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4.81 KB
- 文档页数:2
内容摘要: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
[1]老年人一旦生病,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老年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焦虑,手术的恐惧和手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心理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老年病人从入院到手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1.1 否认心理:因怕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有病,即使到医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
1.2 自尊心理:老年病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固执,有时候又争强好胜,经常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趁家属睡觉时自己大小便,走路不让扶等,这就容易造成摔倒、骨折、中风等。
1.3 恐惧心理:医院的陌生环境、个人角色的转变及疾病的煎熬、担心手术失败、手术后的恢复、同时会担心自己会给子女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往往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容易造成老人焦躁、易怒、恐惧,从而拒绝治疗等。
1.4 自卑及抑郁心理: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自认为病情危重,总觉得自我价值缺失,并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生存意义不大,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2.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制定出如下的护理措施2.1 首先,如果家属要求对老人保密,应配合实行保密性措施,但对病人家属应讲明病情,取得配合,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耐心通俗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2.2 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往往比年轻人慢很多,所以我们应该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老年人往往就像小孩一样,与其沟通需以引导式的方法,循循善诱;主动接触病人,注意其情绪及思想变化,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处处尊重老人,以取得信任。
2.3 适当告诉老人疾病的可治疗性,同时恰当保证会帮助减轻痛苦,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前几天,病人相当的烦躁,大吵大闹,欲自行拔出胃管、针头,几天几夜不睡觉,不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还囔囔着要吃饭……,看到这种状况,我就主动去和他的家属进行交流,最后得知其实该病人在入院前性格是比较开朗豁达的,自从手术后老人看见自己浑身的管子,监护仪的导线、吸氧等,就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身体已经不行了,自己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而且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又浪费子女的钱,所以他在思想情绪方面就发生了扭曲,有了一种愤怒、反抗心理。
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普外科老年患者140例,对患者进行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不同程度地缓解患者的孤独、焦虑、悲伤、恐惧等不良心理,促进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并顺利进行康复治疗。
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手术患者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随着我国人口年龄分布的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老年患者的健康情况、社会家庭环境、个人修养、文化程度、心理接受能力及个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提高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140例,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7.3岁。
文化程度:小学18例,初中91例,大专以上31例。
住院时间7~22d,手术治愈140例,治愈率100.0%。
1.2心理反应类型:手术对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较重的心理负担。
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意志品质、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也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2.1焦虑不安:焦虑是个体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失眠等,但无法说出明确的焦虑原因[2]。
这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心理,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较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患什么病、到底多严重、什么时候才能治好、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等问题不清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睡眠不佳、食欲下降等临床表现。
1.2.2孤独:孤独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2]。
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 外科老年患者又多伴有心、脑、肺多脏器的疾病,所以与常人又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其在围手术期中心理上与常人又有不同的波动,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会对治疗过程和最终的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在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以关注。
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应增强护理的人文性,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先简单分析了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然后提出了部分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患者;外科;围手术期;心理特征;护理目前,对于外科手术在技术上都已较为成熟,能够很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外科老年患者又多伴有心、脑、肺多脏器的疾病,所以与常人又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其在围手术期中心理上与常人又有不同的波动,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会对治疗过程和最终的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在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以关注。
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应增强护理的人文性,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1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可能会因缺少对手术的正确认识、担心医疗费用、担心给家庭造成负担、害怕今后的生活受到影响等而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1.1焦虑很多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均表现得非常焦虑,情绪十分紧张和不安全,甚至可能出现急躁、失眠、食欲下降等情况;这会降低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不利于其术后康复。
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手术的了解较少,还有可能是担心经济、家庭及今后的生活[1]。
1.2悲观、抑郁老年骨折患者大多病程长,老年人身体机能本身就经已减退加之病情和手术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往往精神上负担很重,没有治疗的信心,因此部分老年患者会对生活感到悲观,心情抑郁,产生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认为自己给家庭增加了负担,再也享受不到美好的生活。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外科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个围手术期,往往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后的焦虑、恐惧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来探讨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一、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往往会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有些焦虑。
对于外科患者,他们可能担心手术会带来的后遗症、手术后的疼痛、手术所需的费用,以及合并症的可能性等等。
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应注重以下几点:1. 去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
在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了解对手术的安排和措施。
同时,主动询问他们的问题,并对疑虑进行答疑解惑,减轻在心理上的担忧和负担。
2. 正确引导患者的情绪。
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心理疏导来消除这种紧张情绪。
简短的慰藉、肯定性的语言,以及一些让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情绪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都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3. 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
建立一个便捷的沟通渠道,可以让患者随时随地向医护人员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医护人员应该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联系你们,以便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二、手术中的心理护理手术中的患者往往无法了解手术的过程,往往会在昏迷中度过此时期。
因此,手术中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在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术中沟通。
建立一种有效的术中沟通机制,可以让手术团队随时随地交流信息,确保手术无误。
同时,这也能够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2. 给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镇静。
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药物镇静,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确保患者能在良好的状态下度过手术过程。
三、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是患者恢复期,身心健康的重建期。
由于患者的身体已经经历了一次大的创伤,此时需要有更加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
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11-03T01:33:45.64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7期作者:赵利军[导读] 分析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间我院普外科室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差异性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提供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根添加相应的护理对策。
赵利军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900【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间我院普外科室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差异性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提供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根添加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普外科老年患者在手术期的主要心理特征为焦虑、抑郁和恐惧等,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后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推广。
