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水吉镇建盏一条街,建阳水吉镇建盏,建阳水吉建盏,福建建阳水吉建盏
- 格式:docx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2
建盏为啥叫建盏建盏中的"建"字指的源于它的原产地建州,而随社会风气影响茶具以盏而命名,则有了建盏这一说法。
建盏全称"建窑黑釉盏",诞生于建阳,建阳建窑从宋代开始就以黑釉而驰名天下,还引领了当时烧制黑釉盏的社会风潮,毫不夸张的说,建盏代表了宋代黑釉瓷工艺的最高峰。
建盏中的"建"字指的就是它的原产地建州,现在遗址则位于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总面积更是达到了12万平方米。
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内敛、儒雅的生活方式,饮茶之风盛行,斗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原本传统的茶碗器型无法满足斗茶者的需要,黑釉茶盏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茶录》一书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盏这种适合斗茶的属性便使其迅速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主流茶盏。
建盏作为一种茶具,与茶文化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茶文化几千年来持续发展,饮茶器具也随之而变化。
在茶文化形成之前,由于茶还没有与其他的生活饮品区分开来,也就没有专门为饮茶而准备的器具,喝茶时往往使用其他饮品的碗具,也可以说大多数饮品都使用着同一个碗。
人们既用碗吃饭喝汤,也用碗喝酒喝茶。
而早期的茶在饮用时往往还添加许多的佐料,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也与菜汤很相似。
直到秦汉以后,饮茶之风才日渐兴起。
人们开始重视饮茶,茶具也渐渐从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离出来。
到了唐代,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茶圣陆羽所编著的《茶经》问世,书中为茶具、茶器、饮茶方法等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品评标准,饮茶由此升华成一种美妙的文化和艺术。
茶的品味与内涵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追求,世人从此愈发讲究品茶的乐趣,对于饮茶的器具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当时把盛茶的器皿叫做“碗”或者“瓯”。
在唐人的诗作里便常常有茶瓯地出现。
比如唐代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瓯》、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瓯》等都直接点明了茶瓯作为茶具的使用。
建阳一日游好玩的景点建阳,这座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小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自然风光。
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时间,以下这些景点绝对值得一游。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建阳的大地上,我们首先来到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讲学之地,这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踏入书院,古朴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书院内的讲堂、斋舍等建筑保存完好,墙壁上刻着朱熹的诗词和教诲,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品味先哲的智慧,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离开考亭书院,我们前往建盏文化街。
建盏是建阳的特色名片,这里汇聚了众多的建盏工坊和店铺。
漫步在文化街,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精美的建盏,有的造型古朴,有的色彩斑斓。
还可以走进工坊,观看师傅们制作建盏的过程,了解建盏的烧制工艺和历史渊源。
如果有缘,或许还能淘到一只心仪的建盏作为纪念品。
临近中午,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这时候,不妨去尝尝建阳的特色美食。
建阳的扁肉口感爽滑,肉馅鲜嫩多汁,配上香浓的汤底,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水吉的光饼,香酥可口,咬一口,满满的都是满足感。
吃饱喝足后,我们来到武夷花花世界。
