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

一、课标要求:

1、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2、人物形象(着重把握刘兰芝的形象性格)

3、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二人的死亡原因)

4、让学生参与到焦、刘命案的追踪调查中,结合案情分析让学生探索焦、刘二人的死亡

原因,并了解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二、内容概述:

美是“人与其世界在精神上的一体性状态”,只要与人在精神上相融为一,那么这种相融为一的状态就是美。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这部文学作品,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将全诗细细品来,既有平静、温馨、愉悦之优美,又有激情澎湃、激荡亢奋之壮美,还融之以心灵承受这破碎的爱而生成的痛,是美与悲交错相融、合而为一的文学作品。

其美亦柔亦刚。“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诉说了刘兰芝的贤能,“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将一位体态轻盈、举止文雅的古典美女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相辉映的财物更是从侧面表现了刘兰芝的秀美。让人忍不住就要去欣赏这给人愉悦的优美。就是这样一位有教养、温柔、善良的女子,在对待她的爱情时,表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倔强与坚贞。面对婆婆的不满,她请谴;回娘家时以“起严妆”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她不会放弃自己的爱情,温柔的女子与她的爱人立下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这又不得不在我们的心底激起阵阵波涛,感受这壮美的爱情。

其悲惊心动魄。从焦仲卿的角度来看,一边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母亲,一边是情深似海的结发妻子,两难的困境要如何摆脱,只好先与妻子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的暂时分别。从刘兰芝的角度看,被谴回家,面对家人的逼迫,同意再嫁,无论是真的再嫁,还是缓兵之计,都让人产生悲悯之感。再从焦母的角度来看,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对儿子的爱反而使其“自挂东南枝”,失去自己最亲的人,其痛不言而喻。这段爱情在封建制度之下是不可被接受的,兰芝与仲卿同时为家人所迫,活生生的一对恋人却要作出“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约定,使我们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

其美其悲合二为一。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从而使人在精神上与其产生一体性状态,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

三、要点整理: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以音乐《梁祝》导入课题,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比较阅读法。结合教学内容,辐射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赏析其二人的两

首应和词《钗头凤》,探索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产生的共同原因。

3、活动探索法。结合焦、刘的死亡事实,设计一个命案调查分析会,让学生进

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兼葭》中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还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绕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世界。

2、出示课题

《孔雀东南飞》

3、播放《梁祝》乐曲

4、提问同学这是一段什么曲子?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介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二、文学常识

在学习这篇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关于这篇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1、自《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谁能讲讲关于“乐府”和“乐府诗”的知识呢?

2、“乐府”,原指汉武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辞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在汉代,不像我们现在有这些制作音乐,出唱片的公司,所以,作曲、配词培养歌星这样的事情由国家出面来做。后来,把乐府这个官署,这个国家机关单位所采集、创作的歌辞就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因此,“乐府”,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

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三、整体把握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请一、二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

(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

(2)、矛盾冲突:有“遣与被遣”、“休与不休”、“爱又难爱”、“嫁与不嫁”等,其中焦母与兰芝的矛盾构成故事的主要冲突,也是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3)、情节内容:请归求情叙别被遣结誓还家拒媒

避婚死别告母徇情合葬(出示课件)

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它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

4、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以什么为线索?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第二课时:

四、语文活动

1、活动内容:焦、刘二命案案情分析会

2、活动方式:

以行政班的九个行政组为调查小组,由组长组织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推出一二代表作中心发言

3、调查内容及人事安排:

(1)第一组调查焦、刘二人的死亡时间

(2)第二组调查焦、刘二人的死亡地点

(3)第三组调查焦、刘二人的生前身份

(4)第四组调查刘兰芝的为人及性格

(5)第五组调查焦仲卿的为人及性格

(6)第六组调查刘兰芝的社会关系

(7)第七组调查焦仲卿的社会关系

(8)第八组调查刘兰芝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实质原因)

