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论述
胰腺炎是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给患者严重的身心痛苦,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十分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也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下面我们就介绍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胰腺炎腹痛是由“气滞”引起的。
气滞是指风、寒、热、湿、燥等心脏气滞不能顺利流动,导致病变的病理状态。
通过中药外治法可以温补脾胃,活血散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神经,消除气滞,从而达到疗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方法
1.敷药:以温和药物为主,如汞汤、桑椹汤、荆芥汤等汤剂,用于温补脾胃,活血散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神经,消除气滞。
2.中草药熏蒸:采用艾灸、泡澡、拔罐等方法,使用药草如陈皮、苍术、当归、香附等,达到温暖身体,祛寒滋阴,活血散瘀的作用。
3.穴位按摩:采用揉搓、搓揉、揉拿等方法,推拿穴位,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病灶新陈代谢,活血化瘀,消肿活络,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总结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疗效是很好的,既可以消除气滞,加速气血运行,达到病症舒缓、症状缓解的效果,又可以增强机
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并采用中医外治法作为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外科中较为多见的急腹症,该病的基本特点就是病情危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有研究显示病死率约有25%-40%。
给大众的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良好效果,不仅可以起到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酶活性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自由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前些天,邻居家的张叔慌慌张张的敲门找到我说快来帮帮忙,于是我们赶紧去往张叔家,原来是张阿姨出现了腹痛、发热的情况,后来竟然有了呼吸异常的情况,于是我们赶忙将张阿姨送去了医院。
经过诊疗,医生说这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好在送医比较及时,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接下来医生根据张阿姨的身体状况,跟我们说不建议手术治疗,病人的身体不适宜手术,建议中医治疗。
显然这样的结果是比较好的,毕竟中医治疗看上去没有手术治疗那么严重,但是具体的中医治疗效果和方法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一、什么是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的急性胰腺炎,具体来说指的是伴有全身性或者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变化复杂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急性胰腺炎中大约占有10%-20%的比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于该病的早期,到了近些年,随着外科治疗进展的深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也明显上升,有研究显示,大约80%以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为酗酒、暴饮暴食或者胆道疾病。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腹痛。
这是最常见的,多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钻痛,并朝着后背部不断放射,特别在仰卧时痛感会加重。
②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混有胆汁或血液。
③黄疸。
多因为胆道感染或者胆石症引起的胆总管梗阻。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概述】胰腺持续性、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或炎症所致的继发性病变,临床上有胰腺炎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胰腺炎。
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前者较多见,临床是虽反复发作,但组织病变永久性损害较少;后者虽无腹痛,临床上少见,但永久性损伤病变明显范围广泛,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
一般认为国内病人发病原因大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系感染、胆石症术后等。
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60%—7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与饮酒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男性易患倾向。
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5~45岁。
除酒精中毒外,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与慢性胰腺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缺乏、高脂或低脂摄入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儿童时期蛋白质缺乏可到胰腺损害,此类胰腺炎的典型病例见于10~20岁之间,两性的发病率相近。
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无明显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胰腺炎,此类病人集中于15~30岁和50~70岁两组。
青年病人常表现为严重腹痛、胰腺外分泌障碍和糖尿病,而老年病人常无明显腹痛。
有研究资料提示,自身免疫可能参与此类慢性胰腺炎的发病;还可能存在慢性胰腺炎的遗传性易患体质,一些持久而并不强烈的发病因素即能使之发病。
慢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胁痛、胃脘痛、结胸等病证范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慢性胰腺炎的认识不断充实。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胰腺炎发病常与胆道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高血脂症、高血钙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及血液病等有关,但不少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并非清楚。
其早期病理变化为胰管中出现蛋白质栓子和钙化与其引起的狭窄,进而闭塞胰管引起腺泡细胞萎缩。
狭窄、蛋白栓子或钙化于胰管,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同节段的管系扩张,并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肿、灶性坏死和各类炎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胰腺实质发生硬化和萎缩性病变。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1.气滞食积证:患者胁腹胀痛,嗳气频作,或干呕,甚则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
治法:理气疏肝,清热消食。
处方:柴胡、黄芩、川厚朴、元胡、山楂各10克,胡黄连3克,白芍15克,木香9克,神曲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胃实热证:患者脘腹满痛拒按,痞塞不通,大便燥结,口干,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止痛。
处方:白芍15克,大黄(后下)8克,芒硝、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木香各9克,元胡10克,胡黄连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瘀热互结证:患者壮热寒战,腹痛如刀割,持续不解,拒按,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口干烦燥,或见腹部及腰部背部有瘀斑,舌质紫暗,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通腑。
处方:桃仁、当归、赤芍、生地、大黄(后下)、芒硝、枳实、川厚朴各8克,红花、川芎各7克,败酱草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肝胆湿热证:患者胁脘疼痛,发热,黄疸,身重倦怠,恶心呕吐,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肝胆利湿热。
