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711.00 KB
- 文档页数:15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和对外关系一、隋唐和两宋少数民族分布1.隋唐时期:(1)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
隋朝分裂为东西突厥。
贞观初期,唐大败东突厥,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开明政策,被东突厥尊为“天可汗”。
(2)回纥——原住在色楞格河一带,8世纪改名回鹘。
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
有的西迁至中亚。
(3)——活动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7世纪中叶后,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
(4)南诏——分布在云南西北洱海一带。
(5)吐蕃——青藏高原。
2.两宋时期:(1)辽——原居辽河上游一带。
(2)西夏——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和陕西地区。
(3)大理——控制云南。
(4)金——原居松花江、黑龙江一带;灭辽后,进入黄河流域;1141年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线以北属金。
二、少数民族杰出首领及活动1.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
2.松赞干布:7世纪中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大奴隶制政权,以逻些为政治中心;与唐朝文成公主通婚,加强唐蕃关系。
3.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
4.元昊:建立大夏国;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字。
5.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宋金和议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实行猛安谋克制。
1114年举兵抗辽,这是解除民族压迫的正义事业,符合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愿望。
6.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召开的大会上,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发动对外战争,蒙古军队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打到印度河流域,还不断向南进攻西夏和金。
7.努尔哈赤:他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经营30多年,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52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加强了对于明朝的攻势。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巩固基础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
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
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秦朝的民族关系(1)秦朝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的开始。
(2)管理官职:设“”“”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3)民族关系:秦朝北逐,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官职: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关系①与匈奴关系: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出击,取胜后刻铭燕然山。
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3.汉朝的对外交往(1)陆路交往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延伸。
②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一带。
(2)海路交往①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
②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民族关系(1)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
(2)隋朝的民族关系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隋朝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②加强对岭南的治理:589年,百越首领迎接,被册封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推行郡县制: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任郡守、县令。
④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的民族关系①与突厥等族的关系:唐朝与突厥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
②与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③与南诏的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④边疆管理机构: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
(4)宋朝的民族关系①政权并立: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党项族建立的、女真族建立的长期并立。
第十讲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点一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与突厥(1)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中亚各国望风归附,后分裂为东西突厥,不断向南侵扰。
(2)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______可汗。
对东突厥的降众,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政策,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允许世袭官职。
这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________。
(3)西突厥在隋唐之交实力强大,控制西域各国,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
唐太宗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_____________,统辖高昌故地。
(4)唐高宗时,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武则天时,又置_____________,管辖西突厥故地,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2.唐与回纥(1)7世纪初,回纥原在蒙古高原上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
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
(2)唐太宗任命回纥首领为____________府都督。
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后回纥贵族逐渐定居下来,8世纪改名______。
(3)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
有的西迁至新疆,是____________的祖先;有的西迁至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
3.唐与吐蕃(1)吐蕃王朝赞普____________遣使来长安,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决定以宗室女____________和亲。
松赞干布以恭敬的子婿之礼前往河源迎亲,并在吐蕃为文成公主修建唐式宫室。
(2)唐蕃和亲后,文成公主带去中原的谷物蔬菜种子、各色工匠、书籍、农具制造和冶金等技术,带去了中原的文化。
松赞干布还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
4.唐与靺鞨(1)靺鞨是隋唐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民族,以渔猎为生。
7世纪中期以后,粟末和黑水两部强大起来。
(2)7世纪末,______靺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加忽汗州都督,粟末靺鞨以“______”为号,正式划归唐朝版图。
第3课时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1.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及条件(1)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 隋唐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其重要原因。
(3) 先进繁荣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吸引力和融汇力。
(4) 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促进了边疆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的联系和发展。
2.边疆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理解(1) 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较为开明的“绥之以德”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该政策的特点是对少数民族施之以德,示之以友好,辅之以交流。
表现在:其一,对归降的少数民族“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其二,设置机构,仍旧由少数民族贵族管理本部族;其三,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 实行这些政策的原因:社会条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以及唐朝所拥有的强盛国力;统治者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开明认识等。
这些政策实行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唐朝社会安定和统治,这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例1】(2009?? 北京东城4月)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时赠诗:“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下列对渤海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7世纪末黑水。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频繁原因
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先进;开放的对外政策
2、经济因素:经济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3、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并举
4、民族关系: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
5、文化先进:对周边各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问题1 设计汉、唐时期的水陆“丝绸之路”示意图,并指出其路线的异同点。
二、频繁表现
1、范围广泛:
2、空前频繁:
3、兼收并蓄:
4、方式多样:
四、影响
1、推动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2、促进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3、加强中国与欧亚非诸国的友好交往
问题2 隋唐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正式形成,泽被东西,影响深远,请结合史实分析隋唐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