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建盏一条街在哪里
- 格式:doc
- 大小:800.50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建阳建盏”是指自北宋以来在建阳市水吉、池中、后井出产的黑釉茶盏。
中国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出产的黑釉瓷被誉为“瓷坛明珠”。
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
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浓郁的东方古典艺术色彩。
福建建阳的“建窑”曾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
“建窑”生产的建盏一度经海上丝绸之路热销海外。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失传已久的建盏烧制技法和釉面品类逐渐被复原。
油滴建盏纹饰特点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
华北油滴受气泡机理控制,斑点形状与气泡破裂后釉面状况有关,一个斑点中结晶物质分布从中心到边界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
华北油滴斑点形状受到窑温制约,如果温差较大,不同部位的斑点差异也变大。
斑点的边界虽然都在同一平面上,但不定呈圆形,所以形状变化比铁红晶花大。
华北油滴的烧成难度比铁红釉大。
如果烧银色的华北油滴,其斑点很容易变灰色或消失,变灰的斑点突出釉面,消失的沉入釉中,其斑点的边界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形状变化较大,它受到窑温和还原气氛的制约,烧成范围就更窄。
兔毫建盏纹饰特点建窑兔毫斑纹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
兔毫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即碗上部的斑纹较密,下部较稀,分布不均匀。
褐色兔毫的结晶物质是填充在一串类似鱼草的钙长石晶间,这串鱼草征釉浅处易浮出釉面,在釉深处就沉入釉中。
而且这串鱼草既把结晶物质套住,又使结晶物质相互隔开。
结晶物质是分散的,既不像华北油滴堆积在一起,也不像铁红晶花有序排布,只有浮出釉面的结晶物质才能靠拢。
南平市资料整理延平区:全区辖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南山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1、、花卉产业区域生产主要分布: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王台·峡阳.来舟);水口库区千亩百合花示范园区(樟湖·沪下·太平);建成百合花基地15个面积3500亩,建成福建球根花卉中心1个。
茂地镇宝珠村:“宝珠百合花”2、南平烟叶。
主要在王台镇3、绿化基地产业,红豆杉种植。
突出延平特色,打造“森科”种苗品牌,建设现代化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4、生猪养殖建阳:建阳市辖2个街道、8个镇、3个乡:潭城街道、童游街道、麻沙镇、水吉镇、将口镇、莒口镇、黄坑镇、漳墩镇、徐市镇、小湖镇、崇雒乡、书坊乡、迴龙乡。
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
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
主要特色产品有大米、木材、笋、竹、鸭蛋、茶果(尤以白茶、锥栗、建阳桔柚著称)、淮山、莲子(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竹荪、香菇等各种农副产品。
建阳还以建盏闻名,现有考亭一条街,建阳古玩城,水吉等地都有在做建盏。
建瓯:福建省南平地区辖县,中国林业基地县,福建商品粮、笋竹、柑橘、茶叶基地和乌龙茶重要产区。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
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
建欧板栗建瓯根雕产业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集中在徐墩镇,东游,北坪三个地方。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建窑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故名建窑(历史上也有人称建阳窑)。
该窑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
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
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
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
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
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
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
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在建阳水吉镇,以产黑瓷而著称。
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字样。
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
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
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建窑因处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位于著名风景区武夷山南麓的建阳市水吉镇。
建窑以生产黑釉瓷见长,故亦称“乌泥窑”,宋时它出产黑瓷碗,俗称“建盏”。
建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而名扬天下。
日本人酷爱建窑瓷器,视为上品,其中有一件被称为“天目”的盏,更是作为日本国宝珍藏。
建窑黑釉瓷器创制于五代末至北宋初,两宋为建窑的鼎盛时期,其杰出成就表现在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的釉色方面,釉面之纹呈结晶状。
所谓兔纹、油滴、鹧鸪等是最常见的几种。
寻镇南平建阳水吉古镇,千年建盏源此出,吉水之地古韵长福建南平建阳,水吉古镇。
这里是闽北重镇,地处建阳区东部中心,南浦溪中游。
