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背景第五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5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9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知识点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历史背景(1)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2.国家政策(1)目的: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措施①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③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3.主要表现(1)希腊化世界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②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③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2)希腊化时代①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英语文化背景English Culture NotesPart 1 Social Life 社会生活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教育信仰文学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学习一种民族语言,也就是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
1.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交往Meeting and Greeting People 见面和打招呼初次见面十分正式的场合(formal)How do you do?How do you do?比较正式的场合A.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 And you ?Quite well,thank you .B. Nice to see you.Nice to see you,too.比较随意的场合(informal)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Good morning” is used until about lunch time, usually by midday. It is often used informally. Sometimes the word “good” is dropped.“Good afternoon”is used until tea-time or just after 5to 6 p.m. “Good noon”does not exist in English ; therefore, it cannot be used for greeting.“Good evening”is used until about 9p.m. “Good night ”is not regarded as greeting. It is normally used at night when people leave each other, shortly before going to bed.“Good morning”一般用在中午12店一千,在非正式场合我们常常听到“Morning”来问候。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洪映萱审核人:彭怡玢编撰日期:2008年11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
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
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概述1.1 西方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介绍西方文化的概念与定义分析西方文化的特点,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等1.2 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概述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文明到现代西方文明强调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时期,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1.3 西方文化的地理与宗教背景介绍西方文化的地理背景,如欧洲、北美等地区探讨西方文化中的主要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第二章: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2.1 古希腊文化的兴起与特点介绍古希腊文化的起源与兴起分析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创作等2.2 罗马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探讨罗马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分析罗马文化的特点,如法律制度、建筑风格、文学艺术等2.3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深远影响探讨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强调古希腊罗马文化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性作用第三章: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3.1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发展介绍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特点探讨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宗教影响,如基督教会在文化中的地位3.2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与原因探讨文艺复兴运动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与贡献3.3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介绍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第四章:启蒙运动与现代西方文化4.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核心思想探讨启蒙运动的背景,如科学革命、宗教改革等分析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如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4.2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探讨启蒙运动如何改变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强调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奠定作用4.3 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多元化介绍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探讨现代西方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如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全球化等第五章:西方文学与艺术5.1 西方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文学的起源与早期文学作品分析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文学作品5.2 西方艺术的历史与风格探讨西方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西方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5.3 西方文学与艺术的深远影响探讨西方文学与艺术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启发强调西方文学与艺术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六章:西方哲学与思想6.1 西方哲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哲学的起源,如古希腊哲学分析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如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等6.2 西方重要哲学思想与流派探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等分析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等6.3 西方哲学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探讨西方哲学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强调西方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第七章:西方宗教与信仰7.1 西方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宗教的起源,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分析西方宗教的发展脉络与不同教派7.2 西方宗教信仰的特点与影响探讨西方宗教信仰的特点,如信仰上帝、宗教仪式、道德规范等分析西方宗教信仰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与作用7.3 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探讨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教育等强调西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八章:西方政治制度与法律8.1 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如古希腊民主制度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度等8.2 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探讨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分析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与作用8.3 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与影响探讨西方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强调西方法律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的重要性第九章:西方经济与发展9.1 西方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经济的起源,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济活动分析西方经济的发展脉络,如工业革命、全球化等9.2 