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香基香体香的再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香水的前中后调是什么意思1、前调(前香)是香水最先透露的信息,也就是当你接触到香水的那么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所嗅到的,直达鼻内的昧道。
前调通常是由挥发性的香精油所散发,味道一般较清新,大多为花香或柑橘类成分的香昧。
但前调并不是一瓶香水的真正味道,因为它只能维持几分钟而已。
2、中调(中香)在前调消失之后开始发出香味,中调是香水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说洒上香水的你就是带着这种味道示人,以这种味儿来表达此时的心境、情感等等信息。
所以中调是一款香水的精华所在,这部分通常由含有某种特殊花香、木香、及微量辛辣刺激香制成,其气味无论清新或浓郁,都必须和前调完美衔接。
3、后调(后香)也就是“余”香。
通常用微量的动物性香精和雪松、檀香等芳香树脂所组成,它不仅只是散发香味,更兼具整合香味的功能。
后味刚刚开始作用时,往往散发出来的称不上香,所以此时已近尾声的中调还会暂时担待着,但过一会儿以后,尾调的精致迷人香味便开始散发出来了。
其作用是给予香水一种绕梁三日不绝的深度,它持续的时候最长久,可达整曰或者数日之久,抹过香水隔天后还可以隐隐感到的香味就是香水的尾调。
香水保存的注意事项:1、香水应该存放在阴凉的地方,避免放在热空气及光线下,若将香水置于高温处,会使香水色调及香味产生变化,若想长久保存香水,可将香水使用外包纸包住,置于冰箱冷藏库中。
2、尽量避免摩擦及轻摇香水瓶。
3、不要以脏手指直接碰触瓶口,这样可能会破坏香水的原味。
4、香水用过后,瓶盖一定要拧紧,以避免香水的香气挥发怠尽。
5、可以倒置存放,避免空气通过瓶口进入瓶中。
前调:前调是香水的第一印象。
它们是你打开瓶子后,你最先闻到的味道。
前调极易挥发,所以一般只维持10到15分钟的时间。
一般来说,当你打开香水瓶子,将它们喷洒在你身上,你最先闻到的,就是香水的前调。
中调:当前调消失时,中调的气味开始显现。
它们构成了香水的核心,体现了香水的香调。
前调过后,中调开始浮现,它是在你身上留存比较久的香气,在你喷撒香水到身上之后2~3个小时之间,别人在你身上闻到的就是你香水的中调。
⾹精的⾹⽓及⾹调每⼀种⾹精或⾹料都有着不同的⾹味,但是这些⾹味⼜是怎样组成的呢?这些⾹精的⾹味⼜是怎样分类的?有各⾃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让我们来⼀⼀的解读吧。
⾹⽓的组成⾹精和⾹料都是属于挥发性的物质,具有⼀定的⾹味或⾹⽓,能被⼈的嗅觉或味觉所感受到。
在1954年,英国著名调⾹师扑却(Poucher)按照⾹料⾹⽓挥发度,在闻⾹纸上挥发留⾹时间的长短,将⾹⽓分为头⾹、体⾹、基⾹。
所以现在⼀般认为⾹精由头⾹⾹料,体⾹⾹料和基⾹⾹料三部分组成,此外⾹精组成成分还包括溶剂(如⼄醇,丙⼆醇,植物油等)。
头⾹是嗅到⼀个有⾹物的第⼀印象,持续时间都⽐较短。
正常情况下,沸点低,挥发度⾼、扩散⼒强的⾹料通常被⽤于头⾹中。
⽽符合上述条件的,通常⼜⼤多是果⾹的原料,所以很多⾹精都以果⾹为头⾹。
除了果⾹外,还有部分的醛⾹、草⾹、⾟⾹及青⾹也会作为头⾹来使⽤。
但是也有例外的果⾹,像桃⼦、草莓及其它莓⼦类⾹料等,既透发⼒强,留⾹时间也⽐较久,也会被当作基⾹来使⽤。
体⾹⾹料具有中等挥发度,是构成⾹精⾹⽓特征,是⾹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的⾹味代表了整个⾹精的特征,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和⼀致,是⾹精的主要组成部分。
体⾹中⼜以花⾹为主,再有⼀些的⽊⾹。
基⾹⾹料亦称尾⾹,挥发度低,富有保留性,也是构成⾹精⾹⽓特征的⼀部分。
主要以动物⾹,苔⾹,⾖⾹和⽊⾹为主。
少数花⾹也可以当作基⾹使⽤,如铃兰。
但是也有⾹精贯穿始终,就像⼴藿⾹⾹精,在头⾹中也⽐较明显。
⾹精⾹调介绍完了⾹⽓的组成,另外让我们来看看各种⾹味各⾃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吧。
就像之前有介绍到⾹精的⾹调约分为七种,花⾹、草⾹、⽊⾹、果⾹、海风调、节庆和复合⾹,下⾯来⼀⼀详细的介绍。