水吉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至尽尚存,有文明中外的宋代建窑遗址,有建于明末清初闽北佛教名寺之一的大觉寺。
自建阳城区驱车十余分钟,可至闽北重镇水吉。
水吉镇地处建阳区东部中心、南浦溪中游,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当地古迹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外,还有大觉禅院(据传始建于宋末元初,明代重修的佛寺)、文武殿(同时供奉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八角井以及不少旧居、祠堂(如周敦颐后人所建“宋大儒周濂溪先生祠”)。
清华一位罗姓博士撰文描写水吉游记时曾说,根据建设部标准,水吉镇完全有资格申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之称,名副其实。
闽北地形多为丘陵,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古是著名的产茶区。
建阳周围的武夷山、建瓯、政和均为知名茶产地。
而位于建阳的水吉镇虽然继承了闽北的地理、气候条件,却异军突起,并非以茶闻名,而是以茶盏闻名。
建盏,闻名于世已经千年时光。
“建州北接两江,为全闽门户。
……盖瓯自宋元祐间始为建置,数百余年。
”这是康熙三十二年新编的《瓯宁县志》中对建州的概述。
其详细的介绍到:北宋英宗治平三年,分建安九里三岐并蒲城、建阳二县地置瓯宁县。
水吉做为建盏之乡,在书中屡屡出现。
《瓯宁县志》中的水吉,可以全面展示作为建盏之乡的水吉,发现建盏文化背后的基因。
当地古迹最为出名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
“建盏”位于后井建窑遗址建窑遗址,池中村一带,占地十多平方米。
有宋代八大窑之意义专产黑铀陶瓷“免毫盏”遗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县志记载,官地项下出现了“官窑四座”,有垌窑、有雕茶等等。
古镇的大觉禅寺,至今还在,原来是明朝万历年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另外古镇有关于“暨公老佛”的记载,水吉至今依然还在祭拜,正月二十一的暨公老佛的庙会已经成为闽北最大的庙会,真的是延续了千年的香火。
建阳水吉镇建盏一条街,建阳水吉镇建盏建阳水吉建盏,福建建阳水吉建盏建盏,茶界称它是“唯一为茶而诞生的茶器”,陶瓷界称它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得艺术”。
表面上,建盏漆黑似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
它可以变幻出耀斑,鹧鸪斑,褐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就将它们吞噬掉。
它的美,隐藏在时光深处,让我们一起走近建盏,魅力建盏大揭秘,就此开始!将近一千年前,一个叫赵佶的皇帝总是喜欢仰望天空,他似乎很迷恋天空,即使在烧窑时,工匠问他,应烧成何种颜色,他仍不语,一指天。
彼时,雨过天晴,恰好有一种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
徽宗必定是敬畏天的,相信道法自然。
相信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永恒存在的,而观望它的人,只是来了又去,死了又生。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就如建盏,一盏黑釉中,变幻莫测的釉彩,如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神秘的光芒。
建盏的美,藏在深处。
“据日本公元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2005年春,在厦门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建窑出产的茶盏竟拍出1000多万元的高价。
有关建盏,得从陶瓷说起。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
”陶瓷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我国的瓷器,分为白瓷、青瓷、黑瓷三大瓷器系列。
建阳“建窑”生产的“建盏”,就是黑釉瓷最典型的代表,被瓷坛誉为瓷器珍宝“黑牡丹”。
迄今仍吸引着国内外众多陶瓷收藏家的眼球。
茶界称建盏是“唯一为茶而诞生的茶器”,陶瓷界称他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得艺术”。
它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
其中曜变斑纹由于纹斑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
寻访遗落在山中的建窑我们驱车前往建阳水吉镇寻访建窑窑址E,沿途风光旖旎、群峰起伏、河道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茂盛。
虽已入冬,午后的阳光依然温暖,令人想起当年烧制建盏时点燃柴火的热度。
提及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器,我们驱车前往建阳水吉镇寻访建窑窑址E,沿途风光旖旎、群峰起伏、河道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茂盛。
虽已入冬,午后的阳光依然温暖,令人想起当年烧制建盏时点燃柴火的热度。
提及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应追溯到北宋年间。
当时,位于建阳水吉的池中、后井一带生产黑釉瓷器的只是民间窑场。
由于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朝野官员在斗茶时,皆首选建窑出产的黑釉瓷盏。
因此,水吉“建窑”炉火熊熊。
相传,当时在这一带烧制黑釉瓷碗的龙窑多达99条之多,成为我国八大名窑之一。
仿龙窑,回归柴烧在建盏协会会长韦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水吉镇一处仿龙窑建盏窑址。
下车时我们感觉一脚踩到了松软之地,原来是堆了一地的烧制建盏的瓷土。
这些瓷土红中带紫,拾起一块放手中一捏,便松散成粉末,倒是无法想象它们便是建盏的初相。
“龙窑是烧制建盏的窑炉,是建阳建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韦会长向我们介绍说,“时至今日,虽然龙窑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龙窑烧制建盏的方法需要得到恢复和保护。
这个仿龙窑的窑炉就是回归传统的尝试。
”窑炉是依照龙窑的样式而建,窑身依山蜿蜒而上,成筒形穹状。
窑口呈拱形,中空,烧窑的时候可放置柴火。
沿着窑身一旁垒放着层层叠叠的匣钵,烧制的时候建盏放于匣钵内,可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