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探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如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分析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作用9.3 西方社会发展与问题探讨西方社会的发展与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强调西方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章:西方科技与教育10.1 西方科技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科技的起源,如古希腊时期的科学探索分析西方科技的发展脉络,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等10.2 西方重要科技成就与创新探讨西方重要科技成就与创新,如计算机科技、生物技术等强调西方科技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0.3 西方教育制度与理念介绍西方教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西方教育理念的特点,如普及教育、素质教育等10.4 西方教育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探讨西方教育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强调西方教育在培养人才与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十一章:西方女性文化与性别平等11.1 西方女性文化的演变探讨西方女性文化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社会分析女性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变化11.2 女性主义运动与性别平等介绍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如女性解放运动、女权运动等分析女性主义运动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与影响11.3 西方性别平等的现状与挑战探讨西方性别平等的现状,如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力强调西方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十二章:西方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12.1 西方流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流行文化的起源,如摇滚音乐、电影产业等分析西方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如嘻哈文化、网红文化等12.2 大众传媒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探讨大众传媒在传播西方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强调大众传媒在塑造西方社会价值观与审美观方面的作用12.3 西方流行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探讨西方流行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与扩散强调西方流行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三章:西方文化遗产与保护13.1 西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探讨西方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如古建筑、艺术品等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对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性13.2 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挑战分析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法与策略,如法律法规、公益活动等探讨西方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文物盗窃、文化破坏等13.3 国际合作与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介绍国际合作在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强调全球共同参与保护西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14.1 西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与特点探讨西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如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等分析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特点,如文化输出、文化融合等14.2 西方文化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探讨西方文化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与改变强调西方文化全球化对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作用14.3 应对西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分析全球各国应对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策略与方法强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促进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西方文化未来的展望15.1 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探讨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如数字化、网络化等分析西方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文化冲突、价值观念分歧等15.2 西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探讨西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如新兴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保护等强调在创新中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性15.3 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总结西方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贡献与价值强调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持续影响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西方文化的概述、古希腊与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现代西方文化、西方文学与艺术、哲学与思想、宗教与信仰、政治制度与法律、经济与发展、科技与教育、女性文化与性别平等、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文化遗产与保护、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文化未来的展望等各个方面。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1.1 古代希腊文化1.2 罗马文化1.3 中世纪欧洲文化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5 启蒙时代的文化第二章:西方宗教信仰2.1 希腊罗马神话2.2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2.4 宗教改革与新教产生2.5 宗教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西方哲学思想3.1 古希腊哲学3.2 罗马哲学3.3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3.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3.5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第四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4.2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4.3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4.4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4.5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挑战第五章: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变革5.1 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制度5.2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生活5.3 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与金融5.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5.5 现代西方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西方文学与戏剧6.1 希腊悲剧与喜剧6.2 罗马文学与戏剧6.3 中世纪欧洲的文学作品6.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6.5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要流派第七章:西方艺术史7.1 古代希腊艺术7.2 罗马艺术7.3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7.4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7.5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发展第八章:西方音乐与舞蹈8.1 西方音乐的起源与演变8.2 古典音乐时期8.3 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8.4 现代音乐与爵士乐8.5 西方舞蹈的发展与流派第九章:西方科学和技术9.1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9.2 阿拉伯文化的科学贡献9.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9.4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飞速发展9.5 现代科学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西方社会与文化价值观10.1 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10.2 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观念10.3 西方的家庭与教育观念10.4 宗教与道德价值观10.5 西方社会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补充说明:这些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些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人物对于把握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
