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性房室阻滞
- 格式:ppt
- 大小:8.84 MB
- 文档页数:34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理房室脱节是一种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和QRS波之间出现不定型波形或完全脱离关系的心律失常。
这种失常通常是由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而干扰性房室脱节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
干扰性房室脱节通常是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而导致的,其原理主要包括心脏自身的问题、药物或药物过量、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首先,心脏自身的问题是引起干扰性房室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心脏传导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如房室结病变、束支传导阻滞等。
当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心脏的激动传导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干扰性房室脱节。
其次,药物或药物过量也可能导致干扰性房室脱节。
一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都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特别是当药物用量超过正常范围或者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时,就会增加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的风险。
此外,电解质紊乱也是干扰性房室脱节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电解质包括钠、钾、钙和镁等,它们在维持心脏传导系统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电解质发生紊乱时,就会影响心脏的激动传导,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例如,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都是导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常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因素如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心肌病变、心脏手术后等也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干扰性房室脱节。
这些疾病或情况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干扰性房室脱节是由一系列因素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因此,预防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发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极预防和控制这些潜在影响因素。
此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合理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认真关注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发生风险,保障心脏健康。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2(总分:61.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37,分数:37.00)1.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成人PR间期>0.20sB.老年人PR间期>0.22sC.同一患者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D.如果QRS波群形态无异常变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一定在房室结或希氏束E.QRS波群形态畸形,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浦系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
成人PR间期>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或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率没有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0.04s,可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窄QRS波群,其阻滞部位多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但亦可见于希氏束下(双侧束支)传导延迟程度相等时。
QRS波群形态畸形者多见于希氏束以下阻滞,亦可见于希氏束以上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指A.房室传导比例≥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B.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比例≥3:2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D.房室传导比例≥4: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E.房室传导比例≥5: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B. √C.D.E.解析:3.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B.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C.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D.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E.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定义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1房室阻滞可能为二度Ⅱ型,亦可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应注意鉴别。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尤其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早期症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什么表现?得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怎样?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并发病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症状:抽搐、心动过缓、代脉、头昏、脑缺血*一、症状一、症状1.临床表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50岁以上较多,年轻患者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暂时性的较多。
男性患者较女性多。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取决于心室率减慢的程度及心肌的病变与功能状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与心室的时相关系分离,心房对心室收缩的辅助泵作用丧失,导致心排血量下降。
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中,心室节奏点常在房室束分叉以上,心室率较快,并且能随着体力活动而增加。
心肌功能较好,心排血量容易增大,所以这类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在后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大多数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在体力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
如心室率过于缓慢,尤其是心脏同时有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或并发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急性心肌炎者,则症状可较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发展为晕厥(发生率可达60%)、阿-斯综合征。
由于舒张期心室充盈量与每搏量的增大,可出现脉压差增宽及轻至中度的心脏扩大。
急性心肌梗死时伴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取决于梗死的部位、传导阻滞发生的速度、心室起搏点的部位与心室率。
下壁梗死并发三度房室阻滞,如是由一度或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逐渐发展来的,心室率不是过于缓慢,可不引起临床病情恶化。
相反,多数前壁梗死并发三度房室阻滞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及严重左心衰竭。
不论前壁或下壁梗死,若突然出现QRS波增宽,心室率过于缓慢,低于40次/min以下的三度房室阻滞者,皆易诱发心室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干扰性房室脱节是指窦性激动与交界区激动在交界区内或附近发生干扰,导致房室分离。
这种疾病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心电图表现因激动来源和干扰部位不同而异。
干扰性房室分离通常是其他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原发疾病,而且大多数是暂时的。
当心脏中存在两个节律点并行发出激动时,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称为干扰性脱节。
一般所说的脱节是指房室脱节,或称为房室分离。
房室脱节可分为干扰性房室脱节与阻滞性房室脱节。
心房常呈窦性心律,而心室则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R-R间期均等。
P-R间期不固定且一定小于0.20秒,如P-
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则应考虑可能并发
房室阻滞。
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是房室脱节时出现心室夺获,即夺获的QRS波群提前出现,且必须有一窦性P 波,P-R间期超过0.10秒,数个心室夺获的P-R间期可呈RP-PR关系。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该疾病的来源较复杂,引发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因素较多。
但也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多数浅表软组织肿瘤存在自身的声像图特征,可根据其进行有效的诊断[3]。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100%,对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7.50%,良性肿块敏感度为99.01%,诊断符合率为96.83%。