纵长的窑身上每隔一段距离凿有小门,仅够一个人弯下腰通过。
我们从小门里能看见窑身内部,里面也是有规律地叠放着扁圆柱形的匣钵。
韦会长介绍说,现在大部分建盏作坊都是用电或者气来加温制作,但龙窑是依照古法,用柴烧。
如果要还原传统的建盏制作,便要从窑身的建造、柴火的使用开始。
火,是建盏制作中最难控制的环节。
柴烧,只能用肉眼看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有时多扔几块木头,就会烧坏一窑的建盏。
建窑建盏的前世今生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9年第10期一片茶叶,滑入盏中,与水交融,散出芬芳,平和恬淡。
一只盏杯,厚重拙朴,与叶起舞,丝丝相扣,浸漫无声。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器的演变史。
在中国茶文化浩如烟海的长河里,建盏是茶器中令人仰止的高峰,它以朴实的材质、简洁的线条、幻化的斑彩,将自然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建盏,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享有“瓷坛明珠”的美誉。
“建盏就是以建阳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土作为主要胎料,经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
”著名建盏考古专家谢道华介绍说,建窑是建阳古时烧制瓷器的窑厂,在建窑烧制的瓷器中,以建盏最为出名。
历史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曾对建盏极尽歌咏、推崇备至,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佳话。
1、盏因茶而兴,茶因盏而妙建阳是建盏的故乡,古为建宁府建阳县,建窑、建盏的“建”字就取自其中。
走进建阳,漫步在商家林立的建盏文化街上,好像走进了建盏的世界。
步入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各式各样的精美建盏琳琅满目,让人大饱眼福。
伴着婉转低沉的琴音,一边欣赏身着宋代服饰的点茶师表演宋代茶艺,一边品味盛在建盏中的茶汤,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建盏的魅力。
这种茶盏交融的美景,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盏与茶相得益彰的宋代。
据相关史料记载,建盏创烧于五代末,在两宋时达到鼎盛,自元代初期开始逐渐衰落。
宋代之所以是建盏的鼎盛期,与斗茶之风盛行密不可分。
所谓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先看汤色,再看汤花。
当时,上起皇帝下至百姓,无不钟爱斗茶。
斗茶这一竞技活动是由宋代独特的点茶文化衍生而来的。
点茶,即用点水的方式冲茶,然后趁热饮用。
与唐代的煮茶和现代的泡茶不同的是,点茶需将茶叶碾成碎末,点水时不能破坏茶面,一边点水还要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据了解,宋人斗茶喜欢用白茶,以茶色白者为上品,而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要茶品好,还要有适合的茶盏。
建阳建盏[宝典]建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建盏烧制技艺建盏又名天目瓷,是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为宋时皇室御用茶具。
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
建窑遗址: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建盏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
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
油滴龙虎茶具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
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就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
建盏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
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
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
鹧鸪斑茶碗银油滴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
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
建盏都用正烧,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
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兔毫茶碗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
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
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
1979年开始,离休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孙建兴和女儿栗云及外孙女孙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分析了数千片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来努力提高制品成功率。
浅析建盏的历史作者:林长明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一直以来它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茶盏而闻名于世。
它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繁荣在两宋,元代中后期近乎哀落,明末清初停止烧制。
建窑主要烧制茶盏,所以称为建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它的古窑址在福建(闽北)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最长的一条龙窑达135.6米,是世上最长最大的龙窑。
关键词:建盏;历史;传承建窑窑址座落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距建阳市区约35千米。
