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中医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4
急性胰腺炎的具体中医治疗方法急性胰腺炎的具体中医治疗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外科段绍斌1.专方治疗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清胰汤治疗,清胰汤组方:柴胡15g,白芍15g,生大黄(后下)15g,黄芩9g,胡黄连9g,木香9g,延胡索9g,芒硝(冲服)9g。
很过研究都发现采用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采用中药治疗组),而并发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还有用大柴胡汤加减方等方剂治疗的。
2.专药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单味中药主要有大黄、芒硝和丹参等。
多项临床研究中发现应用大黄可更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淀粉酶水平,控制急性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3.辨证施治:目前多将本病分为五型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化热予大柴胡汤加味;阳明腑实予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加减;肝胆湿热予茵陈蒿汤、清胰汤加减;结胸证予大陷胸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中虚湿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
还有将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辩证分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脾胃实热、瘀热互结、蛔虫上扰、腑闭血瘀、内闭外脱、气阴两虚等8个证型,并根据证型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并结合西医治疗。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病情特点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
初期的主要治则为通腑泻下,进展期的主要治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里攻下,恢复期因湿热毒邪,迁延日久,渐至脾阳衰败,气血不足。
故主要治疗原则为温补滋阴,因为每个人病情不同,体质不同,故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辨证施治是效果最好的。
4.中医综合治疗:中药除口服以外,尚可用于灌肠。
还可用芒硝外敷全腹。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一般选取足三里、下巨虚、中脘、肝、胆、交感、神门等穴位。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胃院痛”、“腹痛”等范畴。
认为本病是在情绪、饮食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内蕴,壅结脾胃所致。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尤其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血性胰腺炎的发病增多。
因此,临床上应引起警惕。
一般经中药治疗1〜2天症情未见减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好转者,均宜采用手术治疗。
【诊断】1.腹痛多为突发,常在进食荤腥过多以后发生。
疼痛局限于上腹,由于胰腺炎症部位的不同而可在左上腹、右上腹或全上腹疼痛。
疼痛性质以持续性为主,或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
痛剧者如刀割,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
2 .多数患者有放射性痛,根据胰腺病变部位不同,可向右肩右腰(胰头病变)、左肩左腰(胰尾病变)或腰背部(全胰腺病变)放射。
3 .多数患者伴恶心呕吐,吐后疼痛常不能缓解,有炎症渗出液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
4 .一般均有发热。
而寒战、高热、休克患者常提示为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5 .同时出现黄疸的病人,提示为胆道疾患引起的胰腺炎,或胰腺炎症已引起奥狄括约肌水肿。
6 .上腹中部偏左常有压痛。
但胰腺为腹膜后脏器,压痛没有自觉疼痛明显。
7 .起病后6〜8小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如增高(病初时以尿淀粉酶为敏感)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如有腹腔积液,则腹腔积液中淀粉酶增高,则可确定诊∣⅛r断O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辨证分型(1)气滞型:症见口苦咽干,痛在上腹,牵连两胁,热象不显苔薄白,脉弦紧。
常因饮食或情绪诱发。
此型症如胃炎,故又称胃病型。
多见于轻症的水肿型胰腺炎,常由奥狄括约肌痉挛引起。
临床上可因与胃炎混淆而未能确诊。
(2)湿热型:症见胸闷心烦,口渴但不欲饮水,发热或有寒热往来,腹痛遍及右上腹或上腹,痛连肩背,尿少,便秘,或现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此型多见于水肿型胰腺炎或并发胆囊疾患,可称为胆囊炎型胰腺炎。
(3)实火型:症见发热不恶寒,口干,渴喜冷饮,上腹痛剧,放射至腰背,腹胀痞满拒按,大便燥结,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或腻,脉弦数有力。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是指由六淫外感、内外损伤、火、食、石类痹阻、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腹部疼痛。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腹痛病,其症状包括腹部疼痛等。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痛或窜痛,嗳气频作或干呕,甚至
便秘,得矢气痛减,或寒热往来。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2.脾胃实热证:腹满痛拒按,痛如刀割,恶心呕吐,大便
不通或燥结、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饮,高热或兼寒战。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3.蛔虫上扰证:持续性腹痛伴陈发性钻顶样痛,痛时汗出
肢冷,通后如常,多有吐蛔、有白斑。
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脉弦紧或弦细。
4.肝胆湿热证:胁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身
重倦怠,胸闷心烦,口干、口渴而饮不多。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护理要点:
1.进行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并做好口腔护理。
2.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等,并记录生命体征等变化及伴随症状。
3.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禁食,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肝郁气滞证,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或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多食萝卜、橙子等,以理气消胀。
肝胆湿热证,多饮清凉饮料,如各种果汁,多食蔬菜。
5.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或胃管注入。
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或慎用麻醉、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胆囊炎、胆结石、胆道疾患的增多,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趋势。
急性胰腺炎中最凶险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过去都常规采用早期手术疗法,即一旦诊断明确,立即施行手术,但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不仅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仍高达40%左右。
净胰汤即为综合止痛、解痉、抗炎、抑制分泌作用而制定的一张有效方剂。
(1)组成:柴胡9g,黄芩9g,姜半夏9g,白芍15g,生大黄9g,地丁草30g,芒硝9g,川朴9g,黄连3g,木香9g,玄胡索9g。
(2)加减:兼有胆囊、胆道疾患出现黄疸者,加茵陈30g,山栀15g,金钱草30g,龙胆草15g;有蛔虫骚扰胆胰者,加乌梅10g,苦楝子皮各15g,使君子9g,槟榔9g。