关键词:心理特点,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普外科是临床中接收患者量最大的科室之一,患者年龄段覆盖各个区间,普外科患者接受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患者来讲,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衰减,采用手术治疗后具有更长的恢复期,并且在卧床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困扰,还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的压力。
患者由于负性情绪作用,影响机体内循环,会降低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资料显示,对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特点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被重视,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择期、急诊手术患者120例在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摸索出一些对病员的初步经验,本文重点介绍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心理护理要点。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我院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较分散,来院就医患者大多属农民,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如属确诊或是病情加重后才考虑来院治疗。
期间遇实施手术,使患者不仅要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接受手术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往往顾虑重重,因无法预知手术情况及手术后身体状况,使其精神负担较重而表现出恐惧。
因此,及时了解术前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轻焦虑程度,顺利渡过手术期,使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心理需求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作一初步探讨。
1 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对疾病变化及实施手术将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以下心理问题:1.1 紧张恐惧心理大多数患者在术前并未能及时诊治,在来院后因病情急剧加重需手术治疗时,面对医生的告知情况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四怕:一怕疼痛,二怕麻醉,三怕医护人员技术不熟练,四怕术后病发症及身体状况。
1.2 焦虑心理由于对手术过程缺乏了解,以及对手术结果的担忧,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1.3 基本心理需求笔者通过术前与患者接触、交谈,深感他(她)们普遍的心理需求是温暖、理解和安全,需要有温暖、舒适的就治环境,需要态度和蔼、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确保手术平安,而最担心的是医护人员态度生硬,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理解。
2 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2.1 术前心理护理要点手术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的,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正确评估病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有关手术的健康指导。
完善的手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因此首先医生和护士要注意衣帽整洁,仪表大方,给病人以精神抖擞、干练的印象,对病人要热情,态度要和谐,耐心解释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打消患者不必要的顾虑,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而放心接受医护人员的术前准备工作。
老年病人术前术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老年住院病人均是65岁以上的,其中男112例,女88例,病人病情较复杂,除手术外,合并高血压120例,占60%,合并心脏病86例,占43%,合并糖尿病44例,占22%。
2 老年病人的特点2.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的体质较弱,全身条件较差,并发症多,入院时除手术疾病外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其它慢性疾病,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等较差。
另外,老年病人较年轻人的手术疾病也较复杂和严重。
2.2 手术期间的心理特点:老年病人由于具有特定的生理条件,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病程较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延续生命,对手术深感紧张和恐惧,对疾病的康复缺乏信心,其中一部分病人是在子女的劝说下而入院治疗,接受手术的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年龄已高,会在经济上、陪护上给子女增加负担而产生一定的顾虑。
2.3 手术的生理变化:由于老年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其血压容易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入手术室即因紧张而出现血压升高,甚至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其他生命体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3.1 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术前访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病人从非手术状态到手术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能够接受的过程。
因此,有必要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种监测仪器所产生的报警声,麻醉的方式,体位手术方法的概要。
让病人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关心,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同时也增强护患之间的交流。
3.2 病人术前晚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其关系最密切的亲人陪护在身旁,保持病室安静以及柔和的光线,如难以入睡可适当应用镇静剂,进入手术室前再次安慰病人,使其放松,减轻恐惧心理,避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3.3 由于病人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和医生的言谈举止很重要,病人进入手术室会认为自己的生命就掌握在医护人员的手里。
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首先,老年手术病人的身体特点表现为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存在等。
其次,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1.生理功能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如心肺功能下降,代谢能力减弱,肌力减退等。
这意味着老年手术病人在手术后恢复的速度和效果可能会相对较慢,需更长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和恢复。
2.免疫力下降: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和发展并发症。
因此,在术后要更加关注病人的抗感染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3.多种慢性病存在:老年人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的风险和处理方案产生影响,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焦虑:手术对老年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活事件,可能会引起病人的焦虑情绪。
他们可能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的疼痛、恢复效果等方面,因此,在手术前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
2.恐惧:老年人对手术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
他们可能害怕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康复过程中的困难等。
在术前要向病人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3.自卑:老年人常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不再有价值,不被重视。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以尊重、关爱和理解的态度对待病人,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孤独:老年病人常常有孤独感,特别是在住院期间。
与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分离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寂寞和孤单。
护理人员要给予他们温暖和陪伴,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针对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1.合理的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情况。
在手术前恰当的准备,如血压控制、糖尿病管理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度。
2.心理疏导和支持:在手术前要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相关情况,回答他们的疑问,消除焦虑和恐惧。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14290投稿邮箱:sjzxyx88@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巩晓红(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老年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给予普外科老年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老年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研究有意义。
关键词:心理;手术;老年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4.208本文引用格式:巩晓红.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290-291.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老龄化的到来,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者患病率逐渐提高。
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长,卧床期间容易产生并发症,心理上会出现焦虑、恐慌、紧张等不良的心理情绪[1]。
负面情绪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手术疗效,因此,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2]。
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86例,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86例,患者均满足①行手术治疗;②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效果和恢复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1. 术前焦虑术前焦虑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
患者可能会因为对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对疼痛的恐惧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2. 术后抑郁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身体功能受限、社交活动减少等原因出现抑郁情绪。
3. 恐惧与担忧患者可能会对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感到恐惧和担忧。
4. 依赖性增强由于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结果的担忧,患者可能会变得更加依赖医护人员和家人。
5. 信息需求增加患者希望获得更多关于手术、疾病和恢复过程的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
护理体会1. 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 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倾听、同理和鼓励,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3. 教育与信息提供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术后恢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
4. 疼痛管理有效管理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疼痛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促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6.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结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复杂多变,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同理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心理支持和个性化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