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1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uán yásù jìng lóng zhòngpān dēng yí zhìháo mài lūn qǐquán shén guàn zhùrèxuèfèi téng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一模.一样(mómú)刨.土(páo pǎo)缰.绳(jiāng jāng)混.乱(hún hùn)头晕目眩.(xuán xuàn)挨.饿(āiái)挣.断(zhēng zhèng)潺.潺(cán chán)三、辨字组词。
蹄(_________)俏(_________)抢(_________)距(_________)啼(_________)消(_________)沦(_________)拒(_________)四、将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排(____)倒(____)(____)钉(____)铁别出(____)(____)(____)(____)吞枣(____)(____)可当弄(____)成(____)五、选词填空。
(不重复)偶然恍然依然竟然截然毅然1.已是三月,天气(_________)很冷,真奇怪。
2.为了集体的利益,小陈(_________)拆掉了新建的房子。
3.谁都没有料到,他(_________)会做出这种事情。
4.在科学领域里,“(_________)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5.有时,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_________)大悟。
6.我没想到两位老师的观点(_________)不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古诗三首》是谁的作品?A. 杨洪基B. 王维C. 孟郊答案:B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以下哪位唐代诗人创作的?A. 杜甫B. 白居易C. 柳宗元答案:C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的是哪一季节?A. 春天B. 夏天C. 冬天答案:C4.《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指代答案:A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独立揖尔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A. 寒风B. 外面的天气C. 寒冷的北方答案:C二、辨识题1.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静夜思》。
A.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A2.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C.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A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情景描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一位名叫武判官的官员离开北方归京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如大风卷地的白雪,寒冷肃杀。
同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表现了武判官感慨自己东巡察访的艰难和寂寞,以及回到京城后的欢乐和热闹。
2. 解释《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意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一个寂静的夜晚,窗前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让人产生可能是霜华的错觉。
这描绘了诗人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床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感慨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3. 比较《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但它们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答案解析于尾页3.古诗三首一、默写《十五夜望月》,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wáng hóu pǔsù wén zhānɡkū qì qīxī qīnɡyínɡwūyāmò mò hán qíng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四、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
A.元宵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红杏桃花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红杏桃花梨花菜花D.红杏菜花桃花梨花六、《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答案解析于尾页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喻指“学生”,“同窗”代指“同学”,“手足”喻指“兄弟”,“鸿雁”指代“秋天”。
《古诗三首》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1.看拼音写汉字。
gài zi xié pō jú huā cán pòhán shān fēng shuāng zèng song chéng sè二、填空题2.给下列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落(nuó luò) 雷(lí léi ) 梦(màng mèng )送(sòng sàng ) 喊(kǎn hǎn ) 肉(ròu yóu )3.比一比,再组词。
径 霜 残 斜 挑经 露 浅 抖 跳4.写出表达下列意思的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3)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由得思念起家乡。
三、语言表达5.给下列句子排序。
( )菊花不怕冷,不和别的花争艳。
( )秋天一到,校园里的其他花草都凋谢了。
( )我爱菊花。
()菊花的颜色可真多呀,有深红的,有淡黄的,还有雪白的。
()菊花在这个时候开放了。
四、课文内容填空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代的,诗人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
(2)《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3)《赠刘景文》中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五、诗歌鉴赏阅读《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六下语文《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tiáo) 机杼. (shū) 王侯B.擢.素手(zhuó) 栖.息(xī) 哭泣C.札.记 (zhā) 充盈. (yínɡ) 乌鸭D.含情脉.脉(mò) 章.法(zhānɡ) 皎洁二、读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篇文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 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公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三、选字填空。
1.侯候喉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2.泣拉粒颗( ) ( )手哭( ) ( )不成声3.栖洒晒晾( ) ( )息 ( )水挥( )自如四、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3.终日不成章.4.泣涕零.如雨5.纤纤擢素..手五、按要求写诗句。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烘托出全城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3.《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一、填空题1.《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李白。
2.《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壮丽山河的思念之情。
3.《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李白。
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答案: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是诗人在夜晚床前看到的明亮的月光。
这一景象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香炉和紫烟的比喻意义是什么?答案:香炉象征着庐山,紫烟是庐山上瀑布溅起的水雾。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庐山和瀑布的壮丽景色与香炉冉冉升起的烟雾进行了巧妙的联系,使整个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选择题1.下面哪一句不是出自《静夜思》?A.座中泣下谁最多B.床前明月光C.扬子江头夜送客D.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C2.下面哪一句不是出自《望庐山瀑布》?A.日照香炉生紫烟B.飞流直下三千尺C.相逢何必曾相识D.长风破浪会有时答案:C三、简答题1.《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包含了哪些重要的意象?你理解后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
