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导师信息
- 格式:docx
- 大小:45.39 KB
- 文档页数:12
论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论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作者】温晋锋【作者简介】温晋锋,1963年生,现为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讲师。
关于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自从主权在民理论、权力分立理论产生之后,公民如何参与行政管理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
众所周知,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了一种不同于封建专制、权力集中的民主的、分权的政治制度,其实质是把国家权力分离开来,本来由一个机构行使的国家权力改为由多个国家机构来行使,从而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问题,因为那时权利与义务是相分离的,权利定位于统治者,义务定位于被统治者,普通的公民只是受奴役的对象,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更谈不上参与国家实际的行政管理。
所以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联系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林纪东先生论述到:“在专制时代,人民处于完全受国家支配,不得为任何主张之地位,此时仅为义务之主体,无任何公权之可言,故18世纪之民权革命,首先争取之目标,为自由权。
而为保证自由不受侵害,故继而争取参政权,惟当时所实行者,为局部民主,仅限于男性。
具有一定智慧与资产者,始有选举之权,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性始取得选举权,多数国家逐渐实行普通选举制,于是平等权始告实现。
然此类权利,仍属消极之权利,仅能消极地避免政府之专制,而不能积极的要求政府为任何行为,迨二十世纪以后,由于团体主义之发达,国家职能之扩大,对政府观念之变迁,受益权开始出现,于是人民居于积极地位,得因一已利益,请求国家为某种行为矣”。
〔1〕从权力的性质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各有特色。
立法权是少数人权力的直接体现,其运转方向是多数人到少数人的集中,其功能是制定国定政策和法律;行政权则是从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其方向是自上而下,行政权力自上而下运行形成一种等级结构。
摘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目前社会公共安全管理需要从公共安全供给的视角出发,由单中心的政府管制型向多中心协同供给模式转变。
在协同学理论的解释框架下,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以区域社会治安为例,社会公共安全协同的序参量与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对社会安全的协同供给起基础性作用。
权责与组织、文化、政策和技术共同构成影响社会治安管理协同序参量的要素,而人力、结构、信息、关系等诸多子系统的协调运动成为社会治安自组织形成和宏观协同的动力。
关键词: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中图分类号:D6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2)09-0016-04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政治文明研究▲作者简介:钱洁(1980—),女,江苏警官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建设进程中政府培育志愿者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BGL10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63001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基于协同学的一种框架分析钱洁1,2(1.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12;2.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大众在享受现代化的便利的同时,又不断面临现代化风险的洗礼。
这一时期我国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在环境、食品、医疗、住房、公共设施、社会治安等诸多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公共安全问题对于当前中国来说,不仅是个技术性命题,更是一个宏大的政治命题。
公共安全供给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社会公共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首先需要将社会管理,特别是相关制度、政策、管理模式等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实现以政府为中心的全社会协同供给。
多学科视野中城市极端高温灾害的复合治理:研究进展与未来议题彭彬彬 张海波【摘要】近年来,城市极端高温灾害频发,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应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城市极端高温灾害的复杂成因和广泛影响使得传统的单一学科视角已无法揭示其形成机理和治理之道。
基于工程-技术、组织-制度、政治-社会三个维度的回溯分析显示,改进城市规划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加强组织协同提高预警响应效率,推进全球治理倡导气候公平,这是推进城市极端高温灾害复合治理的三条关键路径和三个关键议题。
下一步可在三个方向上开展研究:一是探索科技创新赋能复合治理的新模式;二是发展基于韧性城市的复合治理政策体系;三是面向全球治理拓展倡导气候公平的参与机制。
【关键词】极端天气 高温灾害 复合治理 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24)02-0004-22引言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呈现频率增高、危害加大、时间拉长的新趋势,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之一(Meehl&Tebaldi,2004)。
自2003年以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由气温升高所导致的死亡率在持续增高(Basaga aetal ,2011;Davisetal ,2003;Kovats&Hajat,2008;Diazetal ,2018;Gogginsetal ,2012;Hondulaetal ,2015;Robineetal ,2008)。
多种突发疾病也被证实与极端高温天气密切相关,除最常见的昏厥、呕吐、休克等中暑症状外(Sonejaetal ,2016;Wattsetal ,2018),极端·4·彭彬彬,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任助理研究员;张海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社会风险管理研究基地项目(22JD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研究”(20&ZD160)。
信息管理系导师姓名陈雅专业名称图书馆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文献学理论出版管理社会信息化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建设南京大学社科项目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项目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项目导师姓名刘树民专业名称图书馆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市场信息收集与利用(南京大学项目)2.科技开发策划研究(南京市项目)3.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对策及评估体系研究(文化部项目)导师姓名张志强专业名称图书馆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编辑出版学,2、图书馆学,3、文献学,4、传播社会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3、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大省建设项目,5、南京大学社科规划项目,6、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
导师姓名郑建明专业名称图书馆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信息学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为目录学、文献学、编辑与出版、信息咨询、社会信息化进程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教育部“文科基础性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信息进程测度分析”。
