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99.40 KB
- 文档页数:5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其建筑高度达到 632 米,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在设计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上升的外观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系统,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包含了办公、商业、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极高,对施工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在混凝土泵送方面,需要采用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输送到几百米的高空。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装监控系统等。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大楼的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达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其建筑形态优美而独特。
大楼的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承受了巨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同时,为了抵御迪拜炎热的气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和铝板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效果。
在施工方面,哈利法塔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迪拜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
此外,在超高泵送混凝土、钢结构安装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完整版)高层建筑案例分析——马赛公寓一:---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马赛公寓这一高层建筑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马赛公寓是一座位于马赛市中心的超高层公寓,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建筑特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建筑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使用材料等。
2. 建筑概述马赛公寓位于马赛市心脏地带,共有XX层,总高度约XXX米。
该建筑外形独特,采用了现代风格的设计,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
建筑核心区域包含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配有高品质的居住设施。
3. 建筑结构马赛公寓采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造,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精确,每一层都经过仔细计算和测试,确保能够承受高风压和地震力量。
4. 设计理念马赛公寓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现代、舒适且环保的居住空间。
建筑外墙采用隔热材料,以减少能耗,并且配备了高效的节能设备,如太阳能板和地源热泵。
此外,公寓还注重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以增加居住舒适度。
5. 使用材料马赛公寓使用了高品质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
外墙采用了特制的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和防水性能。
地板采用了优质的实木材料,墙壁采用了环保型的装饰材料,配有高品质的瓷砖和卫浴设施。
6. 建筑特色马赛公寓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外形设计,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高品质的室内装修,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 先进的节能设备,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安全性能卓越,采用了先进的火灾报警和防护系统。
7. 结论总结马赛公寓这一高层建筑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建筑在结构设计、设计理念、使用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还体现了现代化和环保意识。
马赛公寓的成功建设为未来其他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注释:- XX层:具体楼层数;- XXX米:具体高度;- 高风压:指风的作用力;- 节能设备:指具有节能功效的设备;- 太阳能板:指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地源热泵:指利用地下土壤或水体中的热能进行空调和供暖的装置;- 玻璃幕墙:指采用玻璃作为外墙装饰材料的建筑外墙;- 实木材料:指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材料。
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Introduction: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然而,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面临着更高的火灾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全球几起著名的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探讨其原因、启示和应对措施。
Case Study 1:塔吉·表哥大厦(Tacchi Bigo Tower), 上海,中国一级标题:起火原因2010年11月15日,在上海市虹口区港兴路发生了一起致命的火灾事故,造成58人丧生。
事后调查发现,起火是由于电源箱短路导致的。
二级标题:启示这一事故提示我们,在超高层建筑中要确保电力设备和线缆都处于良好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对消防门、喷淋系统等重要消防设施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检查维修措施。
Case Study 2:格雷夫通行证之塔(The Torch),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级标题:起火原因2015年2月21日,迪拜的超高层建筑“The Torch”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
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发的。
二级标题:应对措施作为该案例中的应对措施之一,这座大楼配备了自动喷水系统和消防设备。
然而,由于消防设备失效以及维修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等问题,事故造成了多个单位被毁。
Case Study 3:盛京银行大楼,沈阳,中国一级标题:起火原因2018年11月16日,在沈阳市沈河区新北站街发生了一起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
“盛京银行大楼”的橱柜着火导致整栋建筑物被烧毁。
二级标题:启示该事件提示我们在超高层建筑中注意厨房系统和用电安全。
例如要确保厨房通风良好,并定期清洁检查厨房电器设备。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电力设备和线缆是导致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超高层建筑的电力设备和线缆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
其次,消防系统的运行状态至关重要。
无论是自动喷水系统、喷淋装置还是火警自动报警系统都需要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人口密集与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一个具体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一、案例背景本次分析的高层建筑名为“XX 大厦”,位于某繁华都市的核心商务区。
该大厦总高度为 280 米,共 68 层,主要用途包括办公、商业和酒店。
二、建筑设计分析(一)外观设计XX 大厦的外观采用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设计,线条简洁流畅,不仅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还能充分展现建筑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然而,在某些角度,玻璃幕墙的反光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光污染。
(二)结构设计大厦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核心筒内布置了电梯、楼梯和设备管道等,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得到了高效利用。
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复杂,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较高。
(三)功能布局办公区域分布在中低楼层,视野开阔,通风良好;商业区域位于底层,便于吸引人流;酒店则位于高楼层,能够提供较好的景观视野。
但在功能转换区域,如商业与办公的过渡层,空间利用不够灵活,存在一定的浪费。
三、施工过程分析(一)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顶升模板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但在某些节点的处理上,如钢结构与混凝土的连接部位,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需要更加精细的施工工艺。
(二)施工管理施工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施工进度的把控上,由于受到天气、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延误,需要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调配。
(三)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噪音、处理建筑垃圾等,有效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但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超过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实例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高楼大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超过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成为实现高楼大厦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几个实例为基础,分析超过米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原则、技术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实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座地标性建筑。
它高500米,是中国第一高楼。
在设计上,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一种双心核心筒结构。
这种结构将核心筒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核心筒用于承载垂直荷载,外层核心筒则用于承载横向荷载。