丁某,男,46岁。
宴会后腹痛如锥如裂,拒按,呕吐,高热,高度黄疸,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分类均剧高,拟诊急性胰腺炎入院。
立即予生大黄10g泡饮,复投净胰汤2剂,每3h服1剂,服药1h后大便畅通,排下粪便恶臭,腹痛渐安,翌晨热退,黄疸减轻,实验室检查次第恢复正常,调理旬日而愈。
该病病机始终贯穿一“瘀”字,由瘀而结,继之以闭,以陷,为三部曲。
治疗时按急症急攻为原则,需采用大剂量生大黄,一般一次量为10g,每天至少用30g,还可参照症情加量,以舌苔黄腻程度及大便次数为调整药量的标准。
大黄破瘀攻积启闭提陷,一专多能。
我院曾治疗急性胰腺炎150例,与西药治疗150例作随机对照观察,结果证明有效率相似,但净胰汤组胃肠减压、症状、体征消失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最快1天,平均3.6天;血象白细胞恢复正常最快2天,平均5.3天;血尿淀粉酶测定,平均恢复正常为12.8天,平均住院15.4天,住院费用比较低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急性胰腺炎治疗当立足于疏、清、攻三字诀。
所谓疏,即疏泄肝胆以畅气机;所谓清,即清肝胆实火,三焦湿热;所谓攻,即荡涤肠腑,洁净积垢。
与瘀有密切关系的气滞、血蓄、痰阻、热结、湿蕴、食积,都能导致腑闭,大黄以过关斩将见称,故以之为君,参合诸药,各具精能。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急性胰腺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国内人群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内科、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的上腹部剧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清和尿淀粉酶活力升高。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1]: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1)与急性胰腺炎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上限值;(3)增强CT/MRI或腹部超声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中医“腹痛”[2]、“胰瘅”[2]等病证。
3.2.2 证候诊断基于文献[3,4,5,6],专家问卷和《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急性胰腺炎中医常见临床证候如下:3.2.2.1肝郁气滞证中上腹阵痛或窜痛,或向左季肋部、左背部窜痛;腹胀、矢气则舒,可无发热,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恶心或呕吐,嗳气呃逆,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弦数。
3.2.2.2肝胆湿热证上腹胀痛拒按或腹满胁痛,发热口渴,口干口苦,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呃逆恶心,心中懊侬,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数。
3.2.2.3腑实热结证腹痛剧烈,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痛满不可近,有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或燥,脉洪大或滑数。
3.2.2.4 瘀热(毒)互结证腹部刺痛拒按,痛处不移,或可扪及包块;或见出血,皮肤青紫有瘀斑,发热夜甚,口干不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或有瘀斑,脉弦数或涩。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21•引言•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理论基础目录•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践•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缺点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未来展望目录01引言定义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常伴有胰酶异常激活和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
病因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感染、手术等。
症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胰腺炎概述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背景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认为,急性胰腺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气血瘀滞所致。
中医药治疗历史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多种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药治疗优势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费用低廉等优势,尤其对于轻症患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02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理论基础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而发病。
辨证论治中医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不同证型,如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瘀血阻络证等,并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胰腺水肿。
调理脾胃中药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
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理论依据030201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方剂清胰汤以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
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型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1 概述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
大多数的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一周内,预后良好,可为初次发作或者反复发作,常与病因有关。
少数患者病情严重,发展为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其他病因少见,如胰管阻塞,感染,手术和外伤,药物如利尿剂、皮质激素等,代谢因素如高脂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
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
根据其临床特点大多归属于中医的“腹痛”“胁痛”范畴。
2 西医诊断2.1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2)血、尿或腹水中淀粉酶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手术发现胰腺炎症、坏死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
具有含第一项在内的两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2 病情程度估计2.2.1 轻型(1)全身状态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腹痛、压痛及轻度的腹膜刺激征局限于上腹部,B超或CT仅提示胰腺肿大。
2.2.2 重型(1)全身状态不良,有明显的循环障碍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表现,如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出血倾向等。
(2)有腹膜刺激证,麻痹性肠梗阻、血性腹水及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3)影像学有胰腺肿大炎症侵及周围组织及多量渗出液潴留。
(4)以下实验室检查有3项以上异常:白细胞:>20*10^9;空腹血糖>10mmol/L(无糖尿病史者);尿素氮>16mmol/L;动脉血氧分压<8.0 Kpa(60mmHg);血钙<2.0mmol/L,血浆蛋白<32g/L;血清乳酸脱氢酶>600U/L;血清谷草转氨酶>200U/L。
