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 (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8.16 MB
- 文档页数:30
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难忘的泼水节》人教(部编版)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设计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难忘的泼水节人教(部编版)17 难忘的泼水节文本分析: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
第1、2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3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4~6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7、8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文章在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忘的泼水节部编版二年级
《难忘的泼水节》
每年农历四月,是泼水节的时候。
在我们的小村庄里,泼水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
泼水节当天,我们全村的人都会欢聚一堂,穿着节日的衣服,手里拿着水枪和水桶,准备进行一场欢乐的水仗。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早地就跑到了村庄的广场上,等待着泼水的时刻。
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大家立刻开始用水枪和水桶互相泼水。
我看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加入了水仗,笑得很开心。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玩得不亦乐乎,有的人用水枪射击,有的人用水桶浇水,水花四溅,整个广场都变成了水的海洋。
水仗进行了很长时间,当我们玩累了之后,我们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味的水果,一边互相分享着泼水的趣事。
这个泼水节真是太有趣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样欢乐的时刻。
泼水节不仅是一场水仗,更是一次全村人的团聚和欢乐。
每当我想起泼水节,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
希望每年的泼水节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回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导语】《难忘的泼⽔节》记叙的是⼀个充满温情的感⼈故事。
课⽂中洋溢着热情,在⼈们欢迎周总理的场⾯描写中,在周总理泼⽔的描写中,⽂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7课《难忘的泼⽔节》课⽂原⽂ ⽕红⽕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年⼀度的泼⽔节⼜到了。
1961年的泼⽔节,傣族⼈民特别⾼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起过泼⽔节。
那天早晨,⼈们敲起象脚⿎,从四⾯⼋⽅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条条龙船驶过江⾯,⼀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穿襟⽩褂,咖啡⾊长裤,头上包着⼀条⽔红⾊头⼱,笑容满⾯地来到⼈群中。
他接过⼀只象脚⿎,敲着欢乐的⿎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民⼀起跳舞。
开始泼⽔了。
周总理⼀⼿端着盛满清⽔的银碗,⼀⼿拿着柏树枝蘸了⽔,向⼈们泼洒,为⼈们祝福。
傣族⼈民⼀边欢呼,⼀边向周总理泼⽔,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节! 多么令⼈难忘啊,1961年的泼⽔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选⾃⼈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语⽂实验教科书。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7课《难忘的泼⽔节》教案 教学⽬标: 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字中⾃由挑选2—3个⽣字组词并能说⼀句话。
2、给“我会写”的⽣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些同⾳字,以免学⽣混淆。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图⽂结合,体会傣族⼈民和周总理⼀起过泼⽔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物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 今天,⽼师要和同学们⼀起分享⼀个充满温情的、感⼈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给定词语描绘描述情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图片: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教师口述: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板书:17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泼水节图文,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族踩”,翘舌音“驶容盛祝寿”前鼻音“民碗健”,后鼻音“康”。
②识记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组织集体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⑴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⑵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⑶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习,读中识字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习:⑴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习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
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能描述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展示图片,包括泼水节的图片、泼水节的中英文解释等。
2.准备一些水枪或水球,以及擦拭干净的毛巾。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阅读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泼水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Step 2 理解课文1.教师板书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解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Step 3 观察与归纳1.教师放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泼水节的场景和习俗。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Step 4 实践体验1.教师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给学生展示一些泼水节的图片。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泼水节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派一名学生扮演“水王”,其他学生使用水枪或水球向“水王”扔水。
3.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讨论,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的泼水节活动经历。
Step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复习所学的重点知识点。
Step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并向家长询问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和活动。
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该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进行了实际的泼水活动。
通过观察和归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反思《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17 难忘的泼水节文本分析: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
第1、2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3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4~6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7、8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文章在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
类文阅读—17 难忘的泼水节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开始举行,一共三天。
在这几天,人们早早地穿上彝族独特的服装,去拜访亲戚。
大家聚在一起饮酒狂欢,跳起欢快而热烈的舞蹈,举行摔跤、拔河等娱乐活动。
到了晚上,人们又在寨子边和宽阔的草坪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男女老少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相互追逐嬉戏,表示驱除邪恶和灾难,祈求来年幸福安宁。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有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1.在()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火把()的草坪()的晚会()的舞蹈2.读短文,会总结。
(1)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的或日举行,共天。
(2)举行篝火晚会是为了祈求。
(3)彝族火把节享有“”的美誉。
火把节1.燃烧宽阔盛大欢快2.(1)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三(2)幸福安宁(3)东方狂欢夜欢乐的泼水节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用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2.填一填。
()的凤凰花()的鼓点()的泼水节3.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么互相庆祝的呢?用“”画出来。
4.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欢乐的泼水节1.2. 示例:火红欢乐难忘3.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
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部编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临了。
这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早早地来到了广场。
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手里都拿着各种各样的水盆、水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当太阳升到头顶时,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主持人宣布了节日的开幕,接着是精彩的舞蹈表演和歌曲演唱。
然后,最重要的环节——泼水开始了。
人们拿起手中的水盆、水枪,向周围的人们泼去。
水花飞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尽情地泼水,享受着这个节日带来的欢乐。
泼水不仅是表达祝福和喜悦的方式,也是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的象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泼水,洗去旧年的不顺,迎接新年的吉祥。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篝火燃起,人们围在一起跳舞、唱歌,分享美食,欢庆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赏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
首先,课文通过对人们服饰、表情和活动的详细描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通过描述太阳升起、活动开始、泼水环节等时间线索,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清晰。
其次,课文强调了泼水节的深层含义。
泼水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傣族人民表达祝福、洗去烦恼、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这种对民俗文化的深入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最后,课文通过描述夜晚的篝火晚会,进一步展示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使读者对傣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解读,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优秀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再读,理解课文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2、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