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试卷讲评课
- 格式:ppt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讲评课堂实录授课人:刘宁授课班级:2011级24班授课时间:2014年4月28日下午第三节课授课过程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请坐。
同学们,你们的气势跟高一高二就是不一样,你们喊“老师好”的口号,真是体现出我们高三同学的豪气和霸气,很不错,你们是即将上战场的战士,战士就是需要这股劲头。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讲评我们上一周考的二模语文试卷。
我现在手里拿了一份这次考试的咱们班的统计数据。
最高分是孟鑫琦同学119分,100分以上的同学有42人,班级平均分是102.4分,年级平均分是103.6分,普通班平均分是101.3分。
我们班这一次考的很不错,但是我感觉有两个遗憾,一是咱们班没有120分以上的同学,全年级120分以上的同学也只有3个人;二是咱们班的平均分名列普通班第二名,不是第一名。
当然,我们的眼睛不要只盯着我们的分数,我们考试的目的是看到分数背后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查漏补缺。
师:我看了咱们的语文小题分和得分率,同学们得分率比较低的有论述类阅读第3题,文言文翻译第7题,诗歌鉴赏第8题,成语第13题。
师:在课前,同学们都研究了试卷和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同学们研究完答案还不明白的问题。
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不懂的题目。
生:第8题诗歌鉴赏问诗歌表达的情感,答案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为什么不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我觉得文言文翻译给的答案,翻译的并不准确。
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刚才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生:诗歌的题目是《题盘豆驿水馆后轩》,诗下面有注释: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也就是说,诗人是在今天的写这首诗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注释还介绍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
师:还有吗?生:除了我们看注释之外,我们读整首诗歌,前两联“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
一模试卷评讲教案【复习内容】评讲试卷【复习冃标与要求】通过评讲,指导学生补救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 并进一步明确答题规范,提高答题能力。
【复习垂点与难点】K重点』典型错例分析K难点』明确答题规范以及答题能力【复习方式】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课前读书第一步:简述本次模考全级情况,全级平均分63.7,合格率65」1% ,优生率为7.6 %, 80 分以上的优工不多,90分以上的更少。
班与班之间差距大。
班内分化大。
消灭了个位数分数现象,绘低分为26分。
第二步:与全级比较,分析木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补救措施。
同时明确中考1=1标。
如:基础不够扎实,复习不够全面,答案不够规范,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步:典型错例分析①由于部分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重点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知识体系构建模糊不清,对考点只有模糊表象,不能区分类似考点,如分析说明题由于部分考生对有关考点掌握不牢,张冠李戴。
导致失掉5分。
选择题第6小题,由于考生对社会保护与家庭保护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不能找到两者的区别,导致选错。
选择题第10小题,由于考生対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区別没有牢固掌握,导致选错。
选择题笫12小题,题口要求选择制定基本医疗保证制度的根本依据,人部分学生对基木国情与基木路线的关系没有理解好,导致选错。
②部分学牛审题能力差,缺乏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能力,思考角度单一,导致找不准材料与知识的切入点。
如简答题,部分考生对题n中提及的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材料信息未能从环保这一角度思考,导致得分不高。
又如,活动探究题笫(2)小题,部分学生对专题不够熟悉,导致答错,部分学牛答题思路单一,未能多角度思考,导致失分。
第(3)小题要求回答实现措施。
由于部分考牛•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找不到作答角度,导致张冠李戴。
部分考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只是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答上去。
未能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党的三个代表,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等角度作答。
期中试卷讲评课教案备课日期:2011-11-08 上课日期:2011-11-11课题期中考试卷讲评课型试卷讲评课执教者张春辉班级初三(3)班课时1课时地点多媒体教学目标1、回顾知识,巩固基础、再现能力;2、寻找知识盲点,提高全面掌握数学主干知识能力;3、培养学生抓分意识;4、通过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拓宽知识面,抓知识网络的能力;5、寻找试题与知识的切入点,培养正确的数学学解题方法思路。
教学重点1、知识联系2、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试题与知识的切入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评---讲---练等教具Powerpoint课件过程设计一、成绩分析1、成绩对比2、成绩统计二、试题分析1、考点覆盖面2.各题得分情况非选择题部分三、试卷讲评四、答卷中存在问题五、同题型考察六、拓展延伸教后记教学内容本次考试,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学生成绩分布基本按正态曲线。
一:试题分析1、考点覆盖面面向高考,全面考察,根据教学实际,作为高三年级的一次大型考试,试题应该做到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高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
本次月考共考查以2007年高考考纲对应考点,考查知识面较广,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全部内容,但根据高考实际和年级三类不同班级的学情仍有所侧重,尤其以最近学习内容的考查巩固为主。
2.各题得分情况非选择题部分题11~171819202122号得分13.19 12.17 11.88 10.86 6.65 8.01二:试卷讲评第15:已知()(2)2,(0)f x a b x a b a =++-≥,且当[0,1]x ∈时恒有()1,f x ≤则 (1)f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转化思想:是在处理问题时,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第17:已知()sin2f x x =,定义n 阶导数:(1),()[()],f x f x =(1)(),()[()],n n f x f x += ().n N *∈则(1)(2)(2008)()()()444f f f πππ+++= __________. 第10题:数组123(,,),a a a 其中123,,{|10},a a a x N x *∈∈≤且123,a a a ≤≤如(1,1,1), (1,1,2),(1,1,3), (1,1,10),(1,2,2), 这样的数组共有 ( )A 1000个B 550个C 220个D 175个 转化思想应遵循的原则:① 熟悉化原则 :将陌生的问题化为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② 简单化原则 :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问题;③直观化原则:将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④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可考虑问题的反面去探求. 练习:练习1.定义一种运算 对于正整数满足以下运算性质:① ② 则练习2: 对 记 函数()x 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二模中考语文试卷的整体情况,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和题型分布。
