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2.94 MB
- 文档页数:106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治疗前后影像学对比及分析作者:李杰孟兆臣毛翠艳冷辉国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鉴于该疾病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方面较难确诊,有时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亦难做出明确诊断,故对于一例临床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报告如下,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认识。
关键词淋巴瘤 CT MRI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例报告1 病例报告患者,女,51,近半月自觉头痛,于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脑梗死,建议MRI检查。
MRI平扫示:双侧额叶、左侧基底节区、左侧中脑大脑脚和脑干见多发等长T1长T2高FLAIR信号(图1、2、3)。
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病变轻度不均匀强化,周围大范围不强化区为水肿(图4、5)。
考虑胶质瘤或淋巴瘤,不除外脱髓鞘病变,建议增强扫描。
在上级医院证实为淋巴瘤,25次放疗后复查MRI示:双侧额叶见片装略长T1略长T2高FLAIR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脑内其它部位病变均消失,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6)。
治疗有效.2 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原发脑肿瘤中占了1%-7%,目前有上升趋势。
有免疫学活性者多见于60-70岁。
有免疫损害者,如患者有遗产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平均年龄为10岁,移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AIDS患者平均年龄39岁[1]。
一般病理学特点:B淋巴细胞瘤98%,罕有T细胞者[2]。
90%位于幕上,局限性的淋巴瘤多于浸润性的淋巴瘤,多发病灶占20%-25%(通常见于免疫损害者)。
影像学特点:病灶一般聚集于室周、灰白质结合部,常常累及并跨越胼胝体,往往毗邻室管膜,沿其表面生长。
CT平扫:高密度,偶尔等密度,如有免疫损害者,能见到出血和坏死。
CT增强扫描示:有免疫活性者中等强度的均一强化;免疫损害者呈环形强化,此种少见;还有一种是无强化,病变呈浸润性,类似脑白质病,此种罕见。
MRI表现:T1WI、T2WI与皮质相比为等信号或者为低信号,FLAIR为高信号,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DWI为高信号[3]。
【淋巴瘤专家共识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原发于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限于颅脑、软脑膜、脊髓和眼球组织侵犯,而无其他组织或淋巴结浸润。
PCNS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病理类型90%以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0%·70%BCL-6高表达,90%以上MUM-1高表达,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
该病中位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且近年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PCNSL的发病部位特殊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目前暂无标准治疗方案。
由于眼球组织侵犯,以局部治疗为主,不在此讨论。
PCNSL的影像学诊断PCNSL由于发病位置特殊,活检困难,影像学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目前标准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主要依赖T1加权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尽管免疫正常PCNSL患者中约50%在T1加权MRI上可见增强病灶,但有约25%的患者表现为T2/FLAIR上的高密度非增强病灶,因此T2/FLAIR有助于检测出一些无症状非增强的中枢神经淋巴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放化疗及退行性变导致的脑白质病变亦可导致T2/FLAIR的脑白质变性,因此亟待新的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弥散加权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影像学检测手段,有助于区分细胞较多弥散受限的PCNSL和少细胞的肿瘤如胶质瘤,也与预后相关。
Wieduwilt等发现低弥散系数患者预后更好。
代谢影像学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MRI、波谱分析亦是新的研究方向。
PCNSL诊断标志物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PCNSL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PCNSL侵犯部位多为深部脑实质,活检较为困难。
研究人员对于PCNSL协诊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驱化因子(如CXCL13)和细胞因子(如IL-10)可以与影像学结合协助诊断。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6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各处均无淋巴瘤而只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是颅内淋巴网状系统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随着免疫制剂使用过多及A I D S 病患者的增多,颅内淋巴瘤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作者回归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 R I 表现,观察总结其影像特征,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收集9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8.2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所有病例均行M R 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使用Si em ens a vant o 及s ym phony1.5T 超导型成像仪。
Se 和T s e 序列,均行T1W I 和FLA I R 平扫及T1W I 增强扫描,常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增强扫描静脉注射G d-D TPA 0.1m m ol /kg 。