花⾹花⾹中包括有玫瑰花,茉莉花,菊花,兰花,依兰,桂花等各种花⾹;⼏乎所有的⾹精中都会含有花⾹⾹精,有的⼀种作为辅助⾹料,使得⾹精的⾹味更加的柔和;有的是⼏种,作为⾹精的主要⾹料。
下⾯列举⼏种常见的花⾹⾹精。
食用香精组成分类、在烘焙食品中用途、作用及前景食用香精的组成与分类1.食用香精的组成一般而言完整的香精通常由主香剂、辅助剂、头香剂、定香剂等四种或由头香、体香、基香等三种类型的香料组成。
烘焙食品调香所用的香精,通常为多种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工艺经调配而得到的具有一定香型的香料混合物,可以是美拉德反应、生物技术的产物,也可以是天然产物加工品的精油、树脂等。
1.1 头香。
亦称顶香属于挥发度高、扩散力强的香料,留香时间短挥发以后香气不再残留。
头香能够赋予人们最初的美妙感使香精香气具有感染力和想象力。
1.2 体香。
头香之后的香气,是香精的主体香,具有中等挥发程度体香香料构成香精香气的特征,是香精香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3 基香。
亦称尾香,是指香精的最后一段香气,基香香料的挥发度低富有保留性,基香香料不但可以使香精香气持久同时也是构成香精香气特征的基本部分。
2.食用香精的分类一是按香型分类:主要有水果类肉类蔬菜类肉香类花香类等等。
二是按性质分类:水溶性、水油两用性、油溶性香精,以及乳化香精和粉末香精。
三是按原料分类:主要分为天然香精,天然等同香精和人工合成香精。
食用香精在烘焙食品中的作用1.赋予食品各种各样的香味一些食品基料本身没有香味加入食用香精后即可获得各种各样人们想要的宜人香味加水果味、蔬菜味等。
2.稳定产品质量添加食用香精对稳定产品的香气是很有帮助的香精是按照同一配方进行调制,所以能使每批产品的香气都比较稳定。
3.改善和补充食品的香味一些烘焙食品由于加工工艺和时间等的限制,往往香味不足或有异味,加入食用香精后,能够使其香味得到改善和补充并能掩盖不良风味。
4.其他作用食用香精其香味除了满足人们对美食美味的要求外它的某些功能还与消化和新陈代谢有关,食品的香味能刺激唾液分泌并助于促进人的食欲和帮助人体的消化。
三、食用香精在烘焙食品中存在缺陷食用香精组分多为易挥发性物质,导致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挥发损失和香型的变化。
日用香精概念一、香料香精制品名词:1、香料:一种能被嗅感嗅出香气或味感尝出香味的物质,应具有自己的香气或香味特征。
用于配制香精的物质。
2、香精(调和香料):按特定配方由几种或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具有一定香型的香料混合体。
3、调香:将相关香料通过一定的调配技术,调配出具有一定香型和香韵以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香精。
4、精油:指从香料植物的根茎叶花枝木皮果籽或泌香动物中加工提取所得到的挥发性含香物质制品的总称。
5、除萜精油:指部分或全部除去精油中所含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成分后的精油。
6、精馏精油:是精油经过减压分馏以除去其中某些香气不宜的组分,但不改变该精油原有的主要性质而得到的精油。
7、浓缩精油:为了适应某些香精的调配时香气或香味以及强度的要求,采用真空分馏或萃取或制备性层析等方法,将精油(原油)中某些无香气或香味价值低的成分除去后的精油成品。
8、配制精油:天然精油因多种原因不能保持稳定的供应,用人工调配的方法来代替或部分代替某些精油品种,制成香气和质量要求接近或同种天然精油的产品。
9、重组精油: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天然精油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的成分,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必要的组分,从而使其质量符合原使用要求所重新组成的精油。
10、浸膏:指用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器官(有时包括香料植物的渗出物树胶或树枝)然后除去溶剂所得的香料制品。