(9)第九组调查焦仲卿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实质原因)

4、活动指导:

所有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答案,或者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以阅读分析教材为主要的调查方式。主张从教材中找结论,也允许在(6)、(7)等问题上发挥联想或想象,只求合理,不求唯一。

5、活动的开展

(1)课外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分析

(2)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

(3)每小组派出代表作案情陈述

(4)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看法,并讨论

(5)师生一起探究,明确结论(参考性)

(6)对应各个问题,利用课件把参考结论公布给学生

二人死亡时间:刘兰芝死于建安年间秋冬时节的某个夜里十一点之后,焦仲

卿也是死于这个夜晚,应在当夜天亮之前

二人死亡地点:刘兰芝死于刘家附近的某个水塘里,焦仲卿死于焦家庭院的

大树下

焦刘生前身份:焦仲卿生前系庐江府小官吏,刘兰芝生前系焦仲卿妻子,家

庭主妇

刘兰芝的性格:勤劳能干,坚强持重,果断忠贞

焦仲卿的性格:善良孝顺,懦弱拘谨,忠于爱情

刘的社会关系:与人为善,深受欢迎,但不被婆婆喜欢

焦的社会关系:善以待人,与邻人、同事关系和睦

刘的死亡原因:本质原因是封建族权和家长专制的残酷逼迫

焦的死亡原因:本质原因是封建族权和家长专制的残酷逼迫

6、人物形象

(1)、结合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刘兰芝的形象性格特点

讨论:刘兰芝投水自杀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是反抗,还是逃避?如果是反抗,这种反抗有效吗?为什么?

(2)、课外归纳焦母的形象特点

五、课外链接

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出示课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及这两首应和词的产生由来。

2、让同学齐声朗读这两首词

3、讨论这两首应和词的内容,体味词人内心痛苦、无奈的复杂情感

4、探究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产生的共同原因

梁山泊与祝英台

陆游与唐婉

贾宝玉与林黛玉

焦仲卿与刘兰芝

5、探索古典爱情悲剧的现实意义

提示:

(1)、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你认为此诗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你有何感想?

(3)、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不作结论性表述。

六、结束

1、结束语

爱情是美,爱情是诗,爱情是一首永恒的歌!我们的古人历尽了爱情的沧桑,饱尝了爱情的悲苦。让我们牢记这些血的教训,珍惜这人间每一分美好的感情。

2、播放屠洪刚演唱的现代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屠洪刚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第三课时:

一、语言积累

1、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举手常劳劳,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阿母大悲摧,母亲听了十分悲伤(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府吏见丁宁,仲卿对我再三嘱咐(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件事不妥当(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寻遣丞请还,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否:坏运气。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多谢后世人,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2、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 á)子。)

虽与府吏要,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要”通“邀”,约。)

蒲苇纫如丝,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纫”,通“韧”,坚韧。)

府吏见丁宁,仲卿再三嘱咐我(“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

奄奄黄昏后,在阴暗的“黄昏”以后(“奄奄”通“晻晻(ǎn)”,阴暗。)

合葬华山傍,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傍”通“旁”,旁边。)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孔雀东南飞,孔雀向东南方飞行(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

勤心养公姥,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心,名词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用心。)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掩着口啼哭(手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

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高贵(日,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槌,名词,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字叫做秦罗敷(名,名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谢家事夫婿,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

交广市鲑珍,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山珍海味(市,名词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

千万不复全,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使……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荣华。)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4、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指婆婆。)

昼夜勤作息,白天黑夜辛勤劳作(作息,劳作和休息,“息”无意义,偏指“作”。)我有亲父兄,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父兄,父亲兄长,“父”无意义,偏指“兄”。)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生母亲(父母,父亲母亲,“父”无意义,偏指“母”。)

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弟弟哥哥,“弟”无意义,偏指“兄”。)

5、特殊句式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6、“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