导师姓名沈固朝专业名称情报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信息服务和信息用户;经济信息搜集及竞争情报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2)企业竞争情报研究;(4)市场信息资源;(5)中外出版法规比较研究;(6)南海研究网络全文检索系统;(7)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导师姓名苏新宁专业名称情报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自动化处理、情报检索算法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江苏省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导师姓名孙建军专业名称情报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信息经济研究;2、网络信息资源管理;3、经贸信息研究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南京大学文科读写议教学实践系统;2、面向21世纪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3、信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4、江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评估研究导师姓名朱庆华专业名称情报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科学决策服务。
专栏:跨学科视野中的应急管理知识生产专栏导语:推进中国应急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张海波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海波,2023)。
其必要性在于,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的理论既不能给出有效的解释,也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启示。
例如,在中国,安全生产被视为应急管理的基本盘、基本面,在这背后则是中国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政府既不能接受国有企业因为安全生产问题而倒闭,以及由此造成失业问题和社会震荡,也不得不对面广量大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等进行安全监管,以避免小风险产生大问题。
这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不做过多干预的做法显著不同。
因此,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应急管理实践中,安全生产都不是主要问题;但在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中,安全生产已经占据了应急管理部门大部分的精力。
在上述前提下,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需要加强本土观照,以解决中国应急管理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理论认知(张海波,2023)。
《公共行政评论》在这一期以专栏形式推出三篇论文,体现了自觉推进中国应急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努力。
将专栏取名为“跨学科视野中的应急管理知识生产”,主要基于这三篇论文的共性。
其中,第一篇论文直接采用了跨学科研究的分析框架,第二、三篇论文分别借鉴了社会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但这三篇论文最终都强调在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中讨论知识发现。
《多学科视野中城市极端高温灾害的复合治理:研究进展与未来议题》一文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高温灾害,提出复合治理的理论主张。
这是一个新的选题,在以往的应急管理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关注到极端高温这一新的灾害类型。
而且,从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应急管理实践看,将极端高温视为灾害的历史也并不长,对极端高温灾害的关注远不如对洪水、地震等灾害的重视。
新时代群团组织改革的行动策略研究:方向与前沿于君博1,王国宏2(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8;⒉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群团组织既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时倚重的能动主体,其改革行动策略事关群团改革成效以及国家治理绩效。
虽然中国群团组织改革行动策略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相对缺乏独立且系统的述评。
在基于结构和能动视角梳理群团组织改革行动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它们在提供解释变量方面的贡献,并指出在群团组织自主行动空间生成、改革行动策略的内部诱因以及相应因果机制识别等方面存在着研究潜力,最后在基本现象、解释变量和研究方法层面进行总结与展望。
这些发现在理论层面有利于形成理解中国群团组织改革相对完整的知识图景,激发本土组织行为理论的知识积累;在实践层面有助于指导群团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群团改革;群团组织;行动策略;结构视角;能动视角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7-0001-13收稿日期:2023-06-28作者简介:于君博,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策分析、数字政府和应急管理;王国宏,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理论与实践。
能否持续保持国家对社会的高效动员和整合是“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1]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破解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国家得以将社会中的资源不断注入国家意志和战略的贯彻与实现之中,这对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关键期的中国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现代化在社会各员①中央编办管理机构编制认定的群团组织共有22个,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
【葛玉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之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MPA研究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服务于公共管理的综合素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员需掌握:(1)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理念;(2)把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及其设计的技术、理论适用与文化适应;(3)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革;(4)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5)了解建立与完善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与方法;(6)在以上诸方面的基础上,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等)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四、课程内容(重点及必须掌握内容、章节加*号或另作说明;文字多请另加纸)*第一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概述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概述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3 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事管理改革及其借鉴*第二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2.1人性假设理论2.2激励理论2.3不同的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公共部门工作分析和职位分类管理3.1 工作分析和职位分类管理概述3.2 工作分析的程序3.3 工作分析的方法3.4 职位说明书3.5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和职位管理*第四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4.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及其作用4.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4.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4.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供给预测及平衡*第五章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评5.1 员工绩效考评概述5.2 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5.3 绩效考评的实施5.4 我国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评【葛玉辉.教师简介】葛玉辉,男,1964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首届MBA毕业、管理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系主任。
四、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师资队伍简介
1、教授
顾海黄健荣孔繁斌李滨李里峰李永刚林闽钢陆江兵闾小波庞绍堂石斌孙亚忠童星王建华* 王明生王强王云骏魏姝肖唐镖严强杨丹伟张凤阳张康之张永桃周沛朱国云
2、副教授
曹永红陈建陈志广笪素林戴雪红丁蕖范春辉范克新甘季国高传胜高静黄跃进金学明孔令文赖静萍李洪波李喜英吕磊任正臣沈伯平王海洲王建华王培暄王锁明吴翠丽熊秋良徐国利严新明张海波周春梅周芳玉周建国
3、讲师
郭云峰韩伟华黄骏刘慧苗红娜祁玲玲孙昊王翀王志松徐彪姚远张伟赵光锐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