答案:《古诗三首》包含了明月、庐山、瀑布等重要的意象。
明月代表着宁静、辽阔、美丽和希望,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意境;庐山象征着壮丽山河和浩渺天地,诗人通过对庐山景色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瀑布则是力量和奔流的象征,通过描写瀑布的浑厚声音和山洪般的气势,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2.你觉得《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答案:《古诗三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通过诗人的巧妙描写,给我带来了清新、宁静和壮丽的感受。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入(sàn sǎn)机杼.(shūzhù)二、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qīxīxiān xìwūyāzhūhóu piān zhānɡ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四、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____________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写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3.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1.宫殿后院的枯树上qī xī( )着一群wū yā( )。
2.hóu( )爵那穿着sù fú( )的小女儿竟然能chū kǒu chéng zhānɡ( )。
3.yínɡ yínɡ( )一水间,mò mò( )不得语。
二、比一比,再组词。
候()鸭()栖()服()侯()鸦()牺()报()三、选一选。
1.下列加点字的声母不是翘舌音的一项是( )A.不成章. B.札札. C.机杼.D.素.手2.下列加点的字不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中.庭B.散.入 C.脉脉.D.桂.花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轻烟/散入/五侯/家B.札札/弄/机杼C.不知/秋思/落谁家D.春城/无处/不飞花4.春.城无处不飞花。
( )A.指云南昆明。
B.指春天的京城。
5.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花纹。
6.中庭地白..树栖鸦。
( )A.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B.地面是白色的。
四、知识拓展。
A.春节B.清明节C.七夕节D.中秋节E.重阳节1.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2.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五、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迢()皎()擢()杼()2.给形近字组词。
纤________ 歼________ 阡________皎________ 洨________ 校________3.写出下列字的古今义。
涕: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复: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填空。
诗人用“迢迢”形容二人相距________,用“皎皎”形容织女容貌________,用“纤纤”描写织女手的________,用“札札”模拟织机的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不得语(màn)B.中庭地白树栖鸦(xī)C.纤纤擢素手(zhuó)D.札札弄机杼(shù)2.《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A.泣涕零如雨B.相去复几许C.脉脉不得语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是()A.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诗句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
D.这两句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5.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春城无处不飞花()。
A.昆明市B.长春C.春天的京城D.普洱市(2)皎皎河汉女()。
A.明亮而皎洁B.明白,清楚C.分明D.河的名称(3)终日不成章()。
A.文章B.章程C.指花纹D.章节7.《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B.冷露无声湿桂花C.今夜月明人尽望D.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诗歌鉴赏读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结合古诗,解释下列字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对《古诗三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该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练习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 《登鹳雀楼》中的“黄河入海流”是用来形容什么的?2. 《静夜思》中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3. 《春晓》中的哪句描述了春天的气氛?4. 请简述《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境。
练习题二:诗句配对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古诗标题匹配。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3. 静夜思4. 登鹳雀楼练习题三:诗句填空根据古诗的意思和给出的词汇,填入适当的词语。
古诗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1)。
答案:楼古诗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举古诗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3)。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鸟练习题四:写作练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境,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表达你对上述古诗的理解或感悟。
(提示:你可以从景色、情感或意境等方面展开)练习题五:创作古诗请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不少于4句的古诗。
请注意:以上练习题旨在辅助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运用,建议学生自行完成后与教师核对答案,并结合教材中的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学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49分)1.(6分)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地白/树栖(xīqī)鸦(yāyá),冷(lěn lěng)露(lùlòu)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望,不知/秋思(shīsī)/落谁家。
2.(6分)读拼音,写词语。
kūqìqīxīxiān xìwūyāzhūhóu piān zhānɡ3.(8分)辨字组词。
畔暮帝侯伴幕啼候4.(2分)走进《十五夜望月》。
(1)(1分)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天的景物。
(2)(1分)“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
5.(3分)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1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2)(1分)《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
(3)(1分)《十五夜望月》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6.(4分)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
7.(20分)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5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5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5分)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41分)8.(16分)课内阅读。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小学生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一、《春晓》
1. 请根据《春晓》这首诗,描述一下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
2. 诗中提到的“处处闻啼鸟”,你能想象出鸟儿的叫声吗?试着写一段描述。
3. 诗人在诗中提到“夜来风雨声”,你认为这会给春天的早晨带来怎样的变化?