“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当然不会依从你(指仲卿,可译作“你”。)

及时相遣归,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还必相迎取,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好自相扶将,好好地照料自己(指代焦母,可译作“老人家”。)

嬉戏莫相忘,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指代“小姑”,可译为“你”。)

誓天不相负,我发誓决不辜负你(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不得便相许,我们不能答应你(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登即相许和,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指代中卿,可译作“他”。)

怅然遥相望,她怀着怅惘的心情远远望着(指仲卿,可译作“他”。)

誓不相隔卿,我发誓不同你分离(表示一方队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久久莫相忘,永远不要忘记我(互相)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六合正相应,因为“六合”正好相应(互相)

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互相)

枝枝相覆盖,条条树枝交相覆压遮盖(互相)

仰头相向鸣(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名词,相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伯乐相马(审察)

无物相之(帮助)

二、参考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再改嫁。她娘家的人逼迫她,她于是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伤他们的不幸,就写了这首诗。

孔雀向东南方飞行,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衣。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你已做了庐江府的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自留守空房,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我每天雄鸡一啼就上机织绢,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不是我织的动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实在难当。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仲卿听了妻子的诉说,就到堂上禀告母亲:“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娶得了这个好媳妇。成年后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也要相依为伴。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刚开始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不端正的地方,哪里料到会招致您不喜欢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为什么这样见识短浅!这个媳妇没有礼节,她的行为举动自作主张。我的心里久已怀有怨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东家有个聪明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立刻走,千万不要挽留。”

仲卿伸直身子跪着说:“母亲请听我禀告,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母亲听了这些话,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你这小子胆大包天,怎么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早已恩义断绝,当然不会依从你!”

仲卿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开口对妻子说话,硬硬咽咽地说不出声:“我本来不休弃你,只是母亲逼迫我这样做。你只管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回到官府去办事。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为了这件事,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兰芝对仲卿说:“不必再添麻烦吧。当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上。行事都顺着婆婆的心意,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零零地受尽折磨。总以为没有什么罪过,可以终身供养婆婆以报答大恩。但是仍然被赶回娘家,还说什么再回来呢!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绣的花纷繁美丽焕发光彩。还有红色绫罗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满香袋。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各种各样的物品都不一样,每种东西都在里边。我人很卑贱,我的东西也不值钱了,不配用来送给后来的新娘。就留着作为赠别的纪念吧,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这些物品时时给你安慰,永远不要忘记我。”

雄鸡叫了,外面快天亮了,兰芝起身郑重地梳妆打扮。她穿上自己的绣花夹裙,每件事都要做四五次。脚下穿上丝绸做的鞋子,头上戴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腰间束的白绸裙带像水一样轻盈流动,耳朵上戴着闪光的耳坠。手指像削尖的葱白那样细嫩,嘴唇像含着朱砂那样红润。轻巧地迈着细小的步子,姿态美妙举世无双。

兰芝走上堂前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兰芝说:“我以前在娘家做女儿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更有愧于同您家少爷结婚。接受了婆婆的很多彩礼,嫁过来却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今天我要回到娘家去了,惦念着婆婆在家里操劳。”从堂上退下来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回娘家,小姑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好好地照料自己。每年的七夕和每月的十九,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说完就出门登上车子离去,眼泪像雨一样流淌。

仲卿骑马走在前面,兰芝乘车走在后边。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声音,一起在大道口相会。仲卿下马走进车中,低着头同兰芝附着耳朵小声说话:“我发誓不同你分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到府里去办公,不久将接你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兰芝对仲卿说:“感谢你的一片诚挚情怀!你既然这样记住我,我不久就盼望你到来。你应当做磐石,我应当做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磐石不会转动迁移。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性情和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他不会顺从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双方同样依依不舍。

