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淋巴结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9
淋巴瘤体格检查模板
ECOG评分;浅表淋巴结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分别记录,注意记录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数目、质地、压痛、活动度、粘连,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瘢痕、瘘管)。
口咽部有无粘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有无肿大(I 度: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II度:超出咽腭弓;III度:达咽后壁中线)。
胸廓形状,呼吸运动,触觉语颤,双肺部叩诊及听诊;心前区是否有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率、心律、心音、杂音;腹部外形,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有无触及,腹部包块(注意:形态、大小、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移动性浊音,肠鸣音。
淋巴结的触诊方法淋巴结的触诊方法是医生通过手触来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以此判断是否异常。
触诊常用于临床诊断淋巴结炎、癌症转移等疾病。
触诊淋巴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可视触诊法:医生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直接通过观察和手触来检查淋巴结。
这种方法适用于浅表淋巴结的触诊,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
2. 间接触诊法:医生在触诊过程中,通过触感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
可以用手指或掌面轻柔地按压淋巴结区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淋巴结的凹凸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异常与否。
3. 串珠状触诊法:对于颈部深部的淋巴结触诊,医生可以采用串珠状触诊法。
即用两个或多个手指,在深部组织中连续按压,以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
4. 镜下触诊法:对于皮肤下隐匿的淋巴结,医生可以使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和触诊。
医生会在治疗室或手术室使用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淋巴结的触诊,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淋巴结的异常情况。
无论是哪种触诊方法,医生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触诊要温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不适。
患者在触诊过程中应配合医生的指导,放松身体。
2. 医生应注意卫生,使用清洁的手套或无菌的探头进行触诊,以防交叉感染。
3. 触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便医生更清楚地观察和判断淋巴结的情况。
4. 医生还需注意淋巴结的参考位置。
淋巴结通常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医生需根据不同的位置和解剖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触诊。
在实际触诊过程中,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以进一步明确淋巴结的异常情况。
触诊淋巴结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淋巴结的异常,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对于淋巴结触诊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浅表淋巴结触诊反思日记1、触诊顺序: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腘窝淋巴结。
2、触诊方法:由浅入深滑动触诊,滑动方向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
○1检查耳前、后淋巴结将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行于耳前、后部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
这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耳朵的炎症。
○2枕淋巴结检查将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行于后脑勺上进行滑动触诊。
这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皮肤疾病,也可见于风疹、麻疹。
○3颌下淋巴结将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行于颈部左右侧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
这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及结核等常见的病。
○4颏下淋巴结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面,左手扶着被检者的头部,使头梢倾向左前下方,将右手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进行触诊,由浅入深。
反方向亦然。
○5颈前淋巴结: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6颈后淋巴结: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
○7锁骨上淋巴结检查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头向前屈,用双手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
将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行于锁骨左右侧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这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胃癌、肝癌、胰头癌。
○8腋窝淋巴结检查以一手扶病人前臂稍外展,一手进行检查。
用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
将食指、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方于腋窝下肤上进行滑动触诊。
这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乳腺炎、上肢。
肩部炎症或乳腺癌的转移。
○9滑车上淋巴结,左手托病人左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检查左侧滑车上淋巴结。
○10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腹股沟淋巴结分两组:水平组(腹股沟韧带下方)、垂直组(沿着大隐静脉分布,大约大腿中间)步骤: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三指并拢滑动触诊,先水平组后垂直组。
第四节浅表淋巴结【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浅表淋巴结检查方法(2)掌握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重点难点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只能检查身体各部的浅表淋巴结。
正常浅表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0.2-0.5cm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相邻组织无粘连,无压痛,不易触及。
一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浅表淋巴结以组群分布,一个组群的淋巴结收集一定区域内的淋巴液。
局部炎症或肿瘤往往引起这些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肿大1. 耳后、乳突区淋巴结收集头皮范围内的淋巴液;2. 颈深淋巴结群上群:(胸锁乳突肌上部)收集鼻咽部淋巴液;下群(胸锁乳突肌下部)收集咽喉、气管、甲状腺等处的淋巴液;3. 锁骨上淋巴结群左侧:收集食管、胃等器官的淋巴液;右侧:收集气管、胸膜、肺等处的淋巴液4. 颌下淋巴结收集口底、颊粘膜、牙龈等处的淋巴液;5. 颏下淋巴结收集颏下三角区内组织、唇和舌部的淋巴液;6. 腋窝淋巴结群收集躯干上部、乳腺、胸壁等处的淋巴液;7. 腹股沟淋巴结群收集下肢及会阴部的淋巴液。
二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并拢示,中,环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触诊时让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使皮肤或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检查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等。
三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一)局部淋巴结肿大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所属部位的急、慢性炎症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
肿大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
2.淋巴结结核lymphoid tuberculosis:常发生在颈部,呈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般无压痛。
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胃癌、食管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一、检查目标: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火柴或者棉签三、检查步骤:〔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详见教材〕〔二〕浅表淋巴结检查:1、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前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
