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杂种优势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1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第一节 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原理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母马和公驴交配而获得体力强大、耐力好的杂种——役骡,为人类历史上开辟了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 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目前世界上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大田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高梁、烟草、小麦、大麦、油菜、大豆、甜菜等,利用杂种优势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
二、衡量杂种优势大小的方法杂种优势有强有弱,还有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有时称为劣势)。
杂种优势的大小因组合不同而表现有异,对于具体的某个组合来说,杂种优势通常只是表现在某个或某些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都表现优势,有的组合甚至没有优势。
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杂种优势,经常采用下列方法度量杂种优势的强弱。
1.平均优势 指杂交种(F 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 1或P 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平均优势(%)=100F1⨯-双亲平均值双亲平均值2.超亲优势 指杂交种(F 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 )同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超亲优势(%)=1001⨯-较好亲本较好亲本F有些性状在F 1可能表现超低值亲本(LP )的现象,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标性状时,称为负向的超亲优势。
3.对照优势 指杂交种(F 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同当地推广品种(CK )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生产上常应用超标优势衡量杂种优势大小,计算公式为:对照优势(%)=1001⨯-对照品种对照品种F三、杂种优势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
有的组合主要在营养器官,有的在繁殖器官,有的则在适应力上表现出优势。
第二章品种选育选育品种是种子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育(选育)、推(推广)一体化的种子工作运行机制中的“龙头”。
我国在矮秆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水稻杂交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育种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节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一、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概念农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育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生物学,形态学上的相对一致性,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
作物品种并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栽培植物生产的类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优良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培育的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也就是说,品种的优良性状只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和条件下表现出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一定表现优良。
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良品种,必须不断培育出适合当时、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替代生产上那些已经老化的老品种,及时组织品种更新换代,才能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充分发挥增产作用。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所谓的育种目标,就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那些特征、特性。
正确对待制定育种目标,是能否选出在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的优良新品种,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一)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既要选育适合高产地区种植的品种,又要选育丰产潜力大、能促进低产变高产的品种,即高产是首要的育种目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种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还要求新选育的品种便于机械化管理,适于机械化收获。
因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并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以适应当前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二)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景一个优良品种,从开始选育到大田推广,通常需要5~6年,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如果制定育种目标时只着眼于当前的生产水平,不考虑生产发展的趋势,预见不到将来生产条件的发展变化,则一个新品种育成之日,往往即是淘汰之时。
03杂种优势利用03杂种优势利用是指通过不同品种的动植物杂交,获取其杂种后代所具有的优良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实践中,杂交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杂种优势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将两个不同的亲本结合,使得其后代具有优秀的遗传特征,能够克服一些常规品种的短板。
例如,杂交水稻能够结穗强壮、抗倒伏,株高一致,而且子粒多、重、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类似地,杂交蔬菜、水果也常被选用,其后代在产量、耐病性、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带来经济效益。