3 辨证分型(1)气郁化火证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常在中上腹,走窜两肋、腰背,伴发热、咽干、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
胰腺炎分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由胰酶的自身消化引起,即由于胰腺酶消化胰腺本身组织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
其病理改变轻者为水肿,重者可有出血或坏死。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临床症状为突然上腹部持续性剧痛,或伴阵发性加剧,呈束带状向腰背部放射。
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发热。
严重者可有黄疸、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腹膜炎等症状。
根据腹痛的部位及性质,一般分别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胁痛”、“腹痛”、“结胸症”的范畴。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梗阻因素: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
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
多于暴饮暴食后1~2小时发病。
血管因素: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另一个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
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
外伤: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
感染因素: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一般情况下这种感染均为单纯水肿性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较少。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护理卧床休息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愈之后仍需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以减轻疼痛,如屈膝侧卧位。
因剧痛在床上辗转不安者,应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
给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休息保证睡眠,以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增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以改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有效地治疗急性胰腺炎。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原理,然后分别探讨了中医和西医治疗该病的方法。
接着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并列举了一些成功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案例。
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前景,总结了其优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综合中西医的治疗手段,能够更好地应对急性胰腺炎这一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危害、原理、方法、优势、案例、前景、优点、发展。
1. 引言1.1 胰腺炎的危害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损害。
胰腺炎一旦发作,患者常需住院治疗,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长期慢性的胰腺炎还会导致胰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直接给患者身体带来的痛苦之外,胰腺炎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患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治疗和康复,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胰腺炎容易复发和并发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胰腺炎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医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降低治疗的风险和费用。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
中医在治疗胰腺炎时注重整体调理,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等方法迅速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发挥最大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
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以中医诊断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对急性胰腺炎患
者进行全面、个体化的护理。
其中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
这些中医护
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产生影响。
中医药治疗是中医护理干预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治疗胰腺炎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消
炎止痛、降脂降糖等作用,对炎症反应进行干预,减轻炎症程度,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黄连解毒片、龙胆泻肝丸等,可以有效地改善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是中医护理干预的另一重要手段。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
运行,舒缓疼痛,改善胰腺炎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等,可
以有效地缓解急性胰腺炎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护理干预的常用技术。
通过揉捏、按摩和拍打等手法,可以调理患
者的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炎症,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叩击法、揉腹法等,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护理干预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护理措施,例如中医饮食疗法、情志调摄等。
中医饮
食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调配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防止恶化疾病。
情
志调摄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分析背景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在胃肠道中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但是,当胰腺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就会发生胰腺炎。
胰腺炎的症状包括严重的胃痛、恶心、呕吐、腹部水肿等。
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柴芍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白芍、半夏、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主要用于调理人体气血,消除体内瘀滞,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和营卫等功效。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柴芍承气汤对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主要就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至2021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计38篇,其中25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3篇为临床观察。