这是一个集花卉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景区。
走进景区,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
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欣赏着各种珍稀的花卉植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景区内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和露营基地,是亲子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接着,我们来到溪源村。
这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古村落,青山绿水环绕,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里的小溪清澈见底,溪中鱼儿嬉戏。
漫步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古朴的乡村气息,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适。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建阳的西区生态城。
这里是建阳的新地标,现代化的建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建阳城的美景,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建阳虽然不大,但一天的游玩足以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建盏——当代建盏⼿⼯艺师傅简介(部分)2013年12⽉31⽇,建阳市⼈民政府评选了建阳市⾸届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12⼈,这些师傅都可以称得上是建阳建盏的名家,他们是蔡炳龙(省级)、蔡炳盛(市级)、许家有、熊忠贵、吴⽴勇、张修潘、吕⽵兴、郑兴梨、叶礼忠、詹贵溪、孙福昆、黄⽂勇等⼈。
2014年⼜评选出建阳市⾦油滴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黄美⾦。
2015年7⽉6⽇,建阳市⼈民政府评选了建阳市第⼆批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11⼈,他们是廖设⽣、叶智慧、蔡炳昆、卢国伟、张奉成、阙梅娇、暨国军、吕河冬、裴春元、邹云源、黄美⾦。
其他:省级⾼级⼯艺美术师:陈其富(学院派,⾮专业烧制建盏),省级⾼级⼯艺美术师:李甲栈(⾮专业烧制建盏)。
此⼆位均属⾮建盏专业领域,⽽作品也是独树⼀帜,市场流通量有限。
李甲栈油滴束⼝盏陈其富黄鹧鸪斑以下列举部分:【李达】中国陶瓷艺术⼤师鹧鸪斑建盏代表⼈物。
1955年⽣,福建省莆⽥⼈,中国陶瓷艺术⼤师。
作为建盏界的泰⼭北⽃,集建盏理论和实践之⼤家。
2005年发表《宋代油滴茶盏鉴赏》,2007年发表《建盏鉴赏》,2008年发表《建盏揭秘》。
作品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品,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品,中国⼯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品。
【陈⼤鹏】国家⼯艺师,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会员。
潜⼼四⼗年研究兔毫天⽬、鹧鸪斑天⽬、乌⾦天⽬瓷。
建盏其烧制的天⽬瓷器质朴⼤⽅,神形兼备,使失传近千年?的古瓷⼯艺重放异彩,中国⽂化部永久收藏。
获邀多次赴海外天⽬陶瓷⽂化交流⼤会,建盏品被⽇本、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利亚、港、澳、?台地区名家收藏,陈⼤鹏?鹧鸪斑建盏【蔡炳龙】2010年获批福建省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传承⼈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
1952年7⽉出⽣,⼟⽣⼟长的⽔吉⼈,⾃幼受建盏⽂化的影响,受家庭的熏陶,喜好制陶烧瓷⼯艺制作,⾃1981年从事建盏烧制创作以来,在⼿⼯建盏作坊⼯作32年,蔡炳龙陆续制作出兔毫盏、油滴盏、鹧鸪盏、虎⽪斑、⽊叶、珍珠斑等多种产品,釉⾯采⽤天然矿釉,与宋代建盏仿真度极⾼,产品经久耐看,每只建盏的斑纹和形状都有细微变化,意趣天籁,美仑美奂。
建阳有一个建盏文化一条街,共有51间店面,主要经营建窑建盏为主,同时融合根雕、书画、古玩玉器、茶艺等颇具闽北文化特色的商品,文化氛围浓厚、地方特色鲜明。
目前,《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金油滴》、《闽藏阁》及《建阳市书画研究院》等商业店铺已开始营业,其中建盏主题47间(包含古玩、茶艺11间)、根雕主题2间、书画主题2间。
茶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红茶、白茶、水仙三大类,但是分布却很散,很多乡镇都有他们各自的茶叶品牌,而建立这样一条茗品街,将各家茶企统一整合,形成资源的优势互补,势必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都说建盏是因茶而生,茶是因盏而香。
