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学案

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学案

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学案
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学案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特点和影响。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

进步的。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102—105页,完成下列各题.时间为7-8分钟﹚

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的时间: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人类的原子能、____________.航天技术.________ 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3.起源的国家:______.

4.理论指导: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 _________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的社会.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_______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科技各个领域之间_________,一种技术能引发多种技术革命;

③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引发世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各国都重视发展_______,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③进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_________.

交流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的C或D档学生展示。

2.展示优秀者,其每个组员+3分

3.速记3分钟后,A档同学提问C档,B档同学提问D档。C、D档过

关+6分。

合作探究:(同桌对学)

你认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那些好处?是否应该克隆人呢?为什么?(各抒己见,阐明理由。)

归纳总结:(小组群学)

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启示?中国应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巩固检测: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晚期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

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 C.克隆技术 D.飞机制造技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A.①② B.③

④ C.①③ D.②④

7.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哪些负面效应?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

教学反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 【整体感知】 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自主质疑】 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四、精讲点拨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4.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品味体悟】 6.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五、学生小结 六、达标测试 七、布置作业:

最新整理初中历史导学案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doc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知道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的成就与发展(重点); 2、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其特点,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难点)。 3、学习科学家热爱科学,勤学进取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竞争为国贡献。 类别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原因 时间 标志 特点科技革命从一国到多国; 科学与技术没有统一 影响人类进入“时代”人类进入“时代” 加油吧! 课前小热身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其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2、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开了知识经济的帷幕,加速了()的发展。 1.课堂进行时 导入新课: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945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 问题:这些科技说明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其中你最熟悉感受最深的科技是什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生物工程技术 问题1:生物工程技术你知道它包含哪四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技术是哪种?

问题2: 世界上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你知道“克隆”是什么意思? 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对待克隆技术?(“说一说”) 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间 工业革命 蒸汽机 8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移动xxx 4年 激光 2年 计算机 2年——0.5年更新 材料二:人类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期 电灯、内燃机等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计算机、原子能等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问题:从以上表格材料分析,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识图::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微软公司的创办人是( ),“讲一讲”他的成功故事? 3、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要求劳动者既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知识经济所处的时代又称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出现的原因: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知识经济出现的影响:(1) (2)、 (3)、 (4)、 课堂小结:填充指导从书课文P138“知识建构”图表 课堂大练兵:指导丛书P140 “能力提升”题(略) 课后谈收获1、我知道: ;2、我明白: 。 仔细思考,你一定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小弟认为无区别,科技革命只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是科技推动了时代在不断地向前走动,从而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与革命相互伴随着驱动人类走向新纪元。所以小弟认为两者无区别。 追问 经过半天的研究,额,貌似,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 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有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错。 不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你~~~ 评论|00 2012-12-25 19:56 醉心亦竹|四级 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影响不同等等 评论|00 2012-12-25 19:10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电子工业重工业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5] 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13] 曾邦哲(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认为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产

17课导学案(教师)

《有趣的生命时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 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7课壶口瀑布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拓展思考学习完课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 七、实践天地 本课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借助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着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请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 2.完成《随堂同步练习》118——122页内容。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三)文体常识 1.游记 2.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四)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í chěnɡ)漩涡(xuán wō)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 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 )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 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第22课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22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专题七?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主要标志: 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概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波及到和等发达国家,后又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4.主要成就: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而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2)生物工程的核心是:,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 5.特点: (1)大大加快了。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6.影响: (1)推动。 (2)引起了和的变化。 (3)推动了的多极化。 7.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中考命题分析及题型 中考命题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越来越来成为中考的热点,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成果、特点、影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以图片作命题的切入点。命题趋向于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还要注意结合时政,如对于航天科技的考查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等联合在一起。 典型题型 1.(xx·湖南益阳中考)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学习文档

第 1 页 【学习目标】 1. 概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掌握尼克松访华 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 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及代表性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自主导学】(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①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②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③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2)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___多个国家建交,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中国举办首届“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3.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探讨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提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等) 2. 材料一:“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概括: 3.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达标测试】 A 卷 1.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中日关系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 A .1971年、1972年、1979年、1955年 B .1955年、1971年、1972年、1979年 C .1955年、1971年、1979年、1972年 D .1955年、1972年、1971年、1979年 B 卷 3.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拓展提升】 材料一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知……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刊登了乔冠华仰天大笑的这张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乔冠华这一世纪之笑,仍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1)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共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材料三 分歧不应该成为中美合作的绊脚石。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表示,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全球变暖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中美两个大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作应对挑战”应该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关键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等。(言之成理即可)

最新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

21.《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1 一、积累与运用 2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趱.行( ) 嗔.怒( ) 面面厮觑.( ) 这陋.( ) 朴.刀( ) 4 凭.地( ) 5 省.得( ) 兀的 6 ..( ) 聒.噪( ) 怄.( ) 2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7 酷热端的干系寻思逞辨勾当吹嘘怨怅劈头劈恼 8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9 3 辨析近义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0 (1)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___________( 走行跑挨)。 11 (2)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_______(走行赶跑)过去, 12 谁敢五更半夜走? 13 (3)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_________(直下通)流,都叹气吹嘘…… 14 (4)却才见你们________(看探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15 4 试品评下列人物的语言。 16 (1)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 17 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18 19 20 21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 22

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23 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24 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思考领悟 3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33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34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35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36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37 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38 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39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40 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41 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42 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43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44 没气力的话来!” 45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46 “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47 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48

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执笔人:李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二、预习案 1、旧知回顾: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2、教材导读: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问世,与此同时,也制造出来。③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④、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为燃料的相继问世。 ②以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③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和。 (3)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钢铁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中,人们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 (1)、石油工业和等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及纺织、及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4)为了适应的要求,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形式。 2.表现:在和,一些大企业放弃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渗入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人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许多新型和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 (2)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材料,还直接。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结果:19世纪末20纪初,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②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七年级历史第十七课导学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史实。 2、说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出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认识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 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100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4、皇太极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生阅读100-101页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2、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4、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5、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温故知新: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三)、组内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有哪些利弊?(提示:从正反方面分析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的利弊;君主集权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导学案.doc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同学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所具有的 深刻影响,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就要把教育搞上去,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保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突出地讲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科技和教育创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做贡献,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前预习:

1、当今世界,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或我国为什么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 (2) (3)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的竞争、的竞争。 4、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5、为什么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 (2) (3) (4) 6、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推进科教兴国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 (2) (3)

学习过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一】☆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变得迅速便捷?答: 科学技术的力量。☆你还能设想一下未来的通信工具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答:能。微型 化、遥控化、智能化。 (1)科技的重要性:①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 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 时间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 代表蒸汽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 影响开创大机器工业时代,全面开创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人类进入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现代化大生产普遍发展。生产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3)、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核心,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社会。 基础:_______生物学、遗传学、__________、微生物学等。 ②生物工程 核心:是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成就引人注目。 意义: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①大大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缩短了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技术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___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①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空前发展。 ②进一步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③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例)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1)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本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吗?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1、大家一定熟悉右图这两只小企鹅,它是QQ 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