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省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该问题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产业结构差异:城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迅速,而农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劳动力多集中在农业和畜牧业,收入来源单一,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教育和技能水平不同: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技能水平也更高,有更多的机会从事高薪工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较难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
二、社会因素
1.户籍制度限制:城市居民户口相对自由,可以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其难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和服务,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弱,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较低,工资收入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家庭背景不同:城市居民的家庭背景相对较好,教育、经济等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居民的家庭背景多数较为贫困,缺乏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三、政治因素
2.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政府在发展城乡经济以及扶持农村居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
河南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河南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一、稳定经济预期,避免减弱和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在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情况下,要注意到有关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诸如国家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对低水平扩张行业的调控力度;财政支持经济方式将发生改变,政府调控经济要善于同财税政策、用经济杠杆间接管理;粮食主产区推行粮食补贴改革,中央财政增投"三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市场多元化;我国将进入兑现WTO承诺的关键时期等。
对这些变化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以稳定政策,进而稳定预期,稳定经济增长。
二、要把好投资效率关。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由于市场的需求,那些高投入、粗放型的、浪费型的发展方式有可能增多,原已处于"关停并转"状态的企业可能重新投入生产。
河南省在当前各行业迅速增长的投资热中,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子,有些干脆就是地方政府主导。
在这种形势下,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河南省要正视当前出现的诸如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否则就有可能使局部问题演变为全面性问题,影响甚至葬送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措施适当,对问题的性质原因要准确判断,要区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和"行政性的重复建设",虽然这二者都将导致预期过高、投资过热,但前者由于产权和预算约束是硬的,发现问题后纠正的速度也快,而后者主要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容易造成行为短期化,发现问题后要使经济"凉下来"也很困难。
因此,要把市场经济环境中生产能力过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加以权衡,适时适度调节,避免和减弱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加强市场的基础作用,改进政府的管制方式,加强信息指导和服务,稳定经济发展。
三、对新的结构性矛盾要加以解决,缓解部分供给能力可能出现的紧张。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2. 产业结构的差异3. 城乡差距4. 发展模式的差异5. 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三、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 调整产业结构2.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案例分析1. 河南省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分析2. 河南省新乡市与南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3. 河南省信阳市与商丘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4. 河南省南昌县与开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 河南省洛阳市与安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河南省经济总量大,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从河南省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发展模式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建议。
接着,我会根据实际的案例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河南位于华夏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理局限,其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
大河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横跨南北山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水网密集,交通不便,影响了中部经济带的发展。
因此,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
2. 产业结构的差异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以及政策的不同支持度,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3. 城乡差距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比较大,大城市(如郑州市、开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占据了河南省总人口的70%以上,却只贡献了40%左右的GDP。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经济发展的索洛模型分析河南省经济总量庞大,但是人均产出水平较低。
本文根据索洛模型,这种矛盾和资本的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情况有密切关系。
只有逐步提高人均资本占有量,河南省才能继续提高总产出、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并实现经济崛起。
关键词:模型经济增长河南省河南经济发展情况比较特殊,即一方面经济总量很大,另一方面劳动者人均生产值较低。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根据索洛模型找出矛盾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对策。
从经济总量看,河南省经济实力较强,完全称得上是经济大省。
经初步统计,2006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12464.0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从2000年到2006年,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4%、9.1%、9.5%、10.7%、13.7%、14.2%和14.1%,长期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速度。
但是从人均数据指标看,河南省非常落后,属于典型的不发达省份。
从人均产值看,河南省2004年为9470元,在全国排名第16位;从居民消费水平看,河南省2005年人均消费水平是4092元,位于全国第18位。
经济增长理论的选择经济总量情况和人均产值情况都属于经济增长问题,需要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
在众多的增长模型中,索洛模型是最为常用的模型。
索洛模型修改了哈罗德模型关于“生产函数具有固定系数v”的假设,并根据“不存在规模经济”、“市场完全竞争”等假定,提出公式(1.1)、(1.2)和(1.3):其中模型(1.1)分析了产出的主导因素,即总产出主要依靠资本K和劳动投入L,当资本、劳动投入量大时总产出就大;模型(1.2)是对模型(1.1)的整理,提出人均产出量由人均资本量决定;模型(1.3)则是对经济增长率的因素分解,提出人均产出增长率由人均资本量增长率和技术共同决定。
索洛模型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高度概括,能够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河南省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一)经济总量情况分析2005年,河南省城乡就业人数高达5662.4万人,数量高居全国榜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达到4506.7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在中部六省中高居首位;从科学技术上看,河南省2004年可以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机构有109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4万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4.8亿元。
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建议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建议一、背景介绍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省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节奏逐渐加快,河南省也加快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省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变随着国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河南省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以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
同时,在税收、融资、创业环境等方面也在逐步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河南民营经济得以更好地发展。
2. 人才与技术的提升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由于河南人才与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很多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提升,很多民营企业的生产效率、创新力有了较大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等多项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 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是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将为河南民营经济带来更多增长的空间。
5. 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推进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河南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大对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更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通过出台可行的政策,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优惠融资、技术咨询、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将政策优惠落实到实处,让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河南省是我国的中部省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河南省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冶金、煤炭、化工等。
这些产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挑战,长期来看发展空间有限。
