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管理及法规
- 格式:pptx
- 大小:183.10 KB
- 文档页数:23
功能性食品的管理
其次,质量控制是功能性食品管理的核心环节。
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控
制应从源头开始,确保食材的质量安全。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要求,避免交叉污染和微生物感染等问题。
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配方和制造工艺,
应科学合理,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成分和技术。
此外,功能性食品的质量
检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对成分的定量分析、功能性活性的验证等。
只
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有效性。
最后,市场监管是功能性食品管理的必要环节。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规范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执法部门应加强对功能性食品
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不合规产品的打击力度。
此外,加强对食品广
告的监管也非常重要,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研究和评估,在保证安全有效性的前提下,推动功能性
食品的发展与创新。
保健品行业保健品法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保健品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由于市场乱象众多,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遭遇挑战,因此,对保健品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规的角度出发,讨论保健品行业的规范措施,旨在为保健品行业提供法规的指导和参考。
一、保健品的定义和分类保健品是指对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效,通过口服、涂抹等方式供人食用或应用于肌肤,并以补充营养、改善机能为主要功能的产品。
根据其成分和适应症的不同,保健品可分为以下几类:膳食补充剂、传统中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
二、保健品行业的监管机构和法规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保健品的相关法规政策,监督和管理保健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
2. 《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是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核心法规之一,该法规明确了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许可、标签、包装等方面的要求,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了保健食品的注册制度,明确了保健食品注册的条件、程序和管理办法,确保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 《保健食品标签和标识》保健食品标签和标识是保健品行业的重要法规之一,规定了保健食品标签的内容、格式和规范,目的在于向消费者提供准确、明确的信息,确保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保健品行业的生产和管理要求1. 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保健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原料和配方要求保健品生产企业必须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原料,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禁止使用违禁药品或有毒物质。
3. 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要求保健品生产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并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4. 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保健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最新保健食品管理制度最新保健食品管理制度简介目的最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的秩序,促进保健食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主要内容最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定义和分类该制度明确定义了保健食品的概念,并将保健食品分为功能性保健食品和特定群体保健食品两大类。
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生理功能或能够满足特定营养需要的食品,特定群体保健食品是指专门针对某个特定人群的保健食品。
2. 生产流程管理根据最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企业需要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健康要求,不能使用违规的原材料或添加剂。
3. 质量要求和标签声明该管理制度规定了保健食品的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保证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上必须明确标示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功能主张、食用方法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
4. 市场监管与处罚措施针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最新管理制度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停业、罚款等。
实施情况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最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并开始实施。
这些国家的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一些国家还建立了保健食品的登记和备案制度,限制了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结论最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规范保健食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规范产品标签和宣传行为,以及加强市场监管与处罚措施,保健食品市场可以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保健食品。
一、总则为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
3. 食品从业人员: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安全。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食品采购管理(1)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采购食品时应索取并保存相关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
(3)禁止采购以下食品:①过期、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③来源不明的食品。
2. 食品储存管理(1)食品应按照种类、品种、等级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鼠、防虫。
(3)冷藏、冷冻食品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检查温控设备。
3. 食品加工管理(1)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加工过程中,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不得佩戴首饰。
(3)加工食品时应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 食品销售管理(1)销售食品应保证食品新鲜、卫生,不得销售过期、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2)食品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清晰,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3)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5. 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及时上报,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2. 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科普——中国保健食品的分类及管理保健食品,顾名思义就是“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食品”,就是专指入口吃下去的东西,像外擦于皮肤的、涂抹于头发指甲的、漱口、滴眼、用于牙齿的、身体理疗的这些就都不在其列的;其次,就是具有保健作用,注意!是“保健”,通俗讲就是对身体有好处,而非治疗,如果确有疾病那还是要去医院正规治疗的。
中国政府对于有保健作用的食品是有相应的管理规定的。
中国把保健食品分为两大类:营养素补充剂类和功能性保健食品类。
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简单来说,就是指配方原料采用的是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辅料只是些仅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物质的产品。
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27种功能之一或其中几种功能的保健食品。
这27种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改善睡眠、增加骨密度、缓解体力疲劳、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视疲劳、祛痤疮祛、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改善皮肤油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促进排铅、清咽、促进泌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血、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
