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绪论1、品种不是植物学上的类别,而是农业上的类别。
2、品种是植物学上的最小分类单位。
3、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4、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的许多方面存在矛盾。
5、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上的作用是一致的。
6、现代育种学是人为控制生物遗传变异的科学,是人工进化的科学。
7、作物育种学专门是研究选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的科学。
8、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9、只有有性繁殖才能产生种子。
10、自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个体基因型的纯合来保证。
11、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来保持。
12、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个体基因型的纯合来保证。
13、一般自交作物自交退化轻微,异交作物自交退化强烈。
14、一般自交作物自交退化强烈,异交作物自交退化轻微。
种质资源15、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13、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隐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17、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来保持种质的生活力。
18、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O2和CO2,来保持种质的生活力。
19、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是维持种质样本的一定数量。
20、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要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也将种质资源称为遗传资源。
21、遗传育种上将保存种子的地方称为基因库。
育种目标22、稳产性主要体现在抗病、虫性方面。
23、稳产性与广适性的意义相同。
24、稳产性与广适性的意义不一样。
25、稳产性是指年际间不因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作物产量发生波动。
26、广适性是指作物品种适应的地区范围比较大。
27、稳产性是指作物品种适应的地区范围比较大。
绪论1。
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
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
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
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2021·06实验技术SHIYANJISHU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选育的效率,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含有恢复基因和抗病基因的44个优良组合的种质,进行轮回选择育种。
结果表明:通过轮回选择到F 6代测恢,可以得到农艺性状优良,使不育系恢复结实率达到110%以上的优良恢复系;获得含有恢复基因、抗病基因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改良群体。
关键词:三系杂交小麦;轮回选择;恢复系轮回选择是指从某一作物基础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周期性的互交、自交和鉴定,实现有利基因优化重组,从而有效地提高改良群体优良基因频率,同时保持新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供下一轮选择的方法。
其中周期性的选优杂交有利于打破优劣基因的连锁,使优良基因充分重组和积累,自交和选择能从群体中排除不利基因[1],有效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2016年我们采用半同胞混合轮回选择方法开始小麦AL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建立了完整的轮回选择程序,成为我们选育恢复系的主要途径。
1轮回选择改良恢复系群体的方法轮回选择组群。
选择来源广泛的20个亲本,包括15个细胞质不育系CMS 的保持系(B )和5个恢复系(R ),配置100个F 1双列杂交组合,其中有44个组合为R ×B 、B ×R 和R ×R 组合(亲本含恢复基因),然后进行杂种优势群聚类分析,选择亲本有恢复系的10个强优势单交组合等量种子混合为授粉父本。
以矮败Tal 穗系为母本,与授粉父本按行比1∶1种植创建基础群体C 0。
轮选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年,矮败轮选C 0群体。
种植200行左右矮败不育株异交结实种子为母本,选含恢复系亲本的强优势组合混合种子为父本,母本和父本间行种植,行长1.5m ,行距25cm 。
每个母本穗行25粒,父本行30粒。
授粉期在母本穗系中选择矮败不育株(1~2株)其主茎穗人工套袋,选择近旁父本行优良单株(穗)挂牌标记并完成1穗对1穗人工授粉杂交。
第十四章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教学内容:群体改良的意义和作用;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方法;雄性不育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群体改良的意义,熟悉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重点讲授群体轮回改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及群体改良的方法。
教学重点:群体改良的意义和作用;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教学难点: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一群体改良的意义1 群体改良(Population Improvement):通过对被改良的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组合的频率,以改进群体表现的方法。
2 群体改良的原始材料(1)自由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地方品种及多个自交系的混合体。
(2)自交作物3 群体改良的作用(1)创造新的种质资源(2)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3)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二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1 轮回选择的意义轮回选择:从某一群体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
方法步骤:(1)产生杂种后代,形成一个基础群体。
(2)从基础群体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单株。
(3)当选的优良单株自由授粉,混收形成新群体。
轮回选择的要求:(1)使原始群体得到改良,其平均表现和其中最优良个体的表现,都超过原始群体。
(2)改良群体的遗传变异不降低。
2 轮回选择的作用(1)提高群体中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2)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
(3)群体不断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增强适应性。
(4)把短期、中期、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
3 基础群体的选育(1)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2)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3)互交的世代数4 群体中个体的鉴定表现型鉴定:根据单株后代表现鉴定。
基因型鉴定:测交。
5 轮回选择的方法(1)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a 表现型轮回选择b 半同胞轮回选择(half-sib recurrent selection)c 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d 双列选择交配体系(2)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三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1 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大麦等作物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 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四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1 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1)复合杂种群体的意义复合杂种群体:由4个以上亲本杂交而形成的杂种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