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57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与注意事项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鼻、喉、气管、肺等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及注意事项。
一、鼻炎用药与注意事项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等。
治疗鼻炎可采取药物治疗,常见的用药包括抗组胺药和局部鼻用类固醇。
1.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够缓解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水肿和瘙痒感。
常见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右美沙芬等。
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局部鼻用类固醇:局部鼻用类固醇能够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鼻塞和鼻痒。
常见的局部鼻用类固醇有麦考酚酸氯雷他定、氟替卡松等。
使用时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注意使用时间和剂量。
二、咳嗽用药与注意事项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干咳和有痰咳。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药物治疗也有所不同。
1. 干咳:干咳常见于支气管炎和过敏性咳嗽等疾病。
治疗干咳可采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使用镇咳药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产生依赖性。
2. 有痰咳:有痰咳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治疗有痰咳可采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盐酸氨溴索等。
使用祛痰药需坚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痰液排出。
三、哮喘用药与注意事项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疾病,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气促。
治疗哮喘主要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治疗。
1. 控制性治疗:控制性治疗是指长期使用的药物,旨在控制哮喘症状的发作和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的控制性治疗药物有吸入型皮质类固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使用控制性治疗药物时需坚持按时使用,严格控制剂量。
2. 缓解性治疗:缓解性治疗是指用于急性发作时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常见的缓解性治疗药物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中文版
呼吸系统疾病涉及到多种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针对这些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
1. 哮喘,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控制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类固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吸烟戒断、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药物。
3. 肺炎,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抗生素,常见的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呼吸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主要指呼吸道方面常见疾病的用药,其中感冒类药物和咳嗽类药物是本类用药中最主要的两大类。
除此之外,还包括咽喉、口腔、鼻腔方面的用药,而清热解毒类药物中的大部分也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也将其归纳为本章节的内容。
一、抗感冒用药感冒也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抗感冒用药品类繁多,包括中成药、中西药结合制剂以及西药复方制剂。
其中,中成药又根据感冒的中医辩证类型而分为不同的种类;西药多数是复方制剂,由解热镇痛剂、血管收缩剂、抗组胺成分、中枢兴奋剂以及抗病毒成分等当中的几种所组成。
1、中成药中医学理论认为,感冒有感受风寒、风热等不同病因所致。
不同病因导致的感冒,使用中药来治疗时应采用不同的用药原则和不同的药物,而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多采用麻黄、桂枝、紫苏、桔梗、生姜等药性温热的解表药;而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则多采用桑叶、菊花、连翘、柴胡等药性寒凉的解表药。
中成药分类代表药物功能主治风寒感冒药参苏丸、参苏感冒片、五积散、四季感冒片、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解毒灵颗粒等。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适于风寒感冒,症见怕冷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流清涕,咳漱,痰稀等。
(注:感冒解毒灵颗粒风寒风热都可以。
)风热感冒药感冒灵胶囊、桑菊感冒片、复方感冒灵片、风热感冒颗粒、柴黄片、维c银翘片、精制银翘解毒片、感冒清片等。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适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咳嗷,咳浓痰。
表里两感药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散、重感灵片等。
表里两解,适于表里两感、风寒风热混合型感冒,症见寒热往来,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等。
暑湿感冒药十滴水胶丸、藿香正气滴丸、保济丸等。
(参见胃肠道用药章节)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于暑湿感冒(也称胃肠型感冒),症见胸闷倦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风寒感冒药1类:包括葛根汤合剂、风寒感冒颗粒等。
该类品种具有“风寒专一性”,组方全部为解表温中药,无任何凉性成分,为强力散寒解表药。
呼吸系统用药1. 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各种疾病。
呼吸系统用药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用药,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和常见的临床应用。
2. 药物分类呼吸系统用药可以根据其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症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呼吸系统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主要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常见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
2.1.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舒张气道。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
2.1.2 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舒张气道。
常见的抗胆碱药物有异丙托溴铵、托溴米溴铵等。
2.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2.3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而特定抗生素则对特定的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3.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细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气道。
•抗胆碱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舒张气道。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增殖。
4. 常见的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用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支气管舒张剂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气道痉挛、减少喘息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控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案例
案例一:哮喘
患者刘女士,年龄30岁,有哮喘病史。
她被诊断为轻度哮喘,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和胸闷。
医生给予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
每次使用需要通过雾化器吸入,每日使用2次;
2. 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每日使用2次,通过吸入装置吸入。
