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讲义

光学讲义

光学讲义
光学讲义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

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

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常用字母c表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的几个名词

明确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练一练】你能画图表示光的反射现象,并在图上分别标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吗?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三: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如图所示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常见折射现象及解释:

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会造成许多光学现象,如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半斜捅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曲,鱼缸中的鱼看起来变大,海市蜃楼等。要解释这些现象,首先要知道看见的并非实际物体,而是物体经折射后成的虚像。

2.举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以池水看起来“变浅”为例,其原因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里,假设从水池底

的一点A射出的两条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如图甲所示),眼睛

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的感觉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

折射光线看过去,就会觉得光好像是从水中的A’射入我们眼睛

里的,因此我们会觉得A’比A高了,即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

“变浅”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

方,才能把鱼叉到。

四:光的色散

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二、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所透过的色光决定。

该透明物体能通过什么色光,便呈现什么颜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反过来说,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全被吸收。比如:红色透明玻璃只能透过红光,绿色透明玻璃只能透过绿光。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决定。

该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便呈现什么颜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

反过来说,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与本身不同颜色的光。如:红花只能反射红光,绿叶只能反射绿光。一种颜色的光照射到一种不同颜色的(非白色)物体上一律显示黑色。

五:认识透镜

1、透镜的基本概念: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凸透镜的焦距

①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②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汇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4、掌握三条特殊光路,如下图所示:

1、凸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汇聚于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凹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3)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3运用作图法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本上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的,实际上也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出。特别在我们急需这些知识,但就是想不起来时,我们就可用作图法简单的几笔就得出,这不失为一种用处很大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知道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

具体做法: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两侧分别标出焦点和二倍焦距处,按物距要求在主光轴上画出物体(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从物体的箭头出发出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这两条光线必须是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如果在另一侧相交于一点,则这一点就为箭头的实像点,垂直主光轴画出整个像,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像的性质。如果在另一侧光线是发散的,则其反向延长线相交的点为箭头的虚像点。图4为当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像的光路图。从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当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七,其他 1、眼睛

1、观察图3.4-1,可知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正常的眼睛

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____上。 2、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2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3、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表。

4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1. 望远镜: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汇聚更多地光,使成的像更明亮。

望远镜的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3、视角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浙江专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题题型强化第16讲力学和光学实验讲义

(浙江专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题题型强化第16讲力学和光学实验讲义 力学和光学实验 专题定位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3.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完成新的实验设计. 第16讲 力学和光学实验 1.纸带的三大应用 (1)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如图)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2)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1= x n +x n +12T (3)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2.光电门的应用 (1)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做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v =d Δt . (2)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122L . 3.实验的技巧 (1)要根据实验原理来判断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知道正确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2)要清楚钩码(或沙桶)与小车之间的质量关系,并且要清楚在仪器创新或实验原理创新的情形下,该条件是否需要调整. (3)要知道实验数据、图象的处理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技巧. 例1 (2019·新高考研究联盟二次联考)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探究在小车及传感

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 (1)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___电源. A .交流4~6V B .交流220V (2)该同学将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连接后,沙桶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实验时如将细线拉力当成小车及传感器的合外力,则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先平衡摩擦力. (3)先接通电源,小车由静止释放,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x 1= 3.62cm ,x 4=5.12cm ,由图中数据可求得:2、3两点的距离(即x 3)约为________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 和小车所受拉力F 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 .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 .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抬得过高了 C .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 .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抬得过高了 答案 (1)B (2)不需要 需要 (3)4.62 (4)BC 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需接220V 交流电源. (2)实验时如将细线拉力当成小车及传感器的合外力,不需要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传感器的总质量,但必须平衡摩擦力,否则细线的拉力不是合力. (3)相邻0.1s 内位移差Δx =x 4-x 1 3=0.50cm ,又x 4-x 3=Δx 故x 3=x 4-Δx =5.12cm -0.50cm =4.62cm.

