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进行如下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本课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些小葫芦,但他一直渴望得到一个大葫芦。
他在邻居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一个大葫芦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故事的主题,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能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通过故事理解种葫芦的过程和得到的喜悦。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主题,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葫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葫芦的特点。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反复阅读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4. 故事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阅读和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2. 板书生字词:葫芦、种、得到、邻居、帮助七、作业设计(1)主人公种的是什么?(2)主人公得到了什么?(3)主人公得到大葫芦的过程中,谁帮助了他?2. 答案:(1)主人公种的是葫芦。
(2)主人公得到了一个大葫芦。
(3)主人公得到大葫芦的过程中,邻居帮助了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掌握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下面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及拓展活动。
课文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讲述者种葫芦的经历,教育学生要有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葫”“芦”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懂得看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部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葫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展示葫芦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说出与葫芦有关的词语。
2. 自由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讲解生字:讲解“葫”“芦”等生字的写法和意思,让学生组词。
4.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讲述故事: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2. 朗读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交流感悟。
3. 讨论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并进行拓展延伸。
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我要的是葫芦板书内容:1. 生字:葫、芦、细、叶、藤、挂2. 词语:奇怪、邻居、提醒、自言自语、一个劲3. 故事情节:种葫芦叶子变黄请教邻居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通过讲述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劝告,只关注葫芦的大小,不注意叶子和藤蔓的保养,结果葫芦长不大还烂掉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葫”“芦”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学生能理解寓言故事的大意,并能复述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会认“葫”“芦”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大意,并能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引入葫芦,让学生说说对葫芦的了解,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讲解寓言故事的大意。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题目要求,引导学生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复述故事,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复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要的是葫芦种葫芦的人→只看葫芦→不听劝告→葫芦长不大还烂掉了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故事给家长听,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同时,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需加强,我将在课后多布置一些有关生字词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欢迎参考阅读!我要的是葫芦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
(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
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
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章节。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种葫芦、盼葫芦、摘葫芦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2. 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如:葫、芦、藤、蔓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葫芦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3. 讲解生字、新词:针对学生找到的字词进行讲解,让他们学会正确读音和书写。
4.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学的词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寓意,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我要的是葫芦2. 生字、新词:葫、芦、藤、蔓等3. 课文重点句子:小男孩种葫芦、盼葫芦、摘葫芦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新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回答问题: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答案:(1)略(2)例:我用新学的词语“葫芦”造了一个句子:小男孩种的葫芦长得很大。
(3)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语气不够自然,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体会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下面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阅读与理解,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思想、情节发展、角色描绘等方面。
还包括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以及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寓意。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4. 巩固生字词,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学会关爱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2.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寓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朗读练习: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6. 书写练习:让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要的是葫芦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珍惜生命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了对生字词的讲解和文章寓意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各自的感悟。
朗读和书写练习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及书写水平。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原文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水平和朗读水平。
三、教育目标: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边看第一幅图边讲)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不过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
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应注意的读音。
2、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
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
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
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读生字词卡片。
课文(四)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句子理解和课文主旨领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课主题——葫芦。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读写练习。
4.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让学生学会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课文中的因果联系。
7.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2. 生字词:葫芦、叶子、藤、盯、慢、稀、落3. 句子理解:找出课文中的因果联系4. 课文主旨:事物之间有联系,要全面观察,细心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葫芦与叶子的关系图。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插图。
(3)见学生个人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在找出事物联系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进行小练笔,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的掌握1. 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尝试标注出生字词。
2. 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些生字词,讲解字义、字形,并进行示范书写。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
