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修改统计图表(二)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时统计(2)
1.师提问: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是什么?
师小结:求平均数的实质就是将几个数在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变为相等。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引导回答: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要运用这组数据的总数除以总份数。
3.出示具体实例求平均数。
(1)课件展示:
学生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课件出示第97页例5的表格。
提问:求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上一组求平均数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独立算出数据的平均数。
视频展示学生作业。
小结:求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上一组相同的都是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到平均数,不同的是这里的总数和总份数都要先算出来,再求平均数。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98页第5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
)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1.教学时,应多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计算比较繁琐,要训练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第十七课《制作数据图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他们自己前期制作的数据表,选择相关的数据序列创建合适类型的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初步调整。
对已经创建的图表,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图表的类型。
学生能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用图表表示数据所带来的视觉感受。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图表类型的选择
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树立信心提高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需要创建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初步调整;
根据需要更该图表类型
教学难点:图表类型的选择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4、教学准备:课件图表
3、教学过程设计:。
《统计图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常见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表示,并能正确解读统计图表所传达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绘制和解读。
2、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表在反映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
(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实例,如班级考试成绩的统计图、商场销售数据的图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图表。
2、知识讲解(1)条形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构成(横轴、纵轴、直条),通过实例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晰地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多少),并展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点、线),阐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具体数据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扇形统计图介绍扇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扇形、圆心角),说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直观地展示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要点。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数据,让学生讨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并说明理由。
然后小组合作绘制所选的统计图表。
第十七课制作数据图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数据创建图表2.学会对数据进行不连续选择3.能够使用图表工具修饰图表过程与方法:通过根据不同数据特点创建不同类型图表的学习,能熟练运用各种类型图表呈现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践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应用观,将技术作为表达的辅助工具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excel已经有一段时间,感受着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
对于基本的操作技能不难掌握,但是如何针对需求来呈现数据,为什么要用图表,怎样选择合适的图表, 这一系列问题却是困扰学生的。
图表呈现的数据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快的集中,但要学生明白不能为了做图表而做图表,图表只是数据呈现的一种形式,图表的制作应该做为表达的一种工具支撑。
三。
重点难点(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本节内容主要是使用适合的图表来呈现数据。
主要包含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三种典型的图表。
涉及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数据的不连续选择、图表创建和使用图表工具对图表的标题、图例、数据标签、背景和样式等进行设置。
di-language:AR-SA'>图表呈现的数据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快的集中,但要学生明白不能为了做图表而做图表,图表只是数据呈现的一种形式,图表的制作应该做为表达的一种工具支撑。
教学重点1.不连续数据的选择2.图表的创建1.知识迁移:类比文件的不连续选择(ctrl控制键)2.教师演示:图表呈现的是相应的数据,由此,数据的准确选取是制作图表的关键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类型的图表来呈现数据1.利用excel本身的鼠标悬浮提示信息功能,引导学生阅读并选择2.联系生活,让现实照进课堂,比如日常所看到的一周天气预报的呈现方式是折线图。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图表的概念和优势1.请大家来看你面前的一张数据表,是关于什么内容的?2.就初中段而言,哪个年级的近视人数最多,有多少?3.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看一看“近视人数”一列数据的呈现(出示图表),你再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4.刚才我们用图的方式将表中“近视人数”的数据呈现了出来,因此我们叫它“图表”5.你觉得图表有哪些优势?活动2【讲授】图表的制作1.看到大家跃跃欲试了,那请你们打开桌面上的数据表,尝试着在“插入”菜单里来完成这样一张图表吧,注意,我们需要呈现的是从初一到高三的“近视人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看到大家都在努力的尝试,也有那么几位同学成功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困惑的地方其一,没有想清楚你的图表要呈现的数据,所以没有选择数据就去放置柱形图了其二,明确了要选择年级和近视人数两列数据,但是无法实现不连续选中(ctrl)其三,当数据表出现时,我们发现菜单中出现了“图表工具”,包含设计、布局和格式,请你根据你的经验,将图表的背景、数据标签、标题等进行美化活动3【活动】探究: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表示数据1.