超出这个范围的功能只能去考虑药品范畴了。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保健食品采取备案和注册两种管理。
备案制的主要对象是营养素补充剂类。
对这类产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将表明产品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的材料提交给监管部门进行备案,取得备案凭证即可上市销售。
注册制则略为复杂,针对的是功能性的保健食品。
注册申请人须要向监管部门提交产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等相关申请材料,由国家进行系统评价和审评,获得注册批文后方可上市/进口销售。
保健食品的相关法规1. 简介保健食品是指通过专门的生产工艺,以及根据特定的功能要求制成的,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健康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保健食品行业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保健食品的相关法规,让消费者对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有更清晰的了解。
2. 保健食品的分类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保健食品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保健食品分类:2.1 功能性保健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通过特定的营养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或改善机能的保健食品。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在许多国家,功能性保健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才能获得批准销售。
2.2 保健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是指用于制造保健食品的原材料。
这些原料通常是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保健食品原料也受到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其安全性和质量。
2.3 保健食品的形态保健食品的形态可以分为片剂、胶囊、颗粒、液体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态的选择,通常取决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和功能。
不同形态的保健食品在消费方式和吸收效果上也会有所差异。
3. 保健食品的法规为了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管理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保健食品法规:3.1 注册和许可要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需要获得相应的注册和许可。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申请程序、技术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等。
未经注册和许可的保健食品将被视为非法产品。
3.2 标签和包装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包装需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以确保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成分、功能、用法、剂量等信息。
标签和包装上通常还要包括特定的警示语,以提醒消费者注意食用的限制和注意事项。
3.3 广告宣传规定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也需要符合特定的规定。
广告宣传时,不得夸大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也不得涉及医疗领域的推广。
保健食品管理条例1. 引言保健食品是指以保健作用为目的,供人体补充营养素、调节生理功能的食品。
由于保健食品涉及人体健康,在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介绍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条例,以及其对消费者、生产者和监管机构的影响。
2. 保健食品的定义与分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保健食品应具备以下特征: - 以保健作用为目的; - 供人体补充营养素和/或调节生理功能; - 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 - 不以普通食品为专业标准衡量。
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保健食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 营养补充类保健食品:主要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 功能性保健食品:具备特定保健功能,如调节血压、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等。
- 特殊用途保健食品: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健康状况设计,如婴幼儿奶粉、孕妇营养品等。
3. 保健食品管理体系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普遍建立了保健食品管理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注册与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生产者需要先将保健食品进行注册或备案,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注册制度通常适用于功能性保健食品,以确保其所宣称的保健功能真实可靠。
备案制度适用于营养补充类保健食品,主要用于监管和追溯。
3.2. 标签和宣传语规定在包装和标签上,保健食品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号码、主要成分和含量、适用人群和用法用量等信息。
此外,对于功能性保健食品,还需标注其保健功能的科学依据。
宣传语应真实准确,不得涉及疾病治疗等内容。
3.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生产者应遵守相关卫生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
包括对原料的选择和检测、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的管理。
3.4. 监管和惩处机制监管部门负责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监督和检查,查处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
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采取警告、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惩处措施。
4. 消费者权益保护保健食品管理条例的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其购买到符合标准和有保健效果的产品。
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一、引言保健食品是指在普通食品的基础上,具有调整生理功能、补充营养素、改善健康状态等功能的食品。
保健食品格业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
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
本文将详细介绍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
二、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1. 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的定义根据不同国家可能有所差异,但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具有调整生理功能、补充营养素、改善健康状态等功能,并适合于特定人群。
2. 保健食品的分类保健食品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改善健康状况的保健食品,例如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调节血压的保健食品等。
- 营养补充保健食品: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的保健食品,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 特定人群专用保健食品:适合于特定人群的保健食品,例如孕妇保健食品、儿童保健食品等。
三、保健食品的标识和包装要求1. 标签的要求- 产品名称:标明产品的名称,并以明确的字体和字号进行展示。
- 保健功能:说明产品的保健功能,必须符合科学依据并不夸大宣传。
- 主要成份:标明产品的主要成份,并按照成份含量从高到低进行罗列。
- 使用方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 规格:标明产品的包装规格。
2. 包装要求- 物理性能:保健食品的包装必须具有足够的物理保护性能,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
- 接触材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安全要求,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 标识合规:包装上的标识必须与产品本身相符合,不得误导消费者。
四、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管理要求1. 生产要求- 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生产许可证。
- 生产环境:生产场所必须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 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保健食品管理条例一、引言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补充营养的食品,属于食品范畴。
保健食品广泛被公众使用,有助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的管理,制定了本条例。
二、监管部门保健食品的管理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负责,下设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实施。
