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节藏象论
- 格式:ppt
- 大小:343.00 KB
- 文档页数:46
1 法于阴阳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2 和于术数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施行适合自身的修身养性之法3 不妄作劳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为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与法度4 形与神俱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形,形体。
神,指精神。
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5 不知持满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6 不时御神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为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7 发陈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推陈出新8 蕃秀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繁茂秀美9 容平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盛生长。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称为容平。
10 闭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11 苛疾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重病12 内格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变化格拒13 煎厥素问 生气通天论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以至煎熬阴精而昏厥之危重病证。
14 薄厥 素问 生气通天论 由大怒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而导致的昏厥证。
15 变化之父母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事物变化的根源16 神明之府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明,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府,藏聚之所。
17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阳生阴亦生 18 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胸膈胀满19 清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之清阳,是指呼吸、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卫气;清阳实四肢之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
20 浊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之浊阴,是指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浊阴走五脏之浊阴,是指精血津液;浊阴归六腑之浊阴,是指饮食水谷及其变化的糟粕和水液。
21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药物饮食气厚,作用纯阳,使人的元气衰减,药物饮食气薄,作用温和,使人的元气壮盛22 厥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四肢厥冷,为阳虚阴盛之象23 七损八益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读完《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让我深深地感到人体内蕴藏着强大的生命能量,并且可以通过调理六脏六腑的机能来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这本书中,黄帝对于人体内六脏六腑的机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他认为人体内的六脏六腑都是有生命力的器官,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内部的生态系统。
只有这个生态系统的调理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
在阅读六节藏象论的过程中,我发现黄帝内经的观点深入人心,与现代医学也颇有相通之处。
例如,黄帝认为人体有着天然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现代医学对于自我免疫系统的研究不谋而合。
此外,黄帝也十分注重饮食,认为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这也与现代医学对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相符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帝内经的“预防为主”思想。
他认为,只有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才能够延续生命,所以预防疾病就非常重要。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思想。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健康、适当的锻炼以及放松心情,尽可能减少自身患病的风险。
总之,《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体内蕴藏着强大的生命能量,并且指明了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思路。
读完此书后,我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也更加注重了饮食和锻炼的习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内经选读练习题3一、单选题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风胜”则()【1.5分】A.动B.肿C.干D.浮正确答案是A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精不足者”,其治疗当( )【1.5分】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正确答案是B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病属虚衰者,其治疗当( )【1.5分】A.泻之B.扬之C.减之D.彰之正确答案是D4.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病机是人体阳气()【1.5分】A.上逆B.陷下C.内郁D.亢盛正确答案是D5.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以下何项属于男子三八的生命特征【1.5分】A.发长齿更B.天癸至C.筋骨劲强D.肌肉满壮正确答案是C6.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认为“凡此十一脏取决于()”【1.5分】A.肾B.肝C.肺D.胆正确答案是D7.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当先治其标的是()【1.5分】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热而后生中满者D.先寒而后生病者正确答案是C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髓之府”是指( )。
【1.5分】A.肾B.脑C.骨D.腰正确答案是C9. 据《素问·奇病论》所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1.5分】A.消中B.热中C.脾瘅D.消渴正确答案是C10. 《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东方之域其病多()【1.5分】A.生于内B.痿厥寒热C.挛痹D.痈疡正确答案是D11. 《素问·平人气象论》肺的“平脉”是()【1.5分】A.有胃微弦B.有胃微钩C.有胃微毛D.有胃微软弱正确答案是C12.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
【1.5分】A.重阴B.重阳C.合阴D.太阴正确答案是C1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夫精明五色者,()”。
【1.5分】A.气之华也B.中之守也C.身之强也D.血之府也正确答案是A14. 据《灵枢·水胀》所论,肤胀病是寒气客于()。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读后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它以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文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让我明白了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文章中提到了“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天地的阴阳五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让我意识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冷暖、天气的阴晴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以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让我认识到了人体的脏腑功能的重要性。