河南省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河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河南省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
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河南省应加强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河南省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但仍存在一些方面不足,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落后等。
河南省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河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河南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整个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应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移和向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河南省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对策:一是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企业投资,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南省应加大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可行的战略对策。
只有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河南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研究,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省经济过去长期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产业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不仅影响了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 创新能力不强河南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这使得河南省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也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3.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传统产业的过度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河南省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空气质量、水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给河南省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阻碍。
4. 城乡发展不平衡河南省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异化。
5. 企业体系不完善河南省的企业体系相对薄弱,中小微企业比重较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难、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1.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针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2.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河南省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
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改善环境质量。
还需要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河南变化分析总结引言近年来,河南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旨在对河南省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经济变化分析GDP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河南省的GDP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亿元增长到现今的千亿元。
尤其是近年来,河南省GDP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河南省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
特别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在河南省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农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逐渐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河南省又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
据统计,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这种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人口流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变化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变化分析教育水平提升河南省的教育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均衡地分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对于提升人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的社会福利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逐渐完善。
农村地区的农民也开始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省内交通状况。
同样,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类公共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环境变化分析水污染治理河南省的水污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
政府加大了水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格监管水资源的使用。
这些措施使得河南省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健康状况得到了提升。
空气质量改善河南省的空气质量改善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消费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探讨消费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消费增长对河南经济的拉动作用河南省一直以来以其农业产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180元,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消费已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消费对于拉动河南省的内需市场作用明显。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19年河南省居民消费支出达到了33604元,同比增长10.1%,大大促进了河南省的内需市场的扩大。
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河南省的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零售业和服务业不断创新和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特别是跨境电商、快递物流等新兴行业崛起,为河南省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河南省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也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显著。
从多个角度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加。
以2019年为例,河南省居民消费总支出达到了1.89万亿元,对河南省GDP的贡献率为56.7%,连续多年保持在50%以上,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消费对投资和创新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企业投资意愿也不断增强。
河南省经济发展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华北与华南、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一、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东临山东、安徽、湖北,南接湖北、陕西,西靠陕西、山西,北界河北。
河南位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境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储量巨大,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1. GDP总量和增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以上。
这一数据显示出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居于前列,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2. 主要产业结构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复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三大支柱产业。
其中,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工业方面,河南省的制造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服务业方面,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 城乡经济差距缩小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等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农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地理位置的限制河南省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这给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尽管河南省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但仍然存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2.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尤其是工业排放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程度较高。
河南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本文将从郑州的产业结构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郑州产业结构现状目前,郑州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占比超过60%。
其中,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商贸等服务业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较弱,包括农业、制造业等。
1.第一产业郑州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是郑州的基础产业之一。
主要包括粮食种植、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和林业等。
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郑州的农业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2.第二产业郑州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尤其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近年来,郑州大力引进和支持各类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快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3.第三产业郑州的第三产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商贸和旅游等。
其中,金融业是郑州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
目前,郑州已经成为河南省金融中心,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