信息光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1.常用的非初等函数:矩形函数、Sinc函数、三角形函数、符号函数、阶跃函数、圆柱函 数。 2.δ函数的定义:a.类似普通函数定义b.序列极限形式定义c.广义函数形式定义 δ函数的性质:a.筛选性质 b.坐标缩放性质 c.可分离变量性 d.与普通函数乘积性质 4.卷积,性质:线性性质、交换律、平移不变性、结合律、坐标缩放性质 5.互相关,两个函数f(x,y)和g(x,y)的互相关定义为含参变量的无穷积分 6.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光场中任意给定曲面上的诸面元可以看作是子波源,如果这些子 波源是相干的,则在波继续传播的空间上任意一点处的光振动都可看作是子波源各自发出的子波在该点相干叠加的结果。 7.基尔霍夫理论:在空域中光的传播,把孔径平面上的光场看作点源的集合,观察平面上 的场分布则等于他们所发出的带有不同权重的因子的球面子波的相干叠加。 8.角谱理论:孔径平面和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都可以分别看成是许多不同方向传播的单 色平面波分量的线性组合。 9.点扩散函数:面元的光振动为单位脉冲即δ函数时,这个像场分布函数叫做~。 10.菲涅尔衍射成立的充分条件: 传递函数: 11.泰伯效应:当用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一个具有周期性透过率函数的图片时,发现在该透 明片后的某些距离上出现该周期函数的现象,这种不用透镜就可以对周期物体成像的现象称为~。 12.夫琅禾费衍射: 13.衍射受限系统:不考虑系统的几何像差,仅仅考虑系统的衍射限制。 14.单色信号的复表示:去掉实信号的负频成分,加倍实信号的正频成分。 多色信号的复表示: 16.如果两点处的光扰动相同,两点间的互相干函数将变成自相干函数。 18.光学全息:利用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使物光 波前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记录介质中,做记录的干涉条纹图样被称为“全息图”,当用光波照射全息图时,由于衍射原理能能重现出原始物光波,从而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这个波前记录和重现的过程成为~ 19.+1级波(虚像),-1级波(实像),±1级波(赝像) 20.从物光与参考光的位置是否同轴考虑:同轴全息、离轴全息。 从记录时物体与全息图片的相对位置分类:菲涅尔全息图、像面全息图、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从记录介质的厚度考虑:平面全息图、体积全息图。 21.菲涅尔全息图:记录平面位于物体衍射光场的菲涅尔衍射区,物光由物体直接照到底片 上 傅里叶全息图:物体或图像频谱的全息记录。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最新版)资料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 1.薄透镜焦距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明视距离与目镜放大倍数定义; 3.掌握测微目镜的使用。 实验仪器 1.LED白光点光源(需加毛玻璃扩展光源) 2.毛玻璃 3.品字形物屏 4.待测凸透镜(Φ = 50.8mm,f = 150,200mm) 5.平面反射镜 6.JX8测微目镜(15X,带分划板) 7.像屏2个(有标尺和无标尺) 8.干板架2个 9.卷尺 10.光学支撑件(支杆、调节支座、磁力表座、光学平台) 基础知识 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在开展光学实验时,要先熟悉各光学元件的调节,然后按照同轴等高的光学系统调节原则进行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学平台平行为止。 1、粗调:将目标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像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或光学平台)上,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

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台)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平台)。 2、细调: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1-1 二次成像法中物与透镜位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图1-1(a)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再变动 2.薄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分为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两类,当透镜厚度与焦距相比甚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值得注意的是,若透镜太厚,光在透镜中的传播路径便无法忽略,光在透镜里的传播路径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考虑。 在实验中,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法则。运算时已知量须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在讨论成像前,我们约定正负号定义(1)光由左往右前进定义为正方向传播。 (2)物体若放在透镜的左方,其物距为负,反之为正。 (3)像若形成在透镜的右方,其像距为正,反之为负。 (4)若是光线与光轴线相交,且相交的锐角是由光线顺时针方向朝光轴线方向旋转扫出来的,这个锐角定义为正,反之为负。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1.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 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 3.1光学实验仪器概述: 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3.1.1常用光源 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辐射光源 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 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589.3nm、589.6nm),汞灯(主要谱线:623.4nm、579.0nm、577.0nm、546.1nm、491.6nm、435.8nm、407.9nm、404.7nm) 3)激光光源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所以激光光源是一种单色性和方向性都好的强光源,已应用于许多科技及生产领域

