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5.92 KB
- 文档页数:2
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观察杨琦【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27)15【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肝功能及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禅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肝、抗纤维化、补充营养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治疗,B组在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替比夫定,所有患者均需终身服药。
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和HBV-DNA定量。
随访4 a,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TBi L水平均下降(P<0.05),但B组优于A组(P<0.05);两组HBV-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B组结果优于A组(P<0.05),且B组HBV-DNA转阴率(67.50%)高于A组(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年两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年、第3年、第4年B组患者存活率高于A组(P<0.05)。
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可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和4年存活率,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3页(P2807-2809)【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作者】杨琦【作者单位】郸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吕锋2.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 [J], 孙雷3.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J], 李金城4.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比较[J], 王雪刚;梁锦峰;武海波5.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肝功能及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J], 崔峻;丁功伟;高传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研究郭锐;邓宇;郭玲【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26【摘要】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优于替比夫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总页数】2页(P32-33)【作者】郭锐;邓宇;郭玲【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延安,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延安,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R575.2【相关文献】1.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J], 郭华先2.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J], 宋海玲3.温阳益气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研究 [J], 杨莉;王晓光4.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J], 傅道明;王若飞;孙庆明;何永林5.通络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J], 陈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的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下降3logcopies 者占84.63%、血清转换率28.90%、ALT复常率91.4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肝降酶治疗,(P0.O1);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方面,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HA、PCⅢ、LN、IV-C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常规护肝降酶,(P0.01);结论:替比夫定不仅具有抑制HBV病毒复制的功效,也有改善血清肝纤维化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抗病毒;肝纤维化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高达3000万之众,每年死于CHB诱发的肝硬化及肝癌病人不下30万人[1]。
2010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指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08年4月,经我院确诊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124例,肝硬化64例;男98例,女90例,年龄区间11~62岁,平均年龄3.5±3.7岁;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54例,肝硬化42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6~71岁,平均年龄47.5±6.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性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替比夫定(国药准字H20070028)60O mg/d,连续服用4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降酶等治疗,以48周为一疗程。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观察目的:研究探讨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给予对照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普通保肝、补充白蛋白以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加用口服替比夫定进行治疗,每次600mg,每天一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
部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防止指南》的诊断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果:研究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显效28例,占93.33%;部分有效1例,占3.33%;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显效18例,占60.00%;部分有效7例,占23.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为83.33%。
故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比夫定对于抑制失代偿期乙肝病毒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替比夫定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本文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患者为21人,年龄在23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3.2岁;男性患者为39人,年龄在22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1.6岁。
按照随机的方式将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王春莹;江永强;刘静静;王彩霞;李娜;乔炜;宋超;张永欢【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2【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不同药物,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每组40例,联合用药组采取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联合治疗,单一用药组采取恩替卡韦单一治疗,探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HBV-DNA转阴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值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肌肉疼痛、肝肾功能等异常.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性更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总页数】2页(P87-88)【作者】王春莹;江永强;刘静静;王彩霞;李娜;乔炜;宋超;张永欢【作者单位】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兵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1【相关文献】1.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J], 徐勇;2.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对比观察 [J], 徐明丽3.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J], 徐勇4.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比较[J], 彭尚斌5.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J], 王晶;张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研究60乙肝属于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HBV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且通过血液及体液传播。
据有关资料报道,约有25%的慢性乙肝人群最终可导致肝硬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肝脏的晚期疾病,此类疾病具有病死率高,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
肝硬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由肝病毒不断复制所致的肝脏损伤、炎症反应等,因此乙肝肝硬化治疗重点在于合理、安全的抗病毒疗法。
替比夫定属于胸腺嘧啶核苷类拟物[2],针对乙肝病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为此,我院对5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并分析该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16例,所以患者均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标准给予确诊。
其中男70例,女46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3±3.8岁;Child-pugh分级[3]:B级90例,C组26例。
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16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
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等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即保肝、补充白蛋白、利胆、抗感染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治疗,600mg/次,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4w。
1.3 疗效评估标准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区无叩痛、无压痛感,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水平均有显著好转,经B超显示肝维化大幅度减轻;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区无叩痛、无压痛感,肝维化及肝功能水平有所改善,经B超显示肝纤维化有所减轻。
治疗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肝区仍有叩痛及压痛感,肝纤维化及肝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张根华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 浙江省德清县 313200【摘 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替比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早期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方法:将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为a级)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分别应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观察其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12周分别为86.7%和73.1%;24周分别为93.3%和84.6%;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下降检测不到,分别为12周56.7%和34.6%;24周76.7%和57.7%;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替比夫定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可以延缓、阻止肝炎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拉米夫定比较,其抑制病毒能力强,病毒耐药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替比夫定抗病毒我科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早期肝炎肝硬化,并与拉米夫定(lam)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的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2007~2008年选取血清定量hbv-dna≥4lg的早期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年龄37~67岁,平均48±10岁,child-pugh 评分在a级。
其中hbeag(+)14例,治疗组10例。
这些病例按照入院及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年龄、肝功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排除标准:重叠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感染、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拉米夫定(贺普丁)100mg口服,1次/日。
替比夫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素比伏)600mg口服,1次/日。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定量,收集12周及24周的数据。
肝功能检测采用美国ra 2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发应(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