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507.50 KB
- 文档页数:22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护理查房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概述•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特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护理措施•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典型病例分享•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护理查房心得体会01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概述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胆道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炎症。
定义患者通常有胆道病史、胆道手术史或胆道感染史;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和休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道梗阻和胆囊肿大。
诊断标准定义与诊断标准发病原因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胆道梗阻和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狭窄、胆道肿瘤等。
发病机制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细菌在胆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胆道系统炎症。
如果梗阻不能及时解除,炎症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和死亡。
发病原因与机制疾病发展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控制感染,纠正休克。
预后疾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等。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但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
疾病发展与预后02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特点症状与体征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疼痛多向右肩、肩胛和背部放射。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伴有畏寒、寒战。
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黄染,且呈进行性加深。
病情进展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白细胞计数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血清胆红素患者血清转氨酶可轻度升高,但与病情严重程度不成比例。
血清转氨酶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程度及胆管扩张程度。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查房xx年xx月xx日•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理论知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治疗与护理措施目•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康复与预后录0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理论知识定义与分类分类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分为以下几类定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指胆管内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也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胆道感染。
1. 单纯型胆管炎只有胆管壁的炎症和水肿,无胆道梗阻。
3. 坏疽型胆管炎在梗阻型胆管炎的基础上,出现胆管壁的坏死和出血。
2. 梗阻型胆管炎胆管梗阻同时伴有胆管壁炎症,梗阻型胆管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的致病菌为混合感染。
病因病变主要累及肝外胆管,严重者可波及肝脏。
病变主要累及肝外胆管,严重者可波及肝脏。
病理病因与病理症状发热、腹痛、黄疸、休克、神经中枢受抑制为主要表现。
体征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临床表现Ranson标准发热、腹痛、黄疸、休克、神经中枢受抑制中至少具备3个,并需要在手术探查时证实上述病变的存在才能确诊。
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缺一不可)。
诊断标准0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评估病情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减轻感染症状。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注意维持循环系统稳定,防止血压波动。
维持循环稳定记录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等指标。
做好记录术后护理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控制感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疼痛护理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化脓性胆管炎护理查房1、病例介绍;女性,46岁,已婚,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伴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体检:T39.5℃、分P124次/分、R24次/分、BP80/60mmHg;神志淡漠、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腹平坦,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0.81×1012/L;红细胞3.0×1012/L。
既往有胆结石病史3年。
B超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扩张。
病人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行抗炎、对症、抗休克等治疗。
半小时后,急诊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后继续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及T管引流均通畅。
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护理问题(1)疼痛与胆汁引流不畅、炎症刺激、胆道平滑肌痉挛有关。
(2)体液不足与感染性休克、高热后汗多及腹痛、禁食、禁饮有关。
(3)体温过高与胆道感染、炎症反应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胆道疾病的预防、饮食调节及T管引流等方面的知识。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感染等有关。
(6)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瘘、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3、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①诊断明确,疼痛剧烈者,遵医嘱解痉止痛②采取合适卧位③禁食和胃肠减压④转移注意力。
(2)维持体液平衡,防治休克①加强观察,严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准确记录24小时出人量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血容量,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氧气吸入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降低体温①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
②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减轻病人因高热引起的不适③加强口腔的清洁,做好皮肤护理。
③控制感染,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4)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康复、保健知识,学会“T”管引流的护理①向病人介绍胆道疾病的知识②告诉病人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的目的,以取得配合③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时怎样保护切口④告知病人合理饮食、劳逸结合⑤介绍T管引流的注意事项⑥一旦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