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区域游戏:神奇的小细管
- 格式:pdf
- 大小:65.05 KB
- 文档页数:1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细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细管的作用和分类,并且能正确使用细管;2.能够认识细胞膜,并了解细胞膜的作用;3.能够掌握通过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分辨不同种类的细管;2.能够掌握通过细管的使用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细管;2.不同种类的细管;3.细胞膜的作用;4.通过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
四、教学方法1.游戏介绍:让孩子们观察、感受水在不同细管中的流动差异,用水流动的图像来展示不同种类细管的特点;2.看图片搭配文字,介绍细胞膜的作用;3.现场演示如何通过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4.带孩子们去实验室实践操作,体验自己使用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
五、教学过程1. 游戏介绍1.请孩子们围坐在教室中央,将放置在讲台上的不同种类的细管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观察、摸索、试着流水,感受水在不同细管中的流动差异;2.在观察和体验的同时让孩子们用画笔在纸上绘制出水在不同细管中流动的图像,从而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认识细胞膜1.看图片搭配文字,让孩子们认识细胞膜;2.通过讲解细胞膜的作用来引导孩子们了解细胞膜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 操作演示1.老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2.解释调节水流动方向和流速的方法。
4. 实验操作1.带孩子们去实验室实践操作,进行实验;2.引导孩子们掌握操作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的方法。
六、教学效果1.孩子们用心观察、感受并绘制出水在不同细管中流动的图像,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种类的细管和它们的作用,还掌握了通过细管调节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1.教材要多样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2.教学时间要够充分,留足时间给孩子们实践操作,让他们真正学到并掌握方法;3.教学效果要持续跟进,及时评估;4.要关爱教育每一个孩子,不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大班儿童的科学探究中,了解不同的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其中能够体现很多遗传学和细胞学的现象,对科学教学重要性高。
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小细管的实验教学。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小细管与水的作用。
2.学生能够理解小细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3.1 材料准备1.小细管2.托盘3.水4.吸管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让学生观察小细管,了解其形状和材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小细管可能会产生哪些现象。
3.2.2 实验操作(1)将托盘盛满水。
(2)在小细管的两端插入两根吸管。
(3)用一个吸管将小细管中的空气吸尽。
(4)用另一个吸管将水吸进小细管中。
3.2.3 结果测定观察小细管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小细管中的水会上升而不是下降。
3.2.4 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细管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并寻找实际场景中这种现象的应用。
3.2.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让学生思考和其他物体相比,小细管具有哪些特殊的结构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小细管的性质和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细胞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小细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概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奇的小细管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小细管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细管若干2. 液体(水、颜料等)3. 实验台4. 记录本和笔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小细管的引入1. 引入小细管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小细管的外形和特点。
2. 进行小细管的实验,让幼儿观察液体在细管中的流动情况。
3. 引导幼儿探讨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第二节:小细管的实验1. 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小细管实验,观察液体在细管中的流动情况。
2.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进行实验总结,让幼儿理解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第三节:小细管的应用1. 引导幼儿想象小细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输液等。
2. 让幼儿进行小细管应用的实践活动,如用小细管吸饮料。
3. 引导幼儿总结小细管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小细管的外形和实验现象。
2. 实验法: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小细管实验。
3. 讨论法:引导幼儿探讨小细管的原理和作用。
4. 记录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评价幼儿对小细管原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小细管。
2. 引导幼儿探讨小细管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细管主题的绘画或手工活动。
第四节:小细管的探索1. 引入小细管的多样性,让幼儿观察不同材质、不同直径的小细管。
2. 让幼儿进行小细管探索活动,观察不同小细管对液体的影响。
《神奇的小细管》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吸管的基本特征,掌握吸管的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吸管进行实验,掌握吸管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吸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找出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吸管、水、饮料瓶、色素、剪刀、胶带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实验桌、实验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吸管,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吸管有什么作用吗?”2.基本操作(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吸管吸水,让幼儿观察吸管内水的流动。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吸管吸水,感受吸管的作用。
3.拓展操作(1)教师将吸管插入装有不同颜色水的瓶子中,引导幼儿观察吸管内水的颜色变化。
(2)教师提问:“为什么吸管内的水颜色会变化呢?”4.实验探索(1)教师将吸管插入装有水的瓶子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口,让幼儿观察吸管内的水是否会流出来。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吸管内的水流出来,并记录实验结果。
5.分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吸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找出原因。
(2)教师讲解吸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吸管的重要性。
7.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吹吸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吸管的乐趣。
(2)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8.结束语(2)教师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吸管的奥秘。
五、作业与评价1.作业:让幼儿在课后用吸管进行实验,观察吸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评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教师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含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案吧。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
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