主体性与西方文化Chapter 1: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Definition of subjectivity- Importance of subjectivity in culture- Overview of the paperChapter 2: Subjectivity in Western Culture- The emergence of individualism in Western philosophy-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on Western culture-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autonomy and selfh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freedom in Western cultureChapter 3: Challenges to Subjectivity in Western Culture- Critiques of individualism and its impact on society- Feminist critiques of Western notions of subjectivity- Post-modern critiques of the autonomous self- The challenges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impact on Western subjectivityChapter 4: Subjectivity in Non-Western Cultures- Comparison of non-Western conceptions of selfhood- Eastern traditions of selfhood and subjectivity- African conceptions of selfhood and subjectivity-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on subjectivityChapter 5: Rethinking Subjectivity in a Globalized World- Critiques of Western dominance in global culture- The need for a more inclusive and diverse understanding ofsubjectivity- The role of post-colonial theory in rethinking subjectivity-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social policyChapter 6: Conclusion- Recap of key argumen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engaging with cultural diversity-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on subjectivity and culture.第一章:引言主题背景:主观性(subjectivity)是人类认知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古典文明1.1 西方文化的起源1.1.1 古代西亚文明1.1.2 埃及文明1.1.3 希腊文明1.2 希腊古典文明1.2.1 希腊神话与宗教1.2.2 希腊哲学1.2.3 希腊艺术与建筑1.2.4 希腊政治制度1.3 罗马古典文明1.3.1 罗马法律1.3.2 罗马政治制度1.3.3 罗马艺术与建筑1.3.4 罗马宗教与文化传承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化2.1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1.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1.2 基督教教义与教派分裂2.1.3 基督教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2.2 欧洲封建制度与骑士文化2.2.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2 骑士阶层与骑士精神2.2.3 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2.3 欧洲中世纪艺术与建筑2.3.1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2.3.2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艺术2.3.3 文艺复兴前夜的文学与戏剧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3.1 文艺复兴的兴起3.1.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3.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3.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戏剧3.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3.2.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3.2.2 主要宗教改革运动与改革家3.2.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3.3 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3.3.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特点3.3.2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3.3.3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四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4.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1.2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4.1.3 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4.2 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4.2.1 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论4.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4.2.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4.3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4.3.1 欧洲一体化进程4.3.2 殖民地扩张与全球化4.3.3 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第五章: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变革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5.1.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5.1.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5.1.3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影响5.2 现代西方文学与艺术5.2.1 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5.2.2 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5.2.3 跨文化融合与创新5.3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5.3.1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5.3.2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演变5.3.3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西方哲学与思想6.1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6.1.1 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6.1.2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6.1.3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6.2.1 结构主义的兴起与主要观点6.2.2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6.2.3 语言、权力与知识的探讨6.3 批判理论与社会正义6.3.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6.3.2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6.3.3 种族、民族与身份认同的讨论第七章: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发展7.1 古典经济学与自由市场7.1.1 亚当·斯密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7.1.2 马克思与剩余价值理论7.1.3 福利国家与社会保障制度7.2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7.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7.2.2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7.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7.3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变革7.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合作7.3.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7.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兴起第八章: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8.1 宗教多元化与宗教改革8.1.1 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与对话8.1.2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1.