打开“养狗动机调查表”,先理解表格内容,要求使用图表呈现“青少年”这个群体三个养狗动机分别占总数的比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统计图表》◆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设置“问题1”和“问题2”,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体会总体及其分布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理解总体分布的意义、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作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复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的一些统计图,并探讨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通过对2001年上海居民的支出构成情况的不同统计图表展现形式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用途.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给出了两台自动售货机销售情况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茎叶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用途,以此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的能力,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数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复习初中学习的统计图表(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图、扇形统计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各自特征,恰当地选择图表分析样本的分布.【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逐渐掌握用恰当图表表示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统计图表表示的意义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学重点】: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及用途. 【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示. 多媒体课件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问题1:根据下列数据列出统计数表4,5,6,1,2,8,4,7,9,8,1,5,6,4,2,7,9,3,4,5,8,7,6,2,4,5,8,6,5,6,8,9,8,9,6,8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数据完成下表:总结:数据出现的次数即为频数。
问题2:什么叫条形统计图? 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并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绘制条形图的步骤:1、根据图纸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第十七课制作数据图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图表的意义,学会根据数据来创建图表;掌握数据和图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图表来简单分析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趋势;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数据来创建图表;掌握数据和图表的关系。
教学难点:不连续区域中的数据选定操作;能利用图表简单地对事物内在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导入引入:网页展示一组日照数据,让学生回答哪个城市第一,哪个城市第二,对比下面的图表数据,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活动2【讲授】一、【图表的作用及组成】1.图表的作用:可以将数据更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2.了解图表各组成部分名称:数值轴、分类轴、图例项、绘图区、图表区活动3【活动】二、【根据数据创建图表——数据是创建图表的基础】1.布置任务:a.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stu-29中的画龙点睛.xls”文件,单击“任务一”工作表;b.一步创建图表:选定A4:M15区域(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的快捷按钮,在打开的“图表向导”对话框中单击“完成”即可生成一个图表。
)(或单击插入菜单中图表---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中单击"完成"即可生成一个图表_)2.布置任务二: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改动表格中任意一个数据,观察图表有何变化?过渡:完成了任务一、二后,我们接下去的任务将越来越难了。
老师已经统计了中美俄以及其他国家的奖牌数,而且完成了一张金牌的饼图,大家可以看到前三个国家所得金牌数占总的金牌数的百分比。
3.布置任务三:根据任务三中数据,生成银牌的饼图并保存。
(如何选定两个或多个不连续数据?)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回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的不同类型的图表,而且大家在完成任务中也接触了柱形图和饼图,其实EXCEL提供了14大类,120余种的图表类型,各类图表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统计(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正“字的统计方法,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三、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四、教学具准备: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食堂里的叔叔阿姨想请老师帮忙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喜欢吃什么青菜!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全班的情况呢?生: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二)介绍“正”字统计法出示4种青菜:茄子、白菜、菜椒和胡萝卜。
(将图片帖在黑板上)师:在这四种蔬菜中,你最喜欢吃的一种蔬菜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食堂的叔叔阿姨怎么才能了解我们全班的情况呢?(记录)那该怎样记录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
●喜欢哪种蔬菜就在下面划√。
●喜欢哪种蔬菜就在下面画О。
●喜欢哪种蔬菜就在下面画小星星。
●喜欢哪种蔬菜就在下面写上一笔,用写“正”字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种记录方法最好,为什么?(“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5个人,记录完毕时可以5人5人数,快速方便。
)(三)绘制条形统计图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人)观察统计图表格:每个小格代表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下向上涂,还是从上向下涂?为什么?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整理统计出的结果,可以用统计图,也可以用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统计表:方便,清楚。
统计图:直观,形象。
(四) 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问题1、喜欢胡萝卜的有几人?2、喜欢什么蔬菜的人最多?3、喜欢什么蔬菜的人最少? ……(五)练习1、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结合第95页“我们的生日”进行统计)视频1:生活中的数学——填写一个小组成员出生月份的统计表2、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