其次,杂种优势利用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将不同品种的动物杂交,能够获得具有高生产性能的优良后代,使其在生长速度、体重增长、繁殖力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杂交种猪、奶牛一般具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出肉率,能够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杂交也可以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降低了所需的疫苗和药物成本。
再者,杂种优势利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杂交后代可能比纯种更适应这些环境。
例如,在干旱或寒冷地区,对纯种难以适应的灾害和压力,常常可以通过杂种优势来解决。
这是因为杂交后代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变异,能够选择更适合特定环境的基因,并产生更适应环境的优势性状,从而提高生存能力。
此外,杂种优势利用还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通过杂交,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品种的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的现象。
同时,杂交也可以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和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利用杂种优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杂交优势在一些物种或品种间并不明显。
有些亲本之间可能存在亲和力差、代杂性低等问题,导致后代的性状并没有显著改善。
其次,杂种基因的组合导致了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容易使后代对一些病害具有较弱的抗性;而且杂种后代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培育和选育的难度。
第二章杂种优势利用(Utilization of heterosis)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The increase in size, vigor or productivity of a hybrid plant over the average or mean of its parents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早在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了马和驴杂交生骡,为人类历史开辟了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
园艺植物的杂优利用园艺作物的杂优利用也十分广泛,据农业部1998年的统计,西瓜、甜瓜、番茄、大白菜、甘蓝、黄瓜、辣椒等杂交利用率达90%以上菠菜、萝卜、洋葱、芦笋等也在80%以上。
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等超过这个水平。
林木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中,如速生毛白杨、椰子、四季海棠等在世界范围开展杂优利用研究。
二、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1. 分类:①体质型:杂种的营养器官发育良好,如茎、叶生长发育旺盛,产量高;②生殖型: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种子和果实产量高;③适应型:杂种具有较高的生活力、适应性和生长竞争能力。
2、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1)中亲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之和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F1-(P1+ P2)/2中亲优势= ×100%(P1 + P2)/2Hybrid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relative to mean of the parents (MP)(2)超亲优势(over-parent heterosis)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第二章杂种优势利用(Utilization of heterosis)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The increase in size, vigor or productivity of a hybrid plant over the average or mean of its parents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早在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了马和驴杂交生骡,为人类历史开辟了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
园艺植物的杂优利用园艺作物的杂优利用也十分广泛,据农业部1998年的统计,西瓜、甜瓜、番茄、大白菜、甘蓝、黄瓜、辣椒等杂交利用率达90%以上菠菜、萝卜、洋葱、芦笋等也在80%以上。
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等超过这个水平。
林木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中,如速生毛白杨、椰子、四季海棠等在世界范围开展杂优利用研究。
二、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1. 分类:①体质型:杂种的营养器官发育良好,如茎、叶生长发育旺盛,产量高;②生殖型: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种子和果实产量高;③适应型:杂种具有较高的生活力、适应性和生长竞争能力。
2、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1)中亲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之和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F1-(P1+ P2)/2中亲优势= ×100%(P1 + P2)/2Hybrid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relative to mean of the parents (MP)(2)超亲优势(over-parent heterosis)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F1-HP超亲优势= X100%HP(3)超标优势(over-standard heterosis)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F1- CK超标优势= X100%CK(4)杂种优势指数(index of heterosis)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F1杂种优势指数= X100%(P1 +P2)/2三、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一)复杂多样性(二)杂种优势强弱与亲本性状的差异及纯度关系密切(三)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Heterosis Declines in the F2F1 offspring are all heterozygotesF2 offspring are produced via random mating,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heterozygotesThere is a 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heterosis in the F2 relative to the F1四、杂种优势的固定(一)染色体加倍法以一对基因Aa为例,根据显性假说,F2之所以优势下降是因为F2中出现了25%的aa基因型。
如果将F1(Aa)加倍成变成双二倍体AAaa,这种双二倍体自交留种,下一代aaaa基因型的个体只占1/16(6.5%),用此法可以部分固定杂种优势,但随着留种代数的增加,基因型为纯合隐性的个体会逐渐增加。