水吉镇历史上曾属建州辖地(州衙驻地在建瓯),建窑因处古建州辖地而得名。
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建窑”又有“水吉窑”“瓯宁窑”等称呼;由于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见长,故文献上又有“乌泥窑”等记载。
建窑在唐代中晚期已开始烧造瓷器,这时的产品还是青瓷。
五代末至北宋初,才开始烧制黑釉瓷。
而这时也是建窑的鼎盛时期,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对建盏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在北苑(建州市建安县)设御焙,制作龙凤团茶上供。
北苑贡茶名声鹤起给建盏发展带来契机。
建盏和建茶同属一地,地理人文关系千丝万缕。
茶是碗中之物,离开碗将无所依存,建茶在寻找最能够体现自我的道具。
好马配好鞍,建盏和建茶一起“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
北苑建茶和建盏成名亦得益人力的推动。
庆历四年,蔡襄调任福州知州,庆历六年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有督办贡茶的任务。
蔡襄巡视北苑御茶园,所用茶盞即兔毫盏。
他认为这种茶盏极优。
皇佑三年(1051),蔡襄被召回京复职。
其撰写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一文为品茗斗茶者接受。
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之前,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在诗赋中对建盏已多有褒奖。
后《大观茶论》一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彩色也”。
千年沧桑话建窑作者:张云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9期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位于今天福建北部建阳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以产黑瓷而著称。
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后元朝开始茶道衰落,茶风改变,建窑逐渐不济,至清代而终。
明代的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说:“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都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少见薄者。
”这是有关“建窑”两字的最早记录,建窑因此得名。
一、建窑盏的品种建窑的品种如果细分会有很多,从烧制成功的建窑盏釉色颜色划分,有黑釉、黄釉、柿红釉等;从烧制建窑盏的釉面变化来分又有兔毫、窑变、耀变、油滴等;从胎土的成色来看又分为污泥黑胎、紫褐胎、灰白胎等。
我们在此仅从建窑盏的釉面变化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
1.宋代建窑油滴茶盏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等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现在的科学实验测定表明,天目瓷采用的矿物原料有莫来石、石英石、方石英以及足够量的氧化铁,胎土的配方是含三氧化二铝较高的红土与可塑性较大的软泥的合成,有“乌泥”和“紫泥”之称。
由于胎土含铁量较高,具备烧成黑釉的良好基础,在瓷器烧结过程中,能够把胎土中富有铁质的成分熔入釉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带到釉面上,胎釉结构表明,石灰碱釉黏性大,所以釉厚易挂釉并色调深沉。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如果含有其他矿物质的成分较多会出现彩色的油滴。
油滴茶盏的器形有好几种,主要有碗、碟、瓶等多种型制,油滴盏的器形与坯色需要近距离的仔细观察,特别是要注意茶盏整体体现的斑点的细微区别,从中读出釉面斑点的价值信息。
特别是在阳光下观赏,会发现许多奇特的现象,油滴盏具有银色、金黄色、彩色的斑纹,在阳光下由于阳光的反射会发出金色、银色以及其他绚烂的异彩,这种摄人心魄的美是高品位建盏独有的;有些油滴盏会呈现褐色、灰色或金属感不强的斑纹,这种油滴盏的品质就没有前述的品质高,在阳光的照耀下没有变化。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建阳建盏赏析篇一:建阳建盏建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建盏烧制技艺建盏又名天目瓷,是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为宋时皇室御用茶具。
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
建窑遗址: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建盏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
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1“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
油滴龙虎茶具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
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就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
建盏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
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
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
鹧鸪斑茶碗2银油滴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
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
建盏都用正烧,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
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兔毫茶碗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
