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 格式:pdf
- 大小:631.28 KB
- 文档页数:6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秦为胜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
国土总面积851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亿,均居世界第五。
巴西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独立。
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
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
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南大西洋,处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之间,地跨南北半球。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海岸线漫长约7400公里。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部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古老的巴西高原,北部是海拔200米以下的亚马孙平原,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和西部。
全境地形分为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和巴拉圭盆地,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巴西境内有亚马孙、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
亚马孙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巴西北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小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巴西高原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600万吨,占世界镍储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亚斯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
美洲美国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城市和区域特征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利用经纬网、海陆轮廓考察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在图中填出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在图中标出美国主要的地形区、五大湖、河流名称了解美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大西洋、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伊塔比拉铁矿、圣保罗(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经济中心)、里约热内卢(最大的港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巴西利亚(首都,政治中心)一、巴西:[读图识记]两大洋、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识图要求] 巴西大部分位于由赤道——30°S、70°W——40°W围成的经纬网内。
(一)位置: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北、西邻陆。
2.经纬度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由赤道——30°S、70°W——40°W围成的经纬网内。
(二)面积:85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位;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地形:有南北两大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
(四)气候和自然带:1.主要有两大气候区: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占1/3;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占2/3。
2.主要有两大自然带:北部是热带雨林带占1/3;南部是热带草原带占2/3。
巴西森林覆盖率是58%。
3. 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无论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30%以上)、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一半)、淡水鱼(2000多种)等都非常丰富,是人类珍贵的宝库。
(1)破坏的原因:①.外国公司雇佣伐木工人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树木席卷而去;②.当地农民依然从事掠夺式的迁移农业,大量砍伐公路附近的丛林,到处烧荒来种植庄稼。
(2)破坏的后果: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沿海低地面临受海水侵吞的危险,并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②.对当地而言,由于亚马孙河流域降雨量大,若植被被破坏,则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o
s
r
o
f
d
o
o
g
e
r
a
g
n
i
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山地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探究活动2: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可从1.纬度-大气环流2.地形3.洋流角度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
沿海又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
③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在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也有分布
(四)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
沟通承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上流域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
河流亚马逊河流量最大(降水多,流域面积大)但是水能资源不丰富(地势落差小)
⑴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大西洋水系河流多,流量大
⑵主要河流:
①亚马孙河:
Ⅰ.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
Ⅱ.水量大: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Ⅲ.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航运
Ⅳ.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
Ⅰ.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五)自然资源
⑴矿产资源: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
白银——墨西哥
铁矿——巴西
铜矿——智利和秘鲁
⑵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⑶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⑷渔业资源:秘鲁渔场(成因)
⑸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洪流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⑹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六)居民和经济
(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人口——分布不均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一些热带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
探究活动3:分析以上地区人口疏密不同的原因?
①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区经济发达,气候条件好,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
②广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地区,由于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③热带地区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上。
(3)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
阿根廷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4)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打造工业。
经济:靠生产一种或者几种初级产品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工业——墨西哥、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巴西(钢铁、汽车、飞机)
矿业——智利(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石油)
2
为主,气候以
岛名为 ,北面是 海峡,海峡里的海水
流,原因是
a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增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
e
g n
2.(1)略 (2)温带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 A处于安第斯山的迎风坡,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多地形雨,B处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少 (3)东南
(二)基础知识
C\C\A\B\AD\AC\C\B\C\D\A
12.(1)ABCD (2)咖啡、香蕉、剑麻香蕉(3)秘鲁渔场上升流
13、(1)200-500mm、2000mm 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
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入大陆。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
(2)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
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东部沿海受(大西洋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3)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