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评估观察要点与预防护理2018年-7-10
- 格式:ppt
- 大小:23.76 MB
- 文档页数:77
压疮分期一期:2种方法判断(1)皮肤发红翻身后30分钟颜色未改变。
(2)拇指按压皮肤未变白。
二期:水泡形成或红肿(皮肤发硬),未浸润到真皮组织。
(没穿透就可以瘢痕愈合)三期:浸润真皮组织、皮肤、皮下,表皮层全部受损,但尚未穿透骨骼、筋膜,部位相当深凹。
三期不疼。
四期:浸润肌肉骨骼,广泛破坏,全程皮肤受损,涉及到骨骼筋膜。
一期:水胶体促进吸收少量渗液,保护皮肤二期:溃疡贴:厚薄两种短期(7-10天)泡沫敷料:极度消痛,吸收渗液(减压)促进愈合水泡处理方式:碘伏消毒创面扣——生理盐水消毒局部皮肤――无菌注射器抽吸――贴溃疡贴—―若第二天又起水泡――碘伏消毒溃疡贴面――注射器穿破贴膜抽吸泡沫敷料:无菌剪刀剪口(泡皮早期可留下)―贴泡沫敷料―更换事件看颜色(5-10天)1.高危人群2.压疮计划3.责护落实必备:水胶体,泡沫敷料,溃疡贴,生机膏,磺胺嘧啶银膏。
患者翻身家属拒绝:压疮的机制正常人体毛细血管压力4.26KPa左右,当人体坐的时候压力是8-69.2kpa,血管压扁血液过不来,压力特别大毛细血管阻断血液过不来。
所以形成压力,坐骨结节最容易发生最大达到69kpa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最主要4个原因导致压疮。
1、肌肉在500mmHg压力下4h坏死。
2、皮肤在800mMHg下8h后或200mmHg下16h后发生坏死。
为什么出现潜行,因为同样压力皮肤不坏,肌肉层坏,观察时不要看皮肤没破,里面就没问题,往往要按一下硬不硬,硬就出问题,可见肌肉因代谢活跃而最先受累,这一结果与避合性压疮相符。
压疮不是一来就是挺大窟窿,首先压坏死了以后才出现。
或者因为感染把坏死清出来才形成。
深部肌肉由于血流充足,对缺血反应敏感,反应要比皮肤重,不可分期,不是永久性的不可分期,在治疗的过程中,刚压红好分,深部不好分。
多长时间发生压疮33%患者因外伤后48h发生,急性病伴肥胖者88%6-12h发生,硬膜外麻醉5h发生,术后14h发生,脊髓伤、脑损伤24h发生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一、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有压疮风险的病人及压疮高危人群必须进行动态评估。
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1)急危重症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心肺复苏后的患者;(2)强迫体位、活动不便、感觉减低的病人(如截肢、偏瘫等),或需严格控制翻身的患者;(3)昏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4)盆骨骨折或脊髓损伤的患者;(5)严重营养失调、中度以上贫血、极度瘦弱的患者;(6)严重脱水以及严重水肿的患者;(7)大面积创伤、烧伤、烫伤等患者;(8)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固定:如盆骨骨折、股骨骨折、上支架、石膏固定等;(9)严重的慢性或终末期疾病病人:心率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或其他重要脏器衰竭等;(10)大小便失禁;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11)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12)手术时间超过4h的患者;(13)使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剂、类固醇等患者;(14)高龄或≥75岁的患者;(15)木僵患者;(16)其他特殊情况:如床旁血滤等。
二、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Braden量表)进行评分。
三、评分标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提示极度危险。
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动态评估表,并根据不同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评估频次1、入院时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在2小时内必须对每位病人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对有压疮风险评分小于≤18分,悬挂床旁标识,向患者及家属行健康教育,并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告知书。
2、评分>18分,只做首次评估(入院患者筛查时在入院护理评估单上体现),病情变化时再评估。
3、评分15-18分,需每周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并记录。
4、评分13-14分需每3天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并记录。
5、评分10-12分,需每3天评估,并记录,建立翻身卡,根据病人病情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
护理工作中的压疮预防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压疮是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1. 概述压疮是因为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导致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缺氧、缺血而发生的组织损伤。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比治疗更重要。
2. 原因长期卧床、大面积烧伤、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增加患压疮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注意这些因素,及时作出干预。
3. 皮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瘙痒感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4. 体位转换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相同体位容易产生压力溃疡。
因此,进行定时的体位转换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应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
5.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者及时的清洁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是对于皮肤摩擦、湿疹等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
6. 使用适当的床具床垫的选择对于预防压疮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特殊的减压床垫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身体部位的压力,减少发生压疮的风险。
7. 营养支持营养充足也是预防压疮的一项重要措施。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会加重患者体内组织的损伤,影响压疮的康复。
8. 配合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保持患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9. 家属参与在护理工作中,家属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属可以一起配合进行体位转换、清洁护理等工作,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10. 护理团队的作用在医院或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中,护理团队的作用不可忽视。
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1. 持续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知识更新也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学习新的压疮治疗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12. 总结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压疮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患者皮肤评估、体位转换、清洁护理、营养支持等多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按照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
2、预防护理要点
(1)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
(2)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
(3)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
(4)病情需要限制体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压疮预防措施。
(5)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状况。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皮肤
干燥清洁;
(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4、注意事项
(1)感觉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2)受压部位在解除压力30min后,压红不消褪者,缩短变换体位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
(3)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护理压疮风险评估及管理制度1.所有入院患者均要进行压疮评估,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护士要及时运用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进行评分,动态地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估。
2.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等级。
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3.责任护士根据发生压疮的风险等级,制订合适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合理使用防压用具,预防压疮的发生。
4.因病情特殊、确实不能翻身以及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心肺复苏后等发生压疮高风险患者,由医师开具暂不翻身医嘱。
5.责任护士用Braden评分表评估患者后,中度及以上风险的患者,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进行审核及追踪指导。
6.评分15~18分的患者,每周评估一次;13分~14分,每周评估两次;评分10~12分的患者,每天评估一次;评分≤9分,每班评估一次。
有病情变化的患者随时评估记录。
7.无论院外带入压疮还是院内发生压疮,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护理部收到压疮报告表后,由护理部质控组人员及时下病房查看,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8.所有发生压疮的患者,无论院外带入还是院内发生,均应落实压疮的防治措施,并将疗效及患者的转归反馈给护理部,及时、认真地完成追踪反馈。
9.院外带入Ⅲ期~Ⅳ期压疮治愈后,经护理部质控组鉴定情况属实者,护理部给予奖励,患者出院后科室未网上填写压疮反馈表不予奖励。
10.因压疮评估及防护措施不到位发生院内压疮者,与护理质量考核及护士长的工作质量考核挂钩,科室需组织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有成效。
11.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压疮管理的分析和总结,持续改进压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