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以及获动脉频谱比例大于良性肿块,且恶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大于良性肿块(P<0.05)。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英,朱家安.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意义[J]. 医疗装备, 2016, 29(15):19-20.[2]杨学文,文丽莉,张炳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0):912-915.[3]刘乔勇.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29(22):3122-3123.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程 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从我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抽取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心电图诊断情况,并判定形成复杂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发现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夺获,结合病史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
【关键词】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1-0167-02心脏干扰性脱节是临床多发病症,主要是指患者心脏存在的两个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在心博中产生相互干扰现象,房室脱节也叫做房室分离。
四、高度AVB(包括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时即称为高度AVB(见图31-1至31-7)。
心电图中大部分P波不能下传,可3:1、4:1、5:1甚至6:1下传。
与Ⅱ°AVB中莫氏Ⅱ型相比 QRS脱落多,常超过50%以上,无文氏现象。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Ⅱ°AVB中严重的莫氏Ⅱ型。
高度AVB可伴有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也可出现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当房室传导极为困难,出现高比例的房室传导或偶尔有心室夺获时,也可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AVB是最严重类型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常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奏。
Ⅲ°AVB是指所有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至心室,也就是心房到心室的电激动全部中断。
这样就形成在心脏内存在两个互相无关联的起搏点,即完全性房室分离。
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心室自主心律控制。
心电图特点(见图31-8至31-17)为P-P相等,R-R相等,P-R不等;P波频率>QRS频率。
QRS波群多数宽大畸形,少数可呈正常时限。
心室率一般较慢,多数在30-60次/分。
QRS波群形态及频率取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如阻滞在希氏束分叉以上时,QRS波群形态大致正常,呈窄QRS,心室率40-60次/分;如阻滞在希氏束分叉以下时,QRS波群形态呈宽QRS,心室率30-45次/分。
诊断时要注意如果有偶然的窦性激动下传,而发生心室夺获,这将表明房室间传导并未完全中断,不能诊断为Ⅲ°AVB,只能诊断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见图31-6)。
由于心房颤动或扑动时全部导联P波消失,其如何判断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或房扑时,Ⅲ°AVB 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已不可能存在。
如此时出现缓慢的、R-R相等的心室率,则应考虑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见图31-15至31-17)。
心室率一般不应超过60次/分。
在此复习有关房室分离(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概念。
房室传导阻滞闫明洲;陈大勇【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生》【年(卷),期】1995(010)006【摘要】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延缓(Ⅰ°AVB)或部分(Ⅱ°AVB)甚至全部(Ⅲ°AVB)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为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心电图学通常将AVB分为三度:Ⅰ°AVB(房室传导延迟);Ⅱ°AVB(不完全性房室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莫氏Ⅰ型(Ⅱ°Ⅰ型、文氏现象)及莫氏Ⅱ型(Ⅱ°Ⅱ型);Ⅲ°AVB(完全性AVB)。
根据希氏束电图可确定AVB部位,Ⅰ°AVB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如房室结内)占34%,Ⅱ°Ⅰ型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占73%,Ⅱ°Ⅱ型在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阻滞者占2/3,Ⅲ°AVB在希氏束以下阻滞者占86%。
1【总页数】2页(P24-25)【作者】闫明洲;陈大勇【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6【相关文献】1.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卢铖;杨奋;贾邢倩2.3:1房室传导阻滞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伪3:2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J], 梅峰3.2:1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干扰并存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田君华;蒋勇;向芝青;王福军4.2:1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接区性逸搏致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胡伟国;陈万春;张昀昀5.预激综合征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旁道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J], 高悦顺;崔维刚;陈刚;王岩;何燕;付蓉;顾法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哪些类型?
凡在没有生理性干扰的情况下,窦房结所发出之冲动,在房室结或房室束内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滞,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将房室传导阻滞分为3度:I度:激动自心房传至房室束的传导时间延长,故心电图表现仅为P-R间期延长,所有的窦性冲动均能下传。
Ⅱ度:有的冲动不能传至心室而发生心室波脱落。
有两种类型:莫氏I型或称文氏现象,阻滞的部位发生于房室束的近端。
是由于传导系统的相对不应期逐渐延长,致使每经过一次心跳之后,P-R间期逐个延长(但增加的数值逐渐缩小),终于使激动遇上绝对不应期,发生一次完全阻滞,使QRS波脱落一次,其性质与I度相似。
莫氏Ⅱ型阻滞部位在房室束的远端靠近双侧束支。
是由于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逐渐延长,随着一次至数次激动的下传,绝对不应期逐步延长,当延长到一定程度时,激动遇上绝对不应期,则发生一次QRS波脱落,其性质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相似,只是程度上不同。
莫氏Ⅱ型容易转化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应高度警惕。
Ⅲ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束近端、中段或远端发生完全性阻滞,致使来自心房的激动全部不能下传,造成房室分离。
由莫氏Ⅱ型转化为Ⅲ度者,其阻滞部位在房室束远
端。
双侧束支完全阻滞本质上也属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各种心肌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
少数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莫氏I型患者,也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房室传导阻滞程度以Ⅲ度及莫氏Ⅱ型较严重,如心室率太慢,容易引起阿-斯综合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导语: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人们的身上,无论是对医学的知识了解的多还是少,但是当一定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对它做一个深刻的了解,什么是干扰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人们的身上,无论是对医学的知识了解的多还是少,但是当一定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对它做一个深刻的了解,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也许很多人们都是对它不太明白的,但是当这些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努力地去认识它掌握它,接下来我们就讲述一下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1“干扰性房室脱节”,一般指窦性激动与交界区激动在交界区附近或交界区内发生干扰所致的房室分离(参见干扰)。
它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干扰性房室分离的心电图表现因激动的来源与干扰的部位不同而异。
干扰性房室分离常为继发于其他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原发疾病,且大多数为一种暂时现象。
2假若心脏中存在着两个节律点,并行地各自发出激动,在一系列的心搏中产生相互干扰现象,称为干扰性脱节。
简称脱节。
一般所说的脱节是指房室脱节,或称为房室分离。
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心房脱节或称房内脱节。
房室脱节可分为干扰性房室脱节与阻滞性房室脱节。
特点:①心房常呈窦性心律,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偶而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室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
如逸搏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R-R间期均等,完全性房室脱节时,如房率快于室率,应疑有房室阻滞的存在;②P-R间期不固定而且一定小于0.20秒。
P-R间期不固定表示P波与QRS波群在时间上无一定关系。
如果P-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应想到可能并发房室阻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