兰芝走进娘家走上厅堂,进退都感到脸上无光。母亲拍着手大吃一惊,想不到女儿会自己回来。“我十三岁教你织布,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奏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规矩,十七岁打发你出嫁,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你今天犯了什么过错,娘家不接你就自己回来呢?”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了十分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几日,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少爷,容貌体态美好举世无双。年纪才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母亲对女儿说:“你可以自己去应付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兰芝当初回家时,仲卿再三嘱咐我,我们立誓永不分离。今日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不妥当。还是回绝来做媒的人吧,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

母亲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个女儿,刚出嫁就被体弃回到娘家。不能做小官吏的媳妇,哪里配得上贵公子呢?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答应你。”

媒人离去几天以后,县令随即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县丞说有位兰家姑娘,她家里承继先人的仕籍有人做官。又说太守有位五少爷,娇美文雅尚未结婚。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的话。(县丞来到刘家)直截了当地说,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位好郎君,已经想和你家结亲,所以派遣我来贵府做媒。

母亲谢绝媒人:“我的女儿早先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还敢说什么话!”

兰芝的哥哥听到了这件事,很不痛快心中烦恼。开口告诉妹妹说:“你拿主意为什么不仔细考虑!你先嫁的只是一个小府吏,再嫁的却是太守的公子。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你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打算怎么办呢?”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那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没想到半路上又回到哥哥家里。如何处置应当依照哥哥的主意,我哪能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媒人走下座位离开,还连声说:“是,是,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回到太守府桌报太守:“下官我奉您的命令(去说媒),谈得十分有缘分。”太守听了这个消息,心中非常高兴。连忙翻开历书观看,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因为“六合”正好相应。良辰吉日是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了,你可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大家互相传话赶快收拾,人来人往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画着青雀和白天鹅的船,船的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帜,轻轻地随风飘动。金色的车子,配上白玉镶的车轮,青骢(cōng)马在缓慢地前进,镂刻着金饰的马鞍四周垂着彩缨。赠送的聘金就有三百万,都用青丝穿起来。各色的绸缎有三百匹,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山珍海味。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个,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母亲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婚书,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出嫁的衣裳?不要让喜事办不成。”

兰芝默不作声,用手巾掩着口啼哭,眼泪落下来就像流水一样倾泻。她移动自己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边窗口之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早上做成了绣花的夹层裙子,晚上制成了单层的罗纺短衫。天色昏暗就要黑了,兰芝满腹愁思走出家门啼哭。

仲卿听到这个变故,就请假暂时回家。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路,仲卿伤心,马也悲鸣。兰芝熟悉仲卿的马的叫声,就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她怀着怅惘的心情远远望着,知道是仲卿来了。兰芝举手拍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伤心:“自从你离别我以后,人世间的事情不能预料。果然不能如我们原先所希望的那样,事情又不是你所能详细知道的。我有亲生母亲,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已把我许配给别人,你回来又有什么指望!”

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厚实,可以存在上千年;你这蒲苇只是一时坚韧,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你将会一天比一天高贵,我却要独自走向黄泉!”

兰芝对仲卿说:“没想到你竟说出这样的话!同是被人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吧,不要违背今日的誓言!”两人拉手告别,各自回到家中。活着的人却作死的诀别,抱恨不已哪可说得尽呢?想着要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仲卿回到家里,走上厅堂拜见母亲:“今天大风大寒,寒风吹折树木。浓霜凝结在庭前的兰花上。孩儿今天就如日落西山,使得母亲以后很孤单。我是故意作出这不好的打算,你不要埋怨鬼神!祝您寿比南山,身体健康腰板硬朗。”

焦母听了儿子的这些话,如雨一般的眼泪随着说话声落下:“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又在大的官府任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弃她怎能算是薄情呢!东家有位贤慧的女子,美丽在城内城外都出了名。做娘的替你去求婚,早晚间就有答复。”

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退回,独自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转头向房内望去,越来越被忧愁所煎熬逼迫。