处方:柴胡、龙月旦草、山栀、大黄(后下)各8克,黄连3克,黄芩9克,元胡、白芍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5.脾胃虚弱证:患者大便烂,不思食,四肢乏力,舌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处方:党参、茯苓、山楂各12克,白术、半夏、神曲各10克,陈皮6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调养要点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蛋白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
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一般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如禁食、鼻胃管减压、补充体液、防治休克、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等)可痊愈,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愈后往往不良。
健康教育一、饮食指导1.急性胰腺炎病人康复期基本的日常饮食原则是什么?在急性发作期,为了抑制胰腺的分泌减轻胰腺负担,应禁止一切饮食,病人所需的能量可依靠肠道外营养供给。
出院后病人在康复期饮食应遵循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无刺激性、易消化的原则。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米汤、米粥、菜汤、藕粉、面片、素馄饨等,还可吃少量碎软菜、水果等。
可以吃蛋清,不要吃蛋黄。
(2)选用植物性油脂,且尽量少用不用,多采用水煮、清蒸、炖等方式烹调,忌油炸。
(3)绝对禁酒。
一般痊愈需2〜3个月,预防复发,仍须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4)忌食油腻性食物。
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
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含油较多的坚果、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禁用肉汤、鱼汤、鸡汤、奶类、蛋黄等含脂肪的食物。
(5)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喔粉等。
2.急性胰腺炎康复后能少量饮酒吗?因饮酒、饱食会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躲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
还会导致十二指肠乳头痉挛,胰液不能排出。
饮酒可能导致胰腺炎再次发作,所以胰腺炎康复后也是绝对禁止饮酒的。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胰腺疾病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为: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
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
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
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
腹胀以上腹为主。
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气停止。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状: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左右。
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
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
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
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
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肿块,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肿瘤压迫胰管可引起周围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当取胰腺表面组织活检时往往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在手术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组织活检或在术前采用ERCP,可以做出诊断。
3、胰腺癌的症状为: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较小且局限于胰腺内,可无任何症状。
随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累及胆囊、胰管及胰周组织时,方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
其中以黄疸最为突出,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
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
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
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等应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
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才能确定。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发表时间:2019-08-20T10:35:48.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赖国荣[导读] 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攀枝花市盐边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攀枝花617112病因中医认为引发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为: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致使肝胆郁滞,横逆脾胃;或因热邪、热毒、湿热等多邪侵袭,致使中下焦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胰腺炎,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西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
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
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
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
发病原因多见以下:(1)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调治方法古代并无“急性胰腺炎”病名,但早就有了相似症状描述和治疗方法。
《灵枢·厥病》曰:“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胃心痛”“脾心痛”都属于“厥心痛”之一,而疾病进展时出现的“心腹胀满硬痛而手不可近”“心下痛,按之石硬”以及冷汗淋漓、脉微肢厥等病象,又与中医之“结胸”类似。
因此,急性胰腺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心痛”“脾心痛”“腹痛”“结胸”等范畴。
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因虫石所伤、酗酒过度,又由嗜食肥甘、饮食不节、素体亏虚等引起,以气机瘀滞、湿热蕴结、阳明腑实、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病机关键是“气滞” “热结” “腑实”“瘀滞”。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特色是“禁食不禁药”,201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初期管理指南指出,早期开放饮食、胃肠内营养非常重要,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降低胰腺感染、胰周坏死及其他并发症。
早期中医干预、禁食不禁药也起到同样作用。
患者入院当天禁食,当天服用中药,经充分评估,第二天可进流食。
强烈推荐大黄及其复方的使用。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有“推陈致新、荡涤肠胃、安和五脏”的作用,单味大黄就有改善肠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改善肠麻痹、缓解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作用,还可以松弛Oddi括约肌、改善微循环,这些作用都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
经分期及辨证组成的大黄复方,因多靶点而疗效更佳、胃肠道副作用更少,因此,中医、西医的指南都在推荐使用大黄及其复方。
科学预防胰腺炎需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控制饮酒;定期体检,积极处理胆道相关疾病,如胆道结石多发者应及时治疗;及时干预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注意某些止疼药、化疗药、激素类药带来的药物损伤;建议专科医生诊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医治疗效果好!