4. “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二、《静夜思》
1. 《静夜思》这首诗中,诗人在夜晚思念的是什么?
2. 诗中“床前明月光”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请用现代语言描述一下。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 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一首关于夜晚思念家乡的短诗。
三、《登鹳雀楼》
1. 《登鹳雀楼》这首诗中,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
2. 诗中“白日依山尽”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描述一下。
3. “黄河入海流”展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4.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胸怀?请结合诗句分析。
附加题:
1. 你认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现代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
2. 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你是如何理解和感受的?
3.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202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南宋朝廷的军队)B.遗民泪尽胡尘里(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D.青春作伴好还乡(年少的美好时光)2.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二、填空题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wūshān( )虽不属于wǔyuè( ),但也是万rèn( )高山,人站在山顶,可以欣赏到mótiān( )之景。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填序号)(1)蓟北( ) ①jì②yú(2)襄阳( ) ①rǎng ②xiāng(3)初闻涕( )泪满衣裳( )①tì②dì③cháng ④shɑng5.读一读,写同音字。
(1)yí怀( ) 适( ) 礼( ) ( )忘(2)yuè山( ) 飞( ) 喜( ) ( )读(3)mó按( ) 楷( ) 恶( ) ( )合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还:(2)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3)五千仞岳上摩天摩天:(4)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5)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6)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7.读到“五千仞岳上摩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读到“漫卷诗书喜欲狂”,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____”,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兴奋、激动;读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作者的返乡心切。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qì() wáng hóu()wūyā() chōng yíng()mòmò() qīxī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皎皎河汉女... ( )2.脉脉..不得语( )3.中庭..地白树栖鸦( )4.日暮汉宫..传蜡烛( )三、默写填空。
1. ,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
四、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盈.盈(yín yíng)脉.脉(mòmài)2.这首诗选自《》。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3.古诗三首一、哭泣王侯乌鸦充盈脉脉栖息二、1.指织女星。
2.相视无言的样子。
3.即庭中,庭院中。
4.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三、1.盈盈一水间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四、1.xiān yíng mò 2.《古诗十九首》 3.主人公是织女,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卷面分总分得分★卷面分:2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3 古诗三首课时1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国王的小儿子英俊潇洒,chū kǒu chéng zhāng(),这可惹怒了巫婆那只qīxī()在古树上的wūyā(),它蛊惑hóu()爵于yuè yíng()之夜在王子的手腕上系上了“咒语之牌”,让他沉睡。
二、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_”。
1. 姐姐那纤(xiān qiàn)细的手正在翻着黄河纤(xiān qiàn)夫的画报。
2. 那条消息已在人群中散(sǎn sàn)布开来,我们不能再懒散(sǎn s àn)了。
三、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 日暮汉宫传蜡烛。
( )A. 夕阳西下B. 年老的人2. 纤纤擢素手。
( )A. 提拔B. 伸出3. 脉脉不得语。
( )A. 相视无言的样子B. 没有声音4. 中庭地白树栖鸦。
( )A. 即庭中,庭院中B. 中间的亭子四、按要求填空。
1. “章”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
“章”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第①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
“章”字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叠词“迢迢”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迢迢”,叠词“皎皎”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皎皎_______”。
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寒食》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诗中写的寒食节这天的风俗习惯是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夜晚走马传烛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