(太守迎亲)那天牛叫马嘶,兰芝走进了举行婚礼的用青布搭成的篷帐。在阴暗的“黄昏”以后,在静悄悄的“人定”之初,(兰芝心里想着:) “我的生命在今天断绝,魂魄离

去尸体长留!”于是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入清冷的水池里。

仲卿听到这件事时,心里明白这是永远的离别了。他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一阵,就自己吊死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

焦、刘两家要求把仲卿和兰芝合葬在一个坟墓里,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坟墓的东西两边种上了松柏树,左右两边种上了梧桐树:条条树枝交相覆压遮盖,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树丛中有一对双双飞翔的鸟儿,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抬着头互相对着鸣叫,每夜都叫到五更时分:过路的人停下脚步来听,寡妇听了便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要把这个悲剧作为鉴戒千万不要忘记!

三、课文相关的古文化常识

周日出食时隅中中日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汉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

清(初)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 3

(正)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现代(时)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3—5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五夜五更时间

黄昏甲夜一更 19—21

人定乙夜二更 21—23

夜半丙夜三更 23—1

鸡鸣丁夜四更 1—3

平旦戊夜五更 3—5

附录2 干支年简易推算法

由公元年数推算干支纪年,有一个简便的方法。

十位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1 2 3 4 5 6 7 8 9 10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已知公元数推算干支年号,只需要分两步:

第一,把公元年数减去3,你会得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新数字的个位数字(当个位数字为“0”时,当“10”)在十位天干中所对应的天干字就是所求的。

第二,把每一次你得到的一个新数字除以12,这样你又会得到一个余数字(当刚好除尽时,余数字取12)。这个余数字在十二地支中所对应的一位地支,即为所求的。

例如,请你确定1980年的干支年号。

先找天干:1980-3=1977。1977的个位数字7在十位天干中对应的天干字为“庚”。

再找地支:1977÷12=164……9,显然余数为9,查9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地支字为“申”。

所以,1980年为庚申年。

这样推算干支年既快又准,可简记为“减3除以12”。

四、课堂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自缢(yì)公姥(lǎo)棒槌(chuí) 伶俜(pīng)

B.葳蕤(wēi ruí) 短襦(rú) 纨(zhí)素磐(pán)石

C.拊(fǔ)掌否(fǒu)泰婀娜(nuó) 踯躅(zhízhú)

D.赍(jī)赏遗(wèi)施著(zhuó)粉冥冥(míng)

解析A.姥mǔ;B.纨wǎn;C.否Pǐ。

答案 D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节(节操)情不移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B.何意致(招来)不厚卿但(只是)暂还家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事事四五通(遍)

D.却(但是)与小姑别逆(预想)以煎我怀

解析A.迟,慢;C.复,双层;D.却,退出来。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

解析A它/自己;B出嫁/依照;C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相互;D对我怎么样。

答案 D

4.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解析A作息偏指作;B公姥偏指姥;D牛马偏指牛。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可怜体无比B.交语速装束

C.叶叶相交通D.汝岂得自由

E.共事二三年F.进退无颜仪

G.既欲结大义H.寡妇起彷徨

解析A可爱;B准备;C交错在一起;D自作主张;E在一起过日子;G婚姻;H不安定。

答案 F

6.默写课文中的名句。(8分)

(1)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左右种梧桐。

(3)新妇识马声,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头上玳瑁光。

(5)妾有绣腰襦,____________。

(6)昼夜勤作息,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十六诵诗书。

(8)腰若流纨素,____________。

答案(1)磐石无转移(2)东西植松柏(3)蹑履相逢迎(4)足下蹑丝履(5)葳蕤自生光(6)伶俜萦苦辛(7)十五弹箜篌(8)耳著明月珰

五、拓展提升训练:

阅读下列诗段,完成7~10题。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7.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主要写了刘兰芝的______和______,这是诗歌表现手法中的______,以求得描摹人或物淋漓尽致、尽善尽美。(3分)