将茶叶和建盏相融合,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也将给我区这两大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动。
详情可登录武夷建盏官网进行了解。
蔡炳龙与他的建盏境界(上)就像一种美丽的约定,蔡炳龙总喜欢在凌晨四、五点钟出现在水吉镇上,出现在老街拐角处的工作室,独自一人开始淘洗制作建盏所用的泥料。
泥料是水吉当地含铁量极高的红黏土。
那红黏土,在泥与火的烈焰中,带着水吉工匠的砥砺聪慧,带着风雅颂的浪漫情怀,带着茶盏人的苍穹星瀚,在水吉工匠的手中,淬炼涅槃,羽化成宋徽宗赵佶、羽化成宋皇室贵族、羽化成宋代文人雅士手中恋恋不舍引以为自豪的精美把玩。
时过境迁,哪一种把玩,随着宋朝的没落更迭,渐渐蒙上厚厚的尘埃,这一去,就是六、七百多年。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才重建阳光。
一次命运的邂逅,使蔡炳龙至死不渝的爱上了那红色的铁胎泥土,爱上了用它烧制的黑瓷建盏。
(一)水吉,闽北建阳的一个小镇,因宋代生产黑瓷建盏而闻名遐迩。
蔡氏黑陶,历史久远,享誉一方,从祖上到蔡炳龙这一代薪火相传百年之久,已经三、四代人。
最初,就是制作实用性很强的粗陶大缸、粗陶黑钵,粗瓷面盆。
一个偶然的机会,黑釉建盏成就了蔡氏瓷器的辉煌与梦想,也就是从那时起,蔡炳龙成为水吉镇上最早做盏的工匠。
蔡氏家族中,炳字辈人中兄弟三人,个个都是制陶烧窑的高手。
1968年,兄长入伍从军,16岁的蔡炳龙初中未念完就来到祖辈兄长所在的一家社办企业,接替兄长做起了学徒工,开始揉泥拉坯烧窑。
门第出身、师承祖脉的蔡炳龙自带三分手艺,做起活来干净利落,拉出的泥坯胜人一筹,很快就掌握了烧窑做缸的全套手艺,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这一做,就是七、八年的时光。
到了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染神州,蔡炳龙借势乘风,凭借自己扎实的制陶技艺,在水吉镇七里排村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陶瓷企业,开始生产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钵罐缸盆。
他依稀的记得,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当地的一个文化稍高喜欢鼓捣盆盆罐罐的朋友,拿着几块从古龙窑附近挖到的建盏残片找到他说,“蔡师傅,你能不能烧出这样的瓷器?”他仔细端详半天,还是说不行,自己仿不来。
于蔡炳龙而言那时候还没有信心,他告诉朋友,自己只会烧黑黑的缸。
建阳区十大景点介绍
1. 考亭书院,那可是咱建阳区的文化瑰宝啊!想象一下,你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庭院里,仿佛能听到古时学子们的朗朗书声,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吗?书院里的一砖一瓦都透着历史的韵味,这就好比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啊!
2. 建阳潭山公园,哇,那是个超级好玩的地方!你可以在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间穿梭,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和朋友们一起在公园里嬉戏打闹,多开心呀,能不吸引人吗?
3. 庵山,嘿,那可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当你一步步攀登到山顶,俯瞰着整个建阳区的美景,那种成就感,哎呀,真的没法形容!就像站在世界之巅一样骄傲哩!
4. 黄坑景区,美极了呀!那连绵的青山绿水,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难道你不想走进这画里去亲身感受一番吗?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5. 溪源村,哇哦,那是一个充满田园风情的好地方!在那你能体验到最淳朴的乡村生活,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外婆家一样亲切,能不心动吗?
6. 建阳步行街,哈哈,那可是热闹非凡呀!各种各样的商店琳琅满目,你可以尽情地逛街购物,这感觉多棒呀,不就像掉进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吗?
7. 楠木林景区,哇,那一大片楠木林,简直太震撼了!走在里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森林王国,难道不刺激吗?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8. 麻沙镇,哎呀,历史悠久着呢!那里有着独特的古建筑和传统的文化,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等待你去挖掘,能不好奇吗?
9. 水吉镇,哇塞,这里也很有特色呀!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美食,去了肯定让你流连忘返,真的不打算去瞧瞧吗?
