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外科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3.49 KB
- 文档页数:7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明确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住院患者。
一、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X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2)西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结胸里实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
3.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腹部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腹部B超、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钙,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胸部X 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核磁(MRCP),前降钙素原(PCT)、细菌培养+药敏、免疫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结胸里实证:通里攻下、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②《急性胰腺炎》(张肇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响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007);②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
(1)、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3)、入院24小时内的APACHEⅡ评分<8分,入院48h内的Ranson 评分<3分,入院72h内的Balthazar CT分级Ⅱ级以下。
以上1,3必备,参照2、4即可诊断。
(二)症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腹中阵痛或窜痛,恶心、呕吐,无腹胀,上腹仅有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白,脉细或紧。
2、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3、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
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短黄。
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红数。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重症Ⅰ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07版》。
①主要症状:脘腹胀满疼痛、心烦喜呕;②次要症状:寒热往来、口干渴、尿短赤;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或弦滑。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07年版》。
重症急性胰腺炎无器官功能障碍者①症状: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②体征:上腹部压痛、和/或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脐周或肋下瘀斑;③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CT或MR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等改变;④APACHE II评分在8分以上,Balthazar CT分级在D级或E级,Ranson’s标准大于3项。
(二)疾病分期1.初期:自发病至一周左右。
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2周。
3.恢复期:发病后2周左右至3周。
(三)证候诊断1.结胸里实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漠漠不欲饮,心烦喜呕等与痞满燥实坚。
2.热毒炽盛证:脘腹胀满、腹胀拒按,高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宁,肌肤发斑,舌绛苔黄,脉数。
3.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结胸里实证治法:通里攻下、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①清胰陷胸汤加减。
柴胡、黄芩、枳实、厚朴、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生大黄、芒硝、甘遂末等。
首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二煎400ml灌肠,3~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并给予芒硝全腹外敷,1~2次/日。
②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
首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二煎400ml 灌肠,3~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同时给予芒硝全腹外敷,1~2次/日。
2.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
脾心痛【定义】脾心痛,是指上腹急性发作的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学中的轻症急性胰腺炎属该病症范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一)中医辨病依据:上腹急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
(二)症候分型及辨证依据:1、湿热瘀滞证中医辨证依据:腹痛拒按,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胸闷不适,大便不通,身热,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饮酒、过食肥甘食品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司;或胆石、蛔虫内生,胆石、蛔虫阻塞胆管使肝胆疏泄失司,湿、热、瘀积于中焦,中焦不通而发病。
病位:在中焦。
病性属实。
2、淤血阻滞证中医辨证依据:腹部疼痛或剧或缓,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见包块质硬,扪之碍手,经久不愈,舌质黯,或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病因病机:湿、热、痰、瘀等治病因素积于中焦,正气不足,无力抵御邪气,邪气瘀滞中焦、气血不通,发为淤血内停阻滞中焦经脉而发病。
病位:在中焦。
病性属虚实夹杂二、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参考西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3 版》进行诊断。
(1)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 等于正常值上限3 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3)腹部B超或CT检查见胰腺肿大或伴有胰周炎性渗出。
(4)入院内48小时内的RANSO评分小于3分。
【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上腹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胰腺炎相混。
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上腹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脾心痛部位在中上腹,病前有过失肥甘油腻,饮酒诱因,常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目录1.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肠梗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脾心痛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按部位脾心痛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2、西医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突发性上腹部剧痛,常伴恶心呕吐、发热、便结,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甚至休克为临床特征。