11、香树脂:指用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渗出的树脂样物质所得的香料制品,成品中不应含有原用的溶剂和水分,香脂多半呈黏稠液态,有时呈半固态或固态。
12、香膏:是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的原因而渗出带有香气成分的树脂样物质。
13、树脂:天然树脂可分为由植物渗出物所形成的和由渗出物制取的两种。
天然树脂是植物渗出植株外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不溶于水,但大多天然树脂是没有香气的。
经过制备的树脂是将天然树脂渗出物经加工得到的树脂。
14、油树脂:有天然油树脂和经过制备的油树脂之分。
评香常用术语术语评香常用术语香型:酱香 辛香烤香(焙、焦、熏)红烧炖煮脂香头香:突出 直冲圆润柔和轻盈飘逸轻快天然体香:饱满充盈韵甜油腻充分脂肪味压抑郁重尾香:浑厚厚重香气:浓郁直冲燥烈细腻纯正低弱沉闷柔和饱满丰满扩散性好变调等留香:持久绵长延续感变调性整体香气:连贯和谐平衡分段感生动活泼鲜活感 协调滋味感:饱满鲜美丰富等评香举例为鸡肉香气,整体香气充盈,体现在炖鸡与炸鸡之间。
肉感较为充分,可在此基础上分化为两类鸡肉香精。
可在其中增强脂肪感,让其成炖鸡味;亦可在其中增加烘烤香,使其成炸鸡味一类:加丙位癸内酯、丁位十二内酯,增加甜韵成炖鸡风味;二类:加吡嗪类,乙酰基杂环类,增加焙烤香成炸鸡天然香料常用术语1、酸值:指中和一克天然精油中的酸性成分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酯值:指水解一克天然精油所测得释放的乙酸的毫克数,水解出的其它有机酸也按乙酸计算。
3、羰值:也称羰基值,指氢化一克天然精油所耗用氢硼化钾的毫克数。
4、精油:通常将“精油”的精字省去。
例如玫瑰精油,可以简称为“玫瑰油”。
从广义上讲,精油是指从香料植物或泌香动物中加工提取所得到的挥发性含香物质制品的总称。
但通常是指用蒸汽蒸馏、压榨、冷磨或干馏从香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含香物质的制品。
这些制品,在常温下呈液态,有少数品种呈固态。
5、除萜精油:为了提高或改进某些精油在高浓度乙醇中或某些食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防止浑浊),并使之用于低浓度乙醇加香,或在含水量较高的饮料中能呈澄清溶液而不发生油、水分层;或者为了提高或改进某些精油的主要香气或香味;或者为了能使某些精油在贮藏时不容易产生酸败气息或生成树脂状聚合物等的原因,通常采用减压蒸馏法、选择性溶剂萃取法或分馏一萃取联用法,将精油中所含的单萜或倍半萜烯类物质全部或部分除去,经过这种处理后所得的精油称为除萜精油,简称除萜油。
6、配制精油:为了降低成本或弥补天然品供应不足,采用人工调配的方法,制成近似天然品香气和其它质量要求的精油,我们习惯上称这种制品为配制精油。
香精概述
香精的定义:
香精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产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添加剂,也称增香剂。
香精按照香料香气挥发度,在辨香纸上挥发留香时间的长短,分为头香、体香、基香。
头香挥发度高,扩散力强,在评香纸上留香时间小于2小时,头香赋予人最初的优美感,作为对香精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体香具中等挥发度,在评香纸上留香时间为2-6小时,构成香精香气特征,是香精香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香亦称尾香,挥发度低,富有保留性,在评香纸上残留时间6小时以上,也是构成香精香气特征的一部分。
香精组成成分还包括溶剂(乙醇,丙二醇,植物油等)。
区分几种基本概念:
a.香料(Perfume):也称香原料,可用来调制香精的原料。
b.香精(Perfume compound):亦称调合香料,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各种香料的混合体。
c.天然香料(Natural perfume):天然香料分动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它们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
