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79.00 KB
- 文档页数:15
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27分;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像素低炭生活标识.(zhì) 模棱.两可(líng)B.收官如鲠在喉山寨.(zhài) 岿.然不动(guī)C.装桢自行其是刨.冰(bào) 潜.规则(qián)D.胶着美轮美奂蚁.族(yǐ) 挑.灯夜战(tiǎo)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具体而微....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
B.雷锋在其短暂的生命里,始终快乐奉献,从善如流....,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给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
C.“简练为文”更能够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年来并不少见。
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拍成同名电影。
今年10月15日,这部被传为最难拍的电影终于面世了。
B.“以房养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C.美国众议院名义上从所谓保护本国人就业为出发点,通过了继续向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议案,实则主要是拿中越企业“开刀”。
命题人:周会、李建兰、李青梅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 2.选择题1—5题填到机读卡相应的题号上,8—10填到7—9题的位置上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身 买椟还珠 与会yù 兴高采烈xìng B.噩梦 若即若离 框架kuāng 称心如意chèn C.安详 箭拔弩张 尽管jǐn 曲径通幽qǔ D.坐落 额首称庆 肖像xiào 令人咋舌z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B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里给自己开小灶。
C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表示,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边灶头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3.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 ①②③④⑤⑥A“”,。
B《》“”。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12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20亿元。
B30多年前,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星火燎原的起点。
而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小岗村也进行得红红火火,着力在生产经营方面调整,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进行提升。
C各种传媒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商品信息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了厂家、商家和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D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等六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月联考试卷(无答案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湮没仓皇失措症候.(zhēng)一打.毛巾(dǎ)B.毕竟神智不清讣.告(fù)摈.诸门外(bìn)C.招徕渡过难关翘.首(qiáo)土地贫瘠.(jí )D.赋与按部就班纰.漏(pì)相形见绌.(chù)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工的运河则是人类文明的杰作。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能够与长城并列的伟大创举,当首推大运河了。
开凿运河的初衷,常常是出于经济、政治或军事上的考虑,运河也确实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人民开掘了许多运河,沿岸的城市举不胜举。
运河城市与运河的关系是血脉相连,可以说,运河养育了沿河的城市。
千百年来,运河在航运、灌溉、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运河还催生和哺育了一批新兴的城市。
运河沿岸的城市及其居民,与运河世代相伴,朝夕相处,密不可分。
运河成为城市面貌的特征和不断生长的活力。
可以说,运河对于她身边的这些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
运河不仅哺育了沿河的城市,也赋予了这些城市以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运河给人们以一种深刻的历史感。
面对运河,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先民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景。
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挖了邗沟,建造了邗城。
邗沟是大运河的发端,邗城是扬州城的前身。
夫差在历史上受到的批评甚多,但扬州人没有忘记他的初创之功。
西汉的刘濞,东拓运河入海,使扬州开始走向鼎盛。
刘濞也未得善终,但他与夫差至今仍端坐在扬州运河畔的大王庙里受人祭拜。
还有隋炀帝,对大运河可谓功勋卓著。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判往往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对国家、民族作出过贡献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2020-2021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阋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日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园’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考试时间:3月9日9:00~11:30】2023年重庆高2023届3月月考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根据《周礼·保氏》的记载和历代相关注疏,文字教育首在明解“六书”,即通过六种构形方式和原理来了解文字形体、读音和义项,明确用法,一一和语言中的“词”对应,也称之为“小学”。
文字教育始于识读,重在应用,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标准来书写,要进行贯穿小学教育始终的长期训练,以及持续进行的考核。
传统“六艺”中列具“书”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
书,书写。
《说文解字》释云:“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著”,指文字的具体应用,如记事记言、属文作、著述等,竹帛指书写材料。
“如”,《说文解字》释云“从随也”,意渭书写要恪守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亦即后世“正字”和“正体”的标准,兼有文字与书法两方面内容。
析言之,一是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形音义,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与理解;二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上、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象形字与“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书写特征等等;三是在书写方法、标准的潜移默化下,理解并认同秩序和法度之美,随着书体演进而调整认知,推演新的书写审美旨趣和技术标准,这就是大篆、小篆、隶、楷诸正体规范的先后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发展主线。
如果说商代的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所代表的原始书法美出于“集体无意识”的创造,那么由西周金文建立起来的正体大篆所代表的秩序之美则出于礼乐文化陶冶化育的自觉审美。
从商周时代开始,书法即已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实缘乎此。
正体的产生及其对秩序之美的崇尚,表明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与日益高涨的人文精神有直接关系。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条形码贴好。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
