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三年级下册(北京版)
- 格式:doc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8
2019-2020学年度数学三年级下册2.合理安排时间北京版知识点练习十九第1题【单选题】琪琪帮妈妈做家务,扫地需要5分钟,擦家具要8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泡茶需要1分钟,琪琪怎样安排最合理,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 )分钟。
A、29B、15C、23D、16【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芳芳家来客人,她接待客人,烧开水10分,洗水果3分,沏茶2分,她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时间.( )A、10分B、12分C、13分D、15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艳艳每天早上起床后,需要洗漱5分钟,收拾床铺4分钟,听英语15分钟,吃早饭8分钟,做完这些事情,最少需要(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一天小华帮妈妈做事: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 )分钟.A、41B、25C、26D、21【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妈妈感冒了,丽丽准备为妈妈冲“感冒冲剂”,她最少需要( )找感冒药2分钟;等水开5分钟;放药倒水3分钟;洗杯子2分钟.A、6分钟B、7分钟C、8分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淘米5分钟,电饭煲煮饭25分钟,洗菜5分钟,切菜5分钟,炒菜15分钟,妈妈做好饭菜至少需要( )分钟.A、25B、30C、28【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芳准备冲一杯橘子汁,洗杯子和汤匙各1分钟,烧开水8分钟,取橘子粉需要2分钟,小林合理安排后,用了最短的时间就喝上了橘子汁,这个时间是( )分钟.A、10B、11C、12D、8【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 )分钟.A、21B、25C、26【答案】:第9题【填空题】小军招待客人泡茶,烧开水用10分钟,找茶叶1分钟,找茶杯1分钟,洗茶杯1分钟,沏茶3分钟,他做完这些事最少要用______分钟.【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星期六,丽丽在家做家务.整理房间要8分钟,烧开水要20分钟,洗衣服要12分钟,泡茶要1分钟,丽丽做完这些家务最少需要______分钟.【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宁宁每个星期天都要帮妈妈做家务,煮粥需要20分钟,收拾房间需要10分钟,倒垃圾需要3分钟,洗衣服需要5分钟,宁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需要(______ )分钟。
三年级北京版数学下册应用题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体育组买了4个足球,一共花了436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9元,买一个篮球多少元?2.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3 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
问妈妈、女儿今年各是多少岁?3. 1公顷森林每年大约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吨,一个大型林区占地3平方千米,每年大约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多少吨?4. 从甲地到乙地有585米,小明来回共用了18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5. 张老师到文具店买了4支钢笔,每支21元,他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6. 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甲地出发,晚上7:30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4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7. 乐乐骑单车去上学,每分行219米,从家出发7分后离学校还有156米,乐乐家距学校多少米?8. 用2、7、5这三个数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写出所有的可能。
9. 甲、乙两地间铁路长736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城出发,3小时行驶了276千米.照这样计算,再过4小时,这列火车能到达乙地吗?10. 一列火车早上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平均每小时行驶120千米,当日下午1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乙地时是当日下午2时整,晚点了1小时,求火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1. 司机王叔叔从济南出发到徐州送货,前3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2小时每小时行驶55千米,从济南到徐州一共有多少千米?12. 蛋糕坊上周卖出321个蛋挞,这周卖出396个蛋挞。
(1)两周大约一共卖出多少个蛋挞?(2)大约再卖出多少个就卖了900个蛋挞?13. 乐器队人数是篮球队人数的4倍,乐器队人数比篮球队人数多36人。
乐器队和篮球队各有多少人?14. 某汽车厂计划全年生产汽车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汽车多少台?15. 用2、5、6、8这四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精选2019-2020年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闰年知识点练习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化肥厂今年(2009年)二月份共生产化肥4060吨,平均每天生产化肥( )A、145吨B、140吨C、150吨D、130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7月30日12时起,再过12小时就是( )了。
A、7月31B、7月30C、8月1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3年3月1日的前一天是( )。
A、2月28日B、2月29日C、2月1日D、2月30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4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和2007年第一季度的天数( )。
A、相同B、不相同C、不能确定【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小华说:“我表弟是1998年2月29日出生的。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2015年的第一季度共有91天。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判断.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判断对错.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的天数一共是365×2=730天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判断对错.如果年份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通常每______年里有1个闰年和______个平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______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______的倍数,才是闰年。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2006年,全年有______天,上半年比下半年少______天.【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1989年时,小华9周岁,可是他只过了2个生日.他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的.他的第三个生日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从A地到B地的某次特快火车,下午5:20从A地出发,第二天下午5:40到达B地,火车开了多长时间?【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连一连。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3) 北京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3) 北京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读写分数,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分数,并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表示,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和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苹果,切成两半,然后问学生们,这两半苹果应该如何表示?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我会用教学卡片展示一些分数的例子,如 1/2,2/3 等,教学生们如何读写分数,并解释分数表示的意义。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都切成3块,那么一共会有多少块苹果?”让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答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分数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易懂的板书,列出分数的读写方法和表示的意义,方便学生们复习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一张纸的厚度,一块蛋糕的大小等。