总的来说,建阳区的这些景点都各有各的魅力,都值得大家去好好体验一番呀!。
建窑是中国宋代名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窑遗地位于闽北建阳市水吉镇,遗址总面积有十余万平方米.?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碗(俗称建盏)著称于世.其名贵品种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兔毫盏是建窑主产品,它的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上分布着雨丝般条纹状的析晶斑纹,类似兔毛而得名.油滴建盏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它也像建窑当地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被称为鹧鸪斑.曜变盏的典型特征就是圆环状的斑点周围有一层干涉膜,在强光照射下会呈现兰/黄/紫等不同色彩,并随观赏角色而变.?建窑上述三个大杰作,其釉面斑纹都是在龙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它们属于铁钙系结晶釉,须在1300度以上的还原焰中烧成.由于这类结晶釉非常敏感易变,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很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的并具有美丽斑纹的优秀建盏非常困难,即使现代也难掌握,所以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非常稀少,市面上难得一见.?从烧制建盏的工艺特点可知,烧成一件优秀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尤其在宋代.当我们走进古窑遗址,那令人惊讶的如山包状的废弃物堆积就不难看出这一点.那么建窑艺人为什么要烧制这种难度大,成功率低的茶碗呢?无疑,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窑的历史与斗茶历史息息相关.?宋代时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的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需求.?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了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为宋代初期建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青釉-酱釉-普通黑釉-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宋代初期建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品茶艺术对茶具的讲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蔡襄将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进行总结推广,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1054年),《茶录》中载:"茶色白,宜黑盏.建成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坯微厚,XIE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它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茶录》问世,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诗坛巨匠抒发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龙窑多达十余条,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到了北宋晚期,精通茶艺的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将斗茶推向顶峰.他号召"天下之土,立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载之别".书中也详细描述了建盏的功用,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赵佶把建盏作为御前隆重赐茶的茶盏,"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时记载的无锡惠山泉,建窑异毫盏和太平嘉瑞茶(建成瓯北苑贡茶)便是名震暇迩的"天下三宝"。
作者: 李德金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095-1099页
主题词: 发掘简报;省博物馆;建窑;遗址;福建省;窑址;北宋;中国古代;厦门大学;匣钵
摘要: <正> 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后井村与池中村周围山坡上分布的古瓷窑址遗迹,是闻名中外的建窑遗址。
1957年与1977年曾由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联合进行调查并在芦花坪遗址发掘,取得一批重要资料(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建阳县文化馆:《福建建阳芦花坪窑址发掘简报》,《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近年来,由于文物走私活动猖獗,建窑遗址遭到严重盗掘破坏。
为抢救国家文化遗产,1989年5月—1990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建窑考古队,先后二次对建窑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
1、谢松青,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建阳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建窑建盏协会鉴定咨询委员会担任建盏鉴定师,1978年5月生于水吉后井村。
因为在水吉镇后井村,从小接触建窑建盏,所以从小就喜欢建窑建盏和陶瓷工艺制作。
主烧油滴盏、兔毫盏等、按传统的工艺、精心研究烧制出建窑油滴、兔毫盏等。
其制作的建窑产品深受建盏爱好者青睐,产品出口南非、日本等国家。
2015年,谢道华先生著《建窑建盏》书籍记载谢松青建盏作品;建阳建窑建盏协会出版的《建阳建盏知识丛书百问百答》,谢松青担任编辑之一。
2016年3月本人建盏作品作为礼品由中国旗袍协会赠予南非总统和总统第一夫人。
建阳电视台,南平电视台,福建海峡卫视等常有报道播放谢松青的作品和其本人宣传推广建窑建盏活动节目。