答案妆束姿态铺陈(赋)

8.第一、二自然段极力渲染刘兰芝出嫁时带来的物品和离别时的装束,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刘兰芝陪嫁物品的繁盛反衬出她的娇美和高贵,同时打扮的事事四五通,表现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9.刘兰芝与小姑的告别主要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与焦母的不融洽形成对照。

10.“府吏”与“新妇”告别时的誓言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下文夫妇双双殉情这一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孔雀东南飞》学案

《孔雀东南飞》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了解文学常识 1、乐府 2、《孔雀东南飞》 二、掌握文言知识 1、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 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2、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 ..(古:今:) 可怜 ..体无比(古:今:) 叶叶相交通 ..(古:今:) 本自无教训 ..(古:今:) 处分 ..适兄意(古:今:) 3、“相”字的用法及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一些意义。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处,大致可分为三类:A.相(xi?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天不相负 ⑦不得便相许 ⑧登即相许和 ⑨蹑履相逢迎 ⑩怅然遥相望 ⑾誓不相隔卿 B.相(xi?ng)表示互相,彼此。 C.(xiàng)名词,相貌。 4、找出互文的句子 明确: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冲撞。《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解惑的却不从师”。 三、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教师版孔雀东南飞_导学案.doc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2、理解铺陈和起兴的艺术手法。 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建议】 3 课时 【知识补充】 1、“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 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的特点有,叙事性强,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艺术手段丰富, 常用比兴,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 言,句式灵活自由。《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和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 府民歌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关雎》 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 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又有意义、气氛上的关系,接近于比。 3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 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 象。《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和《西游记》的神魔世界都较好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4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 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预习自测】 1、初读课文,给画线字注音。 公姥 ( m ǔ) 伶俜 ( pīng ) 葳蕤 ( w ēi ru í) 玳瑁 ( d ài m ào ) 磐石 ( pán ) 拊掌 ( fǔ ) 否泰 ( pǐ ) 赍钱 ( jī ) 踯躅 ( zh í zhú ) 明月铛 ( d āng ) 纨素 ( w án ) 槌床 ( chu í ) 箜篌 ( kōngh óu ) 自缢 ( y ì ) 白鹄舫 ( húf ǎng ) 婀娜 ( ē nu ó ) 幡旗 ( fān ) 便言 ( pián ) 鲑珍 ( xi é ) 青骢马 ( cōng )

(完整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及答案.docx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疏通情节,理顺结构;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3)积累本课重点文言知识。 【导读材料】 1、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 当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 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 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2、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 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 (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 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它是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缢()箜篌()()公姥()伶俜()腰襦()哽.......咽()() . 遗施()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极泰来() 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蹑.........履()() . 仕宦()玳瑁()()明月珰()纤纤()窈窕()()鲑.........() 骢马()婀娜()()便言()便宜从事()鹄舫()幡........() 二、理清文章结构,按照示例给情节加个小标题: 开端:( 1~5)兰芝被遣 发展:( 6~12) 再发展:( 13~21) 高潮:( 22~31) 尾声:( 32) 三、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3、从诗歌的创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4、掌握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见”等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指代性副词”。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南宋时期,曾有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意相投。常常在月夜花下,吟诗作对,琴瑟和鸣,起舞弄影,互诉衷肠。这对幸福的恋人就是陆游和唐婉。本来他们能够幸福地长相厮守,白头偕老。可是因为婆媳不睦,陆母从中作梗,这对情深意切的鸳鸯刚刚结合不久就被活生生地分开了。 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从词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心如刀绞搬的悲痛与无奈。 今天,我们翻开课本,来读一读与其如出一辙的另一个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多万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和乐府诗: 举例:《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汉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答案