2. 请学生们用分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5个苹果,你想要吃掉其中的2个,你会如何表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是否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分数来表示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统计初步知识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单位代表2个数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单位代表2个数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单位代表2个数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单位代表2个数量)教学过程:1.出示例题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其中一个单位代表2个数量是重点。
(1)一个单位代表几个玩具?(2)一共有几个小组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3)那一组带来的玩具最多?那一组带来的玩具最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试一试: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填表的统计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合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例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一个单位代表几。
教学过程:1.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说出表中提供的信息。
2.在观察统计图,看清一个单位代表几?3.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
例如,国庆节中哪项活动的场次最多?国庆节中哪项活动的场次最少?……5.试一试。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把统计图画完整,再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小刚上一星期在家读书时间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 (9)教案名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乘法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乘法的概念及意义;2.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 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口诀;4. 乘法的应用题解答。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口诀;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口诀的掌握。
难点:乘法应用题的解答,特别是含有多重条件的应用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购物的情景,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求妈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
二、乘法的基本概念(5分钟)1. 讲解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举例说明乘法的意义:如2×3表示2个3相加,即3+3=6。
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5分钟)1. 讲解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通常读作“乘以”,例如2×3读作“2乘以3”。
2. 强调乘法算式的顺序:乘法算式中,先写乘数,后写被乘数,中间用“×”连接。
四、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口诀(10分钟)1. 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右往左,依次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将乘积写在相应的位置,将乘积相加。
2. 教授乘法口诀:如2×3=6,口诀为“二三得六”。
五、乘法的应用题解答(10分钟)1. 讲解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举例讲解一道乘法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求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六、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解答能力。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向北京版 (1)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向的概念,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方向的概念和基本方向的认识。
2. 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认识。
2. 运用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方向板、指南针、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方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方向板,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指一指、说一说东、南、西、北。
二、探究方向(15分钟)1. 教师出示指南针,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的实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向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方向知识的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方向的应用,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运用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应用”这一教学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连乘问题北京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四章——连乘问题,这是北京版教材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连乘的概念和应用,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连乘的定义和意义,并能够运用连乘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连乘的概念和规律,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一些实际问题情景的图片,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乘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连乘的公式和例题,以便于学生们记忆和复习。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其中一道题目是:如果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每经过一次反弹高度减少一半,如果小球连续反弹3次后停止,请问小球总共落地了多少次?答案是:小球总共落地了4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同学讨论,进一步了解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的。
连乘的概念和意义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
连乘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这在日常生活中和数学问题中都非常常见。
例如,如果有一个水果篮子里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这个篮子里所有苹果的总重量就是3乘以200克。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连乘的概念和意义。
连乘的规律是学生们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连乘中,如果有多个乘数,学生们需要明白乘数的顺序和运算规则。
例如,对于表达式3乘以4乘以5,学生们需要明白先计算3乘以4,然后再将结果乘以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吨的认识北京版 (4)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章第二节,即“吨的认识”。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吨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吨作为单位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吨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吨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吨的定义和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吨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台电子秤,以及一些不同质量的物品,如书包、苹果等。