获得荣誉2014年8月,建窑银油滴盏被建阳市博物馆收藏;2015年1月,荣获上海虹桥首届古玩城展示会传承奖金奖;2016年3月,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暨国际珠宝、古玩、书画艺术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2016年4月,中国首届建窑建盏养盏大赛,荣获金奖;2016年5月,谢松青大师仿古油滴撇口盏被南平市博物馆收藏;2016年9月,首届华夏工匠评选委员会授予谢松青先生为“华夏工匠建窑建盏工艺名师称号”;2016年10月,南平市经信委、南平市商务局、厦门报业传媒集团、闽北日报、授予谢松青(建窑建盏十佳工匠)荣誉称号。
2、吕竹兴简介吕竹兴,男,生于1962年3月25日,汉族。
1978年在建阳童游人民公社陶瓷厂跟随父亲学习陶艺制作,使用柴窑烧制陶器。
花盆、水缸、酒坛等产品都能熟练烧制,手工拉坯也相当娴熟,为从事建盏烧制打下良好基础。
1996年创办吕记建盏工作室,使用气窑烧制建盏。
多年来,吕竹兴一直致力于仿古建盏烧制,造型、韵味、底胎都达到古代标准。
经过多年的研究,烧制出仿古乌金釉、仿古茶叶末盏、仿古茶叶末盏、仿古兔毫盏等宋韵作品。
创作的仿古茶叶末建盏,釉面呈玻化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跟春茶嫩芽的颜色基本相似,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建盏非遗遗产传承人名录建盏,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传统工艺品,被誉为“中国茶具之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制作技艺独特,历史悠远,传承人名录更是反映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延续与发展。
一、建盏的历史与特色建盏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因产于建州(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而得名。
在宋代,建盏被尊为宫廷御用茶具,成为皇室贵族的专属用品,享有极高的声誉。
建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釉色和器型。
建盏的釉色丰富多样,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每一种釉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器型则以碗为主,形状简洁大气,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
二、建盏非遗遗产传承人名录及其贡献1. 李达:李达是现代建盏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釉色变化丰富,深受收藏家喜爱。
他将传统的建盏制作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建盏作品,为建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孔小明:孔小明是建阳建盏的代表人物,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细的工艺著称,被誉为“当代建盏之父”。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恢复了失传已久的曜变建盏制作技艺,对建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江和甫:江和甫是建盏制作技艺的重要传承人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致力于推广建盏文化,积极参加各类展览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了建盏的魅力。
三、建盏非遗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为了保护和发展建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一方面,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建盏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技艺水平,创新设计理念。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建盏的保护工作中来,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建盏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中国⼯艺美术史中国⼯艺美术史第⼀章原始社会的⼯艺美术1.最早具有实⽤意义的⼀种装饰——图腾2.⽯器时代分为“旧⽯器时代”和“新⽯器时代”。
旧⽯器是指⽤打制的⽅法制成的⽐较粗糙的⽯器,新⽯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器。
3.磨制⽯器——陶器(是新⽯器时代物质⽂化的主要标志)4.20世纪四五⼗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种新⽯器⽂化——红⼭⽂化。
分布在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带。
红⼭⽂化特⾊代表:⼤⽟龙,呈C型,长42.2cm,系绿⽟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器时代的主要特之⼀。
6.彩陶:彩陶⽂化也称仰韶⽂化,出现在新⽯器晚期,是指⼀种绘有⿊⾊红⾊的装饰花纹的红褐⾊或棕黄⾊的陶器。
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腹⼩平底钵特⾊:⿊⽩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型(短颈⼴肩⿎腹)马⼚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通县孙家寨。
9.新⽯器时代的陶器⼯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陶。
10.⿊陶⽂化最早发现于⼭东历城龙⼭镇,所以也称为龙⼭⽂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12.⿊陶⼯艺具有⿊、薄、光、纽四⼤特点。
⿊指它有乌⿊的⾊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陶⼜有“蛋⽪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持的器⽿或盖纽。
13.彩陶⼯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陶⼯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何纹⽽得名。
