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 17 难忘的泼水节
- 格式:pptx
- 大小:10.31 MB
- 文档页数:7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这天,阳光明媚,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
早上,老人们手持银碗,向大家祝福。
然后,年轻人拿起水盆,舀起清泉,开始互相泼水。
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被泼得湿漉漉的,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傣族菜肴。
饭后,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歌声表演。
夜晚,篝火燃起,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它让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赏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快乐生活。
首先,课文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天气描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阳光明媚的天气和鲜艳的民族服装,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其次,课文详细描绘了泼水节的活动过程。
老人的祝福、年轻人的泼水、美食的享用、歌舞的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些环节既有传统的仪式感,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最后,课文通过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泼水节是一个让人湿漉漉的节日,但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优秀的语文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二年级作文
《难忘的泼水节》
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我们这个小镇上非常盛行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聚在一起欢庆这个重要的节日。
当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穿上了新衣服,准备去参加泼水节的活动。
一到了会场,我看到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手持各种水枪和水桶,正在互相泼水。
我立刻被场面激动了,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们跟着欢快的音乐,一路欢歌笑语地走着,时不时地泼水给路上的人,也被别人泼水。
我感到非常开心,整个人都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我不停地和朋友们互相泼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一天,我尽情享受了快乐的泼水节,和朋友们一起欢笑玩耍。
而且,我也学会了很多关于节日的传统和文化。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对泼水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快乐可以来自于简单的生活,只要我们愿意去享受。
我想,这个泼水节一定会成为我永远难忘的回忆。
每当我想起这个节日,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因为那是我和朋友们一起欢度的美好时光。
希望以后我们还能有机会一起欢度泼水节,一起共享快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说明】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课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板书:泼水节)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资料拓展:
傣族: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
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类文阅读—17 难忘的泼水节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开始举行,一共三天。
在这几天,人们早早地穿上彝族独特的服装,去拜访亲戚。
大家聚在一起饮酒狂欢,跳起欢快而热烈的舞蹈,举行摔跤、拔河等娱乐活动。
到了晚上,人们又在寨子边和宽阔的草坪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男女老少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相互追逐嬉戏,表示驱除邪恶和灾难,祈求来年幸福安宁。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有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1.在()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火把()的草坪()的晚会()的舞蹈2.读短文,会总结。
(1)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的或日举行,共天。
(2)举行篝火晚会是为了祈求。
(3)彝族火把节享有“”的美誉。
火把节1.燃烧宽阔盛大欢快2.(1)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三(2)幸福安宁(3)东方狂欢夜欢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用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汉字音序读音部首去部首几画吉幸铺2.填一填。
()的凤凰花()的鼓点()的泼水节3.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么互相庆祝的呢?用“”画出来。
4.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欢乐的泼水节1.汉字音序读音部首去部首几画吉J jí 士 3幸X xìnɡ土 5铺P pū钅72. 示例:火红欢乐难忘3.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导语】《难忘的泼⽔节》描写了敬爱的傣族⼈民和周总理⼀起过泼⽔节的⽆⽐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民的深厚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难忘的泼⽔》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难忘的泼⽔》原⽂ ⽕红⽕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年⼀度的泼⽔节⼜到了。
今年,傣族⼈民特别⾼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起过泼⽔节。
那天早晨,⼈们敲起象脚⿎,从四⾯⼋⽅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条条龙船驶过江⾯,⼀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穿对襟⽩褂,咖啡⾊长裤,头上包着⼀条⽔红⾊头⼱,笑容满⾯地来到⼈群中。
他接过⼀只象脚⿎,敲着欢乐的⿎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民⼀起跳舞。
开始泼⽔了。
周总理⼀⼿端着盛满清⽔的银碗,⼀⼿拿着柏树枝蘸了⽔,向⼈们泼洒,为⼈们祝福。
傣族⼈们⼀边欢呼,⼀边向周总理泼⽔,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节! 多么令⼈难忘啊,1961年的泼⽔节。
【篇⼆】⼩学⼆年级语⽂《难忘的泼⽔》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12个⽣字,认识8个⽣字。
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民⼀起过泼⽔节的,体会周总理和⼈民⼼连⼼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会本课13个⽣字和由⽣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的观察能⼒,能够抓住⼈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物的⼼情,了解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师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们在⼲什么? (⼈们和周总理在⼀起过泼⽔节。
) 板书:泼⽔节。
(1)泼⽔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节是怎么回事? (学⽣如果讲不清,⽼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互相泼⽔祝福,这是傣族⼈民⼀年中最盛⼤的节⽇。
类文阅读—17 难忘的泼水节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开始举行,一共三天。
在这几天,人们早早地穿上彝族独特的服装,去拜访亲戚。
大家聚在一起饮酒狂欢,跳起欢快而热烈的舞蹈,举行摔跤、拔河等娱乐活动。
到了晚上,人们又在寨子边和宽阔的草坪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男女老少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相互追逐嬉戏,表示驱除邪恶和灾难,祈求来年幸福安宁。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有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1.在()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火把()的草坪()的晚会()的舞蹈2.读短文,会总结。
(1)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的或日举行,共天。
(2)举行篝火晚会是为了祈求。
(3)彝族火把节享有“”的美誉。
火把节1.燃烧宽阔盛大欢快2.(1)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三(2)幸福安宁(3)东方狂欢夜欢乐的泼水节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用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2.填一填。
()的凤凰花()的鼓点()的泼水节3.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么互相庆祝的呢?用“”画出来。
4.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欢乐的泼水节1.2. 示例:火红欢乐难忘3.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部编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临了。
这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早早地来到了广场。
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手里都拿着各种各样的水盆、水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当太阳升到头顶时,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主持人宣布了节日的开幕,接着是精彩的舞蹈表演和歌曲演唱。
然后,最重要的环节——泼水开始了。
人们拿起手中的水盆、水枪,向周围的人们泼去。
水花飞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尽情地泼水,享受着这个节日带来的欢乐。
泼水不仅是表达祝福和喜悦的方式,也是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的象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泼水,洗去旧年的不顺,迎接新年的吉祥。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篝火燃起,人们围在一起跳舞、唱歌,分享美食,欢庆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赏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
首先,课文通过对人们服饰、表情和活动的详细描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通过描述太阳升起、活动开始、泼水环节等时间线索,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清晰。
其次,课文强调了泼水节的深层含义。
泼水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傣族人民表达祝福、洗去烦恼、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这种对民俗文化的深入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最后,课文通过描述夜晚的篝火晚会,进一步展示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使读者对傣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解读,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优秀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再读,理解课文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2、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