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3.55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我与社会》教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砚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晓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本人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当本人的义务。
今天我们就研究《我与社会》二、新课研究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XXX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21XXX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XXX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XXX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XXX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XXX的日志节选”。
暑假里,中学生XXX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构成(二)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独立,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和合作探究。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匮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八年级学生可能对社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纠正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康辉2分钟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思考: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1—6页)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3、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怎样的?(重点)4、社会关系有哪些类型?【新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情境一:周六早上6:30,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与个体的关系;2.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社会的概念、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社会中的各种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什么,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社会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组织。
3.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分析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5.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这些技能。
6.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问题的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7.活动设计(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设计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并在小组内讨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8.总结(10分钟):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2.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3.学生对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理解程度;4.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练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我与社会》的心得体会,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以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六、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一些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及时反馈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单元素养目标
【2022新课标】
道德修养: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初步具备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
1.知道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2.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
4.培养全面、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②走进工厂,看到……③走进商场,看到……④走进博物馆,看到……⑤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教师总结: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二)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4)(PPT图片+材料呈现)2024年你了解了哪些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你有什么感悟?感受这些社会生活对我们有哪些意义?时政一:观看视频:嫦娥六号取土回家之路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时政二:5月21日上午十点,一辆罐车缓缓驶入河北燕郊一家粮油公司。
一个小时后,这辆罐车满载三十多吨大豆油驶出厂区。
鲜为人知的是,这辆满载食用大豆油的罐车,三天前刚将一车煤制油从宁夏运到河北秦皇岛,卸完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
时政三:观看视频:广州三元里:电动自行车观看视频材料阅读思考并感悟各抒己见了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表现。
了解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禁止入村停放。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打响广州城中村禁停电动车的“第一枪”。
根据三元里经济联社发布的《关于对提前将电动车移至村外的奖励通告》(以下简称《通告》),5月16日0时后,对仍未自主移至村外的车辆进行有序清理。
教师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社区)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国家)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PT图片+材料呈现)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逐步促使学生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甘愿奉献等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体验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安排】 2课时,每站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具使用】学生课前准备、粉笔、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示标(约5分钟)
(故事导入)1920年在印度人。
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能见到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的森林。
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脚走动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了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三岁。
这两个小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脚行走,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
吃素食,要吃肉。
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
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从这则故事到底说明个人与社会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课题)第五课积极融入社会第一站我与社会
〖或者:
让学生事先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环节,揭示课题。
(在课堂上,选派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发言代表进行新课导入,时间限制在5分钟之内。
)〗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约2分钟)
自学指导
请你在3分钟之内快速浏览P54-56的内容;然后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在5分钟之内,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最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各展所长。
讨论、组织思考题如何讲解事宜,并选出1名发言代表担任讲解工作。
(5分钟左右的时间准备。
)
思考题:
1、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本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
①找出自己的位置②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3、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举例说明我们每天生活中所使用的
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关系
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
4、什么是社会
5、活动:讲述故事《鲁滨孙漂流记》,配合课本第57页“心理学的感觉剥夺实验”,来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13分钟)
(在巡视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作适当的点拨)
四、学生讨论,讲解或问答问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约15分钟)
(方法: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帮忙找出“老师”的不足,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讲解同一个问题。
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
思考题1、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老师指出:说明个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发现,如果离开了人类社会,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思考题2、让学生看课本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
①找出自己的位置②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指导学生落实到P55第三自然段)
思考题3、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举例说明我们每天生活中所
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
有什么关系
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
(指导学生落实到P55楷书)
教师总结:
第一、社会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
第二、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教育、科学以及文学、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精神生活条件。
第三、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产生与变化也同社会紧紧相连,所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的生活都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
总之,每个人都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考题4、什么是社会
(指导学生落实到P56“知识链接”)
5、活动:讲述故事《鲁滨孙漂流记》,配合课本第57页“心理学的感觉剥夺实验”,来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一个人在荒岛上很难生存,所以我们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五、归纳小结,当堂训练(约10分钟)
(一)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个人、集体与社会第五课
积极融入社会
(二)对照学习目标,巩固目标思考题,做堂堂清练习
堂堂清练习
一、必做题:
1、以下哪一句名言说明责任来自公民身份()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
A、奉献精神
B、吃苦精神
C、具有坚强意志
D、以上都不对
3、实现由“生物的我”向“社会的我转变”,只能通过()
A、自身的努力奋斗
B、社会化
C、父母的养育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名言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以下内容中体现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①依法向国家纳税②女教师殷雪梅舍命挡车救学生③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为国争光④某示范高中把“差生”赶出校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六、预习准备
请你预习:P57-63的内容,并准备导语的设计和新课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