动物性天然香料,例如麝香、狸猫香、龙涏香等,他们往往是动物的分泌物,从动物提取出来的前体往往味道并不好闻,经过熟化、修饰、变性后成为非常棒的调香原料。
植物性原料主要指一些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精油、油树脂、町剂等提取物。
d.合成香料(Synthetic perfume):采用天然原料或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香料化合物,比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呋喃酮、香兰素等单体。
香水香精的前味(头香)、中味(体香)、后味(基香)
你一定注意到了,每一瓶香水在介绍香味时,都会注明前味、中味、后味。
那么,你是不是有小小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先来举个例子,譬如檀香木,它是一种非常持久的香味,起初闻时并不觉得香味有什么特殊,但时问经过愈久愈能散发馥郁的香气。
而柠檬等柑橘系的香味恰恰相反,刚开始呼地散发清爽诱人的芳香,之后反倒没有那么强烈,很快就消失了。
至于花类的香味则多属於中间。
所以呀,所谓前味,就是在香水擦后10分钟左右散发的香气;中味是在擦后 30~40分钟才能显现,后味则需30分钟至—小时的时间才能闻到香气。
那么,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因为每一瓶香水都由不同的香料调配而成,而不同的香料所需散发出来香气的时间都不同,于是,每一瓶香水就有了它独特而丰富的前中后味的变化啦!
1954 年,英国著名调香师扑却( Poucher) 按照香料香气挥发度,在辨香纸上挥发留香时间的长短,分为头香、体香、基香。
香精由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和基香香料三部分组成。
1 头香香料
属于挥发度高,扩散力强的香料,在评香纸上留香时间小于2 小时,头香赋予人
最初的优美感,作为对香精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2 体香香料
具中等挥发度,在评香纸上留香时间为2~6小时,构成香精香气特征,是香精香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基香香料
亦称尾香,挥发度低,富有保留性,在评香纸上残留时间6 小时以上,也是构成香精香气特征的一部分。
•香精中每种香韵的实例单体或天然香料香水的香韵,也就是香水香精的香韵,在各种日用香精中最为复杂,均由多种香韵如果香、青香、花香、木香、动物香、粉香等构成。
其中花香韵和木香韵是各香型中不可少的,此香韵原料在整个配方占居较大比率。
其他香韵果香(柑橘、桃子、菠萝、复盆子等)、青香、醛香(脂肪醛)、药草香、辛香、动物香、苔香、膏香和粉香的用料比例按香型不同而有较大的伸缩性。
—种香精的香韵构成,或者说整个香精配方的原料组成,大体上分为头香、体香和基香三部分。
香水香精中三部分原料如下:一、头香常用的原料1、柑橘香:香柠檬油、柠檬油、甜橙油、橘油、红橘油、圆柚油、白柠槺油。
2、醛香:癸醛、十一醛、十二醛、甲基壬基乙醛。
3、果香:桃香(癸内酯、内酯)、苹果香、菠萝香(环已基丙酸烯丙酯、乙酸麦芽酚酯)、草莓香(草莓醛)、复盆子香(复盆子酮)、香蕉香(乙酸异戊酯)、果香兼青香的异戊氧基乙酸烯丙酯(俗称格蓬酯)。
4、草(或药草)香:罗勒油、薫衣草油、迷迭香油、薄荷油、留兰香油、艾蒿油、百里香油、万寿菊油、龙蒿油、春黄菊油、桉叶油等。
5、辛香:丁子香油、肉桂皮油、黑胡椒油、枯茗籽油、芫荽籽油、芹菜籽油、生姜油。
6、青香:叶醇、乙酸叶醇酯、柳酸叶醇酯、女贞醛、艾薇醛、格蓬净油、二丁基硫醚。
二、体香常用的原料1、玫瑰香:玫瑰油、香叶醉、香茅醇、玫瑰醇、苯乙醇、香叶油、乙酸香叶酯、乙酯苯乙酯、大马酮、玫瑰醚、香茅氧基乙醛。
2、茉莉香:乙酸苄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己基桂醛、二氢茉莉酮酸甲酯、顺-茉莉酮、茉莉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茉莉净油(大花或小花)。
3、铃兰香:铃兰醛、新铃兰醛、羟基香茅醛、兔耳草醛、松油醇、二甲基庚醇、二甲基苄基原醇、二氢月桂烯醇。