信息光学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单色平面波 波函数E 取余弦或正弦形式,对应的光波等相面为平面,且等相面上个点的扰动大小时刻相等的光波称为单色平面波。 光学全息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使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中形成全息图,当用适当光波照射全息图时,由于光的衍射原理能重现原始物光波,从而形成与原物相同的三维像的过程称为光学全息。 色模糊 由于波长不同而产生的像的扩展的现象叫做像的色模糊。 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 指研究一种由准单色(空间)非相干光源照明而产生的光场的互强度,特别指研究干涉条纹可冗度。 11222(,) exp()2(,;,)(,)exp ()()j J x y x y I j x y d d z z ψπαβαβαβλλ+∞-∞?? = -?+??????? 其中 22 2222221121[()()]()x y x y z z ππψρρλλ= +--=- 12ρρ分别是点11(,)x y 和点22(,)x y 离光轴的距离 基元全息图 指单一物点发出的光波与参考光波干涉所形成的全息图。 彩虹全息 只利用纪录时在光路的适当位置加一个夹缝,使再现的同时再现狭缝像,观察再现像将受到狭缝再现像的调制,当用白光照明再现时,对不同颜色的光波,狭缝和物体的再现像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犹如彩虹一样的全息图。 判断 1.衍射受限系统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2.物 000(,)x y μ通过衍射受限系统后的像分布(,)i i i x y μ是000(,)x y μ的理想像和点扩散 (,)i i h x y 的卷积。 3.我们把(,)H ξη称为衍射受限系统的想干传递函数。 4.定义:()()f x h x 为一维函数,则无穷积分 ()()()()() g x f h x d f x h x ααα+∞ -∞ =-=*? 5.二维卷积 (,) (,)(,)(,)(,)(,) g x y f h x y d d f x y h x y αβαβαβ+∞-∞= --=*?? 6.1,()()() ,x x x x x a rect rect a a a a a o ?-≤?*==Λ???其他 7.透镜作用 成像;傅里叶变换;相位因子。

光学系统设计讲义

实验一:单镜头设计(Singlet)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启用Zemax 2、学习如何输入波长(wavelength)、镜头数据(lens data) 3、学习如何察看系统性能(optical performance),如ray fan,OPD,点列图(spot diagrams), MTF等。 4、学习如何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变量(variables) 5、学习如何进行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实验仪器:微机、zemax光学设计软件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孔径为F/4的单镜头,物在光轴上,其焦距(focal length)为100mm,波长为可见光, 用BK7玻璃为材料。 2、首先运行ZEMAX,将出现ZEMAX的主页,然后点击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 的工作场所,在LDE的扩展页上,可以输入选用的玻璃,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3、然后输入波长,在主菜单的system下,点击wavelengths,弹出波长数据对话框wavelength data,键入你 要的波长,在第一行输入0.486,它是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光谱。在第二、三行键入 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587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 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4、确定透镜的孔径大小。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aperture type里选择entrance pupil,在apervalue 上键入25,然后点击ok。 5、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 即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鼠标,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surface),于是点击IMA栏,选取insert,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为0,STO为1,而IMA为3。 6、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行中的glass栏上,直接键入BK7即可。 7、孔径的大小为25mm,则第一镜面合理的thickness为4,在STO行中的thickness栏上直接键入4。Zemax 的默认单位是mm 8、确定第1及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在此分别选为100及-100,凡是圆心在镜面之右边为正值,反之为负 值。再令第2面镜的thickness为100。 9、现在数据已大致输入完毕。如何检验你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呢?选analysis中的fans,然后选择其中的 Ray Aberration,将会出现如图1-1所示的TRANSVERSE RAY FAN PLOT。