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2 宗教哲学与神学思想8.2.1 神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8.2.2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讨论8.2.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8.3 宗教与现代社会问题8.3.1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8.3.2 宗教冲突与和平共处的问题8.3.3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第九章:西方教育与知识传播9.1 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9.1.1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育变革9.1.2 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9.1.3 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问题9.2 学术体系与知识创新9.2.1 大学的历史与功能9.2.2 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9.2.3 数字时代与知识传播的变革9.3 教育与社会流动9.3.1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9.3.2 教育与性别、种族平等9.3.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第十章:西方文化与全球化10.1 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扩散10.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10.1.2 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交流10.1.3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10.2 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的角色10.2.1 西方价值观与国际关系10.2.2 西方文化对全球化的影响10.2.3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与认同问题10.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策略10.3.1 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10.3.2 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3.3 构建包容与共融的全球文化生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西方节日与文化背景知识从火鸡到圣诞树,从复活节彩蛋到情人节的心形巧克力,西方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了解西方节日及其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节日。
西方节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宗教节日、历史节日和文化节日等。
宗教节日与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有关,如圣诞节和复活节。
历史节日则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如美国独立日和万圣节。
文化节日则展示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如母亲节和父亲节。
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新年。
人们在这一天交换礼物、亲朋好友聚会,还有必不可少的圣诞火鸡和圣诞树。
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节日,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复活。
庆祝活动在春季举行,人们会参加教堂礼拜,享用丰盛的早餐,还有经典的复活节彩蛋和兔子。
母亲节:母亲节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日期根据各国习俗而定,但通常在春季。
在这一天,人们会给母亲送礼物、写感谢信,为她们做一顿美味的早餐。
西方节日与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学艺术。
例如,圣诞节和复活节都与宗教故事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视。
同时,这些节日也激发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如诗歌、歌曲和电影等。
西方节日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些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聚会机会,帮助加强人际关系的纽带。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会,这些节日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庆祝的理由。
西方节日也促进了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节日为商家提供了绝佳的促销机会,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这些节日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季节性零售工、食品服务业等。
再次,西方节日对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这些节日并非源自中国,但它们已经在中国被广泛接受并融入了我们的社会文化。
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共同庆祝这些节日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展示了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西方文化史笔记序言西方文化:在这里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只文化再欧洲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
西方文化演变主线:古希腊罗马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古埃及文化影响)形成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并在欧洲传播)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20世纪西方文化圈中心:北美和西欧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公元前3000年爱琴文化(奴隶制) 现代西方文化源头基于爱琴文化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基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化,尤其希伯来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代希伯来人,希腊人并称西方文化的精神先祖一、欧洲史前文化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历史之前的原始时代史前文化:通过考古文物所了解到的史前原始人类所创造的文化1、旧石器文化欧洲最早人类用火遗迹法国马赛埃卡斯直立人(距今40-50万年)德国海德堡人,匈牙利古匈牙利人主要文化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代表性工具是燧石结核打制而成的手斧克拉克当文化:工具以石片为主,包括砍砸器,削刮物和尖状物早期智人(距今20-30万年)尼安德特人主要文化莫斯特文化:以细小尖状器和单边刮削器为代表,埋葬死者习俗晚期智人(距今4-5万年)克罗马农人现代欧洲白种人祖先主要文化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德林文化使用工具石器,骨针,鱼钩,鱼镖,投矛丧葬习俗埋葬死者,随葬武器和工具,尸体染色,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有宗教仪式性岩画艺术克罗马农人文化的突出成就(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拉斯科洞穴岩画)雕刻艺术骨,角,石头小型妇女像“持角杯的少女”(也称“洛塞尔的维纳斯”)2、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法国阿尔齐文化:石镞,骨镞,带倒刺骨制鱼叉北欧马格尔莫斯文化:几何形状的细石器和各种鱼叉、鱼钩他们过着渔猎生活,驯养狗3、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欧洲最早农业定居居民移址在南欧狄萨莉亚:建筑物,长方形房舍,石斧刀片,骨针、锥、穿孔器,黑褐红几何图陶器,碾子和石研表明农业出现狄米尼: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点,卫墙,按计划建造的村落克诺索斯:氏族生活,共同祖先,共同经济克里特岛:陶器,有图案。
第五单元古希腊罗马文明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学习导引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和法制的起源。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提供的一整套民主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最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罗马法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西方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文明,希腊先哲们的思想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到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这种情形延续了数百年;近代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又把湮灭已久的人文精神加以发展。
至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了较大发展,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
西方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教与学1.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和法制的起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1)据材料一分析,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2)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