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注重脏腑功能的保养和维护。
同时,当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也需要及时调理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最后,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还让我认识到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文章中提到了“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这让我意识到,预防保健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应该注重养生保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明白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脏腑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预防保健的意义。
这篇文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将继续秉承“天人相应”的理念,注重养生保健,以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我也将把中医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原文六节藏象论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
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
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内经 六节藏象论 天的五行之气, 在四时中的分布不能没有常规。
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 相承, 就是反常的现象, 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 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 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 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 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 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
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 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九分为九野,九野 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 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 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 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 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1/8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六节藏象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译: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麽道理?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译:岐伯答到: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
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
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译: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
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
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译: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
愿闻气数,何以合之?译: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译: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译: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原文】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译文】黄帝问道:“藏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岐伯回答说:脏腑藏在体内,各有一定的位置,但是它们的功能活动情况可以从体表反映出来,而且,由于人与自然相联系,所以还分别与四时阴阳相通应,从而反映出各脏腑的阴阳性质。
具体地说:心脏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精神意识,统率全身,心的精华反映在面部,就是说心脏的功能状态是充实和温煦血脉。
心的部位在横膈上面,属于阳,又具有火热的性质,所以称它为“阳中之太阳”,与四时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相通应。
肺脏是体气的根本,主管全身的气,因为“魄”是不能离开气而单独存在的,所以也可以说肺是藏魄的地方,肺的精华反映在毫毛上,它的功能是充实和滋养皮肤,肺气旺盛,皮肤和毫毛就健康而润泽。
肺的部位也在膈肌之上,属于阳,而它又有清肃收敛的性质,所以称它为“阳中之少阴”,与四时中阳气开始下降的秋季相通应。
肾脏是密封和潜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虫子一样,它藏蓄着人体的真阴和真阳,同时,它也是藏贮人体生殖之精的地方,头发靠血的滋养,而阴精可以化生为血液,肾能藏精,所以说肾脏的精华反映在头发上,肾的功能是充实和滋养骨骼,肾气充足的时候,头发就有光泽,骨骼也坚韧,由于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属于阴,又有闭藏的功能特点,所以称它为“阴中之太阴”与四时中阴气最盛而阳气闭藏的冬季相通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节选)[篇名解释]“节”,次也,度也,指一定的度数。
古人以甲子纪年、月、日、时辰等天度,甲代表十天干,子代表十二地支。
一个甲子之数六十日为一节,一年三百六十日为六节,故称“六节”。
“藏”,指居藏体内的脏腑、脏器;“象”,主要指脏腑、脏器表现于外的形态和现象,亦即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所以叫“藏象”。
由于本篇首先讨论六节之天度,其次又讨论藏象,因此篇名叫“六节藏象论”。
正如马莳注云:“篇内首问六六之节,后又问藏象何如,故名篇。
”[篇章大意]本篇讨论气象历法问题,文中阐述自然界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气、候、时、岁的建立,属于运气学说的内容。
文中重点讨论了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其与四时气候的关系,把人体和自然界做了广泛的联系,以此说明“天人相应”——“自然人体观”的道理。
[篇章结构]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普教七版未选)藏象第二节[释译图析]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普教七版未选)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二、万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原文]帝曰:善。
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⑴[可得闻乎?[注解释义]⑴帝曰:善。
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气,指阴阳二气。
合,即相合。
形,指有形之万物。
变,变化,指阴阳多少之变化。
正名,即正定其名称。
有形之物皆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各因其阴阳多少而确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定为不同的名称。
黄帝问道:好。
我听说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合化而成。
由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多端,因此万物形态各异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有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类。
?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赋予万物,孰少孰多,可以给我讲讲吗]图表分析[万物由天地合气而产生自因其阴阳多少天:天之阳气下降阴阳然→万物→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界地:地之阴气上承而有不同名称作用[小结]原文曰:“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说明有形之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气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共同原始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