信息光学简介

信息光学是现代光学前沿阵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光学采用信息学的研究方法来处理光学问题,采用信息传递的观点来研究光学系统,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下述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物理上可以把一幅光学图象理解为一幅光学信息图。一幅光学图象,是一个两维的光场分布,它可以被看作是两维空间分布序列,信息寓于其中。而信息学处理的电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携带着信息的一维时间序列,因此,有可能采用信息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光学系统。 然而,仅仅由于上述原因就把信息学的方法引入光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光学中可以引入信息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光学信号通过光学系统的行为及其数学描述与电信号通过信息网络的行为及其数学描述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在信息学中,给网络输入一个正弦信号,所得到的输出信号仍是一个正弦波,其频率与输入信号相同,只不过输出波形的幅度和位相(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与、且仅与输入信号的性质以及网络特点有关。在光学中,一个非相干的光强按正弦分布的物场通过线性光学系统时,所得到的像的光强仍是同一频率的正弦分布,只不过相对于物光而言,像的可见度降低且位相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亦由、且仅由物光的特性和光学系统的特点来决定。很显然,光学系统和网络系统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其数学描述亦有共同点。正因为如此,信息学的观点和方法才有可能被借鉴到光学中来。 信息学的方法被引入光学以后,在光学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诞生了一些崭新的光学信息的处理方法,如模糊图象的改善,特征的识别,信息的抽取、编码、存贮及含有加、减、乘、除、微分等数学运算作用的数据处理,光学信息的全息记录和重现,用频谱改变的观点来处理相干成像系统中的光信息的评价像的质量等。这些方法给沉寂一时的光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光学和网络系统理论的相似是以正弦信息为基础的,而实际的物光分布不一定是正弦分布,因此,在信息光学中自然必须引入傅里叶分析方法。用傅里叶分析法可以把一般光学信息分解成正弦信息,或者把一些正弦信息进行傅里叶叠加。把傅里叶分析法引入光学乃是信息光学的一大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空间频谱思想来分析光信息,构成了信息光学的基本特色。 信息光学的基本规律仍然没有超出经典波动理论的范围,它仍然以波动光学原理为基础。信息光学主要是在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用新的方法来处理原来的光学问题,加深对光学的理解。当然如果这些发展只具有理论的意义,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除了可以使人们从更新的高度来分析和综合光现象并获得新的概念之外,还由此产生了许多应用。例如,引入光学传递函数来进行像质评价,全息术的应用等。

应用光学教案第一章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术语、基本定律、光路计算及完善成像 的条件。 [考试内容]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完善成像的含义及条件、近轴光 学系统的光路计算和球面光学成像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 [作业] P13:2、3、4、7、8、9、16、17、18、19、21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节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一、 光波与光线 1、光波性质 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是横波。 可见光波,波长范围 390nm —780nm 光波分为两种: 1)单色光波―指具有单一波长的光波; 2)复色光波―由几种单色光波混合而成。如:太阳光 2、光波的传播速度ν 1)与介质折射率 n 有关; 2)与波长λ有关系。 v = c / n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3×10 8 m/s ;n 为介质折射率。 例题 1:已知对于某一波长λ而言,其在水中的介质折射率 n =4/3,求该波长的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解: v = c / n =3×10 8 /4/3=2.25×10 8 m/s 3、光线:没有直径、没有体积却携有能量并具有方向性的几何线。 4、光束: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集合。 会聚光束:所有光线实际交于一点(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 图 1-1 会聚光束 图 1-2 发散光束

?n sin I m = n ' sin I ' 根据折射定律, ? 发散光束:从实际点发出。(或其延长线通过一点) 说明:会聚光束可在屏上接收到亮点,发散光束不可在屏上接收到亮点,但却可 为人眼所观察。 5、波面(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 平面波:由平行光形成。平面波实际是球面波的特例,是 R ? 时的球面波。 球面波:由点光源产生。 柱面波:由线光源产生。 二、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即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折射定律、反射定律。 1、 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线是直线)。 直线传播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日蚀,月蚀,影子等等。 2、 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束,以不同的方向通过空间某点时,彼 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 反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通过投射点的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 且 sin I sin I ' = n ' n 图 3 折反定律 5、 全反射: 1) 定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并且当入射角大于某值时,在二种介质 的分界面上光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刚刚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为临界角,用 I m 表示。 ? I ' = 90 ? sin I m = n ? I m = arcsin n ' n 2)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第一轮光学实验讲义(以分组)