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
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考前须知: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觅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头颈部评估一、检查目标: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一〕头部检查:1、瞳孔: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直接照耀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响,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马上缩小。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87-王贤芳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浅表淋巴结主要涉及颈、腋下、乳腺和其他浅表部位的淋巴结,不同部位的淋巴结数量不等,诸如颈部淋巴结的数量通常为300个。
在相关检查中能够发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这对于区分淋巴结的病变性质和开展后续的诊治工作至关重要。
浅表淋巴结检查的目的开展这项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观察患者体内淋巴结肿大情况,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其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内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浸润等,在任何类型的群体中都会出现,且在许多疾病的影响下都会造成淋巴结肿大。
通常为明确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的情况,可以通过触摸腋下、腋窝、颈部等处,如果要确定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则需要开展必要的检查,以此才能避免误诊、漏诊等以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基于不同原发病症可以将浅表淋巴结肿大分为三种。
第一种,良性淋巴结肿大:肿大情况的病因与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等问题有关,去除病因的同时可以一同去除病症,并且在病因去除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第二种,恶性淋巴结肿大,通常会涉及多种疾病,诸如淋巴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这些相关病症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干扰正常生活。
第三种,介于恶性与良性之间的疾病,该类病症在患者患病时为良性,随着疾病的发展,后期会转为恶性,并存在一定致死性。
一般情况下,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因素有很多 ,诸如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等,主要感染内容就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但是两种感染在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如病毒、立克次体极易造成急性感染,而真菌、蠕虫、其他病症会造成慢性感染。
当前,在肿瘤方面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有三种,即恶性淋巴瘤、浆细胞肿瘤、肿瘤转移,且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症状也会造成淋巴结肿大。
关于反应性增生通常会涉及许多疾病,诸如风湿病、血清病、反应性亚败血病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且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代谢异常、组织细胞增生症、结节病等,为此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在当前健康体检中意义重大,为帮助患者明确自身健康情况,就需要患者高度重视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
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指南评价标准《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指南评价标准》在医学领域中,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淋巴结状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评价标准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诊断技术。
1. 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原理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造影剂,利用超声技术观察淋巴结的显影情况,从而评估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
这一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淋巴结疾病。
2. 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主要评价指标在进行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主要评价指标:- 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正常淋巴结通常呈椭圆形或豆状,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若淋巴结肿大或形态异常,可能提示炎症、肿瘤等病变。
- 淋巴结内部结构:正常淋巴结内部呈均匀的回声,无明显异常。
而病变淋巴结内部常表现为无回声区或不规则回声区。
- 淋巴结边界清晰度:正常淋巴结边界清晰锐利,而在病变情况下可能出现模糊不清或不规则的边界。
- 淋巴结血流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淋巴结的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速度、血管分布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的血液供应情况。
3. 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通过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淋巴结的性质,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于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评估淋巴结的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指导后续治疗。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存在局限性,如对于位于深部的淋巴结或负荷压迫的淋巴结的显示存在一定困难。
淋巴结检查淋巴结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关系.尤其对肿瘤的诊断,转移及发展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结分布于全身,一般检查检查只能发现身体各部位表浅淋巴结的变化.一正常浅表淋巴结(一)正常情况下,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为0.2-0.5CM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常呈链状与组群分布,通常不易触及.(二)表浅淋巴结的部位头颈部淋巴结1耳前部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2耳后部淋巴结: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胸锁乳突肌止点处,亦称为乳突淋巴结.3枕部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4颌下部淋巴结位于颌下腺附近,在下颌角与颏部之中间部位.5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内,下颏骨肌表面,两侧下颏舌骨前端中点后方6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处7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8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腋窝淋巴结是上肢最大的淋巴结组群,可分为五群:1外侧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外侧壁.2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3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4中央淋巴结群; 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前锯肌处.5腋尖淋巴结群; 位于腋窝顶部.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上臂内侧,内上踝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间沟内.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分为上下两群.1上群;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韧带平行排列'又称腹股沟韧带横组或水平组 2 下群; 位于大隐静脉上端,沿静脉走向排列,又称腹股沟韧带淋巴结纵组或垂直组.腘窝淋巴结; 位于小静脉和腘静脉的汇合处.二淋巴结检查(一)检查的是顺序淋巴结的检查在相应身体部位检查过程中进行,为了避免遗漏应特别注意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检查顺序;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