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PPT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3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
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文包诗。
这是苏教版的创造。
这类文章非常好教,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另外,这也是一种由诗变文的写作训练。
也就是说当学生这类文章学多了,诗背的多了,学生的年龄大了一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惴摸,写这类文章。
这类文章好写。
但长期的作文训练,没有多少老师引导学生这么写。
《孙中山破陋习》。
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认识孙中山以外,最重要的引导一部分人能去阅读孙中山方面的书,也就是说对新华书店或者图书馆中关于孙中山方面的书籍千万不要随意放过。
另外,这篇文章有一句话“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结合着尽可能多的事例来理解。
这句话说明中国历史上不光彩的东西。
这句话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
2、习作八(1)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够研究吗?过去的习作教学,我们是没有这一内容的。
为什么中国学生怕写作?就是因为研究进行写作太少。
过去的习作训练主要集中在创作上。
这一点太难了。
研究报告好写,特别小学生的研究报告。
只要他们去阅读,只要他们能够搜集资料,只要他们愿意动脑子,只要他们的思考是有序的,只要他们有着兴趣,研究报告都能写出来。
(2)这是三年级上的最后一次训练我们写这篇文章应该全面思考一下本学期的八次习作安排。
从这种安排上,我们能够发现到什么?另外,我们也应该与过去使用的过的语文教材,或者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看看,这八篇文章与其他的安排有什么不同?(3)本次研究报告集中的诗句上这是与三学期学生的积累是相关的。
另外,学生手中的诗是很多的,关于诗的解释方面的书也是非常多的。
这种研究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抄”。
用写作来积累人生是非常好的方法。
学生怎么去“抄”我们要巧妙的引导。
所以这种类型的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在学生阶段,学会全面的积累,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未来更广泛的研究。
从这次训练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习作的训练仍然是起点的训练,不是终点。
(4)莫把这种研究当作抄袭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
《识字8》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卡、毛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猜谜导入1、秋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同学们仔细观察,读读云儿说的话,猜一猜它们像什么?(金鱼、荷花苞)2、它们长得多么可爱呀!请同学们帮金鱼、荷花苞找到一个快乐的家。
二、由图入境,学习儿歌1、多媒体出示图片:大家看,小金鱼、荷花苞回到了美丽的小池塘,它们心情怎样,在做什么,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小金鱼、吐泡泡、咧嘴笑、荷花苞。
2、发挥想象演一演:先同桌练习,再指名上台演一演。
3、出示:在()的池塘里,两条()的小金鱼在(),水上的荷花苞看见了()。
指名连起来说一说。
过渡:小金鱼、荷花苞来到清澈见底的池塘后,它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8(板书课题),在识字8中,还给这幅画配上了一首美丽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1)初读儿歌,读通读顺。
(2)出示儿歌,划出生字词,指名评读。
(3)再次品读儿歌,读出童趣。
刚才大家都把儿歌读得美美的,才用了一点儿时间,真棒!三、由文及字,学习形近字。
1、刚才老师在儿歌中找出了两个有趣的字,出示“苞”和“泡”,谁来读读这两个字?谁能给“苞”和“泡”找些朋友?理解“花苞”。
2、仔细找找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了,它们都是“包”妈妈的孩子。
(出示“包”)。
咱们每天都要用到书包,你还见过其他的包吗?(背包、提包、钱包)3、“包”妈妈还有很多孩子,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生字“饱、泡”4、同学们请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形和义?5、指名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宝宝。
**“饱”(1)、读一读,给它找个朋友。
(吃饱、饱满、饱和、精神饱满)(2)、做游戏(出示一些毛豆角),请小朋友上台挑一个最饱满的。
集体备课教案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版本:苏教版课题:单元备课,《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习作8,练习8课型:新授课时:10课时教材起始页:P111—126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为线索,选编了《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三篇课文和习作与练习。
《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亊,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槐乡五月》的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昙花》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昙花的特点以及“昙花一现”的含义。
习作8教会学生写自己一次游戏的经过,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
练习8教会学生认识各种花名,积累成语,写好笔画繁多的字.教会学生写好通知。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学习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在写作中应用•5.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会本单元生字。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从课文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身临其境。
单元课时分配《赶海》 2课时《槐乡五月》 2课时《昙花》 2课时习作8 2课时练习8 2课时25 赶海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4个,会写字10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集体备课教案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版本:苏教版课题:单元备课,《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习作8,练习8课型:新授课时:10课时教材起始页:P111—126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为线索,选编了《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三篇课文和习作与练习。
《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亊,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槐乡五月》的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昙花》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昙花的特点以及“昙花一现”的含义。
习作8教会学生写自己一次游戏的经过,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
练习8教会学生认识各种花名,积累成语,写好笔画繁多的字.教会学生写好通知。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学习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在写作中应用•5.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会本单元生字。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从课文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身临其境。
