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一、悬吊训练悬吊训练是一种通过悬挂身体来减轻脊椎压力,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治疗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拉伸脊椎,增加脊椎的稳定性,帮助腰椎间盘恢复正常位置,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悬吊训练可以通过特殊的悬挂设备进行,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自行悬挂。
二、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压等手法来调理脊椎和骨骼肌肉的治疗方法。
推拿疗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推拿疗法可以由专业的推拿师进行,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
三、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疗效观察为了观察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我们选取了一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确认了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然后,我们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了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综合治疗,另一组接受了常规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接受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患者在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上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相对较慢,并且部分患者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据此观察结果可以得出,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四、结语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为患者带来有效的缓解和改善。
但需要注意的是,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施行。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悬吊训练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悬吊训练是一种利用悬吊器材进行的身体训练方式,可以帮助训练者增强力量、稳定性和耐力。
在军事训练中,悬吊训练被广泛应用于侦察兵的体能训练中,以帮助他们在战场上更好地执行任务。
本文将从悬吊训练的基本原理、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以及悬吊训练对侦察兵的作用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悬吊训练的基本原理悬吊训练是利用悬吊器材(如悬吊带、吊环等)将身体部位悬挂在空中,通过肌肉收缩以维持身体平衡及完成动作,以达到锻炼肌肉、增加力量和稳定性的目的。
它可以在不使用重量级器械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自身重力来进行全身性的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地激活各个肌肉群,提高身体素质。
悬吊训练的动作组合多样,可以根据训练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和适应性的训练方式。
首先是力量的训练。
悬吊训练可以通过自身重力对肌肉进行拉伸和收缩,以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悬挂式训练,侦察兵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俯卧撑、引体向上、深蹲等动作,锻炼全身的力量,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
这对于侦察兵在作战中需要长时间保持枪支平衡、提高持久战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是稳定性的训练。
悬吊训练需要侦察兵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来保持平衡,可以有效锻炼其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这对于侦察兵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身体平衡、迅速适应周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耐力的训练。
悬吊训练可以通过多姿势的训练动作,让侦察兵连续进行一系列身体悬挂和收缩的动作,以提高其肌肉的耐力。
这对于侦察兵在长时间的巡逻和侦察任务中,需要保持体能状态的长期耐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悬吊训练对侦察兵的作用悬吊训练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锻炼侦察兵的各项体能素质,还可以对其作战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高战斗力。
侦察兵需要在战场上不断行进、潜伏、观察和报告敌情,这需要良好的体能素质来支撑。
悬吊训练可以帮助侦察兵建立全面的体能基础,提高其作战能力,增强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悬吊训练练习方案方案一:腰腹核心稳定性练习锻炼部位:腰、臀部、大腿后群等背侧肌群。
起始姿势:仰卧,双手抱于胸前,双脚悬吊,双肩支撑。
动作描述:向上伸展髋部,缓慢外展双腿。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肩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悬吊一侧的腰、臀部、大腿后群等背侧肌群。
起始姿势:仰卧,双手抱于胸前,单脚悬吊,双肩支撑。