4、桂花(或紫罗兰)香:紫罗兰酮、紫罗兰酮、二氢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异甲基紫罗兰酮、桂花净油。
5、康乃馨香: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甲醚。
6、橙花香:橙花净油、橙叶油、橙花醇、白兰叶油。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1-26 10:39 - 阅读:757 - 评论:0香精的分类方法很多。
出发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大体上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类。
(一)根据香型和用途分类1. 花香型香精这类香精多是模仿天然花香调合而成,如玫瑰、茉莉、紫罗兰、铃兰、玉兰、丁香、金合欢、水仙、葵花、橙花、薰衣草、郁金香等。
花香型香精一般用于化妆品中。
2. 非花香型香精这类香精有的是模仿实物调配,例如檀香、蜜香、皮革香等。
有的则根据幻想中的优雅香气调配而成。
这类香精往往有一个美妙抒情的称号,例如素心兰、力士、古龙、微风、黑水仙、吉普赛少女、圣诞节之夜等。
幻想香型的香精大多用于香水中。
3. 果味香型香精果味香精都是模仿果实的香气调配而成,例如桔子、香蕉、苹果、葡萄、梨子、樱桃、草莓、柠檬、甜瓜等。
这类香精大多用于食品、洁齿用品中。
4. 酒用香型香精如柑桔酒香、老姆酒(又称罗姆酒)香、杜松酒香、白兰地酒香、威士忌酒香等。
5. 烟用香型香精如可可香、蜜香、薄荷香、马尼拉香型、哈瓦那雪茄香型等。
6. 食品用香型香精在饮料中最常用的是果香型。
在糖果、糕点中薄荷香、杏仁香、胡桃香、香草香、可可香、咖啡香、奶油香、奶油太妃香、巧克力香、焦糖香等。
在方便食品中各种肉味香精则较常用。
7. 其它用途香型香精香精主要用于化妆品、食品、饮料、烟酒等工业中,在卫生用品、工艺美术、生物用品、医药工业、化学工业中也有少许应用。
例如薰香、香袋、香卡片、香毛线、除臭剂、除虫剂、昆虫性引诱剂、捕鱼引诱剂、油墨、涂料、皮革、橡胶等特殊香精均起很大作用。
(二)根据香精的形态分类根据香精存在的形态,大体可以作如下分类:1. 水溶性香精水溶性香精所用的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必须能溶于醇类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为40~60%左右的乙醇水溶液。
丙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亦可代替乙醇作溶剂在水溶性香精中使用。
水溶性香精广泛用于果汁、汽水、果冻、果酱、果子露、冰淇淋、烟草和酒类中。
1引言目前,全世界香料品种约为3000~5000种,比较常用的有1500种左右。
全世界已发现的香植物香料有3000多种,工业化生产的香料品种约200~300种,所占比例不到10%[1]。
根据天然香料的产品状态,按商业名称分别称为精油、浸膏、香脂、净油和酊剂等五大类。
制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和吸收法四种[1]。
由于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的香气比较单调,多数不能单独直接用于加香产品中。
为了满足人对香气和香味的更高需求,应根据加香产品的质量的要求和指定的香型,选择几种或几十种香原料按适当的比例混合配制成调合香料,这种调合香料还称为香精。
1.1香料简介概念香料香精是能够散发出香气香味一类的原料,分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两大类。
调合香料亦称香精,是由几种乃至数十种香料按一定香型调配而成的香料混合物。
简单地说来,香精、香料都属挥发性物质、具有一定的香气和香味,能被人嗅感和味感出来,(有的香气和香味人不能凭感官察觉出来的情况下,却都被不同的生物所感觉和分辨出来);而且有一部分其臭无比,有一部分是香气怡人。
香料这个名词从广义来说,它是指有时称香原料(香料)与香精的统称;比如,我通常说的“香料工业”就是指生产香料、香精、的工业。