因此,此法的实用价值不大。
(二)无性繁殖法这是固定杂种优势的最好办法。
实际上无性繁殖植物一直在用此法固定杂种优势。
主要问题在于多数有性繁殖植物不容易实行无性繁殖,或是成本过高,甚至比每年制种所需的费用还大。
因此多数作物在生产上一时还难以实现。
(三)无融合生殖法无融合生产则是由未经减数分裂的珠心、珠被的体细胞发育成的种子,实际上是无性繁殖的一种特殊形式。
柑橘类、葱属、苹果属、树莓属、无花果属以及多种花卉常存在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也可以通过选择、诱变、远缘杂交等方法获得。
(四)平衡致死法有些染色体片段处于杂合状态时表现为正常的性状,处于纯合状态时,表现为植株致死,使存活下来的个体都有杂种优势。
因此,利用该法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五)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五杂优育种与常规育种特点比较1、相同点: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2、不同点:(1)育种程序不同。
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常规育种是“先杂后纯”。
(2)育成品种的使用不同。
杂种只能用一代,常规品种可年年留种。
(3)种子生产方法不同。
一代杂种,需要专设亲本繁殖区和制种田,每年生产F1种子供生产播种用。
常规品种可结合栽培生产过程留种。
第二节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一、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F1的优势就是尽可能多的利用了不同亲本在不同等位基因位点上的显性作用的结果。
不同性状的显性互补能得到较大优势。
Dominance Hypothesis⏹Hybrid vigor is due to action and interaction of favorable dominant alleles⏹There is decreased homozygosity for unfavorable recessive alleles (covering up)⏹Conversely, 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due to exposure of these recessive alleles during inbreeding Dominance HypothesisModel AA = Aa > aa - AA=10 Aa=10 and aa=0Parent 1 Parent 2aaBBccDDee = 20 AAbbCCddEE = 30F1AaBbCcDdEe = 50Also note that AABBCCDDEE = 50二、超显性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当AA和aa杂交后,Aa基因型除能合成AA和aa合成的物质外,还能产生互作,合成第三种物质,当第三种物质有利于F1生长发育,则F1有优势,当不利F1生长发育时,则没有优势或有负向优势。
即Aa >AA或aa是有可能的。
Overdominance HypothesisHeterozygous (Aa) loci are superior to either homozygous state (AA or aa)Aa > aa or AASuperiority of heterozygotes may exist at the molecular levelthe products of two alleles may have different properties, e.g. heat stability, or advantages at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r maturitiesThis may result in stabilityAdvantages of F1 hybrids⏹Maximum performanc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Stability of performance under stress conditions⏹Uniformity of maturity and plant types⏹Proprietary control of parents and pedigrees⏹Joint improvement of traitsDisadvantages of F1 Hybrids⏹Seed production is more costly and complicated⏹Must develop and maintain parent lines⏹Must control fertility to ensure hybrid seed is produced⏹Must synchronize flowering of male and female parents⏹Farmers cannot save Fseed2第三节植物繁殖方式与杂种优势利用一、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一)易操作不同作物在开花授粉习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异花作物能否利用天然授粉媒介获取杂交一代种子,自花作物能否较容易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或其他授粉技术,都直接影响F1种子能否大量生产应用。
(二)成本低使用F1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明显经济效益。
若某种作物虽然有优势(如大豆),但由于其闭花自交给授粉带来的难度,单荚结种少给F1种子生产带来的高成本很难使F1利用有帐可算。
(三)优势明显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条例上明确规定,F1的增产幅度应在15%以上,只有具备较明显的优势F1才有利用的价值。
二、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一)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式是,选配两个表现一致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品种间杂交种(intervarietal hybrid)。
常异花授粉植物,为了防止自然杂交,保持和提高品种纯度,可结合选择进行人工自交。
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都是雌雄同花,去雄不易,关键去雄问题。
(二)异花授粉作物为了克服异花授粉作物的杂合状态,应人工控制授粉,强迫进行自交,提高杂交亲本的纯合性。
根据育种目标育成基因纯合优良、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然后配制优良的自交系间杂交种(interli-neal hybrid),供生产上利用。
(三)无性繁殖作物山药、马铃薯、大蒜等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有性杂交以后,从杂种一代中选择优势单株进行无性繁殖,使杂种后代能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像F1那样的优势水平,而不必年年生产F1种子,这是这类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选育杂交种的一般程序一、自交系的选育自交系(inbred line)就是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单株自交后代。
(一)自交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基因型纯合,表型整齐一致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3. 具有突出的育种目标性状。
(二)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1.地方品种和推广的常规品种2.自交系间杂交种3.人工合成材料(三)选育自交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基础材料选择优良的品种或杂交种作为育成优良自交系的基础材料2.选择优良的单株进行自交通常每一个S1株系种植50株~200株,S1的株系数大多在几十个到几百个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