动作描述:向上伸展髋部,缓慢外展未悬吊一侧下肢。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肩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腹部、大腿前群等腹侧肌群。
起始姿势:俯卧,双肘支撑,与肩同宽,双(单)脚悬吊。
动作描述:向上伸展髋部,缓慢外展双腿。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肘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悬吊一侧的侧腹、臀、大腿外侧肌群。
起始姿势:侧卧,双手环抱,靠近地面一侧下肢悬吊,肩部支撑。
动作描述:向上伸展髋部,缓慢外展未悬吊一侧下肢。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肩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悬吊一侧的转髋肌群。
起始姿势:侧卧,双手环抱,靠近地面侧下肢悬吊,肩部支撑。
动作描述:向上伸髋,外展未悬吊一侧下肢,缓慢旋转髋部。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肩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动态腹肌稳定性练习。
起始姿势:俯卧,双肘支撑,与肩同宽,双(单)脚悬吊。
动作描述:向上伸髋,缓慢屈髋、屈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躯干。
增加难度:增加悬吊高度;增加悬吊距离;肘部加气枕。
重复次数:5—10次/组;3—5组间歇时间:至少1分钟锻炼部位:侧腹、旋转髋部的肌群起始姿势:俯卧,双肘支撑,与肩同宽,双(单)脚悬吊。
动作描述:向上伸髋,缓慢屈髋、屈膝,同时腰部向一侧旋转。
悬吊系统康复核心训练方法
悬吊系统康复核心训练方法是一种集运动感觉与协调性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
以下是其训练方法:
1. 患儿取坐位或站立位于海盗船上,治疗师通过晃动海盗船,为患儿创造动态、不稳定环境,同时引导患儿进行击掌、握手或传递物品等活动。
2. 患儿仰卧于悬吊带上,悬吊带置于髋部,双上肢扶于花生球上,引导患儿主动进行躯体前后摆动训练并进行主动控制,并维持数秒。
3. 在输入感觉刺激的同时,给患儿分配一定量的任务,比如跪位与秋千上进行搭积木活动等。
4. 团体活动:可以多人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改善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如轮流进行蹲起活动或物品传递活动。
此外,这种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其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开、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神经-肌肉激活),加强核心稳定和控制、协调,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更加突出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身体平衡与不平衡的快速转化,可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的能力、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理疗专家。
悬吊训练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一、悬吊训练的原理和方法悬吊训练是一种利用吊绳或吊环进行悬挂的训练方法,主要目的是强化身体的核心肌群和稳定肌肉,增强稳定性和协调性。
悬吊训练可以使用自重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调节吊绳长度和角度来增加难度,适应不同训练需求。
悬吊训练主要包括各种悬挂式动作,如俯卧撑、引体向上、深蹲等,通过利用身体的重量来进行训练,有效地激活肌肉,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在侦察兵的体能训练中,悬吊训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提升侦察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
1. 提高核心肌群力量和稳定性侦察兵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便在复杂的地形和环境中快速移动和行动。
悬吊训练可以有效地激活核心肌群,包括腰腹部和背部的肌肉群,提高这些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增强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2. 增强全身力量和爆发力悬吊训练可以通过调节吊绳长度和角度,增加训练的难度,让侦察兵在悬挂状态下进行各种动作训练,如俯卧撑、引体向上、深蹲等。
这些动作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上肢和下肢的肌肉,增强全身的力量和爆发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侦察兵的耐力和速度。
3. 提升协调性和敏捷性悬吊训练需要侦察兵在悬挂状态下进行各种动作训练,要求身体能够灵活地调整姿势和动作,同时保持稳定。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侦察兵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迅速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况。
4. 增强心肺耐力和抗疲劳能力悬吊训练实际上是一种高强度的全身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侦察兵的心肺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在悬挂状态下进行不同动作的训练,需要侦察兵保持身体稳定同时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提高身体对疲劳的抵抗能力,保持身体在长时间作战中的持久战斗能力。
在侦察兵的体能训练中,悬吊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际操作:1. 针对不同训练目标和要求,设置不同的悬吊训练课目,包括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全身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心肺耐力训练等。
骨盆的悬吊训练
1.悬吊训练的意义:
悬吊训练对于提高核心(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肌肉群协调做功、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2.悬吊训练的作用:
①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肌群,保证高质量技术动作的完成。
②改善脊柱和骨盆核心肌群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运动技术效果。
③提高能量输出,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
④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进行更加协调、流畅的技术动作。
⑤降低能量消耗,避免无畏的能量损耗。
⑥预防运动损伤,促进伤后恢复。
3.悬吊训练的方法:
动作一:患者仰卧位,双上肢于胸前交叉,一侧下肢屈膝悬挂,另一侧下肢伸直抬起,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动作二:患者侧卧位,一侧上肢屈肘支撑于床面,另一侧上肢自然放松,双下肢悬挂,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动作三:患者俯卧位,双上肢屈肘悬挂,双下肢伸直悬挂,骨盆悬挂,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此动作主要增加全身的控制训练,注意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上。
悬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悬吊康复训练方法是一种常用于运动损伤康复和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通过将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个身体悬挂在空中,可以减轻身体自身重力的影响,从而实现训练特定肌肉或关节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悬吊康复训练方法的原理、常用的器械以及训练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原理悬吊康复训练方法的原理基于重力的影响。
在悬吊状态下,重力对身体的作用力减小,从而降低了肌肉和关节的负荷。
这使得悬吊训练成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可以在减少运动损伤的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器械悬吊绳索悬吊绳索是一种常见的悬吊康复训练器械,通常由一根坚固的绳索和悬挂点组成。
悬吊绳索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身高和训练难度的要求。
悬吊框架悬吊框架是一种提供悬吊训练支撑的器械,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可调节的高度和角度。
悬吊框架可以用于支撑整个身体或特定身体部位的悬吊训练,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悬吊带悬吊带是一种用来悬挂身体的软质材料,通常由尼龙或帆布制成。
悬吊带可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提供支撑和稳定,适用于特定肢体或关节的悬吊训练。
训练步骤和注意事项步骤1.确定训练目标:在开始悬吊康复训练之前,需明确训练的目标,例如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或康复运动损伤等。
2.选择合适的器械:根据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悬吊器械,如悬吊绳索、悬吊框架或悬吊带。
3.调整姿势和悬挂点:根据训练需求调整身体的悬挂点和姿势,确保悬挂的部位符合训练目标。
4.进行悬吊训练:根据训练计划进行悬吊训练,可以包括静态悬挂、动态悬挂和运动组合等。
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悬吊训练之前,确保悬挂器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逐步增加难度:根据个体情况和训练进度逐步增加悬吊训练的难度,避免过度负荷导致损伤。
3.控制训练时间和频率:开始时可以进行短期的悬吊训练,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频率,同时注意适当休息和恢复。
4.结合其他训练方法:悬吊康复训练可以与其他康复训练方法结合使用,如理疗、康复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悬吊训练总结与计划悬吊训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的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通过悬吊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背部和腹肌等核心肌群,还可以增强手臂和肩部的力量,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在进行悬吊训练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训练设备,比如悬吊训练带。
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训练计划,包括训练频率、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等。
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悬吊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悬吊训练的基本动作包括引体向上、倒立撑、仰卧起坐、腿部训练以及平衡训练等。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组合。
在进行悬吊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动作技巧,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挑战性。