《孔雀东南飞》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义,落实实词,掌握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理清故事情 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男女主人公真挚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复习重点】 4、疏通文义,掌握“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5、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把握曲折的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于汉末建安年间。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为一体,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学习过程】 一、自主梳理学习基础。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公姥.( m?) 伶俜.(líng pīng) 腰襦.(rú) 葳蕤 ..(wēiruí) 聘.礼(pìn) 磐.石(pán) 拊.掌(f?) 否.泰(p?) 赍.钱(jī) 踯躅 ..(zhí zhú) 冥.冥(míng) 摧藏.(zàng ) 仕宦 ..(shì huàn) 奄.奄( y?n ) 自缢.( yì ) 钱帛.( bó ) 蒲苇 ..(pú wěi ) 婀娜 ..(ē nuó ) 遗.施( wèi ) 窈窕 ..(yǎo tiǎo ) 鹄舫 ..(hú fǎng ) 鸳鸯 ..( yuān yā ng ) 暝. ( míng ) 龙子幡.( fān ) 青骢.马(cōng ) 槌.床( chuí ) 蹑. ( niè ) 纨. ( wán ) 2、结合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无所施.( 用 ) 白.公姥( 告诉) 启.阿母(禀告) 致.不厚( 招致) 萦.苦辛( 缠绕 ) 卒.大恩( 完成 若见录.( 记 ) 赍.钱 ( 赠送) 否泰 .. ( 坏运气,好运气)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3、找出下面的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通“奁”。 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合葬华山傍通“旁”。 槌床便大怒通“搥”。 府吏见丁宁通“叮咛”。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 而结实。 奄奄黄昏后通“日奄” 4、辨析下列的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 ..飞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 手巾 ..掩口啼名词活用作状语,用手巾头上玳瑁光.名词活用作动词,发光卿当日.胜贵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府吏马.在前名词活用作动词,骑马。新妇车.在后名词活用作动词,乘车

孔雀东南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相”、“见”在文中的 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4、归纳写法,品味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见”的一词多义。 3、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 1、评析人物,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学习方法 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知识链接 1、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以民歌俗曲为主体的乐府诗,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 2、作者介绍: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3、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导语:《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子: 1 自然段,托物起兴 开端: 2-6 自然段,被遣 发展: 7-12 自然段,誓别 ;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抗婚 高潮: 22-31 自然段,殉情 结局: 32 自然段,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说说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佳县中学马振霞 第一、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了解有关《孔雀东南飞》的文学常识 ①关于汉“乐府” ②“乐府双璧” ③古代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2、疏通诗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焦刘爱情悲剧 二、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有关本课的文学常识 三、基础知识预习 1、生字: 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奄奄仕宦 2、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偏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的用法叫“偏义复词”。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口语录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必修一《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里的“出入”一词就是已经学过的例子。本诗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偏义复词到底偏指那一个词,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昼夜勤作息(偏指“作”);勤心养公姥(偏指“姥”) ;我有亲父兄(偏指“兄”);逼迫有弟兄(偏指“兄”) ;其日牛马嘶(偏指“马”);我有亲父母(偏指“母”) 3、为下列词语找一个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词语 ⑴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⑵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⑶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⑷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⑸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⑹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⑺念:记挂。(念念不忘) ⑻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⑼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 或人事的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⑽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人生的幸运,莫过于遇见懂你的那个人后相爱相知。在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了你,不负前世今生在佛前求来的情缘,你是命中注定的知己,没有之一,只有你;在纷扰红尘之中与你相知相伴,是此生最大的幸运。焦仲卿和刘兰芝是幸运的,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是他们爱情忠贞与圣洁的誓言。他们又是不幸的,那么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匆匆离去,他们还很年轻,却走得那么仓促,那么凄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谱写下来这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诗篇。 此诗作者不详,诗集编者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间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时,任东宫学士,为当时宫体诗人,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被誉为“一代文宗”。其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他编选的《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代表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喻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20)。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这首诗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1.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主管音乐的一个官署,主要职能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词等。魏晋时期,这一官署采集、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或“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按内容可分为贵族文人之颂歌、军乐、民间歌辞三部分。其题材特点为: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反映游子漂泊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悲惨命运及封建礼教束缚;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民的劳动生活;表达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的思想等。 2.汉末建安 ..中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其首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各朝沿其年号制度,直到清末废止。 3.结发 ..同枕席 (1)即束发,扎结头发。古代男子20岁始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以表示成年。 (2)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名。本文即指此义。 (3)指妻。江淹《杂体诗·李都尉从军》中有“而我在万里,结发 ..不相见”。 4.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