第42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社会生活主题概览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背景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选必3,第10课子目1)早期殖民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积极展开殖民活动(选必2,第8课子目1)贸易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选必3,第10课子目1)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选必3,第10课子目1)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扩大基础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选必2,第8课子目1)表现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倍(选必3,第10课子目1)思维点拨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源于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形成又进一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从区域性生产变成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必2,第8课子目1)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标志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解历史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Part V Language and Art 语言和艺术1.English Language 英语语言Old English (5th—12th) :the language spoken by the ancient Germans was called Anglo-Saxon English or old English.Middle English (12th ___ 15th) :the middle English period began soon 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of 1066. The coming of the Normans with their French language also influenced the English spelling. During the period, an astonishing number of French words were carried over into English while Latin words continued to flow in, but mainly for stylistic device in writing, especially by poets.Modern English (15th___): the quali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greatly improved by extensive borrowing which enabled it to have a large vocabulary for various purposes. The expansion of the British Empire helped to spread English into many countries and places all over the world. Today English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language.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英语时期,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这一时期的英语又称“盎格鲁—撒克逊语”。
第二阶段为中古英语时期,即从12世纪到15世纪。
法语在这一时期对英语影响很大。
中古英语在拼写发音方面较古英语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借用了法语和拉丁语的大量词汇,中古英语同义词十分丰富,许多仍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为现代英语时期。
由于英帝国的扩张,英语也随之传播到世界的各地。
今天英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
2.natural and man-built spectacle 自然人文景观Big Ben 大本钟Tourists in London have certainly at some time heard the chimes of Big Ben on the radio. In reality this is the name of the great bell which sounds the hours, but we usually think of it as being the clock itself. It is so big that each of the minutes around its face is a foot square. It dominates the clock tower of the magnificent House of Parliament.到过英国伦敦的游客一定还对广播中传出的大笨钟报时印象深刻。
人们会以为它只是一套虚拟的报时系统,而实际上大笨钟是确有其物的。
大笨钟位于伦敦议会大厦的塔楼里。
该钟直径2.7米,高2.3米,重13.5吨,是伦敦的标志之一。
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把这里的钟曲传到世界各地。
大笨钟有四面,每面直径宽7米,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
大笨钟走时非常准确,一年内的误差很少超过1秒。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official London residence of the Queen, which serves as both her home and office.Buckingham palace is originally known as Buckingham House. It was builtin the 1700s for the first Duck of Buckingham, but in 1762 the Duck’s son sold it to George III who wanted as a family home. George IV thought it was not grand enough and set about rebuilding it, but the work took so long that he died before he could live in it. The next king disliked Buckingham Palace and tried to give it to parliament, which refused to take it. When Queen Victoria came to the throne in 1837, the palace was still only half-finished. Victoria made more changes, but she and her family did live in it all through her reign, as have all monarchs since.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在伦敦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白金汉宫最初被称为Buckingham House, 最初是于18世纪为第一位白金汉公爵所修建。
但公爵的儿子在1762年,将其卖给了乔治三世,后者想将其作为家人的住所。
但乔治四世认为他不够宏伟,就开始重新修建,但工期拖得太久,直到他去世都为完成。
后来的国王不喜欢白金汉宫,想把它交给国会,可被拒绝接受。
当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上王位时,宫殿仍完成了一半。
维多利亚女王又对白金汉宫做了许多修改,但在她在位期间,她的家人一直居住在此。
自那以后,所有的君王都在此居住。
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尔加广场In the famous open space there stands the statue of Lord Nelson, rising 185 feet on tall column, with four magnificent bronze lions guarding its base. Pigeons are everywhere, flying round, walking to and fro on the broad pavement around the column, perching on the hands and heads of the people who come there to feed them and to be photographed among them. Two fountains cast plumes of water into the air。
特拉加尔广场是为几年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勋爵在1830年同拿破仑海战取得胜利而命名的。
纳尔逊圆柱和纳尔逊塑像是该广场的重要建筑。
纳尔逊圆柱高185英尺,方形底座的四角分别由一只雄壮的铜狮守卫。
特拉法尔加广场是伦敦著名的游览胜地,游人可以在这里的喷泉边斜线或喂鸽子,也可以在这里参加政治集会或游行示威。
The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Her majesty’s Royal Palace and Fortres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Tower of London (historically as The tower), is a historic monument in central London,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 It is located within the London Borough of Tower Hamlets and is separated from the eastern edge of London by the open space known as Tower Hill.The tower of London is often identified with the White tower, the original stark square fortress built by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 1078. However, the tower as a whole is a complex of several buildings set within two concentric rings of defensive walls and a moat.The tower’s primary function was a fortress, a royal palace, and a prison (particularly for high status and royal prisoners, such as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and the future Queen Elizabeth I). This last use has led to the phrase sent to the “Tower”(meaning “imprisoned”). It has also served as a place of execution and torture, an armoury, a treasury, a zoo, the Royal Mint, a public records office, an observatory, and since 1303, the home of the Crown Jewels of the United Kingdom.伦敦塔是英格兰最古老最著名最宏伟的要塞之一,它坐落于伦敦市中心,濒临泰晤士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