这种设计能够提高整个建筑的抵抗力,同时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例二:迪拜塔迪拜塔是全球最高的建筑,高达828米。
在设计迪拜塔的核心筒时,设计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考虑到迪拜地震活动频繁,核心筒的设计需要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并在核心筒内部设计了减震装置。
这些减震装置能够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小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实例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高415米。
在设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筒时,设计师们面临着高风压和风引起的摆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双心核心筒设计。
内层核心筒用于提供垂直和横向刚度,外层核心筒用于提供抗风性能。
此外,他们还在核心筒上部设置了风阻尼器,用于减少风引起的摆动。
结论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超过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
采用双心核心筒设计、钢筋混凝土材料和减震装置等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抵抗力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推进,超过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将会不断进步,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基础。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实例上海中心大厦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座超高层摩天大楼,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二塔楼。
该建筑于2024年开始建设,于2024年底竣工,建筑高度632米,共有128层。
下面将对该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从建筑设计和结构上来看,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超高层建筑的国际通行构造思想,结构以核心筒支撑,外部还采用了框架结构,并设置了风洞试验,确保了建筑在高风压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设计师还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上运用了象征上海发展和繁荣的元素,如“双钱字”、“滚针式针线”等,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对市民的服务。
施工队伍通过精密计算和控制来减少对周边建筑和地下管道的影响,同时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证建筑施工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最小化干扰。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观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上海全景的绝佳场所。
第三,上海中心大厦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如高性能隔热玻璃、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等,这些材料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节能控制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
最后,上海中心大厦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表现出色。
建筑运营方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系统,对建筑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了建筑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建筑还设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应急预案,以保障建筑内部人员和游客的安全。
综上所述,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典型的超高层建筑案例,不仅在建筑设计和结构上具有创新和卓越性能,而且在施工、材料选择、环保和管理方面也表现出色,为其他类似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该建筑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高层住宅案例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城市居民居住的重要选择之一。
高层住宅在提供更多居住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高层住宅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一:小区名称 1小区名称 1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由知名开发商打造。
(一)建筑设计该小区的建筑外观现代简约,线条流畅,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视野。
户型设计较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空间利用率高。
同时,还设置了多个阳台和飘窗,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二)配套设施小区内部配套设施齐全,有花园、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还有地下停车场和电动车充电设施,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三)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筑结构稳固,墙面平整,防水处理到位,没有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
然而,该小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地处繁华地段,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居民出行不太便利。
另外,小区周边的商业噪音较大,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案例二:小区名称 2小区名称 2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高层住宅小区。
(一)节能环保该小区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
采用了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设施,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二)智能化管理引入了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电梯智能控制等,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三)绿化景观绿化景观设计独具特色,打造了多层次的绿化空间,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但该小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户型的通风效果不佳,夏季室内较为闷热。
此外,小区周边的公共交通不太发达,居民出行依赖私家车,增加了交通压力。
三、案例三:小区名称 3小区名称 3是一个老旧的高层住宅小区。
(一)改造与升级为了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级工作。
包括外墙翻新、电梯更换、管道维修等,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着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结构和技术等方面体现着建筑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结构特点、功能布局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螺旋式外观和高度而备受瞩目。
从设计理念来看,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式外形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有效减少风阻。
这种独特的设计是对自然风环境的巧妙适应,降低了风力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结构方面,大厦采用了先进的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核心筒、巨型框架和伸臂桁架。
核心筒提供了主要的竖向承载能力,巨型框架则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伸臂桁架则有效地连接了核心筒和外框架,共同抵抗水平荷载。
功能布局上,上海中心大厦涵盖了办公、商业、观光等多种功能。
低区为商业区域,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入驻;中区和高区为办公区域,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空间;顶部则设有观光厅,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
上海中心大厦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它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同时,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人流量,促进了区域的发展。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的建成无疑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设计上,哈利法塔的外形简洁而优雅,修长的塔身直冲云霄。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的几何形状,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色。
结构方面,哈利法塔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体系。
为了应对高度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风力,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加强措施,确保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功能上,哈利法塔包含了办公、住宅、酒店和观景台等。
它不仅提供了高端的办公和居住空间,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成为了迪拜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繁星般璀璨,它们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人类建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探寻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技术创新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以其独特的螺旋式外观和令人瞩目的高度,成为了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这座建筑总高度 632 米,地上 127 层,地下 5 层。
从设计理念来看,其螺旋式的外形设计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减少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上海多风的气候特点,在保证建筑稳定性的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在结构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而巨型框架和伸臂桁架则增强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侧力能力。