文献检索采用了PubMed、CNKI、WanFang等数据库,关键词包括:“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柴芍承气汤”、“中药治疗胰腺炎”等。
研究结果治愈率25篇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有18篇报告了治愈率情况。
其中,柴芍承气汤组治愈率为67.8%,对照组治愈率为43.5%。
随机效应模型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柴芍承气汤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0,95%CI1.18~1.92,P=0.001)。
病情恢复时间18篇文献中,共有13篇报道了病情恢复时间。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柴芍承气汤组平均恢复时间为12.3天,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为15.2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09,95% CI-4.30~-1.88,P<0.001)。
总有效率13篇临床观察文献中,共有9篇报告了总有效率情况。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柴芍承气汤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 CI1.15~1.51,P<0.001)。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38篇文献的分析,发现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显著。
中医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理念对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往往不仅仅局限于胰腺,而是涉及到整个消化系统和全身的功能失调。
在中医护理中,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及注意饮食调理、情绪疏导等综合护理措施,从而全面地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和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每个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都不尽相同,其所需的护理服务也会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于年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护理人员会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等方法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的消退;对于年长的患者,中医护理人员则会更加注重患者的饮食和心理护理,以及针灸等方法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和康复。
在中医看来,治疗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
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中医护理人员会注重患者的康复护理,通过药膳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过程,减少疾病的复发;同时也会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宣教,教育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情绪调节、运动锻炼等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
这种预防和康复的护理理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一、急性胰腺炎的中医病机急性胰腺炎在中医理论上属于“痞滞瘀热”的范畴,其病机主要包括:1. 肝气郁结:生活中长期受到不良刺激、饮食不节等原因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痰浊氤氲,阻碍气血流通,使得胰腺功能失调。
2. 痰浊内蕴:脾虚运化失职,饮食积滞、痞滞氤氲之时,痰浊内蕴则随之形成。
在发作急性胰腺炎时,这些痰浊内蕴则易作为致病因素加剧病情。
3. 血瘀内蕴:在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等情况下,易导致气滞血瘀,进而损伤脾胃,梗阻气血运行。
以上病机的发生,往往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基础。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医护理干预必须根据中医病机来进行具体的护理计划。
二、中医护理干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在中医护理干预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中医病机,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疏肝解郁,舒肝理气: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对缓解病情和减轻痛苦有一定的作用。
2. 痰浊祛除,通经活络:通过中药气味、穴位按摩等方法,疏通气血经络,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帮助痰浊排出。
3.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采用中药外敷、推拿按摩等方法,消散局部瘀血,促进病变组织的再生修复,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效果的最大化。
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症状: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胰腺炎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改善患者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2. 促进病变组织修复: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病变组织修复和再生,加快康复进程,缩短疾病周期。
3. 预防复发:中医护理干预还可以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转变为慢性胰腺炎。
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医护理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分析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伴有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大多数患者是由于胆道疾病、长期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轻则导致患者胰腺水肿,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胰腺出血坏死、休克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发病率至今仍呈逐年升高趋势,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中医护理;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1中医情志护理: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身体上的疼痛及昂贵的医疗费用,难免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惑,将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方法及于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发现患者处于过分焦虑、恐惧的情绪中时,要对患者表示理解,鼓励患者说出心中担忧,并采用音乐渲染或榜样法来疏导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抗病信心。
2中药灌肠护理:中药灌肠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肠蠕动,解除肠麻痹。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适当将其臀部垫高,将事先准备好的大承气汤装于灌肠袋中f温度控制在40℃左右),选用16号肛管屈膝插入25 cm,将药液均匀、缓慢灌入患者肠道内,1次灌输量控制在< 150 mL. 4-6次/d。
3胃肠减压护理:当患者出现呕吐频繁或腹胀明显时,可遵医嘱行胃管置入以帮助患者胃肠减压。
首先,通过负压吸引器将患者胃内容物及气体充分吸出,以减少胰液分泌。
然后将胃管及负压引流器妥善固定好,待患者腹痛等症状好转后给予中药鼻饲,鼻饲前后均以温开水冲洗胃管,完成后夹闭胃管th,再次进行胃肠减压。
此操作期间护上要注意观察胃肠减压抽出物性状、数量及颜色,同时留意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