该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孩子和他的葫芦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自然规律和事物的真实价值。
我们将详细学习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分析语言特色,理解故事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如“葫、芦、藤、盯、慢”等,并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朗读及理解。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观察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颗葫芦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通过挂图和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生字学习: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种了一颗葫芦,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6.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孩子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7.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2. 生字词:葫、芦、藤、盯、慢3. 故事情节:孩子种葫芦→叶子被虫吃→没有葫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写在田字格上,并抄写一遍。
(2)回答问题:孩子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生字词:葫、芦、藤、盯、慢(2)孩子没有得到葫芦,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发现叶子上的虫子,没有及时解决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情景引入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023我们要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要学习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书写。
本课的生字词有:"葫芦"、"藤"、"叶子"、"小葫芦"等。
再次,我们要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从中受到教育,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并将这个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会用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读音和书写。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布置了两道题目: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反思,我会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类似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将所学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从中受到教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并将这个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一些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023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你们呈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教材中的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本课讲述了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以及他最终明白要想得到葫芦,就要付出劳动的代价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旨,懂得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果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的重点为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在于理解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以及他最终明白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课文课件、葫芦图片、种植工具模型等教具,以及课文朗读录音、种植视频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葫芦的图片,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然后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2. 朗读课文:学生们跟读课文,我指导他们正确发音,注意语调的起伏。
3. 讲解课文:我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们理解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以及他最终明白的道理。
4.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随堂练习:我出了几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回答,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颗葫芦,下面写上“付出劳动,收获成果”的字样,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课文的主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 请学生们思考,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写一篇短文,为《我付出的劳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们表现积极,对课文的理解也比较深入。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作业环节,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完成,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学生们思考,付出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成果,更在于过程中的成长和积累。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你喜欢什么?”妈妈问我。
“我可以要一个葫芦吗?”我问。
“葫芦?”妈妈说,“你想干什么?” “我想玩。
”我回答。
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看也没看我,就说:“好的。
” 我很高兴地跑到花园里耍起来,其它孩子都羡慕我的葫芦,但是他们的葫芦都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圆。
我拿着我的葫芦跑来跑去,我很自豪,我觉得我的葫芦是花园里最好的,我不停地秀琴那个葫芦有多么漂亮,多么好看。
我真的很喜欢我的葫芦。
可是,当妈妈忙完了做饭走出来的时候,她看见了我的葫芦,却很奇怪地问:“怎么了?这不是捏面人做的葫芦吗?你去买一个吧!” 我摇头,“我不要去买一个,这个葫芦是我最喜欢的。
” “是吗?”妈妈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会呢?” “因为这个是我自己捏的。
”我总是很爱我的东西。
教案课前导入1.游戏猜谜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猜谜能力。
2.看图片猜物品,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感受文本1.朗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
2.观察图片,了解葫芦是什么样子的,并鼓励学生从图片中思考葫芦的特点和用途。
3.学生根据课文原文,口述自己看到的葫芦性质、大小、颜色等特点。
第二阶段:理解文本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想要一个葫芦?”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帮助学生把观察、想象和语言相结合,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4.学生自由朗读文本,自我理解并理性发挥。
第三阶段:掌握语言1.学习相关词汇:葫芦、干、玩、羡慕、漂亮、捏、自豪。
2.学生分组进行词语小比赛,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增强记忆。
3.文本中的句子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的语言要素。
4.学生根据课文原文编排、运用相关语言进行书写、交流和表达。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葫芦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熟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隐含的寓意。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复习旧知1、复习词语:摘葫芦游戏2、复习词组3、有感情复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二、自读课文,自主探究1.读一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同桌讨论)2.请学生到黑板上,根据老师提供的道具来说说原因。
三、品读课文,突破重点1、用“—”画出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和说的话,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叶子、虫子及葫芦的关系)(1).预设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①有感情朗读(不在乎的语气)②将感叹句改为陈述句③种葫芦的人是个自大的人(2).预设二:“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有感情朗读(读出喜爱的语气)②盯→目字旁关于动作的字③自言自语→()言()语拓展延伸④种葫芦的人是个喜欢葫芦的人(3).预设三“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①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②疑问句改成陈述句③种葫芦的人是个不听别人劝告的人四、揭示寓意,突破难点1、了解叶子与葫芦的关系。
2、想一想: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种葫芦的人的心情怎么样?五、小练笔结合老师提供的词语,写一写: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地说:“____。
”六、说一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叶子再一次爬满了蚜虫,他会…… 同桌讨论,自由说话。
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绿叶蚜虫(不用治)有联系小葫芦黄了、落了第二篇:我要得是葫芦教案《我要得是葫芦》上课教师:张忠兰一、教学目标1、写好并能认读本课生字字。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及教
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原文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刘仲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第【1】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这是什么?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没叶的苹果图)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
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