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巴西巴西联邦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7])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
其国土位于南美洲东部,毗邻大西洋,面积为世界第五大,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加拿大以及美国。
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
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
国名源于巴西红木。
其国旗之含义为:绿色-广大的丛林;黄色-丰富的矿产;蓝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颗星分别代表26个州与1个联邦特区,一道国家格言“纪律与进步”横跨其中。
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二,南半球第一,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词源巴西(葡萄牙语:Brasil)一词出自繁衍于巴西海岸的巴西红木(英语:Brazilwood),巴西红木在葡萄牙语中称为“葡萄牙语:pau-brasil”,其中brasil意为像炭火一样红,由拉丁语brasa(“炭火”的意思)与后缀-il(来自-iculum或-ilium)构成。
[8][9][10]巴西红木所产生的深红色染料,引起了欧洲服装业的重视,并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业性开发。
16世纪期间,当地原住民采伐大量的巴西红木,由欧洲商人(多数来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销往欧洲。
[11]该地区原来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称为“Terra da Santa Cruz”(圣十字架之地),而贩卖红木的欧洲商人多称“Terra do Brasil”(Land of Brazil),这一名称最终取代了旧的官方名称。
早期水手也称之为“鹦鹉之地”(Terra di Papaga)。
在巴拉圭官方语言之一的瓜拉尼语中,巴西被称为“Pindorama”,此名称由当地人所取,意为“棕榈之地”。
历史早在6,000年前巴西就有半游牧民族聚居,分布于亚马逊河一带森林,他们主要是从事耕作活动,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迁徙。
巴西巴西地图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
其国土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面积为世界第五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
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
国名源于巴西红木。
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中文名称:巴西联邦共和国英文名称: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简称:巴西所属洲:南美洲首都:巴西利亚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国庆日:1822年9月7日国歌:Hino Nacional Brasileiro国家代码:BR官方语言:葡萄牙语货币:雷亚尔时区:西3区、西4区政治体制:联邦制国家领袖: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人口数量:186,957,906(2008年6月2日) 国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GDP总计:16650亿美元(2008年)国际电话区号:55国际域名缩写:.br地形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和东南沿海。
全境地形分为亚马孙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
亚马孙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金砖五国中谁是老大金砖五国中谁是老大?引言金砖国家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一组新兴经济体。
这些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着全球关注。
在这个五国集团中,究竟哪个国家是老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对五国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金砖五国中谁是老大。
一、经济实力比较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方面,中国无疑是金砖五国中的老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砖五国中具有最高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巴西作为金砖五国之一,也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内部市场。
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巴西仍然在金砖五国中扮演重要角色。
印度则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色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印度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口,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尽管印度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贫困问题和不平等分配,但其潜力仍然不可忽视。
俄罗斯是金砖五国中经济规模最小的国家,但它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俄罗斯的经济对石油价格的依赖性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稳定性。
南非是金砖五国中最小的经济体,也是唯一一个非洲国家。
然而,南非作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矿产资源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二、人口规模比较人口规模是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五国中的老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超过14亿的人口。