悬吊训练的训练效果与个人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进行悬吊训练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训练,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悬吊训练计划。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悬吊训练计划:周一:引体向上(3组,每组12次)、仰卧起坐(3组,每组15次)、倒立撑(3组,每组10次)周三:腿部训练(3组,每组10次)、平衡训练(3组,每组30秒)周五:引体向上(4组,每组10次)、倒立撑(4组,每组8次)、仰卧起坐(4组,每组12次)在进行悬吊训练时,要注意热身和拉伸,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或跳绳,以增加身体的温度和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肩部、背部和腰部的拉伸动作,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舒展度。
总之,悬吊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通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稳定性和协调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康复训练】流行的康复疗法:悬吊训练悬吊训练(S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不仅应用在体育领域,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
北京体育大学已经引入了该训练设备,国内体育科学与医学界对SET也颇为重视。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患者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的定义及康复原理悬吊训练是一种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共同开发而成,是一种全新的主动治疗和训练方法。
悬吊训练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一、感觉运动控制;二、稳定性(协调);三、肌力问题。
悬吊运动训练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疗法定义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也称悬吊疗法,是以神经-肌肉激活技术为基础,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主动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SET发展历程•源于二战康复治疗•自20 世纪60 年代起,吊带在挪威被用于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90 年代初期,挪威康复工作者提出了悬吊训练疗法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自2000 年起,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SET适用范围SET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并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以及脑瘫儿童、儿童发展训练等方面。
SET目的•减轻运动负荷•提供助力•提供不稳定支撑SET疗效•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使稳定肌得到锻炼•提高机体平衡功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基础首先回顾几个概念,如下图:在肌肉的分类中,除去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等,还有一些肌肉被称为整体原动肌(整体肌)和局部稳定肌(局部肌)。
•整体肌、局部肌及核心稳定局部肌(global muscle)通常位于脊柱深部,起于脊椎,多呈腱膜状,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局部肌主要有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
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对执行正确的功能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整体肌(local muscle)一般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具有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
可见,脊柱稳定性的控制是依靠整体肌和局部肌共同作用下来实现的,从而也实现了躯体的核心稳定。
悬吊训练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侦察兵是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主要任务是依靠自身特殊的技能、技巧,掌握情报,并向上级指挥层提供准确的情报分析,以配合指挥作战决策的制定。
为了完成任务,侦察兵必须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
悬吊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高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悬吊训练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一、悬吊训练可以提高侦察兵身体素质悬吊训练是一种利用自身重力和丝带吊挂的训练方式,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力量、稳定性和耐力,而这正是侦察兵所需要的。
悬吊训练可以让侦察兵在稳定的环境中挑战身体极限,锻炼侦察兵肌肉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各种动作的快速转换能力。
悬吊训练的高强度训练可以增强侦察兵的耐力和肌肉力量,提高侦察兵体能素质。
二、悬吊训练可以增强侦察兵的爬梯能力侦察兵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具备高超的爬梯能力。
悬吊训练可以增强侦察兵的爬梯能力,让其能够在极其狭窄和陡峭的地形上迅速行动。
悬吊训练可以提高侦察兵的上肢力量和肌肉协调能力,锻炼侦察兵各类手臂肌肉,让侦察兵在攀爬时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行动。