实验32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分光计是用来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仪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折射率,研究光栅衍射特性,测光波波长等。每一种应用都需要对分光计进行精确的调节,分光计的结构复杂而精密,调节难度大,其调节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熟悉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掌握它的基本调节要求和方法,对调整和使用其它光学仪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学会用“二分之一调节法”正确调节分光计; 3. 掌握用分光计测角的方法,并测量三棱镜的顶角A。 【实验仪器、用具】 分光计,单色光源,双平面反射镜,三棱镜等。 【实验原理】 1. 分光计的结构与角度测量原理 分光计由望远镜、平行光管、刻度盘、载物台与底座5个部分组成。如图32-1所示。 1-望远镜锁紧螺钉,2-望远镜,3-载物台水平调节螺钉,4-三棱镜,5-分光计主轴,6-载物台,7-平 行光管,8-平行光管狭缝锁紧螺钉,9-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钉,10-游标盘止动螺钉,11-底座,12- 望远镜止动螺钉,13-刻度盘与望远镜固定螺钉,14-刻度盘与游标盘,15-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 图32-1 分光计结构示意图 1.1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一个长焦距的物镜和一个短焦距的目镜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点(焦平面)几乎重合,在它们的共同焦平面处装有一块分划板,用以对望远镜进行调焦。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分光计中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不同的是在其分划板上贴有一个特制的直角小棱镜及对分划板的特殊设计(如图32-2),棱镜的一个直角面紧贴在分划板上,面上除留有一个“╋”字形透光孔以外,其余部分为不透光面。棱镜的另一个直角面朝向镜筒下方,可以从其下方的开孔处射入照明光线(常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绿色光),用以照亮“╋”字窗。分划板上的调焦准线形状为“”形,即在图

光学期中测试

《光学》期中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3×10=30分) 1. 如图,S 1、S 2 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 为r 1 和r 2 ,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2 ,折射率 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 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 光程差等于 [ B ] (A )(r 2+n 2t 2)-(r 1+n 1t 1); (B )[r 2+(n 2-1)t 2-[r 1+(n 1-1)t 1 ]; (C )(r 2-n 2t 2)-(r 1-n 1t 1); (D )n 2t 2-n 1t 1。 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 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 。已知n 1< n 2 < n 3 λ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 A ] (A )2 n 2e ; (B ) 2 n 2e - ? λ ; (C ) 2 n 2e - λ ; (D ) 2 n 2e - ? n 2 λ。 3.用白光源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滤光片 遮盖另一条缝,则 [ D ] (A )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色和蓝色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变化;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4.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的向上平移时, 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B ] (A )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 )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5.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b 稍稍变宽,同时使单缝沿y 轴正方向作为微小位移, 则屏幕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 C ] (A ) 变窄,同时向上移; (B ) 变窄,同时向下移; (C ) 变窄,不移动; (D ) 变宽,同时向上移; (E ) 变宽,不移动。 S S ① 3

初中光学实验讲义

五、光的反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器材:可折叠的白纸板,平面镜、刻度尺、量角器、笔 (3)步骤: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白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平面镜:充当反射面,可以使反射光线更加明亮,易于观察和记录 白纸板:发生漫反射,显示光的传播径迹,记录实验数据,验证“三 线共面”。 ②将一束光AO 紧贴E 板沿某一个角度声响O 点,观察F 板上出现的 反射光线OB ,保持E 板不动,前后绕着ON 轴转动F 板,观察在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 。 结论: ①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 ③将一束光AO 紧贴E 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向O 点,观察F 板上出现的反射光线OB ,在纸板上用铅笔描出入射光线AO 和反射光线OB 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在做3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ON 两侧的∠i 和∠r 的度数,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归纳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将一束光从F 板射入,会看到反射光线从E 板射出, 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 ⑤将蓝色光束在F 板逆着BO 射入,看到在E 板的反射光线逆着OA 射出。 结论:反射时光路可逆 ⑥将一束光从NO 射入(垂直射入),会看到反射光线逆着原路沿ON 射出,此时∠i=∠r=0o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略) ⑦如果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则实验要做6次,目的是使结论更趋近于实际关系 六、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的作用:(1)改变光路 潜望镜······ (2)成像 2、平面镜成像实验 (1)器材:激光笔、薄玻璃板、支架、大白纸一张、刻度尺、一对一模一样的蜡烛AB 、量角器 (2)方法:等效替代法 用B 蜡烛替代A 蜡烛,与像重合。 (3)步骤: ①将大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在白纸中央画一条直线,用支架将玻璃板垂直立在白纸中央的直线上。 ②将A 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左侧某一位置上,透过玻璃板,看到在玻璃板的右侧出现蜡烛A 的像A ′, ③移动B 蜡烛,使之与A ′重合,在白纸上记录下A 蜡烛与像A ′(即B 蜡烛)对应点的位置。