(完整word版)孔雀东南飞试讲教案

《孔雀东南飞》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孔雀东南飞》,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三、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概括内容,用最简短的话来介绍情节。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1)诗意。 (2)诗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3.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4.诗歌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1)引起下文,托物起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失散。(2)孔雀徘徊反顾,营造缠绵、哀怨的氛围,为全市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四、课文赏析 (一)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谁?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答案有依据)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2.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崔显丽 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我校推行的人本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文本,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思想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让学生学会研究,举一反三,给予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立人”的目的。 2、教学设想 本课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节选了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本课是汉乐府五言诗,之前的分别时《诗经》的四言诗、骚体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与单元编者的意图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刘兰芝人物形象赏析、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主题探究以及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发展的研究。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乐府五言诗在诗体形式方面变化的理解,它在诗歌发展中承前启后的的作用。 3、本设计的特点 (1)利用学案充分落实课前预习。本的篇幅较长,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详尽,学生容易读懂文意,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对于文中出现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我们利用学案(学案为我校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而成,本课学案附在后面)分类梳理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师批阅完毕之后下发答案,这样做使预习更加扎实。教师针对疑难问题略作指导即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预习的方式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2)体系化。设计从两个角度展开,将文章纳入到两个体系之中,第一课时进行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赏析,并将其纳入到中国文学塑造的女性体系之中。第二课时赏析写作形式、手法,并与《诗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乐府五言诗的特点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体系的思想,对中国文学有整体性感知。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教 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 句,1785 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 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 2.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一)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一) 教学参考 1203 1340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一) 教学目标: 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结合课下注解熟练诵读课文 3、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元朝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冯惟讷辑《古诗记》,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纂的许多古代诗集里,也多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稍有出入,最常见的为三百五十三句,计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也说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它确是古代叙事诗里最长的一首。 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所叙之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时有发生,这也是完全正常的。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 2、汉乐府

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流行,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川西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曲,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A级)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哽咽葳蕤遗施主薄 B.伶聘公姥扶将窈窕 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 D.婀娜掷躅嗟叹煎迫 2、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史上录存的古代第一篇,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和《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双璧,合称“乐府双璧”。 B、序言是多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 C、“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关,其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员和收集民歌民乐。到魏晋南北朗时,人们就把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一种官署名称变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D、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女子出嫁叫“归”、“适”或“于归”,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 B、古代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下九”即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就把头发结起来,表示到了成年,称为“结发”。 D、古代计算时间以地支分为12时辰,“人定”是指“子时”(相当于现在夜里9点到11点)。 二、巩固提高(B级) 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留待作遗施 B、还必相迎取 C、箱帘六七十 D、摧藏马悲哀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三、诵读感知 1、学生标注段落、标读音 2、音频朗读 3、分角色朗读 4、自读,转注注释,疏通大意 5、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再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四、赏析诗歌 1.分析小序部分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3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3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3篇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⑵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 2、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 3、朗诵课文,学习课文的“开端”及“发展”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并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看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板书: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显示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习诗前的小序,概括其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诗歌的写作顺序、线索、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一等奖课程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三)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北朝民歌。 师:乐府诗歌是自《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 谁能讲讲关于“乐府”和“乐府诗”的知识呢? 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因此,“乐府”,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

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 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师: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让我们继续学习诗歌《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明确:(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2)、矛盾冲突:有“遣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