侦察兵作战任务的完成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而悬吊训练可以促进侦察兵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在悬吊训练中,需要经常使用队友的协助完成一些动作,这可以让侦察兵增强集体意识,提高互助和信任的能力,减少行动中出现的矛盾和误解,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此外,侦察兵对悬吊训练的紧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会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战斗力。
悬吊训练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也需要侦察兵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悬吊训练要求侦察兵面对常人难以承担的身体挑战和高空恐惧,锻炼了侦察兵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和勇气精神。
在实际战斗中,侦察兵可能面对危险和不确定性,悬吊训练可以让侦察兵更好地应对这些情况。
总之,悬吊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高效的训练方法,它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侦察兵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悬吊训练可以提高侦察兵的身体素质和爬梯能力,增强侦察兵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对提高侦察兵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set儿童悬吊训练案例一、案例主角。
我家那调皮捣蛋的小侄子,小名球球,今年5岁啦。
这小家伙精力超级旺盛,但是身体协调性有点差,跑步的时候像个小醉汉,东倒西歪的,而且还老是摔跤。
这可把全家人急坏了,后来就带他去做了儿童悬吊训练。
二、训练前的状况。
1. 平衡感差。
就像我刚刚说的,球球走路、跑步的时候平衡感超级差。
在公园里玩那种简单的平衡木,别的小朋友都能慢慢走过去,他刚上去没两步就掉下来了。
感觉他就像在一艘摇晃的小船上,随时都可能翻倒。
2. 肌肉力量弱。
他的小胳膊小腿看起来肉嘟嘟的,可实际上没什么力气。
让他拎个小水壶,没一会儿就喊累,爬个楼梯也是气喘吁吁的,感觉就像背着个重重的壳的小蜗牛。
三、悬吊训练开始啦。
1. 第一次训练。
刚到训练场地,球球就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悬吊设备吸引住了。
训练师先让球球做了个简单的热身,然后把他放到了一个像秋千一样的悬吊装置上。
球球一坐上去,那小眼睛就放光,还以为是在玩呢。
训练师让球球双手抓住两边的绳子,然后慢慢地晃动身体,就像在摇一个超级大的拨浪鼓。
一开始球球晃得特别猛,差点就从上面翻下来了,吓得他小脸都白了。
不过训练师在旁边一直耐心地指导他,告诉他要慢慢地、有节奏地晃。
慢慢地,球球掌握了一点技巧,能比较平稳地晃动了。
这第一次训练主要就是让他适应这个悬吊的感觉,大概持续了20分钟,球球下来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呢。
2. 随着训练深入。
经过几次训练之后,训练的项目也变得复杂起来了。
有一次,训练师把几个悬吊装置组合在一起,让球球像小猴子一样在上面攀爬。
球球一开始有点害怕,不敢动。
训练师就鼓励他说:“球球,你看你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要穿越这个障碍才能拯救世界哦。
”这小家伙一听,一下子就来了劲儿。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抓住前面的吊环,然后把脚慢慢地挪过去。
虽然过程中还是晃悠了几下,但最终成功地通过了这个组合装置。
还有一次,训练师让球球在悬吊的板子上做单脚站立的动作。
这对于平衡感不好的球球来说可太难了。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S-E-T技术不仅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是康复训练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很多体疗室都可以看到这种装置及运用。
一、悬吊训练的装置
(一)、悬吊网架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置。
这种网架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一般配备了悬吊绳,悬吊带,滑轮,挂钩等。
网架上可以配备多个挂点,移动也较为方便。
(二)、泰码(TEMA)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
泰码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除了悬吊的网架,吊绳,悬吊带等配件外,还配有弹力支持带等其他附属配件。
专业的设计和丰富的配件使得该系列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
二、悬吊训练的目的
(一)、减除运动负荷
将肢体悬吊,让患者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可以免除重力的作用,达到减除负荷的目的。
(二)、提供助力
利用弹性悬吊绳可以提供外力
(三)、提供不稳定支撑
悬吊带作为支点是不稳定的,利用这种不稳定支撑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三、悬吊训练的基本技术
(一)、悬吊点
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式
1、悬点在运动关节上方:在此种悬吊方式下,运动可以始终保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没有阻力的变化。
2、悬点在运动关节远侧:在此种悬吊方式下,运动在关节与悬点的连线上时,肢体高度最低,向两侧运动时阻力不断增加,返回时有重力的分力提供助力。
运动轨迹为凹形的弧线。
3、悬点在运动关节近侧:在此种悬种方式下,运动在关节与悬点的连线上时,肢体高度最高,从两侧向中间运动时阻力不断增加,返回时有重力的分力提供助力。
运动轨迹为凸形的弧线。
4、悬点在运动关节外侧:在此种悬吊方式下,关节向外运动时回没有阻力,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可向外运动,向内运动有阻力并不断增加。
向外的运动轨迹为逐渐下降的弧线。
5、悬点在运动关节内侧:在此种悬吊方式下,关节向内运动时回没有阻力,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可向内运动,向外运动有阻力并不断增加。
向外的运动轨迹为逐渐上升的弧线。
(二)、弹力带的使用
弹力带可以作为额外提供的助力,也可作为运动的阻力。