而印度则是世界上第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超过13亿。
这两个国家的庞大人口使其在全球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巴西在人口规模上位居第三,人口超过2亿。
尽管巴西的人口相对较少,但其庞大的内部市场和多样化的人口构成使其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引擎。
世界瞩目的“金砖四国”
作者:李玉卿
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6期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f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
巴西——世界原料基地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
俄罗斯——世界加油站俄罗斯经济在新近国际信用评级中,被著名的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等级。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无疑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
这两大工业血脉的开采和生产控制了今天1/5的国民生产,并且创造了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
另外,俄罗斯还是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
中国——世界工厂中央之国——中国堪称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引进外资额最高,成为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
拥有13亿居民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充裕、廉价、可靠的劳动力驱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除了无以伦比的价格优势之外,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
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次于西方七大国,人均2680美元,按世界银行分类属中上等收入国家,也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长久以来,巴西的财富基本上皆来自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可以栽种大量咖啡和甘蔗的肥沃耕地,和富藏黄金、矿石、铁、锰与其它无数矿物的良矿。
数百年来,这些资源一直是巴西经济的骨干。
19世纪初,在葡萄牙人统治期告终后,制造业才开始兴起,并在两次大战期间获得大力推展。
在二次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很快,开始成为世界级的工业国,1953~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仅次于日本(同期为8.1%),继联邦德国和日本首创“经济奇迹”之后,创造了“巴西奇迹”。
20世纪80年代因受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年均增长仅为2.7%。
20世纪90年代又复加快增长速度。
如今更名列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1990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39%和51%。
它已从一个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逐步转变的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工农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世界第八位经济大国,按人口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产力布局已从沿海向中西部(戈亚斯州、巴西利亚)和西部(马瑙斯特区)推进。
以出口为主的农业
尽管巴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但仍是吸收劳力最多的部门。
1990年,巴西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占全国从事经济活动人口的24.3%,其中从事出口农业的劳力又占全部农业劳力的20%。
巴西政府对农业一向比较重视。
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外,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其特点,“把科技当作通往现代农业的快车”。
巴西绝大部分土地地处热带,不适宜种植小麦,居民又以小麦为主食,1980年进口小麦花去外汇9亿美元。
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改良品种,使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72%,1991年净进口粮食花去外汇不到2亿美元。
理论上大豆适种于温带地区,巴西科技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30多个新品种,使大豆能在东北部热带稀树草原和北部热带地区落户,现已成为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作物之一,依靠大豆及其制成品出口创汇约25亿美元。
巴西农业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率不高。
全国有可耕地3.76亿公顷,但1990年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土地仅7865万公顷,垦殖指数很低。
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北部地区还是传统农业、近于原始农业。
巴西是世界上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是巴西经济中的“创汇大户”。
1990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括号内数字系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的农产品有:咖啡(24.2%)、甘蔗(25.4%,1991年),剑麻(48.9%)、柑桔(33.5%);居世界第二位的有:可可(15.1%,次于科特迪瓦)、香蕉(12.0%,次于印度)、大豆(18.5%,次于美国)、木薯(15.6%,次于尼日利亚);位居前列的还有玉米、烟叶、蓖麻籽和棕榈仁。
同年黄牛饲养量仅次于印度,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