从狭义看来,香料、只是指香料(即香原料)而不包括香精;比如我平时说的“合成香料”、“天然香料”两个字就是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香原料”而不包括有香精的涵义[4]。
香水一词,拉丁文为“per fumum”,意思是“穿透烟雾”,淡淡的芬芳就如同烟雾一般,笼罩着女人娉婷的身影,所以才有了“闻香识女人”,才有了香水是女人的第二外衣的说法[5]。
香精的香气组成香精是由多种香料配合为一体的混合物,各种香料的沸点不同,挥发便有了先后。
头香(toq note)也称顶香,它是香精中最易挥发的组分产生的香气。
头香作为整体香气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能使整个香精的香气提起、轻快和有效,没有头香香气显得平淡,气味不怡人。
辨香、评香与香精香料的挥发程度香精香料在空气中挥发、到达鼻腔、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后使人产生嗅觉。
香气根据香精香料的挥发程度可分成三段。
1. 头香或顶香( top note ):最初闻到的香气叫头香。
如香水瓶打开盖子时立刻闻到的那部分香气。
挥发程度高,在评香条上一般认为在二小时以内挥发散尽,不留香气者为头香。
这是香气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相当于食物的“口味”。
对香精来说,这种香气的口味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总是选择嗜好性强,能融洽地与其他香气溶合为一体,且清新爽快能使全体香气上升以及多少有些独创性的香气成分作为顶香。
因此新的单体或单离香料对一名调香师来说更显重要。
所有柑桔型香料、玫瑰油、果味香料、轻快的青香味香料都属此范围。
困难在于香气与食品一样,必须经常变换口味,否则使人产生厌腻感,但要防止过于奇特的变化而使人不适应。
2. 中段香韵,简称中韵(middle note ):又叫体香(body note ),挥发程度中等。
头香过去之后,继之而来的一股丰盈的香气。
在评香条上香气持续 2 ~ 6 小时,是显示香精香料香气特色的重要部分。
适宜这部分的香料有茉莉、玫瑰、铃兰、丁香等花香,及醛类、辛香料等各种香料。
3. 尾香,也叫基香、晚香、底香(base note )或残香、香迹( dry out ):挥发程度低而富有保留性,在评香条上香气残留 6 小时以上或几天或数月。
单体香料可依照挥发度用这种方法分类,而天然香料因是混合物含有从顶香到尾香的成分,较难分类,有必要记忆其特殊香气,不要被附随的香气诱惑而偏离。
这样,香气的设计是以各单体香料或香基的挥发性为基础,按照其挥发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形成底香、中韵和顶香。
作为底香部分的香料,最初发出的香气并不能使人产生快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了富有魅力的香气。
作为顶香的香料,乍闻之下,香气甚佳,但转瞬即逝。
中韵的香料对于化妆品是由各种受人喜爱的花香型香料组成的,食品香精则是由各种醛类、辛香料组成的。
在香料分类法中,朴却(poucher)的分类法是备受调香师推崇的。
朴却依据各种香料在辨香纸上挥发留香的时间长短将香料分为头香、体香和基香三大类,并且在各种香精配方中列出分属于这三大类的常用香料,例如他列出了“玫瑰香精”中常用香料名,基中“油类”有:头香——苦杏仁油、香柠檬油、柠檬油,肉豆蔻油,罗勒油,玫瑰草油;体香——愈创木油,鸢尾净油,防臭木油,丁香油,香叶油,玫瑰精油,依兰油等;基香——灵猫香净油,广藿香油、岩兰草油,檀香油等。
这样便使初学者产生一个错觉:将香精沾在辨香纸上后,先闻到的是“头香”香料的香气,次闻到的是“体香”香料的香气,最后闻到的是“基香”香料和香气。
而事实是,有的香料香气自始至终贯穿基中,例如广藿香油的香气,它从“头香”开始即已能明显闻出来,即使加入量不大也是如此。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问世后,在开头的短时间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的香气并不强烈。
在那个时候,调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香气强度(香比强值)大的价格又相对较廉的合成香料,例如二氢月桂烯醇就完全符合这个要求。