扫描参数为T 1W I T R450m s ,TE 7.4m s;FLA I R TR 9000m s 、TI 2000m s ,TE 104m s 。
2结果8例为单发,1例多发,其中额顶叶6例,颞叶2例,右小脑1例,胼胝体1例。
病灶呈类圆形为主,少数呈不规则形。
M R 表现与脑灰质相比,多数病灶T1W I 为略低信号(7例),少数为等信号(2例),T2W I 多为等、略高信号(8例),少数为略低信号(1例)。
病灶边缘较清晰,均有占位效应,灶周水肿相对较轻。
注射G d-D TPA 后,8例病灶明显团块状强化,1例中央可见坏死无强化区,周边部呈不均匀强化。
3讨论原发性颅内中枢系统淋巴瘤是指不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淋巴瘤的颅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形态多样,大多呈圆形、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
如病人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又合并轻瘫或精神障碍,外周血象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头颅CT与MRI显示中线结构脑室周围多发或弥漫性生长的病灶,则诊断基本成立。
淋巴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如无细胞学和组织学资料,术前诊断十分困难。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类人有易患性:①器官移植接受者;②艾滋病患者;③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EB病毒感染及类风湿等)。
以上3类人员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但要与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等鉴别,可腰穿收集脑脊液行细胞学或立体定向活检等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转移瘤
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CT非增强扫描多为低密度,MRI显像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而淋巴瘤多为低或等T1等T2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病灶较大者往往有中心坏死,而在淋巴瘤相对少见转移瘤周围水肿十分明显。
一些病人可提供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肿瘤病史。
2.胶质瘤
多数胶质瘤MRI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
其浸润性生长特征明显,边界不清,某些类型胶质瘤,如少枝胶质细胞瘤可有钙化,胶质母细胞瘤强化多不规则,呈环状或分支状。
3.脑膜瘤
多位于脑表面邻近脑膜部位,态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周围灰质推挤征象。
非增强CT为高密度及MRI为等T1等T2信号为特征。
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均匀增强,有脑膜“尾征”。
但应指出的是,脑膜“尾征”并非脑膜瘤所特有,任何病变侵及脑膜,均有出现“尾征”可能。
4.感染性病变
发病年龄相对年轻,部分有发热病史。
细菌性感染病变增强扫描多为环状强化,多发硬化等多为斑片状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刘兆国;张迪;徐经芳;于德洪【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7例患者表现为头痛5例,头晕3例,肢体抽搐1例,偏侧肢体麻木2例,视野缺损2例,失语1例,构音障碍2例,偏瘫2例,共济失调2例,癫痫发作1例。
7例患者中共有病灶10个, CT 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9个,1个为等密度。
MR 上 T1呈低信号7个,等信号3个, T2呈高信号9个,等信号1个;病理证实所有肿瘤均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患者的生存期为2~18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7个月。
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应尽早应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clinical and image manifest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7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long with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maging features. Results Among the 7 cases, there were 5 cases with headache, 3 cases with dizziness, 1 case with limb seizures, 2 cases with partial numbness, 2 cases with visual field defect, 1 case with aphasia, 2 cases with dysarthria, 2 cases with hemiplegia, 2 cases with ataxia, and 1 case with epilepsy. There were totally 10 lesions in the 7 cases, and CT showed 9 high-density lesions and 1 equidensity lesion. MR showed 7 cases with low signal T1, 3 cases with equisignal T1, 9 cases with high signal T2, and 1 case with equisignal T2. Confirm by pathology showed all cases a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atients had various lifetime as2~18 months, with average lifetime as 8.7 months. Conclus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contains high malignancy degree, poor prognosis, and short survival time. It is essential for implement of multiple measures in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放射治疗;影像特征;病理【作者】刘兆国;张迪;徐经芳;于德洪【作者单位】221327 邳州市炮车中心卫生院;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内的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 种类多, 常见的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 具有一定的影像学表现,容易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