三、保健食品的分类根据保健食品的成分、功效和用途,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食品,如调节血压、血糖等。
2.营养补充类保健食品: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食品。
3.特定人群保健食品:针对特定人群需求设计的食品,如孕妇保健食品、老年人保健食品等。
四、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制度为了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实行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制度:1.功能性保健食品需要进行注册,确保其成分和功效符合相关规定。
2.营养补充类保健食品和特定人群保健食品需要进行备案,确保其标签和广告内容符合相关规定。
五、保健食品生产与经营管理要求为了确保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的质量和安全,规定以下管理要求:1.生产企业需要获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在合法生产场所进行生产。
2.保健食品的生产需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经营者需要进行真实和准确的广告宣传,不得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和效果。
4.经营者应当保证销售的保健食品符合注册或备案的要求,提供真实且完整的产品标签和说明书。
5.经营者需要建立保健食品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溯源能力。
六、违规行为的处理对于违反保健食品管理条例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1.对于未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相关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将受到处罚并责令停产停业。
2.对于虚假广告宣传行为,将会对相关经营者进行处罚,并及时公开曝光。
3.对于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的保健食品,相关企业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以下措施:1.消费者有权拒绝购买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并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举报。
`前 言在我国,保健(功能)食品渊源久远。
中华传统保健饮食和中华药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近些年保健(功能)食品迅猛发展,大批产品涌向市场。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整顿、规范保健(功能)食品,加强管理,维护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利益。
本标准规定的卫生要求(6.5),系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而制定。
本标准对标签的要求是根据GB 7719—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和GB 13432—19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并参考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及其标示要求》,针对保健(功能)食品的特性,增加了部分标注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产保健(功能)食品的企业,向地方技术监督局申请备案的企业标准,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食品工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同组成的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煜、李子健、蔡同一、陈祥奎、乔廷昆;蔺立男、杨晓明参加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eneral standard for health (functional) foodsGB 16740—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功能)食品的定义、产品分类、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要求。
本标准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保健(功能)食品。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1996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13432—19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 14880—19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2—1994 食品中放射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5266—1994 运动饮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功能食品的定义和标准功能食品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改善健康效果的食品,这是近年来消费者更加关注和追求的一种食品。
功能食品的定义和标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下功能食品的定义和标准。
定义在我国,功能食品是指可以提供对健康有益影响的食品,为人体提供某种特定的物质,从而起到防治疾病或改善健康的作用。
功能食品不同于药品,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和保健。
功能食品的定义也是不断地在改变和完善的。
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高的认识,功能食品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泛。
标准功能食品的标准主要有两种: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国家颁布的有关功能食品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检测方法、标签标识以及生产加工卫生要求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规。
企业标准是指各个企业为了更好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管理和控制,制定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企业标准是管理和规范企业自我质量控制的基础。
底线虽然功能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也不能无限量地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底线,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功能性保健食品通则》中规定,功能性保健食品应符合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公共卫生安全、功能性要求中所规定的标准。
结论功能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和药品,其主要作用是保健和预防疾病。
为了规范和管理功能食品的市场,保障消费者健康,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和底线。
对于市场上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想要选择优质的功能食品,不仅需要认真读取标签和购买渠道,还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功能食品。
功能性食品相关的主要规章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功能性食品相关的主要规章制度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功能性食品相关的主要规章制度篇1为切实搞好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从源头防止食物中毒,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1、设置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机构2、用心配合、主动理解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建立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如发生上述事件,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4、实行事故职责追查制度。
二、学校食堂、饮食店食品卫生管理要求(一)务必具备的条件:1、食品加工人员必备的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务必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健康证,并随时持续个人衣帽、仪表整洁。
2、操作间必备的卫生条件:设施布局合理,生熟分开,标志明显,餐具存放整齐,密闭保存。
3、食品采购、贮存必备的卫生条件:采购食品贴合卫生标准,有检验证明,有冷藏冷冻设施,厨房有冰箱数台。
库房整洁通风,防鼠设施齐全,原料摆放整齐,标志明显,物品分类分架存放。
4、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贴合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及添加剂贴合卫生要求,定型包装食品有厂名、品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无超过保存期或腐败变质食物。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器具、用具,要分开使用,定位保洁。
5、餐具消毒:消毒设施务必监测合格、贴合要求,并正常运转,有专人负责餐饮具消毒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6、环境卫生:环境整洁卫生,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7、餐厅卫生:餐厅店堂整洁卫生,摆放餐具贴合卫生要求。
(二)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1、严格杜绝用腐败变质及其它不贴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
2、粗加工过程中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务必分开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