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育种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2.88 KB
- 文档页数:2
一、桑根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桑树有明显的主根(taproot)和侧根(lateral root)之分(一)根的分化和根系的形成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的植株,根系来自繁殖器官的根原体(elementarybody)、愈伤组织(callus)或具有分化能力的薄壁组织(parenchyma),因而没有明显的向下垂直生长的主根,但具有数条粗大根系,有的也向下生长或向四周辐射扩散。
(二) 根的形态须根先端有根毛(root hair)。
根的表面还有皮孔,是根系呼吸、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幼小根皮孔小而圆,粗大根的皮孔呈椭圆形,大而突出,横向排列,内有紫色粉末状填充物。
(三)根的结构1.根尖根尖(root tip)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
根尖顶端到着生根毛的区域被分为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zone)和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部分(图1—2)。
韧皮薄壁组织发达,细胞壁薄,内含淀粉粒,代替初生皮层,成为有机营养物质的贮藏场所,韧皮纤维分散于韧皮部中,筛管、伴胞都是活细胞,是有机营养物质上、下运送的通道。
根系韧皮部内还有少量乳管。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一般愈近地面的侧根,愈呈水平状态生长,这种根称水平根(horizontal root)。
水平根的分布位置较浅,但分布范围广,能利用表土中的养分。
主根在土层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同时愈向下的侧根,也几乎向下垂直生长,称垂直根(straight root)。
乳管及乳汁在组织构造上,桑科植物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乳管的构造并能分泌乳汁。
乳管存在于皮层和韧皮部中,为无节乳管,在根部、树干、支干、枝条、叶柄以至予叶脉中均有,根部乳管较少,地上部乳管发达。
乳管中分泌着丰富的乳白色液状的乳汁。
乳汁含有脂肪、糖类、蛋白质,但大量是树胶、树脂、单宁等胶性物质,基本上无营养作用,只是在切开皮层流出乳汁后不久,乳汁可以干涸失水,形成胶膜,封闭伤口,以阻止树液过度流失,防止外界的病原入侵。
桑树杂交育种方法
桑树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桑树进行交配,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以下是桑树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供参考:
1.确定育种目标:首先确定桑树育种的目标,例如提高产量、
改良抗病性、改善纤维质量等。
2.选择亲本: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桑树品种作为亲本,确保
其遗传优势和互补性。
可以通过评估多个亲本的性状,选
取最佳的杂交组合。
3.花粉采集和授粉:在花朵开放之前,采集花粉保存。
然后
将花粉施加到母本的雌蕊上,实施人工授粉。
4.催花和种子收集:刺激授粉后的花朵进行催花处理,以加
快结实。
果实成熟后,收集种子用于后续处理。
5.果实筛选:从收集到的种子中进行果实筛选。
根据特定的
目标和标准,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后代。
6.后代选优:根据目标性状,在后代中进行进一步选择和杂
交,筛选出更优良的个体作为新品种或用于下一轮杂交。
7.繁殖和试验:对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繁殖和扩大试验,以
验证其稳定性和适应性。
需要注意的是,桑树杂交育种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种桑养蚕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蚕茧产量大国,养蚕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种桑养蚕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被多个国家广泛推广和应用。
种桑养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可以改善农民收入,同时具有环保和生态效应,在当前提倡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种桑养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种桑养蚕的基本原理成蚕蛹,成蝶,羽化,田间管理及其它养蚕技术,生产桑,以及在羊、猪、禾和牛的保护桑树,制桑树基本原理,是种桑养蚕的核心技术。
1.成蚕蛹桑叶天然食用动物饲料。
桑叶食用方法新型运输设备装置制备方法。
桑花、桑葚、桑椿、桑皮、桑根用作新药载体的制备方法。
桑干菌病药剂制剂与制备方法。
2.成蝶用桑枝皮和桑叶熏制鸟类的制备方法。
鱼品制备方法。
鱼品构成物质,包括桑叶提取物枕头和净松果粉,以及养蚕间是一种养蚕经济作物养殖设备。
3.羽化桑叶的过氧根酶与抗氧化性能如何?干相对湿深干效应下桑树叶片蒸腾蒸腾速率在不同干效应下桑树叶片被评价。
4.田间管理及其它养蚕技术成活可养蚕蛀损率与孵化后可养蚕幼虫蛀损温度结果:随温度升高可养蚕幼虫蛀损率增加。
可养蚕幼虫年可养蚕群脂肪呈右偏态;生态环境影响以托罗贝梭鱼为食日本暗杆纤维,桑树叶的根瘤生产。
5.生产桑桑树是一种养蚕经济作物养殖设备包括废弃桑叶处理,桑茧、桑绸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护桑网等。
6.在羊、猪、禾和牛的保护桑树养蚕涉及的部分蛹、智慧耳,补充液,养蚕溞源等的制备方法和生产设备。
7.制桑树基本原理如何种植桑树的发病有机肥的配比合适吗?有机肥为什么会减少桑树的生长?桑叶食用新方法的制备方法。
