得轻而短,可以请小教员领读。
〕〔3〕同桌相互读一读。
小同伴读得全对时,就夸夸他,有效果就及时帮帮他。
〔4〕大家读得很好!要是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
有困难还可以看看书。
〔5〕如今,词语也不见了,只留下字,你们还看法吗?〔抽读〕3.交流发现,尝试运用。
〔1〕〔交流发现〕这6个字长得就像6个亲姐妹,你们是怎样分清楚的呢?〔师生共同活动:清:出示清水一杯。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包括5篇课文和一个练习,本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动脑筋,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课文《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
《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
《乌鸦喝水》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这几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练习8》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学用字词句仍为本次练习的重点,对口语交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会背诵《乌鸦喝水》、《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一定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5、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6、会读会背《练习8》的4个成语和谚语。
7、会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分角色表演。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1、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2课时;《鲁班和橹板》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咏华山》2课时;《小松鼠找花生果》2课时;《练习8》3课时。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教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教案教材分析:《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语言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谚语的意思,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3.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4.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搜集谚语课前可以写成纸条或写在黑板上,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最近几天,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是从哪儿学来的?(及时表扬学生多途径地积累生字)2.今天,我们识字的课文将与科学有关。
(随机出示课题,指名读)3.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科学小知识呢?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二、初读感悟,解决字词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2.全班交流3.小结:科学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啊!(教师过渡语: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想要更好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就需要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了,请大家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初”,给“寒”字组组词。
6.读准了生字,再读课文,会更好。
请小朋友们拿起书,大声读课文。
觉得自己读得好的,用笔画个月亮,奖励自己。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学习第一句“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包括5篇课文和一个练习,本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动脑筋,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课文《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
《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
《乌鸦喝水》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这几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练习8》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学用字词句仍为本次练习的重点,对口语交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会背诵《乌鸦喝水》、《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一定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5、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6、会读会背《练习8》的4个成语和谚语。
7、会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分角色表演。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1、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2课时;《鲁班和橹板》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咏华山》2课时;《小松鼠找花生果》2课时;《练习8》3课时。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1、司马光2003年5月27日第十五周星期二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导学习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
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1、放课文录音。
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
4、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
,再评不足。
3、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1、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2003年5月27日第十五周星期二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2、3自然段。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党性朗读第1自然段。
2、过渡:正当这些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出示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情景。
2、说一说: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掉进大水缸会发生什么情况?3、在情况危急时,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2、3自然段。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6、评读。
7、讨论: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小朋友吗?三、指导写字。
四、教学后记:学生发挥想像到更多的办法去救小朋友。
22、鲁班和橹板2003年5月28日第十五周星期三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一、揭示课题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五、小结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2003年5月28日第十五周星期三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23、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做试验用的长颈瓶子、小石子、生字卡。
2003年5月29日第十五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一、引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3、指导学生写字。
4、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生兴趣很浓,生字能很快学会。
2003年5月29日第十五周星期四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认识乌鸦。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你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二、新授: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
3、认读9个生字。
4、认读生字词。
三、看图、读文、探究1、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引导观察,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评议。
(4)过渡:乌鸦想到好办法没有呢?2、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引导观察,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课文怎么写的,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
(3)比较句子,哪种说法更恰当。
3、朗读全文。
4、想想用什么话来夸一夸乌鸦。
四、背诵练习。
1、出示两幅图,请学生看图背诵。
2、自由背诵。
五、书写生字。
六、总结七、教学后记: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到更多喝水的办法,并用自己的话来夸夸乌鸦。
24、咏华山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2003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2003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二节一、复习生字引入形式:开火车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五、小结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25、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2003年6月3日第十六周星期三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认识花生果实。
2、同学们喜难免吃花生吗?小松鼠也喜欢吃啦,他还打算靠花生过冬呢!可他到花生地里却没有找到花生果,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5课。
认读生字:鼠二、初读课文1、请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圈出文中的16个生字,读一读,不会读的拼一拼。
3、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会用ABB4、学生自由读。
三、指导写字。
1、复习巩固生字2、示范、指导。
3、描红、临写。
交流、反馈。
教学后记:学生很容易会漏掉直的里面是三横。
2003年6月3日第十六周星期三第二节一、复习生字引入课文二、学习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1、巩固字词。
2、图文对照。
3、出示课件:填空。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导读书。
6、试背课文,三、你知道哪些植物是在什么地方生长的吗?四、小结五、教学后记: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生物在何处生长。
练习8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句2、学写铅笔字。
3、读背成语和谚语。
4、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
课时安排:三课时2003年6月4日第十六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
4、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计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
9、指名说,讨论。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3、示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3、读准字音。
4、交流。
5、指导背诵。
6、你知道一些什么?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
教学后记:学生知道了更多的小动物住处。
2003年6月4日第十六周星期四第二节四、练习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五、表演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2、指名上来演,评议。
3、评选最佳导演,最佳演员。
教学后记:学生能够自己去表演小苹果树请医生,并将这个故事写得很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