激光物理学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概念 §1.1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1.相干时间 2.相干面积 3.相干体积 §1.2光波模式和光子状态 1.光波模式 2.光子及其状态 §1.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过程(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2.爱因斯坦系数间的关系 3.光子简并度 4.激光器与起振条件 第二章腔模理论的一般问题 §2.1变换矩阵 1.变换矩阵的基本性质 2.变换矩阵各元素的意义 §2.2腔的稳定性问题 1.稳定性条件 2.等效方法 §2.3腔的本征模式 §2.4腔的损耗 1. 平均单程损耗因子 2.光子在腔内平均寿命 3.无源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 4.本征振荡模式带宽 第三章稳定球面腔 §3.1共焦腔的振荡模 §3.2光斑尺寸和等价共焦腔 §3.3衍射损耗及横模选择 §3.4谐振频率,模体积和远场发散角第四章高斯光束 §4.1 厄米高斯光束和拉盖尔高斯光束§4.2 高斯光束的q参数 第五章非稳定腔 §5.1 非稳定腔的谐振模 §5.2 几何放大率和功率损耗率 §5.3 单端输出虚共焦腔的设计 第六章电磁场和物质相互作用 §6.1 线性函数 1. 定义 2.自然加宽和碰撞加宽N 3. 多普勒加宽

4. 综合加宽 §6.2 速率方程组 1.三能级系统 2.四能级系统 第七章增益饱和与光放大 §7.1 发射截面和吸收截面 §7.2 小信号增益系数 §7.3 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饱和 1. 反转集居数的饱和 2. 均匀加宽大信号增益系数 §7.4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饱和 1. 加宽大信号增益系数 2. 强光作用下弱光的增益系数 第八章激光振荡理论 §8.1激光器的振荡阈值,阈值反转集居数密度 §8.2连续激光器或长脉冲激光器的阈值泵浦功率§8.3多模激光器 §8.4 频率牵引 第九章激光的半经典理论 §9.1处理方法 §9.2 密度矩阵 1.定义 2.性质 §9.3 集居数运动方程迭代解 1. 静止原子的单模理论 2. 运动原子的单模理论 3. 静止原子的多模理论 4. 环形激光器 5. 塞曼激光器 第十章激光的量子理论 §10.1 辐射场的量子化 §10.2 相干态 §10.3 相干态的几个性质 §10.4 约化密度矩阵 §10.5 原子和辐射场的相干作用 §10.6 主方程 §10.7 振荡阈值和增益饱和 §10.8 光子统计 §10.9 内禀线宽 §10.10 激光场的光强涨落 第十一章相干光学瞬态效应 §11.1 二能级系统和辐射场相互作用 §11.2 相干瞬态光学过程 §11.3 相干双光子过程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 n n I I '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 2 arcsin n n C = 全反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A ,A ’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工程光学本科实验讲义

工程光学实验讲义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前言 工程光学实验室是光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室。计划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每次可容纳40人进行实验。 对应的实验课程由应用光学实验和物理光学实验两部分组成,是其相应两门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室,学生通过实验可获得较完整的光学知识、光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进一步学习光信息技术、现代光电子技术的各门课程打下基础。本实验室主要完成《工程光学》课程的实验环节。目前,工程光学实验室初步建设完成2个应用光学实验,3个物理光学实验。 应用光学实验包括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特性研究2个实验;物理光学实验包括等厚干涉、多光束等倾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偏振3个基本实验。带*号的内容为选作实验环节。 2011-12