有一段时间甚至刮起“二氢月桂烯醇热”,几乎每个调香师都试着用二氢月桂烯醇配出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新香精,从众多的“国际香型”香精都含有多量二氢月桂烯醇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
事实上,二氢月桂烯醇留香时间很短,比芳樟醇还差,按朴却的分类法,应被列为“头香”香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以其“后发制人”的特色逐渐受到调香师们的喜爱。
人们发现,这个新香料即使少量加入到一般的日用香精中,也能使头香圆和,清甜;而当它大量存在于香精中时,仍没有“喧宾夺主”的“企图”,它的香气好象永远只是起“次要地位”似的,但却能使几乎任何一个香精的香气由于它的存在而保持自始至终变化不太大。
自从合成香料问世至今一百多年来,极少有一种香料能以单一成份即可被调香师视为“完整香精”的,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做到了。
有人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时代”,一点也不夸张。
在食品香料中,香兰素无疑是最出色的,有的食品只用单一的香兰素加香可以获得成功。
因为香兰素也有这种“自始至终”保持一种香气的特点。
但在日化香精配方中,香兰素的许多缺点(溶解度不佳、易变色等)显露出来。
象香兰素、二氢茉莉酮酸甲酯这样的香料,只将它当作“基香”香料使用显然是有问题的。
而象龙涎香醚、降龙涎香醚、突厥酮之类“高级香料”能以少量甚至极少量进入一个香精令其自始至终贯穿一股香气(所谓“龙涎香效应”)等则更暴露朴却分类法的缺陷。
一个理想的香料,应如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一样,既可作“头香”、“体香”又可作“基香”香料使用。
自然界这样的例子不少,如檀香醇、广藿香醇、香根醇、茉莉酮酸甲酯、苯甲酸叶醇酯、麝香酮、灵猫酮等,调香师长期以来虽然都将它们的“母体”——檀香油、广藿香油、香根油、茉莉浸膏、麝香、灵猫香膏用作“基香”香料,但从未忽视它们在“头香”、“体香”方面的“表现”。
从事合成香料的化学家们,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的例子看出优选香料的有效途径——沸点不低、香气强度(香比强值)不太大、稳定性良好、与其它香料的相容性好……而最重要是前两点,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是最好的“榜样”。
被朴却列为“头香”的香料以果香香料最多,这样又给初学者一个错觉:以为“果
香”香料都是留香极短的,殊不知有的“果香”香料留香极长久,如丙位十一内酯(“桃醛”或称“十四醛”)、草莓醛(“十六醛”)、丙位癸内酯、丙位壬内酯(“椰子醛”或称“十八醛”)、复盆子酮、丁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
这此香料香比强值都较大,可以“笼罩全局”,不能将它们看作“基香香料”。
有意改变“香水都是麝香香气收尾”这个传统格局的调香师不仿试试这些带果香的“基香”香料。
事实上,1985年问世的Poison(毒物)香水已相当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
同样将香料分为三大类,阿尔姆(Ellmes)强调了头香体香香料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基香香料的重视。
卡勒(J.Carles)正好相反,他认为一个香精(香水)的主要香气特征取决于基香,将“体香”香料叫做“修饰剂”,“头香”香料几乎被忽略不计。
这些观点似乎都有失偏颇,但在调香实践中有时却是正确的。
如前所述,单一个香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就可视为一个美妙的兰蕙香精而直接应用,将香兰素作为香荚兰豆香气直接用于食品中也屡见不鲜。
食品香精配方更是经常看到只用“头香”和“体香”香料的例子,“基香”香料有时只是“点缀”一下而已,加入“基香”香料的目的似乎也不是为了“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