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细管的形状、作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2.小细管、水和几个容器3.颜料、纸巾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提示材料,激发孩子们对小细管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用过小细管的经历,并了解瓶中发生的循环流动现象。
2. 探索环节老师将小细管和水放在幼儿面前,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和尝试。
通过观察、摸索,逐渐了解小细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并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观察、自主尝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3. 操作环节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给配备一个小细管、几个容器和一些水。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细管把水从一个容器中倒到另一个容器中,让孩子们自己体验小细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练习自己的动手能力。
4. 色彩环节参照PPT课件,教师为孩子们现场演示如何将颜料倒入细管中,使颜料通过细管流入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在容器中添加颜料,自己尝试在小细管中倒入不同颜色的颜料,再观察颜色在水中的变化。
5. 总结环节在整个活动结束之前,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回顾活动的过程,复习小细管的形状、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师还可以询问孩子们在使用小细管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新的发现,并随时鼓励孩子们的发言。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小细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小细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注意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引导孩子们在自由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小细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注重练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小细管的神奇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用幼儿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同时随时鼓励和表扬孩子们的表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和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小细管,以及它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细管的图片或实物。
2. 不同颜色的水。
3. 透明容器。
4. 彩色食用色素。
5. 活动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细管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实验探索(15分钟):教师将透明容器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放入不同颜色的水。
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根小细管,让幼儿观察小细管中的水是否会流动。
3. 实验记录(10分钟):教师发放活动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鼓励幼儿用图画和简单的语言描述。
4. 分享交流(10分钟):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或补充。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小细管的功能和作用,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小细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实验探索和分享交流,幼儿对小细管的功能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过程评价:实验探索环节能够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分享交流环节能够让幼儿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改进建议:在实验探索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观察角度,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分享交流环节,可以鼓励幼儿用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丰富他们的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管子—幼儿园大班教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超级好玩的游戏——神奇的小管子!这个游戏可是大班科学活动里的一大亮点哦!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准备一些小管子。
这些小管子可不是普通的水管,而是专门用来做这个游戏的哦!你们可以在家里找找看,有没有一些空的塑料瓶子或者吸管什么的。
有了这些小管子,我们就可以开始玩了!1. 准备工作我们要把这些小管子洗干净,然后晾干。
这样一来,它们就不会粘在一起了,也不会有异味哦!我们还要准备一些彩色的胶带和一些小贴纸。
这些东西可是用来装饰我们的小管子的呢!2. 制作小动物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制作我们的小动物了!我们要用这些彩色的胶带和小贴纸,把这些小管子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个小管子剪成两个部分,然后用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做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们还可以把一个小管子剪成三个部分,然后用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做成一只活泼的小猴子。
只要你有创意,你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3. 比赛环节就是我们最期待的比赛环节啦!我们需要把这些小动物放在同一个地方,然后看看谁能做出最好看、最有趣的小动物。
当然啦,我们还可以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比如说“萌萌哒”、“酷酷哒”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的比赛就更有趣味性了!4. 总结与分享我们要一起来总结一下这次的活动。
你可以说说你觉得哪个小动物最好看、最有趣;你也可以说说你在制作小动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呢!今天的神奇小管子活动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玩得开心、学得愉快!下次再见啦!。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细管的作用和原理;2.学习如何制作小细管;3.掌握小细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水、小杯子、枸杞、小刀;2.牛奶、食盐、酒精,吸管,小几头。
三、教学过程1.小细管的作用和原理小细管,也叫毛细管,是小于1mm的细竹管或玻璃管,有狭窄的通道,可以使水或其他液体“爬升”,也可以使空气或其他气体“倒流”。
这是由于毛细管表面张力的作用造成的。
2.制作小细管步骤如下:(1)取一根长约20cm的吸管;(2)用小刀切去其中心部位,切口大约2cm左右,注意待切口两侧细口不要切坏;(3)将切口位置装入牛奶中,使其吸收一段时间;(4)将牛奶吹出,用吸管从牛奶所在的一端吸入食盐水,然后将吸管的另一端堵住,封盖口部分可以用打圆的制停。
这时,吸管里就构成了由许多细小的通道组成的毛细管;(5)毛细管的构造完成后,可以加入吸管的塑料管中备用。
3.小细管的应用(1)实验一:小几头的“喝酒”比赛将小几头放在透明杯子中,倒入酒精,角色扮演一下小几头正在“喝酒”,可以看到酒精慢慢地就被小细管吸入小几头,小几头最后“醉倒”。
(2)实验二:枸杞“漂浮”将枸杞放在一杯水中,然后断开一小段小细管把口,将杯子与水平面平行,以断开的一端接触枸杞,呈现在枸杞周围水平面愈来愈高,最终把小细管另一端接到枸杞王的口部,能够看到枸杞“漂移”的迹象。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我们了解到了小细管的作用和原理,学会了制作小细管和使用小细管的方法。
同时,也通过实验观测和探究,掌握了小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探究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小细管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应用,增强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名称 神奇的小细管 区别 科学区
价值取向: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材料设计:
毛巾、海绵、布、吸水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
红、黄、蓝、绿颜料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小碗
图片(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等)
玩法提示:
1、用毛巾、海绵、布等分别去吸吸水,玩一玩。
2、用白菜、皱纹纸去吸红红墨水,看看有什么现象。
3、用吸管去吸一吸颜色水,观察有趣的现象。
指导要点:
重点指导幼儿发现白菜、海绵、纱布里的毛细现象,知道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