案例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张先生,年龄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
他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和气短。
医生给予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或茶碱。
每次使用沙丁胺醇需要通过雾化器吸入,每日使用3-4次;茶碱可以口服,每日使用2次;
2. 抗炎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例如布地奈德)。
每日使用2次,通过吸入装置吸入;
3. 抗菌药物: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案例。
实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症状以及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
以下是一份呼吸内科常用的药物清单及其用途。
支气管舒张剂
- 氨茶碱: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 哌卡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痉挛的紧急治疗,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 皮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和减轻哮喘症状。
抗生素
- 青霉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 强力霉素:适用于治疗某些耐药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感染。
- 头孢菌素:广谱抗生素,可治疗呼吸系统各类感染。
粘稠剂
- 止咳糖浆:用于缓解痰液黏稠、引起咳嗽的症状。
- 祛痰药: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可帮助清除呼吸道积聚的痰液。
其他药物
-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等症状。
- 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疼痛。
-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泼尼松龙等,可减轻呼吸系统炎症导致的不适。
以上只是部分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一览表,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具体的用药需由医生根据临床判断进行决定。
请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替代医师的指导,用药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呼吸内科疾病处⽅⽤药解析呼吸内科疾病处⽅⽤药解析⼀、呼吸系统疾病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70%~80%由病毒引起,20%~30%为细菌所致。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全⾝酸痛、乏⼒,常伴⿐塞、流涕、打喷嚏。
检查可见⿐腔黏膜充⾎、⽔肿,咽部轻度充⾎。
⾎象见⾎⽩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升⾼。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为畏寒、发热、明显咽痛。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扁桃体肿⼤,表⾯有黄⾊点状渗出物。
⾎象见⾎⽩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处⽅1]阿司匹林 0.3g 每天3次⼝服利巴韦林 0.2g 每天3次⼝服适应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全⾝酸痛症状为主。
分析:阿司匹林⼜名⼄酰⽔杨酸,为解热镇痛抗炎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作⽤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本药禁⽤于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友病、⾎⼩板减少症及有阿司匹林过敏史者。
利巴韦林(病毒唑)为⼴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 和DNA 病毒有抑制作⽤,能阻⽌病毒的复制。
不宜⼤剂量应⽤,以防引起胃肠道反应、贫⾎、⽩细胞减少,孕妇禁⽤。
使⽤阿司匹林是作为对症治疗;早期使⽤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可缩短疗程。
[处⽅2]对⼄酰氨基酚 0.3g 每天3次⼝服双嘧达莫 25mg 每天3 次⼝服银黄⼝服液 10ml 每天3次⼝服适应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咽痛症状为主。
分析:对⼄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
本药对胃肠刺激⼩,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阿司匹林的病例宜选⽤本药。
双嘧达莫⼜名潘⽣丁,为抗⼼绞痛药,近年发现双嘧达莫还具有⼴谱抗病毒作⽤,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的合成,从⽽抑制病毒的增殖。
银黄⼝服液由⾦银花和黄芩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均具有⼴谱抗菌、抗病毒及解热作⽤。
使⽤对⼄酰氨基酚是作为对症治疗;早期使⽤双嘧达莫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可缩短疗程;联⽤银黄⼝服液,可增强对⼄酰氨基酚的解热作⽤,增强双嘧达莫的抗病毒作⽤。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列表整理01
1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2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3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吸
系
统
疾
病
用
药
列
表
整
理
02
4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5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6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吸
系
统
疾
病
用
药
列
表
整
理
03
7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8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9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吸
系
统
疾
病
用
药
列
表
整
理
04
10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11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12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吸
系
统疾病用药列表整理05--抗微生物药物单独整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3 / 13下载文档可编辑。
2呼吸系统疾病用药2.1 哮喘及其用药 (2)2.1.1 哮喘的药物治疗 (3)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7)2.3 支气管舒张药 (8)2.3.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2.3.1.1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8)2.3.1.1.1短效β2受体激动药 (8)2.3.1.1.2长效β2受体激动药 (8)2.3.1.2 其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3)2.3.2抗胆碱支气管舒张药 (15)2.3.3茶碱类支气管舒张药 (16)2.4糖皮质激素 (19)2.5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24)2.5.1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 (24)2.5.2 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25)2.6 抗组胺药 (27)2.7过敏原免疫治疗用药 (37)2.8变态反应急症及其用药 (39)2.9呼吸兴奋药 (41)2.10 氧 (42)2.11黏液溶解药 (43)2.12镇咳药 (47)2.13 祛痰药 (51)2.14减鼻充血药 (51)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哮喘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咳嗽2.1 哮喘及其用药哮喘(asthma)的治疗药物包括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药、茶碱、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严重度判断和治疗原则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一般治疗策略测茶碱血药浓度,如同时应用大环内酯类、H2受体拮抗剂、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茶碱剂量应酌减。
2.1.1 哮喘的药物治疗吸入此途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比口服所需药物剂量小,且不良反应少。
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是很多治疗哮喘药物有效便捷的给药方法。
储雾罐装置能提高给药效率,尤其对于15岁以下儿童和使用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有困难的患者;储雾罐还能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