第⼆章商代的⼯艺美术1.青铜器的铸造⽅法?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⑵硬度可以增⾼根据铜锡的⽐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
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可以减少⽓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煮⾁器物)、甗(烹饪器物)、⿀(煮粥器物)。
4.⿍在古代不只是⼀种实⽤品,也是权⼒的象征。
喜欢建盏,就会忍不住去追本溯源,如果留心,你会发现现在建盏的市场上有建阳建盏,还有建窑建盏。
何为建窑?建窑又称“乌泥窑”,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名窑之一,主要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池中村和后井村一带。
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乾(又名社长埂,包括圆头坑),建窑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在历史上深受朝野上下的喜爱,被达官贵人奉为至宝。
建窑在我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建窑从唐末五代时期创烧,北宋中期开始一直到元代初期,处于繁荣昌盛时期,元代中晚期走向衰落,直到停烧。
在其繁荣期瓷器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尤其是黑釉瓷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釉色特别,制作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内容颇为丰富,是我国古代民间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
关于建窑在历史上的地位,很多文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宋徽宗《大观茶论》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朱淡:《陶说》说:“宋时茶尚赘盎,以建安兔毫残为上品。
”由此看出,人们对于建窑黑釉器的好评,它在宋代的地位与其他名窑并重。
福建建阳烧制建盏用的陶土有何特点?建窑建盏作为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其烧制过程对陶土的要求比较高。
建窑遗址附近的陶土最大特点就是含铁量高达8%左右,最适宜烧制建盏。
但是这样的陶土在高温达1300度以上的窑内极易变形,这也就让建窑建盏的烧制难度大大提高,致使建盏精品极其珍贵。
福建建阳烧制建盏用的矿釉有什么特点?烧制建窑建盏的釉矿石以石英为主,也有长石,含铁量高,带少量粘土,淘洗的矿釉颜色呈红色或紫色,属于铁钙系结晶釉。
在1300度以上还原釉中,釉层流动,把铁质拖成各种形状,冷却后析出赤铁矿小晶体,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甚至曜变等斑纹,形成建窑建盏的特色。
“建窑建盏”与“建阳建盏”有什么不同?建窑也称之为“建安窑”、“乌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以产黑瓷著称。
两宋时期建窑系黑瓷,包括建阳水吉窑、武夷山以北的遇林亭窑、九龙窑、南平茶洋窑(即闽北四大窑)还有福州福清东张窑、江西吉州窑,甚至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制的瓷窑,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什么是建盏⽂化?建盏的⽂化渊源建窑,福建建阳⽔吉⼀带的建窑。
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度不同,⽽在⿊⾊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斑纹”。
在晚唐五代时期。
建窑仅仅是⼀个⽣产青釉瓷器和釉瓷器的普通窑⼚。
后改烧釉⾯⽆斑纹的⿊釉茶盏,这为建盏的诞⽣奠定了基础。
从青釉→酱⾊釉→普通⿊釉建盏釉,这⼀发展是渐进的过程。
⽽后,建窑以盛产⿊釉瓷⽽闻名于世。
其主要⽣产⼀种底⼩⼝⼤、形如漏⽃的⼩碗,俗称“建盏”。
由于建盏只是⼀种茶盏,器形较⼩且简单,所以在器形⽅⾯技术难度不⼤。
建盏显著特点是坯与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艺技术难度加⼤,⽣产成本提⾼。
⽽其主要特征是⿊釉表⾯分布着多姿多彩的斑纹,这些结晶的斑纹是在窑炉恰当的窑⽕⽓氛中天然形成的,具有⾮常⾼的审美价值。
建盏艺术是⼟与⽕⾼难度相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艺术。
建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有较⾼的含铁量。
在⾼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的⾼低和窑炉⽓氛的变化,使釉⾯产⽣奇特的纹理。
这些釉⾯纹饰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定温度和⽓氛中产⽣“窑变”的结果。
由于建盏结晶⾮⼈⼒所为,完全是在烧制过程中因炉温变化⽽⾃然形成的,这种⾮⼈⼒掌控⽽产⽣的变幻使其愈显名贵。
建窑⽣产的结晶釉陶瓷产品主要以曜变、⾦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
其中曜变斑纹光彩夺⽬,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
宋代,有不少⽂⼈雅⼠都曾记载过建盏与当时流⾏的⽃茶习俗。
诗⼈黄庭坚赞⽈“兔褐⾦丝宝盏,松风蟹眼新汤。
”意思说在镶有⾦丝边的兔毫宝盏⾥,建瓯⼩龙风团茶经碾磨后,茶汤会呈现出状如蟹眼般奇观,刚刚沸响的茶雾⾹味似松涛般地随风飘荡。
杨万⾥有诗⽈“鹰⽖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中也畅谈:“道⼈绕出南屏⼭,来试点茶三昧⼿,勿惊午盏兔⽑斑,打出春瓮鹅⼉酒”。
“兔毫⾥盏,霎时滋味⾆头回……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范仲俺在《和章岷从事⽃茶歌》⼀诗中更是夸道:“黄⾦碾畔绿尘飞,紫王瓯⼼雪涛起,⽃茶⾹兮薄兰芷,⽃茶味兮轻醒醐。
建阳建盏[宝典]建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建盏烧制技艺建盏又名天目瓷,是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为宋时皇室御用茶具。
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
建窑遗址: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建盏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