2.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试卷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改进。
3.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重点:
1. 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找出原因。
2. 针对错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培养学生的应试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二模中考语文试卷的整体情况,包括题型、分值、时间等。
2. 引导学生回顾二模考试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二、试卷分析
1. 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指出学生在哪些题型上失分较多。
2. 分析试卷的题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各题型在试卷中的占比。
三、错题讲解
1. 教师挑选典型错题进行讲解,分析错题原因。
2. 针对错题,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
四、应试技巧培训
1. 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型,讲解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的应试心态,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五、总结与反馈
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在讲解错题时,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应试心态,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冷静,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讲评课堂实录授课人:刘宁授课班级:2011级24班授课时间:2014年4月28日下午第三节课授课过程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请坐。
同学们,你们的气势跟高一高二就是不一样,你们喊“老师好”的口号,真是体现出我们高三同学的豪气和霸气,很不错,你们是即将上战场的战士,战士就是需要这股劲头。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讲评我们上一周考的二模语文试卷。
我现在手里拿了一份这次考试的咱们班的统计数据。
最高分是孟鑫琦同学119分,100分以上的同学有42人,班级平均分是102.4分,年级平均分是103.6分,普通班平均分是101.3分。
我们班这一次考的很不错,但是我感觉有两个遗憾,一是咱们班没有120分以上的同学,全年级120分以上的同学也只有3个人;二是咱们班的平均分名列普通班第二名,不是第一名。
当然,我们的眼睛不要只盯着我们的分数,我们考试的目的是看到分数背后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查漏补缺。
师:我看了咱们的语文小题分和得分率,同学们得分率比较低的有论述类阅读第3题,文言文翻译第7题,诗歌鉴赏第8题,成语第13题。
师:在课前,同学们都研究了试卷和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同学们研究完答案还不明白的问题。
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不懂的题目。
生:第8题诗歌鉴赏问诗歌表达的情感,答案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为什么不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我觉得文言文翻译给的答案,翻译的并不准确。
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刚才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生:诗歌的题目是《题盘豆驿水馆后轩》,诗下面有注释: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也就是说,诗人是在今天的写这首诗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注释还介绍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
师:还有吗?生:除了我们看注释之外,我们读整首诗歌,前两联“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张富臣教学目标:•1、掌握写景类句子的一般语序。
(15)2、新材料作文立意教学方法1、重点突破法。
2、思路点拨法3、补偿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命题意图与试题特点仿真性按照2010年考试说明拟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要求。
在框架、重点、取材、设问、答案的制订等各方面体现仿真性。
全面性全卷核心内容突出,重点考测内容基本得到充分的强化,次重点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有较大的覆盖。
导向性能有效地暴露学生前期复习中的主要不足,给教师后期复习以可靠的依据,提高后一月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所有题目基本是再创题。
人文性现代文阅读的材料有很强的人文性,可读性强。
平稳性大多数试题难度系数适中,阅读部分等于或略大于0.55。
语言表达部分稳重,强调了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古文阅读题目非常工稳,考测重点明确。
古诗赏析选材恰当,设问突出重点,有较好的区分度。
选做题部分两类文本的难度相当,题目的难度相当,体现了选做题的公平性。
作文继续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二、考情分析1、试卷结构:全卷按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赏析、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的顺序排列。
2、答错率统计论述类文本阅读错误率为百分之十一,文言文阅读为百分之八点五、默写百分之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百分之十二、作文立意百分之四十五诗歌鉴赏题8.9.题百分之五语言连贯题15 百分之八十二、本节课讲评要点:语句连贯和作文立意(一)语言运用之一:写景类语句的语序1、试题分析简析:①考题类型:句子排序,写景类语句排列顺序。
②五个句子的特征:句意、角度各不相同。
③比较:①写观察的角度和对象,远望断桥②句主要写雨中西湖。
③交代游踪与环境,下雨。
④写湖中柳影。
⑤引用诗歌赞美西湖雨中美。
2、错因归类:(1)方位不清(2)没有抓住主要内容(3)不辨句子音节的和谐3、方法点拨:时空变化要当先,方位顺序是关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二模考试的整体情况,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二模考试的整体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针对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回顾二模考试的整体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排名。
(2)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所在。
2. 试题分析(1)分析二模考试的整体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针对性问题进行讲解,如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模块。
3. 解题技巧讲解(1)针对函数问题,讲解函数的性质、图像、解析式等知识点。
(2)针对几何问题,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证明方法等知识点。
(3)针对概率与统计问题,讲解概率、统计量的计算、数据分析等知识点。
4. 个性化辅导(1)分析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如计算错误、解题思路不清晰等。
(2)针对个性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次二模考试的经验教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找出改进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解题技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