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土地面积
- 格式:pdf
- 大小:648.04 KB
- 文档页数:8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土地面积》单元分析一、结合实例,认识并体会土地面积单位。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改变过去单纯进行面积单位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做法,而是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能够理解的实例,让学生来认识并体验土地面积单位。
如,选择了昆明世博园的占地面积,让学生在读文章报道、交流了解到的信息、讨论报道中数据表示的意思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测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
然后通过估计一下,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 1公顷和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有1公顷等,使学生体会1公顷的面积。
再如,利用我国的国土面积认识平方千米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下,1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多少个你们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教室和计算出的数据体会1平方千米有多大,建立土地面积的空间概念。
二、把土地面积的认识与解决简单问题整合在一起。
本单元教材,除结合实例认识并体会面积单位外,还把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在一起。
如:每辆小汽车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占地1公顷的停车场一次可停多少辆小汽车?天安门广场面积是44万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占4个人,天安门广场可容纳多少官兵接受检阅?等。
这些问题既要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又要通过运算解决问题。
另外,把种植问题以及关于土地产量、收入等问题安排在本单元中。
如,在单元最后安排了估算玉米收入的综合应用内容。
通过这些素材,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大量的、真实的数据,培养学生用数据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关心国家土地资源的意识。
土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中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从丰富学生关于土地面积方面的社会知识,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目的出发,本单元教材一方面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面积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特别选用了大量的我国、世界土地现状的真实数据和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
如,在认识土地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国土面积和人均面积问题以及全球荒漠化问题的研究。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土地的面积冀教版 (9)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面积,能初步认识面积的定义;2.能计算面积,了解不同的面积单位;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的初步认识和计算;2.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转换。
三、教学内容1. 面积的初步认识面积是二维的,是指平面内一个图形所占据的大小。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片,让其求出纸片的面积。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面积的定义。
2. 面积的计算介绍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们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是指用来计算面积的标准面积,常见的单位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给学生展示几个图形,让其试着计算出面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面积计算。
3. 面积单位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不同的面积单位。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面积单位的转换。
通过一些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转换、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转换等内容。
4. 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给学生一个问题:小明家的房子占地150平方米,公园里的小花坛面积为20平方米,汽车站前的广场面积为2000平方分米,请帮小明计算这三个面积的大小,并判断哪一个更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讲解、示范、引导、演练、归纳、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也注重实践练习以及合作探究。
五、教学手段1.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2.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源;3.纸片、尺子等教学实物。
六、教学评价1.日常评价:在课堂中多用提问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下发相应的作业,测试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应注意到的问题:1.学生对面积的定义不明确,可以考虑多利用实物、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2.面积单位的转换是一个难点,需要充分呈现其规律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转换方法;3.在作业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从而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达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土地的面积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的单位——亩。
2.理解亩的换算关系。
3.学会计算土地的面积。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亩的换算关系。
2.掌握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不规则形状土地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学生了解亩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学生掌握计算矩形土地面积的方法。
3.学生掌握计算不规则形状土地面积的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中不同形状的土地,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形状的土地如何计算面积。
2.结合教材中的题目演示如何计算土地面积。
3.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不同形状土地的面积,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土地,让学生感受土地大小不同,因为不同的土地面积不尽相同。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土地的面积有一个特殊的单位叫做亩,并让学生体会亩的大小。
2. 讲解(1) 亩的概念•授课教师讲解亩的定义: 一亩等于66.67 × 66.67 平方米。
•之后,教师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理解亩的换算关系。
(2) 矩形土地面积•授课教师通过 PPT 讲解如何计算矩形土地面积,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习题进行解读。
(3) 不规则形状土地面积•授课教师通过 PPT 讲解如何计算不规则形状土地的面积,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习题进行解读。
3. 渗透•学生通过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土地,如公园、农田等,尝试自己计算土地面积,并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六、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利用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于亩和土地面积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计算土地面积时的表现和思路;3.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本节课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面积的概念和亩的换算关系。
但是教学中还是存在学生理解不透彻、计算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例 1:一个占地 1 公顷的正方形苗圃扩建,边长均加长 15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公顷?剖析:此题察看了占地面积。
解题要点求出扩建后的苗圃的边长。
依照题意用扩建后的面积—扩建前的面积 =增加的面积。
扩建前的面积是 1 公顷,其边长为 100米,扩建后是边长为〔 100+150〕米的正方形。
答案:〔 100+150〕×〔100+150〕=250 × 250=62500 〔平方米〕〔公顷〕6.25-1=5.25 〔公顷〕例 2:小明家西边有一片树林,共有 12 行,每行 15 棵,量了量株距 2 米,行距3 米,这片树林的面积大体多少平方米?:剖析:此题察看了种植问题,解题要点掌握每棵占地面积×棵树 =总面积,依照题意每株占地面积 2× 3=6〔平方米〕,一共的棵数: 12× 15=180〔棵〕,这片林地的面积 6× 180=1080〔平方米〕。
答案: 3 × 2×〔15× 12〕=3 × 2× 180=1080 〔平方米〕答:这片树林的面积是 1080 平方米。
例 3:一块底 150 米,高 40 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里种玉米,种植的玉米株距米,行距 0.4 米,赵伯伯今年种的高产玉米,大体一半的玉米结了 2 个玉米。
〔1〕依照从前的经验,平均每个玉米大体可产 0.25 千克玉米粒;〔2〕从前每吨玉米 1330 元。
〔3〕农产品价风格整后,现在每吨 1660 元。
①今年玉米大体收入多少元?②平均每公顷大体收入多少元?③预计比昨年多收入多少元?剖析:①剖析:此题察看了估计玉米的收入,解题要点求出这块地产多少个玉米。
依照题意用地的面积除以每株玉米的占地面积就等于玉米的株数;因为大体一半的玉米结了 2 个玉米,所以再乘以 1+0.5 就是结玉米的个数;再乘以每个玉米的产量就是总产量;最后乘以单价既得玉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