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
油滴龙虎茶具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
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就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
建盏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
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
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
鹧鸪斑茶碗银油滴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
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
建盏都用正烧,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
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兔毫茶碗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
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
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
1979年开始,离休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孙建兴和女儿栗云及外孙女孙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分析了数千片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来努力提高制品成功率。
朱熹故里——建阳市旅游交通图作者:柠檬茶酒提交日期:2009-03-23 15:51:32 2楼建阳市旅游点区域分布东片(水吉、小湖)水吉建窑——(全国文保宋代古窑址/水吉镇池中、后井村旁)——建阳玉瑶老佛寺(水吉镇玉瑶村,距主村东北约二公里,临至浦城205国道公路旁)——建阳水吉大觉寺(水吉镇市头村东南6公里的江埂佛山山间,原名大觉庵,又名大觉妙智寺、大觉禅院)————小湖大历溪(距小湖镇3公里处)中(考亭、城区)闽北名刹宝山清莲寺(建阳市城区风景秀丽的宝山北麓)——考亭书院——建阳考亭千年母子樟/象形古樟树(宋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处的考亭村破石庙前)——油岩山(城西上考亭约3公里处)——北山太保庙——建阳庵山灵泉寺(童游镇庵山山麓)西(莒口、麻沙、书坊、黄坑)朱熹母亲墓—祝氏墓(建阳市莒口镇马伏村太平山上)——西山(莒口)——西山陵园(紫阳羽翼思源泉/莒口镇上陈布翠岚山之源)――唐代游匹墓(座落于建阳市麻沙镇长坪村)――廌山书院(宋代遗址/麻沙镇长坪村游酢故里)——建阳蔡氏大宗祠(麻沙镇水南路8号,坐西偏北,朝东偏南,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五代蔡炉墓(麻沙镇相辞岭排山)——白塔山(云蒸霞蔚白塔“洞天”/麻沙与武夷山、邵武、江西铅山四县交界处,距建阳麻沙60余公里)——太阳山(面积约200平方米/书坊乡南门丁厝村西南部与邵武和顺昌交界)——书林门(书坊乡歌乐山上)——华家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68公里,距建阳市区38公里)——黄坑大竹岚(森林公园/黄坑,处于建阳、崇安、光泽、邵武四邑结合部)——武夷天池(五福洋水库电站/黄坑镇新峰村东南山间,距离黄坑街13公里,库区海拔900米,山高谷深)——宋代朱熹墓(黄坑镇九峰村后塘自然村大林谷)南(徐市)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建阳徐市镇)北(将口、崇雒)商、周、汉代遗址(将口镇宋代张横渠祠、明清临水宫牌楼)——将口唐窑(省级文保古窑址/将口镇将口村北2公里处)——建阳崇雒如是寺(位于建阳市崇雒乡(古称雒田里)莲源峰下,距崇雒村东南7.5公里,旧名崇福院)——大宋提刑官宋慈陵园(建阳崇雒昌茂坊)作者:柠檬茶酒提交日期:2009-03-23 15:59:59 3楼各景点详解:水吉建窑——全国文保古窑址宋代窑址——位于建阳市水吉镇池中、后井村旁,1985年10月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阳水吉镇建盏一条街,建阳水吉镇建盏
建阳水吉建盏,福建建阳水吉建盏
建盏,茶界称它是“唯一为茶而诞生的茶器”,陶瓷界称它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得艺术”。
表面上,建盏漆黑似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
它可以变幻出耀斑,鹧鸪斑,褐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就将它们吞噬掉。
它的美,隐藏在时光深处,让我们一起走近建盏,魅力建盏大揭秘,就此开始!
将近一千年前,一个叫赵佶的皇帝总是喜欢仰望天空,他似乎很迷恋天空,
即使在烧窑时,工匠问他,应烧成何种颜色,他仍不语,一指天。
彼时,雨过天晴,恰好有一种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
徽宗必定是敬畏天的,相信道法自
然。
相信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永恒存在的,而观望它的人,只是来了又去,死了又生。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就如建盏,一盏黑釉中,变幻莫测的釉彩,如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神秘的光芒。
建盏的美,藏在深处。
“据日本公元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2005年春,在厦门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建窑出产的茶盏竟拍出1000多万元的高价。
有关建盏,得从陶瓷说起。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
”陶瓷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我国的瓷器,分为白瓷、青瓷、黑瓷三大瓷器系列。
建阳“建窑”生产的“建盏”,就是黑釉瓷最典型的代表,被瓷坛誉为瓷器珍宝“黑牡丹”。
迄今仍吸引着国内外众多陶瓷收藏家的眼球。
茶界称建盏是“唯一为茶而诞生的茶器”,陶瓷界称他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得艺术”。
它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
其中曜变斑纹由于纹斑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