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双语课件第四章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
- 格式:ppt
- 大小:882.00 KB
- 文档页数:73
第四章 用极坐标解平面问题4.1.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工程上常常可以遇到圆形、环形、楔形或扇形类的结构物。
在这些情况下,用直角坐标描述边界条件会变得相当复杂,由于极坐标使得结构的边界与坐标线一致,因而使边界条件的描述更加简单,使问题更易于求解。
首先我们定义极坐标中的应力分量和体积力分量。
用夹角为ϕd 的两条极径和两条半径相差为ρd 的同心圆弧截取一个微元体(图4.1)。
圆弧截面称为ρ面。
面的法向沿径向而且指向ρ增加方向,这一圆弧面称为正ρ面,反之称为负ρ面。
极径截面称为ϕ面。
面的法向沿环向而且指向ϕ增加方向,这一极径截面称为正ϕ面。
反之称为负ϕ面。
ρ面上的正应力用ρσ表示,剪应力用ρϕτ表示。
ϕ面上的正应力用ϕσ表示,剪应力用ϕρτ表示。
用ρf 表示体积力在径向的分量,用ϕf 表示体积力在环向的分量。
应力的符号规定与直角坐标下的规定完全相同:正面上指向正向(坐标增加的方向)的应力为正值应力,负面上指向负向(坐标减小的方向)的应力亦为正值应力,反之,为负值的应力。
体积力符号规定也与直角坐标下的规定相同,指向坐标轴正向(坐标增加的方向)的体积力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之间具有严格的变换关系。
从理论上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由直角坐标的基本方程导出极坐标下的相应方程。
但是,为了加深对极坐标下平衡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我们仍然通过极坐标下的微分单元体的平衡导出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
我们取一个微分单元体研究,各个面上的应力分量和体积力如图4.2所示。
负ρ面上的正应力为ρσ,剪应力为ρϕτ;正ρ面的坐标比负ρ面增加了ρd ,所以正ρ面的应力和负ρ面相比,应力产生了一个增量,分别为ρρσσρρd ∂∂+和ρρττρϕρϕd ∂∂+。
负ϕ面上的正应力为ϕσ,剪应力为ϕρτ;正ϕ面的坐标比负ϕ面增加了ϕd ,所以正ϕ面的应力和负ϕ面相比,应力产生了一个增量,分别为ϕϕσσϕϕd ∂∂+和ϕϕττϕρϕρ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