物流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速。
二、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1.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郑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未来将继续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提升郑州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力。
2.现代服务业的壮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郑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领域。
特别是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和旅游等领域,将进一步壮大。
郑州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河南省经济发展分析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河南省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已突破9万亿元人民币。
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显示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同时,河南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产业结构上,河南省的第三产业逐渐壮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
河南省的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河南省的制造业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辅相成,形成了产业互补优势。
另外,河南省也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实现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同时,河南省积极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金融风险等外部因素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河南省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总的来说,河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河南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8-010-02
摘要在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着手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层次以及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的变动情况看,“十五”以来,河南经济总量呈迅速扩大之势。
gdp由2000年的5052.97亿元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18407.78亿元。
gdp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5.1%提高到2004年的5.4%。
据2009年的最新数据分析可知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5位,河南的gdp含金量(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到28位,河南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较低,即河南人均gdp中,收入占的比重较小。
从中部地区来看,河南经济总量的优势地位依然明显,多年来保持中部六省第一的位置。
从人均水平看,2004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为9145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但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12336元相比,仍然有3000多元的差距,仅占全国的74.1%。
而到了2007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为16012元,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9524元,占全国的82.0%。
作为我国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
在这样一个环
境下,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
二、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河南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总量快速扩张的阶段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由二三产业拉动,其中又主要以第二
产业中的工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
受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制约和制度约束相对缺失的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等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
对于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全省劳动力数量巨大然而质量与数量却形成了强烈反差,难以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需要。
全省人才严重缺乏,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仅为84人,不足全国一半,与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相差5-10倍;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居全国第27位。
全省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
较低的人口素质不仅影响了全省的创新能力,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下列表1是05至07年全省总的从业人数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的数据。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劳动力数量巨大,但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层次低,河南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三大产业结构
的比重变化,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9.8:42.6:17.6变化为2000年的23.0:45.4:31.6,进而又一路变化为2009年的
14.3:56.6:29.1,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基本态势。
但与全国10.6:46.8:42.6的结构相比,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高出全国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比重明显偏低且偏离程度很大,比全国低1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体现出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中部六省中的位次也居于最后。
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低,河南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比较大,特别是三产比重比较低。
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客观上影响了二产的管理和技术装备,这影响到河南经济增长中综合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河南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是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东部沿海地区制度创新对河南吸引外资造成的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紧紧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使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但全球化的机遇对我国各个地区是不均等的,全球化的挑战对各个地区也是不相同的。
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加工贸易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价值链的不断提升,增加财富的积累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让东部沿海获得了“先行者利益”。
这样在沿海与内地各省区之间,构造了国内同一个市场下经济发展不平等竞争的外部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
所以,虽然改革开放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都享受到相近的政策,进行了相似的努力,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让我们看一下重要年份河南省和上海
市引进外资的情况比较分析:
在上示列出的三个重要年份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每年引进外资所签订协议(合同)个数均为河南省的8到10倍左右,所吸纳外资金额以及实际利用外资额也均为河南省的好几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从资源型产业总产值分布状况看,尽管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六省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但其资源产值与东部比并不占明显优势,所能够吸引外资规模根本无法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这对中部地区尤其是河南欲通过开发资源形成产业优势的工业化模式无疑是一个影响因素。
(四)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技术引进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引进规模不大,与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2004年,河南省技术引进金额仅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0.4%,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24位。
其次,技术引进依赖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
再次,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足。
大多数企业重引进,轻研发,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脱节,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未能达到通过技术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最后,企业对技术引进缺乏长远规划,谈判能力较弱。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引进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了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加大对
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布局,在技术引进方
面我们应遵循产业提升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领先实用原则。
建立河南省鼓励技术引进目录,制定技术引进促进政策。
增强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
河南省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并通过区域产业结构重构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重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可持续的自我快速发展机制,努力克服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种种制约影响因素,从而逐步实现全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安.空间二元市场结构约束下的中部崛起障碍及突破.当代财经.2007.5:72-77.
[2]河南省技术引进现状.问题及建
议./aarticle/ztxx/dwmyxs/s/200504 /20050400078601.html.2005.04.22.
[3]影响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河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系列报告之
二./wenzhang_detail.asp?id=113867&spa ge=16&wordpage=1.20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