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
《礼记·乐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
《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
”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
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
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响甚巨。
_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
【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
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五湖四海B . 浮雕C . 津津玩味D . 倒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重庆【独家特供】级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重庆【独家特供】级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档.次〔dàng〕肖.像〔xiāo〕应.该〔yīng〕针砭.时弊〔biān〕B.憎.恶〔zèng〕嫉.妒〔jí〕包庇.〔bì〕言简意赅.〔gāi〕C.处.理〔chǔ〕提.防〔dī〕气氛.〔fèn〕未雨绸缪.〔móu〕D.模.样〔mú〕契.机〔qì〕佣.工〔yōng〕少不更.事〔gēng〕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凑合烦燥水笼头相形见绌B.松驰震撼渡假村蓝天白云C.渲泄妨碍明信片一诺千金D.部署竞赛挖墙脚各行其是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中国西部的农村来说,首要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B.重庆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常令外地的游客赞不绝口。
C.近一段时间。
在黎巴嫩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D.进入高三,重重书山,滔滔题海,试卷永远做不完,简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弄得学子们身心俱疲。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改不是创作,切忌不要改变原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得了的,就不要改动两处,改病句也要简要高效。
B.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忧虑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在大学时对表演非常感兴趣的撒贝宁说,逢年过节参加了不少晚会,但这次诗会与众不同,对自己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搭载.(zài)倔.强(juè)狗血.喷头(xuè)飞来横.祸(hèng)B、渐.染(jiān)羞赧.(nǎn)解.甲归田(jiě)噤.若寒蝉(jìn)C、脂.肪(zhī)弄.堂(lòng)怙恶不悛.(quān)差.之毫厘(chà)D、龋.齿(qǔ)笨拙.(zhuō)韦.编三绝(wěi)不落窠臼.(ji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无上光荣仗义执言波澜壮阔气势磅礴B、故步自封鸠占鹊巢委屈求全融汇贯通C、人才汇萃针贬时弊一愁莫展老羞成怒D、无庸置疑脱颍而出不径而走纷至踏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着别样的乐趣。
D、明代官员要在朝中求得一个好的职位,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钱?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课文《药》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鲁讯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参展的各个省区市纷纷亮出民间艺术绝活,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5-18题涂在机读卡相应的7-10题上 第Ⅰ卷 阅读题6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关于财富和精神的几点思考 张文江 现在的社会财富至上,即使是青年,也有相当一部分放弃了精神追求,这样的人固然走不远。
然而,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必须有一个告诫:千万不要看轻财富的作用。
到底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精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透彻。
而在透彻理解两者之前,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可能会遭到反噬:或者轻易成为牺牲品,或者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
古罗马普罗提诺(205-270),被誉为唯一可以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
当时的达官贵人,在临死前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他,把他看成圣洁如神的监护人。
普罗提诺常常说:“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必须安全保管。
”我们普通人不大可能达到普罗提诺的程度,所以对经济状况还是要注意的。
反过来说,真正对哲学有所心得,财富的重要性就减轻了。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苏格拉底有一回走过市场,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 财富有其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人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使人不知不觉移了性情。
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超过一定数量之后,确实可能含有毒素。
此时不提高精神境界以化解之,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
财富和精神的争执,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其胜负很难说。
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富。
如果有够大数量的诱惑,很可能抗拒不了。
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精神。
总有一天,他会认识到,再多的财富也有解决不了的精神问题。
财富和精神究竟如何,要干过一仗才知道,有时候是财富胜,有时候是精神胜。
当然,我相信精神高度丰富的人,即使全世界的财富堆积在面前,他也会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
铜梁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甲)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乙)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丙)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至于B . 捡C . 以此类推D . 积凑(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材料三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
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
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
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
”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
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
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
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1)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 印刷术B . 研究思想C . 四大发明D . 算法的数学(2)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3)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鸿篇巨制:著述B . 源远流长:水流C . 自强不息:停止D . 数典忘祖:经典3. (9分) (2017高一上·邯郸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城宋韵半城水——古城开封的“治水经”王胜昔赵海龙开封临湖而生、伴河而现的景点不胜枚举,将这些独成一景的景点“串”起来,形成完整的水系生态系统,是开封人的共识。