学具则是每个学生一份质量计量卡片,上面有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包、苹果等,然后用电子秤进行称重,引出吨的概念。
2. 讲解吨的定义: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吨的定义,让他们了解吨是一个质量单位,并且吨与千克、克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
3. 换算关系的学习:我会通过示例,让学生们掌握吨与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质量计量卡片,进行一些质量的换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吨的定义、吨与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符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一本书2. 一只书包3. 一箱苹果答案:1. 0.2吨 2. 0.5吨 3. 1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对吨的认识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吨来计量,以增强他们对吨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吨的认识》。
数学知识点-------三年级下册(北京版)目录
一、年、月、日闰年
二、乘法
三、吨的认识
四、解决问题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围绿地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八、认识方向
九、整理数据
十、数学百花园
十一、总复习
第一单元时间单位(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节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二、知识点(课本)
1、在一年中,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
2、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是小月。
3、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4
5、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
1-10日为上旬,11-20日为中旬,21日—月末为下旬。
6、季度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90天,闰年91天);
4、5、6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7、8、9月是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7、第一、二季度为上半年,第三、四季度为下半年。
(1)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8、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都是闰年。
9、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10、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1)一般用公历年份÷4,余数为0,就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11、四年的用后二位÷4
百年的用前两位÷4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13、计算周年
14
15、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
个星期零2天。
16
第二单元 乘法
一、口算乘法
1、一个数乘10、100、1000时,就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2个0或3个0.
2、【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
一个整十数乘几十、几百、几千时,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所得数的后面添上几个0.
3、【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二、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三、估算乘法
1、将被乘数和乘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两位数,那么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方法:四舍五入法】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整十、整百的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问题中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11×AB = A(A+B)B ;如11×26=286
6、几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15×4=60 ;16×5=80 ;16×5=90
第三单元吨
1、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2、克(g)_1000_ 千克(kg)1000 吨(t)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吨=1000000克;
3
4
5、路程= 速度×时间;
速度= 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2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手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面积单位的换算(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 m² = 100 dm²
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dm²= 100 cm²
8、1×1= 1 ;2×2 = 4 ;3×3 = 9 ;4×4= 16 ;5×5=25 ;6×6=36 ;7×7=49 ;
8×8=64 ;9×9=81
9、平方米米²m²;
平方分米分米² dm²;
平方厘米厘米² cm²;
10、当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11、当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一定时,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3、当长是宽的2倍时,面积最大。
(围绿地知识点)
1、【分数的组成】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得份数。
2、【分数的含义】:只有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货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母,表示取出多少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子,
比如: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了5份,取出了其中的4份。
它的分
数单位是。
也就是说,表示4个。
2、【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3、【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如读作三分之一。
4、【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1)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如〈
(2)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如〈
(3)分子、分母各不相同的分数比较:
a、将2个不同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乘对方的分母数,使分母相同大小,在进行
如和比较大小
(1),分母5×6=30,分子3×6=18 ,所以。
(2),分母6×5=30,分子4×5=20 ,所以。
(3)所以
b、画图比较
5、【分数的简单计算】
(1)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做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加减。
1、小数的意义:3.45, 0.1,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
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0
(1)读法→汉字形式;小数点的左边按整数读法,小数点的右边按顺序依次读出各数。
(2)写法→阿拉伯数字。
如3.12是写法,读作:三点一二;
如127.005 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
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如:0.5=,0.50 =
第八单元认识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 【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4. 【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特殊题型计算、口算方法
1、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11×AB = A(A+B)B ;如11×26=286
2、几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15×4=60 ;16×5=80 ;16×5=90
24×5=120 ;12×5=60 ;14×5=70 ;
3、头同尾十,头乘(头加1),尾相乘;
【即:两个数,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加得10,则两数相乘,结果是头乘(头加1),尾相乘】
例如:63×67=4221 ;35×35=1225 ;72×78=5616 ;
83×87=7221 ;65×65=4225 ;26×2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