199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110.27亿美元。
巴西的出口农作物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可可以及大豆和亚热带水果柑桔等。
咖啡: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曾占世界总产量的75%。
随着巴西农作物多样化,咖啡面积减少。
1990年种植面积290万公顷,总产量144.1万吨,出口85.27万吨,(占世界咖啡出口量的17.1%,全国出口净值的10%)。
全国有咖啡种植园50万个左右,从业人口600万,是吸收劳力最多的生产部门。
近年来巴西执行“咖啡园恢复与更新计划”,咖啡生
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圣保罗、巴拉那和米纳斯吉拉斯三州的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
甘蔗:1727年引进。
1992年总产27174万吨,单产61.7吨/公顷。
巴西食糖自耗量较大,人均年需糖50公斤(包括制酒精燃料),故1990年仅出口粗糖155.2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5.2%,次于古巴、澳、法、泰。
东南部圣保罗州甘蔗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东北部的伯南布哥州和阿拉戈斯州合占1/4。
巴西正在推广从甘蔗中提炼酒精代替汽油的计划,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1980年为265.7万公顷,1989为406.8万公顷。
可可:1746年引种,现为西半球主要可可产地。
1990年收获面积66.6万公顷,可可豆总产36万吨,出口11.8万吨,是第四位创汇农作物。
95%以上产于东北部巴伊亚州。
大豆:本世纪初由亚裔移民传入。
1952年播种面积仅6万公顷,总产7.8万吨。
1970~1980年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高蛋白作为饲料而大为发展。
1990年收获面积1148.3万公顷,总产1988.8万吨,大豆和豆饼的出口值已超过咖啡出口值,为巴西第一位的出口作物。
大豆主要产区在南里奥格朗德州和巴拉那州,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巴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
①铁矿总储量655亿吨,仅次于前苏联,其中含铁40~60%以上的富矿409亿吨,占世界富矿储量20%以上,位居首位。
主要分布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多西河谷的伊塔比拉铁矿(储量300亿吨),帕拉州的卡拉雅斯铁矿(储量175亿吨),马托格罗索州(储量150亿吨)、北里奥格朗德州(储量30亿吨)。
②锰矿总储量1.45亿吨,主要分布在马托格罗索州,该州的科龙巴城附近的乌鲁孔山锰矿储量3400万吨,其次是阿马巴地区,储量2400万吨。
巴西煤和石油两种能源比较贫乏。
1991年石油产量3123.6万吨,仅能满足国内消费的56%。
煤炭储量少质量差,1991年生产煤炭仅512.4万吨,炼焦煤80%仰赖进口。
巴西自19世纪末开始发展纺织、食品、制革等传统轻工业。
二战期间发展了采矿、冶金。
50~60年代相继建立了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化学等工业部门。
70年代以来新建了石油化工、电子、核能、飞机制造以及军工等新兴产业部门。
1950年轻重工业产值比为72.4:27.6,1974年为47.2:52.8,1990年为35:65。
冶金、机械、石化、飞机与军工为主导产业。
冶金工业:1990年全国钢产量2058.2万吨,占拉美钢产量的53.4%,居世界第8位,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
主要钢铁企业有:(1)沃尔达雷东达钢铁联合企业,位于里约热内卢以西80千米的帕拉伊巴河谷中,生产能力500万吨,铁矿石由500千米外的伊塔比拉铁矿用火车运来,炼焦煤用圣卡塔林纳州低质焦煤和进口焦煤混炼;(2)米纳斯钢铁联合企业,与日本合资,位于贝洛奥里藏特以东的伊帕廷加,生产能力200万吨;(3)圣保罗钢铁联合企业,位于桑托斯附近马尔山麓的库巴唐,生产能力200万吨;(4)曼涅斯曼钢铁公司,德国资本,位于贝洛奥里藏特工业城,原来只生产无缝钢管,后改为联合企业;(5)伊塔比拉特种钢公司,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铁矿山附近,从事炼钢和轧钢的半联合企业。
机械工业:主要有重型机械(机床、汽轮机、柴油机)、汽车、造船、军事装备等。
集中分布在圣保罗及其周围和里约热内卢,产值占全国80%。
化学工业:产值仅次于冶金工业。
基本化工主要中心是圣保罗、阿雷格里港、瓜纳巴拉。
石油化工中心有三个:东北部巴伊亚油田的卡马萨利综合石化中心;圣保罗附近的库巴唐炼油厂,主要生产尼龙、合成纤维、化肥、塑料、粘胶剂等;南里奥格朗德州阿雷格里港,主要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
但化肥还不能满足国内需要。
食品工业:巴西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面粉、速溶咖啡、制糖、肉类加工、酒类饮料和卷烟等。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南部原料产地和中心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瓜纳巴拉和阿雷格里港等地。
隐忧与前景
虽然巴西自然资源丰富,二次大战后工业更是巨幅进展,然而国家似乎并末真正达到繁荣。
而人口虽不断增长,但仅有少数人享受到现代工业经济的美好果实。
巴西政府藉由吸引外商投资和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成长。
这些被优惠关税和特许税制吸引来的外国投资者,即是看中此地的大批廉价劳工而在此设厂。
巴西政府原期望外商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他们多采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雇用劳工降至最低人数。
政府借来的外债有大笔用于费用高昂的「神奇」计划,比如20世纪50年代建造巴西利臣和巴-德核能发展计划。
20世纪80年代,不断增加的外债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巴西政府为降低外债又采抑制进口的措施,却造成国内厂商哄抬物价的后果。
政府为解决通货膨胀,采取薪资和利率双管齐下的综合性方案,结果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1990年,新任总统柯乐冻结银行存款,希望藉此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
1994年7月政府推行「经济稳定计划」,改革币制,以增加人民对货币的接受度。
此外更数次全面大幅调降关税,藉此刺激进口,提高国内物资供应以平抑物价。
计划实施后,年通膨率大幅降低,由1993年2567%的超高通膨率降至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