急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炎的一种,主要具有反复发作突然发病的特点,治疗急性胰腺炎时,除了西医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也很好。
而中医治疗主要把急性胰腺炎分为三种类型。
★1、肝胆郁结
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
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
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解郁。
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胆湿热
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
证
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 3、热毒内结
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
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瘀斑,齿龈出血等。
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
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
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
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
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
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胰腺炎的治疗中医辩证治疗胰腺炎胰腺炎分为急慢性,急性胰腺炎多发于饱食高脂食物或饮酒之后,症状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慢性胰腺炎则为反复发作,那么患有胰腺炎该怎么办?胰腺炎的治疗有什么秘方么?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一些中药方帮你调理身体!胰腺炎的治疗中医治疗胰腺炎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里。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
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
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
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
方中黄芩、黄连。
(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
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
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2.脾胃实热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
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
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
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
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
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3.肝脾湿热治法:清利肝脾,内泻热结。
方药:大柴胡汤加味。
大柴胡汤加茵陈、栀子、虎杖、公英、厚朴、郁金重在清利肝脾湿热并泻阳明之热;主治肝脾湿热,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茵陈、栀子、虎杖、公英清热燥湿、清热利湿解毒,并以白芍、元胡相助共奏清利肝胆之功;大黄、枳实、厚朴泻阳明热结;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更以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调和诸药。
名中医治急性胰腺炎七个秘方六九、治急性胰腺炎秘方(7 首)69.1 消胰饮【来源】王文赛,《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黄芩、黄连、半夏、木香、枳壳各6 克,金铃子、神曲各9 克,厚朴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2剂),日服3~6次。
【功用】疏肝理气、消滞和中、清热解热、通里攻下。
【方解】本病虽为脾胃病,而表现为肝胆征候。
其病理主要是以食积气滞、或肝胆湿热蕴结以及脾胃实热等为主。
方用柴胡、枳壳、金铃子、木香、川朴疏肝理气以减少胃液分泌及游离盐酸,使脾胰腺的分泌减少,且有利胆作用,又可使俄狄氏括约肌松弛,有利于消除胰管梗阻和减低其压力;以黄芩、黄连等清热泻火解毒、半夏降逆化痰和胃;神曲消食和中,如加入大黄、芒硝(玄明粉)通里攻下,能增强肠蠕动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
若随证加减,用之效著。
【主治】急性胰腺炎。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 克(后入)、玄明粉12 克,或再加木香槟榔丸6~9 克;类似阳明热结里实证者,重用承气汤合加味木香槟榔丸;实热重者,加金银花15 克,连翘9克;湿热重者,加茵陈15克,栀子9克;口渴者,加知母9 克,芦根60克;积滞者,加山楂9 克,或加麦芽、谷芽各9 克;疼痛日久者,加赤芍、桃仁各9 克,红花5 克。
疗效】治疗203 例,治愈201 例,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者2 例。
治愈率为99%69.2 栀干芍草五香汤【来源】鲜继明,《四川中医》(4)1985 年【组成】栀子、干姜各9克,白芍24 克,甘草6克,木香9 克,降香12克,檀香6 克,沉香3 克,乳香6 克。
【用法】水煎,每日1 剂,少量频服。
【功用】温中祛寒、消炎缓急、理气止痛。
【方解】“不通则痛”,脘腹急痛症,多因寒凝气滞、阻塞腑气所致。
本方系由栀子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加五香而成。
方用干姜温中祛寒,栀子清郁热;寒热并用、以祛寒热之邪;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入木香等五香之味以理气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各类因素引发人体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含腹痛、发热以及恶心等,倘若急性胰腺炎患者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引发胰腺出血坏死,造成感染和休克,临床死亡率非常高。
急性胰腺炎疾病通常是因为血管、梗阻以及酒精等因素诱发,临床中一般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因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心理素质比较差,对于治疗信心不足,从而影响到疾病整体治疗效果。
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关于急性胰腺炎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因为胰腺内所携带胰酶受到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对于自身产生消化作用,引发炎性反应,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呕吐、恶心、上腹部疼痛以及血淀粉酶水平异常等。