单元课时分配《赶海》 2课时《槐乡五月》 2课时《昙花》 2课时习作8 2课时练习8 2课时25 赶海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4个,会写字10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瑰丽的景色。
《水乡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文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把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一一展现出来,向我们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
《云房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美丽的景色。
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没云时,天空更显洁净艳丽。
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
这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课文以小鸟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空中的景色,体现了童话特点。
课文想像丰富,极富童趣。
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像,丰富语言积累。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夕阳真美》生动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
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教学目标:正确认读12个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30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教学时间:《水乡歌》…………………………………2课时《云房子》…………………………………2课时《夕阳真美》………………………………2课时《练习8》…………………………………2课时共8课时课文21 水乡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3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集体备课教课设计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版本:苏教版课题:单元备课,《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习作 8,练习 8课型:新授课时: 10 课时教材开端页:P111—126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剖析本单元以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为线索,选编了《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三篇课文和习作与练习。
《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亊,生动地显现了赶海的无量乐趣,显露了作者对海洋、对生活非常热爱的情怀。
《槐乡五月》的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漂亮迷人的五月槐乡,对勤奋能干、热忱好客、朴实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昙花》这篇文章用简短、生动、正确的语言介绍了昙花的特色以及“稍纵即逝”的含义。
习作 8 教会学生写自己一次游戏的经过,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畅。
练习 8 教会学生认识各样花名,累积成语,写好笔划众多的字 . 教会学生写好通知。
单元教课目的1.学会本单元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学习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在写作中应用?5.学习前后响应的写作方法。
单元要点难点要点:1.会本单元生字。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前后响应的写作方法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单元教课建议教课本组课文,要指引学生经过频频朗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从课文中认识作者的察看方法、写作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加强表达成效,使读者身临其境。
单元课时分派《赶海》2课时《槐乡五月》2课时《昙花》2课时习作 8 2 课时练习 8 2 课时25赶海一、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会认字 4 个,会写字 10 个。
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要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4、依靠对课文的频频朗诵,感觉“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25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萧扎”等6个字,会写“访遇”等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萧伯纳人物画像。
2.讲述。
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二揭示课文题目1.板书课文题目:大作家的小老师2.引得学生质疑。
(1)大作家萧伯纳的小老师是谁?(2)小孩子为什么会是大作家的老师?三初读课文,学认生字、词语1.自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出示卡片)访(fǎnɡ) 遇(yù) 预(yù) 料(liào) 震(zhèn) 事(shì) 取(qǔ) 待(dài)萧(xiāo) 扎(zhā) 吻(wěn) 娜(nà) 触(chù) 虚(xū)(1)注意读准翘舌音“震事扎触”,前鼻音“吻”,后鼻音“访”。
(2)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访:方+讠预:予+页料:米+斗震:辰+⻗取:耳+又待:寺+彳吻:勿+口娜:那+女触:角+虫组词扩展:“遇到事情扎着虚心”3.读词语。
(出示卡片)暗想意识惊喜万分出乎预料口吻自夸为之一震深有感触四指导书写出示:访遇预料震事取待“访预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料、取”左右相当。
“事、震”注意把笔画写得紧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集体备课教案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版本:苏教版课题:单元备课,《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习作8,练习8课型:新授课时:10课时教材起始页:P111—126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为线索,选编了《赶海》《槐乡五月》《昙花》三篇课文和习作与练习。
《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亊,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槐乡五月》的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昙花》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昙花的特点以及“昙花一现”的含义。
习作8教会学生写自己一次游戏的经过,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
练习8教会学生认识各种花名,积累成语,写好笔画繁多的字.教会学生写好通知。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学习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在写作中应用•5.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会本单元生字。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从课文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身临其境。
单元课时分配《赶海》 2课时《槐乡五月》 2课时《昙花》 2课时习作8 2课时练习8 2课时25 赶海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4个,会写字10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