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
目录一、企业背景 (5)1.1 工商信息 (5)1.2 分支机构 (5)1.3 变更记录 (5)1.4 主要人员 (6)1.5 联系方式 (7)二、股东信息 (7)三、对外投资信息 (7)四、企业年报 (7)五、重点关注 (9)5.1 被执行人 (9)5.2 失信信息 (9)5.3 裁判文书 (9)5.4 法院公告 (9)5.5 行政处罚 (9)5.6 严重违法 (10)5.7 股权出质 (10)5.8 动产抵押 (10)5.9 开庭公告 (10)5.11 股权冻结 (10)5.12 清算信息 (10)5.13 公示催告 (10)六、知识产权 (11)6.1 商标信息 (11)6.2 专利信息 (12)6.3 软件著作权 (12)6.4 作品著作权 (12)6.5 网站备案 (12)七、企业发展 (12)7.1 融资信息 (12)7.2 核心成员 (13)7.3 竞品信息 (13)7.4 企业品牌项目 (13)八、经营状况 (13)8.1 招投标 (13)8.2 税务评级 (13)8.3 资质证书 (13)8.4 抽查检查 (14)8.5 进出口信用 (14)8.6 行政许可 (14)一、企业背景1.1 工商信息企业名称:南平市建阳区驷盏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350784100358149统一信用代码:91350784MA31FDXHXG法定代表人:刘良飞组织机构代码:MA31FDXH-X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所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经营状态:开业注册资本:100万(元)注册时间:2018-01-18注册地址:南平市建阳区七贤路460号营业期限:2018-01-18 至无固定期限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日用陶瓷制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制造(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建筑陶瓷制品加工制造;茶具销售;日用产品修理;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零售;农副产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经营(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销售预包装食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登记机关: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日期:2021-04-231.2 分支机构截止2022年02月11日,爱企查未找到该公司的分支机构内容。
宋代建盏建窑遗址水吉遗址
我们到福建建阳的目的就是为了参观建于宋代的建窑遗址。
建窑是宋代八大窑之一,是专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
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
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
建窑黑釉瓷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广泛流传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地位。
建窑位于建阳市东部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占地十多平方米。
现在建窑遗址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窑遗址的大门,现已做了妥善的保护。
建窑遗址因它位于水吉镇也被称作水吉遗址。
窑址规模很大,沿着山坡往上延伸,与景德镇龙窑有些类似。
进入窑场满地都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残瓷碎片。
如果您留意还能找到不少好东西。
窑址外围的山坡上也到处可见被采挖的痕迹,也出土了不少名器。
这是在当地老乡家里收藏的部分黑釉茶盏。
建窑的规模之大,在当时也是少见的。
站在窑坡上可观赏美丽的原野。
变化作文300字讴歌四十年走进新建阳
改革开放以来,让我感受到了家乡建阳的巨大变化。
你瞧!建阳西区那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到处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晚上更美,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西区人民公园散步,到处飘扬着动听的音乐旋律,到处可见广场舞者的优美舞姿。
在广场中央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音乐喷泉,当音乐一响起,喷出的水就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出各色各样的美丽形状,时而能听到人们阵阵激动的欢呼声。
我们建阳还有一种特色的传统文化,那就是“建盏”。
在人民公园对面建盏一条街上,到处摆满了卖建盏的铺子,建盏油光发亮,买的人络绎不绝。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新建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做贡献,为建阳添风采。
祝福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建阳有一个建盏文化一条街,共有51间店面,主要经营建窑建盏为主,同时融合根雕、书画、古玩玉器、茶艺等颇具闽北文化特色的商品,文化氛围浓厚、地方特色鲜明。
目前,《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金油滴》、《闽藏阁》及《建阳市书画研究院》等商业店铺已开始营业,其中建盏主题47间(包含古玩、茶艺11间)、根雕主题2间、书画主题2间。
茶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红茶、白茶、水仙三大类,但是分布却很散,很多乡镇都有他们各自的茶叶品牌,而建立这样一条茗品街,将各家茶企统一整合,形成资源的优势互补,势必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都说建盏是因茶而生,茶是因盏而香。
将茶叶和建盏相融合,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也将给我区这两大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动。
详情可登录武夷建盏官网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