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_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926.02 KB
- 文档页数:52
章名:09|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答:A2.鲜乳的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条件为()A.61〜65℃30minB.70〜75℃15〜16sC.80〜95℃瞬时加热D.135〜137℃3〜5s答:D3.在缺氧环境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不可能是()A.酵母B.霉菌C.细菌D.细菌或酵母答:B4.毛霉分解()能力最强。
A蛋白质B淀粉C纤维素D果胶答:A5.一般干制食物的AW值保持()以下,即可达到防霉目的。
A.0.64B.0.85C.0.90D.0.95答:A6.下列哪种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分活度()A.腌肉B.巴氏消毒C.冷藏D.酸泡菜答:A05判断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均衡,所以及易被微生物腐败。
答:J2.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腐败。
答:J3.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弱。
答:J4.蛋白质分解菌能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良好生长,即使无碳化合物存在,生长繁殖也很旺盛。
答:J5.不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蛋白质分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较弱。
答:J6.大多数酵母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都很强,因为蛋白质类食品中N/C比值较高,有利于大多数酵母菌生长。
7.许多霉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因而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答:J8.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单糖和双糖和淀粉。
答:X9.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能分泌果胶酶,使果蔬的组织变软。
答:J10.具有强烈分解蛋白质能力的厌氧性细菌,同时也有较强的脂肪分解能力。
答:X11.微生物能否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决于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
答:J12.食品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J13.在5℃左右或更低的温度(甚至-20℃以下)下仍有少数微生物能生长繁殖,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章名:09|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答:A2. 鲜乳的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条件为()A .61~65℃30min B. 70~75℃15~16sC .80~95℃瞬时加热 D. 135~137℃3~5s答:D3. 在缺氧环境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不可能是()A.酵母B.霉菌C.细菌D.细菌或酵母答:B4.毛霉分解()能力最强。
A 蛋白质B 淀粉C 纤维素D 果胶答:A5.一般干制食物的AW 值保持()以下,即可达到防霉目的。
A.0.64B.0.85C.0.90D.0.95答:A6.下列哪种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分活度()A.腌肉B.巴氏消毒C.冷藏D.酸泡菜答:A05判断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均衡,所以及易被微生物腐败。
答:√2.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腐败。
答:√3.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弱。
答:√4.蛋白质分解菌能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良好生长,即使无碳化合物存在,生长繁殖也很旺盛。
答:√5.不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蛋白质分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较弱。
答:√6.大多数酵母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都很强,因为蛋白质类食品中N/C比值较高,有利于大多数酵母菌生长。
答:×7.许多霉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因而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答:√8.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单糖和双糖和淀粉。
答:×9.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能分泌果胶酶,使果蔬的组织变软。
答:√10.具有强烈分解蛋白质能力的厌氧性细菌,同时也有较强的脂肪分解能力。
答:×11.微生物能否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决于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
答:√12.食品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第一讲(3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难点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导入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教学内容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
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1.影响食品变质的因素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不是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
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致使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