青壮年多见,病死率达0.9~20%,重症者死亡率更高。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步。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
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
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脾心痛。
2、诊断要点(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3、中医鉴别诊断(1)脾心痛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间出现。
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脾心痛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脾心痛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脾心痛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脾心痛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脾心痛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脾心痛却按之柔软。
如《证治汇补·痞满》曰:“痞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
”(3)脾心痛与胸痹: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症,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腕腹不舒。
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气急胀满,胸背痛,短气”。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和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①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拒按、痞满燥实坚。
②次要症状:微热或壮热甚则出现寒热往来、口干渴、尿短赤。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或弦滑。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胰腺病协会(APA)2012年修订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和分类系统》及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
临床表现为:①症状:以急性起病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体征:上腹部压痛、和/或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脐周或肋下瘀斑③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大于正常值3倍,CT或MR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等改变;④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分级有助于对胰腺炎轻重度判定。
无器官功能衰竭、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改良Marshall 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衰竭);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或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二)急性胰腺炎分期1.初期:自发病至1周左右。
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3周。
3.恢复期:发病后3周左右至4周及以上。
(三)证候诊断1.初期a.结胸里实证:寒热往来、腹部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舌红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急性胰腺炎(AP)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胰瘅(TCD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二、诊断标准:急生胰腺炎(AP)中医病名胰瘅,属胃脘、腹痛范筹,由于其范围广,中医诊断难以量化,参考西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3版》进行诊断。
(1)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2)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3)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
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三、入院检查(入院后第1-3天完成)。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B超。
(2)动态血清淀粉酶:第一天,2~3次;第2~3天,1~2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片、腹部平片、腹部CT(病情允许时)。
四、病情评估(一)Rason评分:1、入院时:(1)年龄大于55岁,(2)血糖大于11.2 mmol/L,(3)白细胞大于16.0x109/L(4)ALT (谷丙转氨酶)大于250(5)LDH(乳酸脱氢酶)大于3502、入院24小时:(6)红细胞压积下降大于 10%(7)血钙低于 2.2mmol/L(8)碱缺失大于 4mmol/L(9)BUN升高大于2.81 mmol/L(10)估计失液量大于 6L(11)PaO2 小于 60mmHg每个指标1分,合计11分,<3分轻症,>3分病重,>5分为危重症。
(二)CT评分:A级:正常胰腺。
B级:胰腺局部或弥漫的增大。
C级:胰周轻度渗出。
D级:胰周渗出显著,单个液体积聚。
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欣衲诊斷1中医诊新标准参彩£实用中佚内科学》第二強(I >k炎、严世芙4缢.1%科学技术出扳补. 2009年>和20M年中[3中西保结合学会汗通外科S业委员令狡布的《匝症急性秋腺炎中酋医结合诊治弔南爲①卞耍症状:枝取胀满•拒按•葫満條实坚.②次耍症状,微熾或壮热斤则111現寒热往来.LIT•汹、廉烦亦。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H*弦数或洪数或兹滑.2.西医诊断标准参与关国脇腺病协会(APA)2O12年修订的《急性胰怎炎分级和分类系统》及20M 年中华庆V会外科学分会帧腺外科学爼发布《中华氏宁会急性賊腺炎临床诊沦抬南2014年版》•急性快腺灸是拐乡种構因引起的腸的激活•继以胰族对祁炎址反府为主姿特征的枚槁.朮/町发半全巾炎症反应综合命•盯伴竹器1Y功能旳睬或川现坏死、脓肿或假件实肿等畅部并发症者•或两音兼有•临床农现为:①症状:以急性起舫的I.腹部疼需为丄啖临床农现(怎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休砒I:腹鈿压疝、和/或反跳疝及叽索张.肠眄音减河或消失,脐用或肋卜• 瘀斑③辅助检査:血赧淀粉曲水平大丁•正常值3借.CT或MR竹件枕狠炎的比低农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脐腺坏死等攻变:④改良Mohall评分系统、APACHE II评分、BalthazarCT分级有助丁对荻腺炎轻山度判沱.无黑官功能衰甥、无财检或全身井发症为轻症急性枕粽炎(卷官功能衰划的诊斯标准依掘改Marshall评分聚统•任何器官评分事2分可宦义存在话官功能衰竭”有历部或全片畀发症,或有器官功能哀竭但持坡时间<24小时为中麼朮症急FU快腺炎.冇器官功能我堆但持续时间224小时为雨莊急忤胰凍炎.(二)急性胰滋炎分期1・初期*自发病至1周左右.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3周。
3•恢复期’发病后3局左右至4用及以上.(三)证候诊斷1.初期a・结胸里实证:寒羔往来.囑部煥満帀:彌・拒按.大便雀结•帕胁片隅.心烦耳呕等.舌红苔芮腻或贫厚而惊.脉沉话•b・腑实热结i£:±腹疼辩,拒按,痛如力割,峻胀难忍,时冇惡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極结.小便垢黄•舌质红成红略.舌苟黄总或燥•脉戎数或洪数•c.lj]胆湿热证三持续的腹部及滞协疼痛、阵发性加JM, HH咏黑心、电I:或寒热律来• 口苦.U黄、身眞、尿黄.舌质红.舌柠黄K.咏弦滑或烷滑敌。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住院流程路径说明:本方案适用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脾心痛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k85.X05)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8月)》有关“胃脘痛”、“胁痛”、“腹痛”诊断标准。
由于中医涉及面广,本方案诊断以西医诊断为主。
(2)西医诊断:参考卫生部《临床路径(2009年版)》进行诊断。