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不但与细胞因素、感染、免疫因素以及细胞内传导相关,还和胰酶与血液循环障碍以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二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属于消化系统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急症,关于此疾病的并发症比较多,死亡率高,会导致患者肠麻痹,现在由于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演变过程研究逐渐深入,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获得了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很多,包含灌肠、内服以及外用等,组方中主要选取包含大黄的大柴胡汤加减为主,或是单独应用大黄治疗,能够发挥通里攻下作用。
大柴胡汤组方包含柴胡15g、白芍15g、大黄20g、枳实20g、丹参20g、半夏10g、黄芩10g以及芒硝10g,用水煎煮,指导患者口服或是胃管内注入,每天2次,直到腹痛与腹胀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正常排便排气为止。
与此同时选取多功能电磁仪开展穴位照射,灯距离患者皮肤25cm,照射40分钟,之后进行强刺按摩,选取穴位包含双侧足三里、内关穴、双阳陵泉穴、天枢穴以及期门穴。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凶险性极高的急腹症,由于病情严重,并发症比较多,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0%-30%,关于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暴饮暴食、胆源性感染、饮酒、蛔虫、胆汁反流、胰管内高压胰腺血循环障碍以及胰腺分泌旺盛造成胰管黏膜屏障遭受破坏,胰细胞产生损伤与水肿,胰酶受到激活,血淀粉酶上升,血管损伤,脂肪酶分解消化脂肪引发胰腺坏死,同时伴随其他器官损伤,严重者会产生器官衰竭。
慢性胰腺炎的5个中医治疗偏方一说到慢性胰腺炎,很多患者都不以为然。
认为这种疾病和人们常认为的癌症或者是绝症有着较大的区别。
其实这种炎症和人体的胰腺组织结构以及正常生理有着持续性的影响或者是伤害。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很有可能让该疾病反复发作,这对患者的身心都是不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胰腺炎的后期预防对其疾病的治愈有着较大的影响,若发病的程度较为严重,且并发症多无法根治,那么患者的致死率可能会提高50%以上。
对于慢性胰腺炎的疾病分析慢性疾病炎可以分为慢性复发或者是慢性无痛,且伴随着胰腺线组织坏死,或者是纤维化变化的过程,严重的患者还伴钙化或者是假性囊肿的病症。
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直接病症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者是脂肪泻的状态,大多数胰腺患者表现为营养不良,胰腺功能不完整。
慢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危重也是一种较严重的难治性疾病。
对慢性胰腺炎五种中药偏方的分析1.大黄治疗法大黄对于治疗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如果在身体发育期发现上腹持续性疼痛痛,经常半夜恶心呕吐的症状。
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胰腺炎,如果发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院进行及时消炎和补液治疗,但是没有直接的作用,且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进行调理。
就可以进行大黄治疗方式。
大黄治疗偏方有以下几种药物,首先,大黄20克,柴胡15克,黄芪15克,厚朴15克,砂仁10克,蒲公英30克,沉香5克。
用水煎服,每日一次,通过连服两周后患者的身体就将有良好的变化和好转。
2.天花粉治疗法若患者的年龄较大,处于中老年阶段,且伴有胆或肾的结石症状,经医院确诊的确为慢性胰腺炎,而采取保守的治疗方式,就可以采取一下偏方治疗,天花粉治疗方式配方如下,其中天花粉25克,大黄3克。
将其一起放在300ml的沸水中闷泡半小时,,一天三次,一次100ml服用,一个月后身体将有所好转。
3.山楂治疗法这种方式适合胆或肾有结石的患者,若患者日常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状态,且饮食可能存在不规律的现象。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养生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中医学认为,胰腺炎与人体脏腑之间的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炎症、调整阴阳平衡以及加强养生非常重要。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胰腺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等不同的方剂。
例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黄连解毒片、柴胡疏肝散、六君子丸等。
通过中药的治疗,可以改善胰腺组织的炎症状况,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胰腺炎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胰腺炎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炎症消散,缓解疼痛,并加强胰腺的营养供应。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阴肺经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刺激机体,调理脏腑功能的方法。
对于胰腺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缓解炎症、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环等。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法、推法、拍法等,但需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二、养生方法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胰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养生,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1. 饮食调理:胰腺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
推荐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肉、豆腐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煎炸食品等。
此外,要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避免过度饱餐或过度饥饿。
