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0.95 KB
- 文档页数:2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彭 玲(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西藏拉萨 850000)摘 要: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出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是年年高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文中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探讨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否适用,同时找出影响这种适用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人民币;美元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9)06-0025-04A Discussion of Exchange Rate of RMB f ro m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 Parit y TheoryPEN G ling(Tibet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L hasa,Tibet850000,China)Abstract:Economic growth and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of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the21st century.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in exchange rate of RMB,exchange rate of RMB is analyzed using the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heor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MB and US dollar is discuss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exchange rate;RNB;US dollar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的十余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问题几度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践检验2500字利率平价理论是研究汇率决定及利率与汇率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国内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的数据,对人民币即期及远期汇率进行过比较,对相关研究所依据的汇率数据或者太过久远,或者跨度太大,本文试图从2010年6月二次汇改后的数据入手,重新对该理论利率在我国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人民币远期汇率偏离值在境内境外市场、不同期限、以及重大汇率政策调整期表现的相关结论。
利率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一、利率平价理论的回顾利率评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2年在《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
主要研究国际市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是除购买力评价理论之外最重要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且购买力平价理论依照的是商品价格,利率评价理论依照的是资金价格,而由于资金的流动性大于商品,资金的价格更容易衡量,同时该理论将经济运行活动中最能体现货币资金价格的两个因素利率和汇率联系起来了,因而利率平价理论特别是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被认为是更加贴近市场同时更容易量化的汇率决定理论。
理论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低的国家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资金收益的同时,不仅仅要考虑两种资产的利率,还会考虑两种资产低的兑换成本,即汇率。
因而为锁定收益、避免汇率风险,套利者在进行即期资产兑换的同时,往往还要将其与远期或掉期业务相结合。
因此大量套利操作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浮,即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套利活动停止,达到利率平价平衡点。
二、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说明利率评价理论分为无抛补利率评价理论和抛补利率评价理论,这里主要研究抛补利率评价利率,其公式可以描述如下:(F-S)/S=I-I1其中:S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F为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I为本币利率,I1为外币利率。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邓莉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直接给出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式,是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1999年~2009年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和论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失灵的结论,并试图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邓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率平价理论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分析 [J], 邵慧玲
2.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 [J], 韩民;赵杰
3.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J], 姚鹏;卢正惠
4.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研究 [J], 杨红伟;郭世玉
5.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J], 郑春梅;肖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率平价理论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吗引言:人民币汇率变动一直备受关注,而解释这种变动的理论有许多。
其中,利率平价理论被广泛应用,认为它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本文将探讨利率平价理论,探究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并对该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评估。
1. 利率平价理论解释:利率平价理论,又称利差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种基本理论,用于解释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动主要由两国利率之差决定。
具体而言,在利率平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2.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利率平价理论在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方面有一定的适应性。
首先,汇率是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交互表现,而利率是影响投资和资金流动的重要因素。
当两国的利率差异变动时,投资者可能会调整资金流动,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产生波动。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主要适用于短期汇率波动的解释,更加考虑市场的短期行为和交易者的预期。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和经济变化较大的时候,利率平价理论可以提供一种参考。
3.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尽管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有一定解释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忽视了其他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如经济增长、贸易状况和政府政策等。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一因素的解释能力有限。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在考虑利率差异时,未必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
国际利率的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通胀、金融政策和风险溢价等。
最后,利率平价理论只适用于特定的时间段和市场状况,可能无法覆盖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全貌。
4. 其他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理论:除了利率平价理论外,还有其他理论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
例如,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货币汇率应该与国内外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相衡量。
资产价格平价理论则关注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
同时,市场预期和政府干预也是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吗?摘要: 2005年的7月,我国又启动了历史性的人民币重大改革——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此以后,人民币汇率不再只单单盯住单一美元,反而形成了更加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本文研究利率平价理论能否对人民币变化进行解释。
采取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2010年到2015年之间的相关数据。
实证研究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变动。
最后结合现实中的我国货币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对人民币外汇政策、利率政策提出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利率;人民币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can explain the RMB’s exchange rate movement?Abstract: In July of 2005, China launched the historic major reforms of RMB -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and set up the system of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is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The new system doesn’t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It is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RMB exchange rate no longer pegged to the dollar, just has formed a more flexibl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This paper choose the hypothesis based on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to Analysis of the RMB currency. And it analyze the data between 2010 to 2015 by unit root test methods,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can’t explain the RMB’s exchange rate movement. Finally it will set up suggestions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realit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Keywords: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exchange rate of RMB;interest rate;RMB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回眸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新旧矛盾交织下变得更加的复杂,虽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复苏,但力度并不强劲,整个经济坏境还依旧处于调整状态。
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在世界贸易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繁多,其中利率平价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估计汇率变动,是影响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分析利率平价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民币的汇率走向,对于企业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的梳理和解释,探讨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其是在决定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时的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2.1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2.2 利率平价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
2.3 利率平价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得出利率平价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然后运用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验证,确定利率平价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4. 预期结果:
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并对汇率走向给出指导意见。
同时,如果能够将利率平价理论与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相结合,如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条件、经济政策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于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局限在于样本时间范围的限制和相关数据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难以预测,预测结果仅供参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研究作者:杨红伟郭世玉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汇率与利率关系一直是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际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文章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在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人民币从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
即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