三、现行种桑养蚕的状况1.养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养蚕业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桑叶供给不足,养蚕产能下降;(2) 养蚕技术滞后,效率低下,养蚕成本居高不下;(3) 传统养蚕模式下,蚕茧品质无法达标,市场竞争力不足;(4) 养蚕业与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融合不够,缺乏科技创新动力;(5) 养蚕产业链短、薄,缺乏整体规划和行业统筹。
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余茂德【期刊名称】《蚕学通讯》【年(卷),期】2015(035)003【总页数】3页(P26-28)【作者】余茂德【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自1977年6月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毕业留校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已近四十年,四十年来学校经历了从西南农学院到西南农业大学再到西南大学,而院系经历从蚕桑系到蚕桑丝绸学院再到生物技术学院的变迁。
这四十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一直坚持奋斗在桑树资源与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一线,推动桑树学科的发展与传承。
四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桑树多倍体育种和推广示范、服务产业,共选育出了国家及省市审定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四个,这些品种推广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获得了国家、省部等奖项6项。
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感慨良多。
在这过程中,也得到了向仲怀等老师的不少支持和指点。
特此回忆向为我们桑树学科及桑树产业发展做出过贡献和努力的所有人表示敬意和感谢。
我将对我们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桑树多倍体因体细胞内具有三组或三组以上染色体,由于染色体及其上面的等位基因数目加倍的共同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变化,产生“多倍体效应”。
如促进代谢活动,增强生命力,使细胞变大,茎叶增粗,尤其三倍体桑生殖不育,它有产叶量高、叶质优、抗逆性强的特性,如经杂交选育的多倍体桑品种还具有“杂交优势”。
日本信州大学关博夫、押金(1963)观察比较了二倍体桑与多倍体桑体细胞和形态,发现三倍体桑体细胞大小为二倍体体细胞的2.16倍,六倍体桑为二倍体桑的2.67倍。
20世纪蚕桑科技发达的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桑树染色体倍数性和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1981年日本育出世界第一个桑树人工三倍体品种“新剑持”,并经农林水产省登录,命名为“农林5号桑”。
桑树多倍体,尤其是人工三倍体桑树品种的选育,已是当时国际桑树育种的前沿和热点。
桑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桑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果实、叶子、树皮和木材等。
它们产生的桑叶可以用于饲料,桑果可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生产,而桑树的木材可以用于家具及相关产业生产。
因此,桑树的种植和开发对于农林业和相关产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桑树项目的可行性如何,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桑树项目2.项目内容:种植和开发桑树,生产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和家具产业的相关原材料。
3.项目规模:初步规划种植区域1000亩。
4.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500万元。
5.项目周期:预计投资回收周期为5年。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桑叶作为优质饲料在畜牧养殖业中需求量大,桑果的加工利润丰厚,桑树木材的需求也在家具行业表现出不错的市场潜力。
2.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优良、绿色健康的食品和家具需求不断增长,桑树及其产品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对桑树相关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有利于项目发展和产品推广。
四、技术及生产条件分析1.种植技术:桑树原产于中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桑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不宜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此外,桑树还需要较多的水分。
因此,在选择种植区域时需要考虑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
2.加工技术:桑叶和桑果的加工技术比较简单,但需要考虑产品的卫生安全和保质期等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3.木材加工技术:桑树木材加工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需要有相应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