2.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机能和免疫力。
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调适情绪: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胰腺炎患者要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以通过冥想、音乐疗法、与亲朋好友聊天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那些事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病,使患者的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表现出胰腺水肿、出血、坏死。
此病发病主要表现出急性上腹痛、脂肪酶与血淀粉酶明显上升等特点。
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等危害,西医治疗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中医学用于临床的研究,在西医治疗同时联合中医治疗,对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感染的控制和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为理想,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简单论述,使中医治疗更规范、更有效,仅供参考。
1.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病因、辨证分型急性胰腺炎在中医方面缺乏指定病名,多根据症状特点命名,中医将急性胰腺炎归于腹痛、胰瘅和脾心痛的范畴。
针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病理、辨证规律分析,符合结胸范畴。
当患者并发休克症状,归于厥脱的范畴。
中医一般将急性胰腺炎诊断作腹痛,认为此病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肥胖、胆石、创伤等。
发病病位于脾,和肝、胆、胃等脏器相关,甚至病及脑、心、肺、肾等脏器。
发病病机是腑气不通,而不通则痛,气、热、瘀、毒等积蕴在中焦,使脾胃丧失正常的升降功能。
有研究认为此病发病核心病机是肝脾失调。
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相关论述较少,而且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与命名,通过各家中医的理论、临床经验等有着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
其中有针对肝郁气滞化热为主的治疗方剂,针对肝胆湿热瘀阻证为主的治疗方剂,针对气阴两虚证为主要治疗方剂。
重症急性胰腺炎要分期论治,从肝脾相关理论进行论治,大量研究人员的证候规律分析,可以为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规范化参考。
根据2017的《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对急性胰腺炎分期论治,其中急性期证型表现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腑实热结、瘀毒互结、内闭外脱;恢复期表现出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的证型。
2.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较多,其中包括中药汤剂、灌肠、针刺等疗法,方法不同疗效各异,根据方从法出的标准,针对患者病机,分析病气中不同重点,实施不同的方法,针对对通为用,解毒为先,针对三焦病变,选择适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里。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
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
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
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
方中黄芩、黄连。
(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
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
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2)脾胃实热: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
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
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
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
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
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3)肝脾湿热:治法:清利肝脾,内泻热结。
方药:大柴胡汤加味。
大柴胡汤加茵陈、栀子、虎杖、公英、厚朴、郁金重在清利肝脾湿热并泻阳明之热;主治肝脾湿热,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茵陈、栀子、虎杖、公英清热燥湿、清热利湿解毒,并以白芍、元胡相助共奏清利肝胆之功;大黄、枳实、厚朴泻阳明热结;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更以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调和诸药。
如大便溏而不畅、腹胀纳差等湿热兼脾虚征象明显者加茯苓、白术、陈皮、木香;血瘀征象明显加丹参、郁金、赤芍。
慢性胰腺炎
1.肠胃积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
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
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2.肝胆湿热
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
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
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虚食滞
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
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
舌淡胖,苔白,脉弱。
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
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结
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
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 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
10g,赤芍10g,蒲黄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
30g,黄芩10g,丹参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