根据所选的弹性不同的弹力带和使用时拉伸的程度,可以给肢体提供大小不同的助力。
同样也可提供不同大小的助力。
(三)、强度阶梯的训练计划
强度阶梯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根据评定的结果,给患者提供什么强度的训练,这就是不同阶梯强度的计划内容。
在悬吊训练中,阶梯强度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1、悬吊点的选择:悬吊点的位置可以决定运动是无阻力、有阻力还是有助力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悬点可以改变运动的强度。
2、弹力带的悬着与运用:弹性悬吊带可以给予额外的助力。
助力的大小可以改变运动的强度,甚至通过施加阻力来增加强度。
3、肢体的悬吊位置与悬吊高度:悬吊带悬吊于肢体的近端或是远端,其杠杆力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调节悬吊肢体的位置来调节运动强度。
4、运动时间:时间的长短决定了运动强度的高低。
5、运动的范围:运动的范围与强度密切相关。
范围越大,强度越大。
6、同时进行其他运动:在进行某一肢体运动时,同时要求其他肢体进行运动,可以提高训练难度和强度。
7、施加阻力:通过人工的或者其他方式给予施加阻力,调节强度大小。
(四)、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远端不负重或者仅部分负重;远端游离。
开链运动主要训练单独的肌肉或肌群,即主动肌和拮抗肌。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远端负重;远端闭合。
闭链运动则是主动肌,固定肌,协同肌以及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主要在于功能训练,提高关节稳定和运动的稳定性。
(五)、薄弱环节
是指肌肉过于薄弱而出现不能正常执行其应有功能。
肌肉的功能以及感觉运动功能可以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模式中体现。
所以通过进行开链和闭链运动的测试可以确定薄弱环节的存在。
薄弱环节的形成主要由于肌肉的无力萎缩、感觉运动功能的减退等。
1、稳定性:有研究表明在运动系统中,有一些肌肉具有一些特殊的稳定功能以稳定关节,这些肌肉主要是分布在关节周围的小肌肉,有人称之为“local muscle s”(局部肌肉)或者“core muscles”(核心肌肉)。
这些局部肌肉是关节稳定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肢体高效运动的重要保证。
相对于局部肌肉的概念,有人提出了“gl obal muscles”(周边肌)的概念,认为肢体运动的产生是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
在任何的肢体活动发生之前,“前反馈”机制使这些局部肌肉就提前兴奋,为将发生的肌体运动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基础。
局部肌肉薄弱导致稳定性降低可能是慢性腰背疼痛的原因。
2、感觉运动功能:感觉运动功能是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反馈调节机制。
任何的肌肉、肌腱等的损伤,废用等都可以导致运动感觉的减退,从而使得运动的协调、稳定、效率等降低,最终损害运动功能。
在S-E-T的辅助下,人体可以在损伤和疾病的早期让肌肉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运动,而在后期,通过S-E-T提供的不稳定支撑,运动闭链模式运动能很好的改善患者受损的感觉运动功能。
3、肢体运动:肢体运动是在所谓的周围肌作用下产生的。
在瘫痪病人中,不仅会出现局部肌肉的薄弱,周围肌肉的功能降低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S-E-T的悬吊下,除了可以给肢体运动提供良好的支撑以代偿局部肌肉的功能外,还可让患肢能在免负甚至外力辅助下进行训练,可以减轻治疗师的工作强度,提高训练效果。
四、悬吊训练在临床上的运用
悬吊训练是运动治疗的一种方式,在悬吊方式下进行运动训练有很多便捷的地方。
几乎肢体的所有开链与闭链运动都可在悬吊方式下完成,并且有多层次负荷强度可以选择。
(一)、瘫痪病人的运用
这是目前悬吊训练在康复中运用最广的领域。
瘫痪病人由于神经肌肉的病损使得其功能受损,不仅出现外周肌肉功能的降低,也会出现核心肌肉的功能降低,其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中的功能都受到削弱。
此时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在悬吊的方式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悬吊技术还可以对中枢瘫痪的病人进行反射的诱发,尤其是对小儿脑瘫的患者。
利用S-E-T提供的悬吊配件,可以让脑瘫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反射诱发,OT训练等,也可以利用悬吊装置让患儿在辅助下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等。
S-E-T提供的辅助让治疗师在给患者治疗时有更多的空间来辅助、诱导患者进行训练。
(二)、疼痛病人的运用
现在有理论认为,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将导致局部肌肉稳定性降低,感觉运动功能降低,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心血管功能降低,并导致慢性疼痛。
有研究显示,运用悬吊技术对稳定性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腰背疼痛。
目前有循证医学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对于非特异性疼痛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这些运动包括了放松训练、主动的运动训练。
S-E-T治疗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开链或者闭链训练,重建局部肌肉的稳定性,肌力和感觉运动功能,从而有效治疗慢性疼痛。
此外,在悬吊方式下进行关节松动技术也是悬吊的一个用途。
在悬吊下进行关节松动可以让患者充分放松,在利于治疗师进行手法的操作,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三)、骨折病人的运用
骨折患者在进行必要的复位和固定后,需要早期的运动以维持和改善功能,这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成败。
早期运用悬吊技术,患者可以很安全的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