①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②血清淀粉酶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例正常或轻度增高);③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并排除其它疾病。
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1年)》,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和重证I型)有关章节。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分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四种证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器官功能衰竭,除特殊治疗外,仍适合本方案,归入变异统计。
如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处理并发症为主,如呼吸支持、透析等,则退出本路径;6、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创伤性胰腺炎、胰腺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入院后第1-3天完成)1、必查项目:(1)三大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规范方案中医:腹痛,呕吐,腹满,结胸,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消化系疾病西医病名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
临床以急性腹痛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
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按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按其病因又可分胆道性、乙醇性和手术后胰腺炎。
西医病因1.胆道疾病: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其中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炎症等。
2.酗酒和酒精中毒在一些西方国家为主要病因,又称为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
3.其他病因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入胰腺。
②多种原因(结石、炎症、蛔虫等)引起的胰管阻塞。
③手术和腹部外伤,④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⑤药物损伤(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雌激素、消炎痛、异菸肼、甲氰咪胍等)。
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
⑦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尿毒症血管病变和肾移植后的血栓性病变等)。
⑧胰胆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先天性十二指肠环状胰腺、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非交通性畸形等)。
⑨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
⑩妊娠和精神因素。
中医病因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饮食内伤,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致使肝胆郁滞,横逆脾胃;或六淫外邪侵袭,其中以热邪、热毒、湿热之邪多见。
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大肠,致使中下焦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本病。
发病机理胆结石或蛔虫嵌顿在壶腹部,或伴有炎性水肿、痉挛,可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在胆结石排出过程中,Oddis括约肌麻痹性弛缓,致使包拾胆汁在内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一、中医分期及辩证认识祖国医学对急性胰腺炎并无系统论述.根据从《内经》开始的经典古籍记载的不同侧面反映类似要本病临床特征的描述,本病可归于中医胃脘痛、脾心痛、脾热病、结胸病等范畴。
对本病的辩证认识,脏腑辩证难于找出SAP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证候繁多的内在联系,因无法反映其动态的变化,伤寒六经辩证难概括本病常见的热瘀和脏衰证,卫气营血辩证也难概括病程过程中的脏衰表现,以及本病发病直接以气分开始,并卫分表证的特点。
我院研究小组的大量临床实践中,通过系统观察,总结SAP病证候特点,病机演变规律,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以及传统热病理论指导下,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辩证为基础,兼取地者之长,明确提出同热病气分,血分,脏衰,恢复期概括本病证候类型和病机演变规律的热病理论。
即疾病的病机传变一般经气分证、血分证、脏衰期和恢复期。
气分证表现以郁热瘀结病机为特点为主,可见脾胃实热、结胸实热、肠结实热,中焦(肝胆脾胃)实热或湿热等证候,以少阳阳明合病或阳明腑实证为特点,血分证表现以厥脱,痈疡,热瘀血证病机为主,可见气阴暴伤,神失气脱,热深厥深的厥脱证(休克),若湿热火毒之邪与血相搏,瘀腐成脓,则可形成胰腺脓肿,胰周脓肿等的代表脏腑痈疡证。
亦可上溢胸膈侵及下焦,形成流注痈疡证,若毒邪入血,耗血动血,近血妄行,可致热瘀血证(DIC),脏衰期由于邪毒弥漫三焦,五脏六腑皆受病,可见气败乱,脏器衰败的诸多脏衰证候(多脏器衰竭),甚则内闭外脱,亡阴亡阳,恢复期由于邪去正伤,热去湿留,瘀血内停,而表现出气阴两伤脾虚湿困,湿热留恋,徵瘕积聚等证候。
病因气分证期血分证期脏衰证期情志所伤郁(气机郁结)气阴暴伤毒邪弥漫三焦蛔虫内拢热(实热之毒内盛或温热蕴结)湿热火毒五脏六腑皆病饮食不节瘀(血行瘀滞)耗血动血内闭外脱证创伤手术结(实邪结聚,肠腑不通)迫血妄行亡阴亡阳证恢复期气阴两伤脾胃不和脏衰湿困湿热留恋徵瘕积即聚二、治疗1、总原则分期与辩证相结合的辩证施治原则2、分期与辩证急性胰腺炎病程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时期(1)气分证期:以郁热瘀结病机特点为主,可见脾胃实热,结胸实热,肠结实热,中焦(肝胆脾胃)实热或湿热等证候类型,以少阳阳明合病或阳明腑实证为特点,治则以通里攻下为主,佐以疏肝理气,益气救阴活血化瘀,方以柴芩承气汤(大柴胡合大承气温情脉脉合茵陈蒿汤)为主,根据证型不同加减,并予益救阴,活血化瘀针剂静滴。
急性胰腺炎1 概述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
大多数的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一周内,预后良好,可为初次发作或者反复发作,常与病因有关。
少数患者病情严重,发展为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其他病因少见,如胰管阻塞,感染,手术和外伤,药物如利尿剂、皮质激素等,代谢因素如高脂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
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
根据其临床特点大多归属于中医的“腹痛”“胁痛”范畴。
2 西医诊断2.1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2)血、尿或腹水中淀粉酶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手术发现胰腺炎症、坏死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
具有含第一项在内的两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2 病情程度估计2.2.1 轻型(1)全身状态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腹痛、压痛及轻度的腹膜刺激征局限于上腹部,B超或CT仅提示胰腺肿大。
2.2.2 重型(1)全身状态不良,有明显的循环障碍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表现,如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出血倾向等。
(2)有腹膜刺激证,麻痹性肠梗阻、血性腹水及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3)影像学有胰腺肿大炎症侵及周围组织及多量渗出液潴留。
(4)以下实验室检查有3项以上异常:白细胞:>20*10^9;空腹血糖>10mmol/L(无糖尿病史者);尿素氮>16mmol/L;动脉血氧分压<8.0 Kpa(60mmHg);血钙<2.0mmol/L,血浆蛋白<32g/L;血清乳酸脱氢酶>600U/L;血清谷草转氨酶>200U/L。
3 辨证分型(1)气郁化火证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常在中上腹,走窜两肋、腰背,伴发热、咽干、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