光学实验守则 1.请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室内卫生,与实验无关的位物品不准带入实验室。2.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报告,无预习者不得做实验。实验后按要求、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时首先检查所用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了解仪器正确使用方法。不了解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时不得动用仪器设备。 4.接通电源时,应注意电源电压,要正确选用仪器所需的相应变压器。防止损坏仪器及触电的危险。 5.避免直视激光等强光源,眼睛尽量不要停留在与光源平高的位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6.绝对禁止用手指和不洁物品触摸或擦拭光学零件表面。 7.不得随意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损坏仪器者要按学校规定赔偿。 8.实验完毕,请整理好仪器设备及室内卫生,经老师检查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预习要求 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老师提出的要求。 2.实验仪器:所使用的仪器和光学物镜。 3.实验原理:实验光路图及公式。 4.实验方法和步骤。 5.实验结果分析。 6.思考题回答。 7.对本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报告内容(上交) 班级:学号:姓名: 1.实际实验光路和步骤简述。 2. 实验数据记录. 3.实验结果分析以及结论。 4.思考题回答。 5.对本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备注: 实验报告可以打印或者手写,实验报告上交时间:实验完成后的两周内。 日期:年月日

信息光学实验讲义一

信息光学实验讲义(一) 指导教师:刘厚通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

实验三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天津拓扑) 一、实验目的 了解付里叶光学基本原理的物理意义,加深对光学中的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傅立叶变换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在信息光学中、常用傅立叶变换来表达和处理光的成像过程。 设一个xy 平面上的光场的振幅分布为g(x,y),可以将这样一个空间分布展开为一系列基元函数exp[()]x y iz f x f y π+的 线性叠加。即 (,)()exp[2()]x y x y x y g x y G f f f x f y df df π∞ -∞ = +?? (1) x f ,y f 为x,y 方向的空间频率,量纲为1L -;()x y G f f 是相应于空间频率为x f ,y f 的基元函数的权重,也称为光场的空间频率,()x y G f f 可由下式求得: (,)(,)exp[2()]x y G x y g x y i f x f y dxdy π∞ -∞ = -+?? (2) g(x,y)和()x y G f f 实际上是对同一光场的两种本质上等效的描述。 当g(x,y)是一个空间的周期性函数时,其空间频率就是不连续的。例如空间频率为0f 的一维光栅,其光振幅分布展开成级数: 0()exp[2]n n g x G i n f x π∞ =-∞= ∑ 相应的空间频率为f=0,0f ,0f 。 2、阿贝成像原理 傅立叶变换在光学成像中的重要性,首先在显微镜的研究中显示出来。E.阿贝在1873年提出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阿贝认为,在相干光照明下,显微镜的成像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通过物的 衍射光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一个初级衍射(频谱图)图。第二个步骤则为物镜后焦面上的初级衍射图向前发出球面波,干涉叠加为位于目镜焦面上的像,这个像可以通过目镜观察到。 成像的这两步骤本质上就是两次傅立叶变换,如果物的振幅分布是g(x,y),