然而,当“六河连五湖”的水系工程开建后,人们却犹豫了,因为水系工程建设涉及大面积搬迁。
陈慧玲,这位从小在御河边长大的市民,有着自己的顾虑:自家超市生意又该如何经营下去?但不搬迁又会影响水系工程。
像众多市民一样,思忖再三的陈慧玲最终选择了搬迁。
搬迁后她笑言,“居住环境比以前更美,新开的超市店面比以前更大,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在搬迁名单上,还有一些私营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搬迁。
正如一位私营企业主所说:“搬迁肯定有很大损失,但能让开封更美,为生态文明让路,这是值得的。
”推进水系工程建设,不能一迁了之。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遗存,开封市政府出台了《古城保护与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明确要予以保留。
贯通后的御河,引入了体验游、文化游等新业态,唤醒了沉睡的宋都美景。
想象一下: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御河之上“宋桥飞虹”“五园竞秀”“两岸叠翠”等美景尽收眼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怎能不油然而生?如今,东护城河沿岸的生态廊道处,都有不少市民早起锻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河道两岸几年前曾是市民随意倾倒垃圾的场地,加之屡禁不止的违章建筑,开封城市内河沿岸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表。
随着水系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添“绿”成为开封市民的共同心愿。
这几年,每到植树节,市政府都会制定专项方案,以便高效、有序地引导市民义务植树。
市民义务植树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当然,添“绿”不只是栽几棵树那么简单,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看来,这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
于是,以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为目标的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全面铺开。
此项工程既促进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又解决了农业耕种与林业发展的矛盾。
在蔡丘村,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种树不如种田,大片大片的庄稼地难得瞧见几棵树。
由于缺少林木遮挡,每年春季风沙肆虐不已,农民的丰收愿望一次次落空。
“自从防护林网建起来后,风沙小了,粮食产量也上来了。
现在一亩小麦能比过去多打十分之一的粮食。
”农民李和德高兴地说。
从“种树不如种田”到“要想种好田,还得先种树”,开封生态环境的改善见证了农业增产的喜人变化,也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思想认识转变。
如今,开封以路、河、沟、渠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加快完善,平原绿化、防沙治沙等工作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作为老工业基地,开封的化工、纺织等产业较发达,一度衍生出来的众多的小化工厂、小纺织厂,曾为开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当时在开封有近百家,有些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当生态文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时,这些小化工厂、小纺织厂就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在排污治理上缺乏技术、缺少设施,这些小化工厂的外排污水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导致一些河流水质指标长期不达标,成为当地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深思熟虑后,开封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刮骨疗伤”。
众多属于“小散乱污”的化工厂、纺织厂随之关停。
随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深入开展,开封水质环境逐年改善。
2016年,全市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21项考核因子的平均浓度连续多年达到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更多的企业加快了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步伐,经济也由此步入提质增效的发展快车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开封人都知道水系生态系统好,但在实际建设中,很多人曾犹豫不决,主要是怕搬迁后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
B . 开封城的内河沿岸曾经成为市民们随意倾倒垃圾的场地,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开封市市民的文明素养还不够髙。
C . 生态廊道绿化工程的建设,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得农民种的粮食增产了,从而实现了丰收的愿望,农民都很髙兴。
D . 众多小化工厂、小纺织厂虽然曾为开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在排污治理上缺乏技术、设施,其所排污水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 在蔡丘村声势浩大的水系生态系统建设中,所有要搬迁企业明知会有很大损失,但由于政府补偿得当,还是在最短时间内主动搬迁。
B . 开封市经过完整的水系生态系统建设,还在御河引入了体验游、文化游等新业态,使贯通后的御河景色美不胜收。
C . 对于绿化建设工程,开封市委、市政府认为不只是栽几棵树那么简单,但开封市市民认为绿化工程就是种树添绿。
D . 以前蔡丘村的农民认为种树不如种田,但现在认为要想种好田就要先种树,这是他们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大转变。
E . 2016年,开封市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8.9%,髙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完全得益于关停“小散乱污”的化工厂、纺织厂。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开封市为打造水系生态城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 (12分) (2018高三上·建平开学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在《旅行青蛙》里,藏着巴赞的电影理论陈思航近日,一只面无表情的青蛙在各大社交网络流行起来,唤醒了无数人的母爱与父爱。
它来自日本HIT-POINT公司制作的手机游戏《旅行青蛙》。
这样简单、休闲的一款游戏,竟登上了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游戏榜首位。
它为何让玩家蜂拥而至?借助电影创作的“窗户论”,青蛙游戏将画外空间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导着玩家们通过脑补进入自己的角色。
当青蛙不在家中的时候,玩家们难免要想,现在它踏上了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玩家们不免揣测它的心情,它在旅途上可能遇到的朋友,和它将要带回来的伴手礼。
当玩家们凝视着两个一成不变的场景时,总是免不了要陷入遐想——没错,遐想。
当玩家所能“掌控”的仅有两个场景的时候,遐想注定是没有疆界的。
“画外空间”被频繁地运用于电影创作之中,这可以从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的“窗户论”说起。
巴赞认为,电影银幕是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在这窗口之外,是无限延伸的世界。
换句话说,在巴赞的电影观中,世界就在那里存在着,摄像机所做的,仅仅只是选择窗口的位置。
优秀的电影创作者,永远不会放过对画外空间的运用。
首先,它可以使叙事更为完整,譬如观众们最为熟识的画外音,经常在影片的关键处起到推进、暗示、评论剧情的作用。
画外空间也可以使电影画面富有层次、扩充影像的意涵。
在某些时候,画外空间甚至可以替换成观众们所处的空间,由电影中的角色直接向观众发话。
但是,《旅行青蛙》主要利用了画外空间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特性:诱发玩家(观众)的联想,增强作品与玩家的交互性,从而丰富玩家的体验。
而在女性主义电影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这种手法的极端形式的体现。
例如,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印度之歌》中,大多数的戏剧性动作都发生在画外或者镜像空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