这种复杂而精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大厦能够在承受巨大重量和风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固。
在功能布局上,大厦集合了办公、商业、观光等多种功能。
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既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又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例如,高层区域主要用于办公,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空间;而观光区域则位于顶部,让游客能够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在绿色建筑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采用节能的幕墙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一系列环保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这座高达 828 米的建筑,无疑是世界高层建筑的巅峰之作。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的形态。
其建筑外形优美流畅,充满了艺术感。
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三翼围绕核心筒的结构体系,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哈利法塔使用了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材,以确保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和压力。
同时,先进的建筑技术也使得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功能方面,哈利法塔包含了办公、酒店、公寓和观景台等多种设施。
高层建筑实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中拔地而起。
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杰出代表。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深入分析高层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位于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
这座摩天大楼高达 492 米,其独特的外形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它采用了流线型的外观,减少了风阻,同时也赋予了建筑一种动态的美感。
建筑的结构设计更是精妙绝伦,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体系,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上,环球金融中心集办公、商业、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内部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也十分出色。
高速电梯能够快速地将人们送达各个楼层,大大提高了人员的流动效率。
而且,电梯的分布和数量经过了精心的计算和规划,以避免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的情况。
此外,大楼的智能化系统也为其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自动化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人员数量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再来看广州的中信广场。
这座建筑高度达到 391 米,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的外观简洁大方,以直线条为主,展现出一种挺拔、坚毅的气质。
在结构方面,中信广场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既保证了结构的强度,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中信广场的商业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底层的商场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为周边的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便捷的购物和休闲场所。
办公区域的布局合理,采光和通风良好,为办公人员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大楼还配备了先进的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保障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而深圳的地王大厦也是高层建筑中的佼佼者。
其高度约 384 米,曾经是深圳的第一高楼。
地王大厦的外观设计独特,绿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人一种清新、现代的感觉。
在建筑技术方面,地王大厦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顶升法施工技术,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更加快张,技术也更加成熟,各种各样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但解决了诸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都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都市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而,越来越多高层、超高层建筑在都市中心矗立,她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当代建筑技术结晶,成为展示都市发展成就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构造浮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浮现创造了条件。
高层建筑除先进构造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体现。
当前,作为都市地标高层建筑十分多见,肩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如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发呈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当前发展最快地区之一。
随着西悉尼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注投资热点。
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都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种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突出节能高效设计理念。
对此,urban office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以“都市上升”为主题这一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结合体,楼底部是融合在一起,之后随着楼层升高而提成两栋。
以各自扭转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纽约办公室已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马赛公寓姓名:陈彬勒·柯布西耶是我最喜欢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是20世纪最建筑师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所设计的建筑很多都举世闻名,当然,也包括今天我要分析的马赛公寓。
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有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
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
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而马赛公寓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
1马赛公寓坐落于坐落于法国马赛boulevardMichelet 13000 Marseille。
自1946年开始设计,1952年完工。
是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
左图为马赛公寓的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周围绿树环绕,周围景观设计的简单明了。
可以说环境十分宜人。
下面我们从各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具体组成。
基本资料马赛公寓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建筑,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18层,其中底层架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
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通高,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
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是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
建筑外观马赛公寓还设有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
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大楼的7、8层是商店和公用设施,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
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
作者:陈浩
作者单位: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 200041
1.王浩.肖青.于楠.吕昂.成世峰.刘红涛某超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会议论文]-2008
2.雷鸣高层住宅无一建有避难层[期刊论文]-建筑工人2009(8)
3.WOHA.李昭君米特住宅[期刊论文]-建筑技艺2010(6)
4.孙蓬鸥.曹兔荣.崔林.赵辉超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2006(6)
5.曹卓.Cao Zhuo深圳万科"金域蓝湾"三期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7(11)
6.孙国红.陆道渊.于海博.全希坤大连小平岛假日公寓超高层住宅抗震设计[会议论文]-2008
7.克莱德河畔高层住宅,格拉斯哥,英国[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08(10)
8.卫彦渊.Wei Yanyuan从超高层住宅"晓庐"透视当今香港都市人居模式[期刊论文]-住宅科技2006(2)
9.李海乐.任智劼.Li Haile.Ren Zhijie建筑中的控制及其显现——"玛雅上层"高层住宅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08(10)
10.李茉城市生态承载力下的超高层住宅优化设计策略[学位论文]2009
1.施红军超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计算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06)
引用本文格式:陈浩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会议论文]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