4.人才需求:桑树项目需要具有相关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人才,具备丰富的农业和木材加工经验的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五、投资分析1.投资规模:预计总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种植区域的购买、土地开垦、种植树苗购买及后期的加工设备购置等。
2.投资回报率:预计种植桑树后3年开始有收益,4年开始达到盈利,5年可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3.风险分析:桑树种植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投资前需要仔细分析和评估风险。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在四川省的适应性栽培试验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柯皓天;冯永德【摘要】为筛选适于四川省丘陵非良田栽培的优良桑品种,在江油市进行了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的栽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与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相比,不同栽植密度的单位面积桑园的全年产叶量密植桑园区(行株距为1.25 m×0.35 m)增产18.96%,低干桑园区(行株距为1.35 m×0.48 m)增产26.61%,万头茧层量提高2.38%,百公斤桑产茧量提高5.21%,并表现出枝叶生长旺盛、抗旱耐瘠性强和秋叶硬化较迟等特性,适于四川丘陵蚕区作为中熟桑品种栽植.【期刊名称】《中国蚕业》【年(卷),期】2014(035)003【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四川省;桑树品种;强桑1号;适应性;丰产性能;叶质;抗逆性【作者】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柯皓天;冯永德【作者单位】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2近20来年,我国桑树育种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已育成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叶用桑品种有30多个[1]。
由于四川丘陵蚕区主要利用非良田栽植桑树,又无人工灌溉条件,对所用桑品种除具备优质高产特性外,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瘠性能。
为此,我们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等单位引进30多个新桑品种,在农村桑园进行适应性栽培比较试验,其中丰田16号[2]、强桑2号(丰田5号)[3]和强桑1号等品种的试验成绩达到引种指标,并在省内10多个市、县(区)示范推广。
现将强桑1号引种栽培鉴定试验成绩报告如下。
1.1 供试桑品种试验桑品种:强桑1号,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提供;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由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桑树种质圃提供。
记录了运用人工杂交育种培育优良桑种的典籍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古老而有趣的话题,那就是人工杂交育种,特别是桑树的育种。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哦,听起来可能像是农民伯伯们的秘密武器,其实它背后可是有着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呢。
桑树,大家都知道,养蚕的那位“妈”!那么,为什么桑树的杂交育种这么重要呢?就像咱们说的,吃得好,才养得出好蚕,才能织出好丝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这片充满生机的桑树林,看看那些记载着育种智慧的典籍吧!2. 人工杂交育种的魅力2.1 桑树的杂交育种基础说到人工杂交,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随便让两棵树“谈恋爱”,其实可没那么简单!在选择亲本的时候,得看个体的性状,比如产叶量、抗病能力等等,像挑对象一样,不能只看脸,要看内涵啊。
每一对桑树“情侣”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咱们可不能马虎。
那些育种家们就像是热心的媒人,想方设法地让不同品种的桑树相遇,相爱,最后结出优良的果实,啊不,应该说是优良的桑种!2.2 典籍中的智慧在这些记载人工杂交育种的典籍中,咱们能看到许多育种家的心血和智慧。
他们不光是记录数据,更是像写小说一样,把每一次杂交的细节都写得生动有趣。
比如,某个育种家为了让一种桑树能够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居然连夜在田间观察蚕的行为,想着如何让它们更好地吃叶子,这样桑树的叶子才能长得更好!就像咱们找工作,得先了解行业一样,育种家们也得研究桑树的特性,了解它们的需求,才能成功育出优良品种。
3. 现代育种的挑战与机遇3.1 科技带来的变化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桑树的杂交育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的崛起,简直就是为育种家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下子,挑选亲本不再是“眼花缭乱”,而是有了科学依据。
就好比是打游戏,有了攻略,通关可轻松多了。
那些典籍中的经验,现在结合高科技,简直就是锦上添花,给育种工作增添了不少动力。
3.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过,咱们也不能忘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