光学试卷2

《光学》试题 4 页,五道大题,满分为100分,请考生仔细检查,以免漏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波长为400nm和800nm的两条谱线的瑞利散射强度之比为: (A)2 (B)16 ( C)4 ( D)32 [] 2.全息照片记录的是 (A) 被拍照物体表面光波光强的分布. (B) 拍照物体表面光波相位的分布. (C) 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图样. (D) 被拍照物体的像. (E) 被摄物体的倒立实像.[] 3.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于平板玻璃,则: (A)反射光束是垂直于入射面振动,而透射光束平行于入射面振动,并都为线偏光. (B)反射光束是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而透射光束是部分偏振光. (C)反射光束是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而透射光束是部分偏振光. (D)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都是部分偏振光. [] 4.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5.仅用一个偏振片观察一束单色光时,发现出射光存在强度为最大的位置(标出此方向MN),但无消光位置.在偏振片前放置一块四分之一波片,且使波片的光轴与标出的方向MN平行,这时旋转偏振片,观察到有消光位置,则这束单色光是 (A) 线偏振光.(B) 椭圆偏振光. (C) 圆偏振光. (D)自然光.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能量为2电子伏特的光子频率为 。 (e=1.6310-19 C ,Js h 34 10 63.6-?=) 2. 一束单色光波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由A 点传播到B 点,位相改变了2π,问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光栅衍射中,欲使双缝夫琅禾费衍射的中央峰内恰好含有11条干涉条纹,则缝宽和缝间距需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波长λ=632.8nm 的光源照明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长度时,发现一镜移动一段距离后,干涉条纹移动2000条,这段距离为______________mm 。 5. 如图所示的劈形薄膜,当上表面BB’平行地向上移动时,条纹将向 移动。 6.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尖开始向右数第5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束单色线偏振光沿光轴方向通过厚度为l 的旋光晶体后,若旋光晶体对该 光的旋光率为α,则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角度的表示式为_________. 8. 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小题,共56分) 6分) 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一、课程构成及学分要求 《应用光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8(64)学时的理论教学(3或4学分)、16学时的实验教学(0.5学分)、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2学分)。 二、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本知识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前期基本知识:物理光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3.课堂注意听讲,及时记录课堂笔记; 4.在教材基础上,参看多本辅助教材及习题集。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 1.掌握经典的几何光学的理论内容; 2.了解部分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 3.掌握典型的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授课对象 课程适用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等,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应用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共计48学时,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光学系统。 (1)几何光学 应用光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像是光。从本质上讲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波面的传播。但仅用波面的观点来讨论光经透镜或光学系统时的传播规律和成像问题将会造成计算和处理上的很大困难。但如果把光源或物体看成是由许多点构成,并把这种点发出的光抽象成像几何线一样的光线,则只要按照光线的传播来研究点经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而实用。我们将这种撇开光的波动本质,仅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来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的光学学科分支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仅仅是一种对真实情况的近似处理方法,尽管如此,按此方法所解决的有关光学系统的成像、计算、设计等方面

《傅里叶光学》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信息光学》即《付里叶光学》课程采用的主要数学分析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 A 、光线的光路计算 B 、光的电磁场理论 C 、空间函数的付里叶变换 2、高斯函数)](exp[22y x +-π的付里叶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 A 、1 B 、),(y x f f δ C 、)](exp[22y x f f +-π 3、1的付里叶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 A 、),(y x f f δ B 、)sgn()sgn(y x C 、)()(y x f Comb f Comb 4、余弦函数x f 02cos π的付里叶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 A 、)]()([21 00f f f f x x ++-δδ B 、)sin()sin(y x f f C 、1 5、圆函数Circ(r)的付里叶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 A 、ρπρ) 2(1J B 、1 C 、),(y x f f δ 6、在付里叶光学中,通常是以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为基础去分析各种光学问题的。 A 、非线性系统 B 、线性系统 7、_________________是从空间域内描述相干光学系统传递特性的重要光学参量。 A 、脉冲响应 B 、相干传递函数 8、_________________是从空间频域内描述相干光学系统传递特性的重要光学参量。 A 、脉冲响应 B 、相干传递函数 9、_________________是从空间域内描述非相干光学系统传递特性的重要光学参量。 A 、点扩散函数 B 、非相干传递函数(光学传递函数) 10、_______________是从空间频域内描述非相干光学系统传递特性的重要光学参量。 A 、点扩散函数 B 、非相干传递函数(光学传递函数) 11、某平面波的复振幅分布为)](2exp[),(y f x f i A U y x y x +=π那么其在不同方向的空间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它也是复振幅分布的空间频谱。 A 、λα cos =x f λβc o s =x f B 、αλ cos =x f βλ c o s =y f 12、在衍射现象中,当衍射孔越小,中央亮斑就_________________。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13、物体放在透镜_________________位置上时,透镜的像方焦面上才能得到物体准确的付里叶频谱(付里叶变换)。 A 、之前 B 、之后 C 、透镜前表面 D 、透镜的前焦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