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铁路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与规划城市景观质量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则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城市景观质量的评价与规划。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GIS来进行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与规划,以期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景观质量评价的概念和标准。
景观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景观种类、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
在使用GIS进行城市景观质量评价时,我们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植被数据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可以对城市景观质量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其次,为了进行城市景观质量规划,我们需要明确当前城市景观存在的问题和亮点。
通过GIS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城市景观的现状进行快速地测绘和分析。
比如,通过对航空遥感图像的解译,我们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详细信息,进而分析城市景观的空间结构和格局。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结合实地调查和居民意见收集,了解居民对城市景观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进一步,对于城市景观质量规划,GIS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决策支持的工具。
例如,通过GIS技术的建模和模拟功能,我们可以模拟不同规划场景的影响,比如土地利用变化、建筑高度变化等,进而评估这些变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分析工具,对城市景观质量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除了评价和规划城市景观质量,GIS技术还可以为城市景观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通过GIS技术的数据采集和更新功能,我们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城市景观的最新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更新。
例如,对于城市绿地景观,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对其种类和分布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维护。
基于GIS的铁路建设可视化研究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建设,为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对工作的监控,必须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铁路建设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铁路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本文主要通过对铁路可视化建设的构建原则进行研究,了解GIS技术的一般概况,探究GIS技术在铁路可视化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GIS、铁路建设、可视化、应用引言:可视化管理系统是整合视频监控图像、音频实时通讯、文件上传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无论是在指挥中心还是在移动设备上,可视化管理系统都可以实现对前端现场的情况了解,制定相关的指挥调度策略。
可视化管理系统以可视化管理应用系统为核心,集成了有线无线监控、图像传输等功能,构成了一体化的视频通信应用平台,可以实现铁路建设的全方位控制。
一、铁路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一)优化管理的多目标性铁路建设项目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对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掌握是铁路建设工作的重点,设计的工作内容多,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目标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铁路建设的整体系统,所以,在应用GIS技术对铁路建设进行可视化管理时必须对项目建设进行分目标管理,以工期、质量和投资三者为主构建铁路建设管理体系。
(二)计划实施的多变性由于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施工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材料选用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动,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便制定最严谨科学的施工计划,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所以,为了对铁路建设的变化进行有效控制,应该采用动态监控措施,将GIS技术应用在铁路建设中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可视化管理,有效的掌握每一阶段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情况,对铁路建设实现动态调整以及优化控制。
(三)进度控制的多阶段性为了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以及决策的被动性而导致铁路建设过程出现失控的情况,需要对铁路建设的总过程进行分阶段控制,将建设过程管理分为若干个控制阶段和周期,具体的划分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求信息反馈的敏感度强,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基于GIS和RS的公路建设工程监测和评价研究公路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质量的保障、社会效益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公路建设工程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价公路建设工程的进展和效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GIS和R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监测和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GIS技术可以将各种地理信息进行空间统一处理和管理,并将各种空间数据进行整合,为公路建设工程提供空间参考和分析支持。
RS技术则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公路工程地质地貌信息、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数据,为公路建设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支持。
下面就GIS和R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做一些介绍和探讨:一、GI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公路建设工程中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路线、地理地形等多种类型。
GIS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整合,形成一个空间数据库。
这样,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后期维护,都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获取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
2、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公路建设工程监测中,使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与交通路线相关的建设用地和绿地等。
同时,GIS还可以进行空间决策支持,为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和决策。
3、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GIS技术可以将公路建设工程中的空间数据以地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当前工程建设的进展状态和成果,为后期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R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R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地表覆盖类型。
通过RS技术可以获取公路建设工程沿线的地表覆盖类型信息。
地表覆盖类型信息对公路建设工程的规划和定位、土地利用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频繁。
然而,这种开发活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栖息地、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等。
因此,在规划和决策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项目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合理评估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预测和评价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景观格局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景观格局是指不同类型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包括景观类型、景观面积、景观形状、景观间的距离和相互联系等要素。
它能够反映出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功能,也能够揭示出潜在的环境脆弱性。
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景观格局进行空间分析和定量描述的方法。
GIS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地理、社会和经济数据,通过数字化地图和空间分析功能,揭示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利用GIS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GIS可以提供多源数据的集成分析。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考虑到各种自然资源、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
GIS技术能够将多源数据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其次,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能够对景观格局进行定量描述。
通过GIS软件的功能,可以对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形态进行量化,并进行合理分类和聚类分析。
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为评价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具备可视化展示的功能,能够将景观格局的分析结果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
这对于决策者和公众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对景观的影响,并参与环境评价的过程。
在实施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准确的地理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其次,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加工、图层叠置、网络分析等。
我国铁路景观影响评价研究——以西南山区铁路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铁路交通越来越常见。
铁路建设对经济、交通、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景观影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景观影响评价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可以评价铁路建设所产生的景观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铁路建设规划和管理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山川起伏,土地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一度受到限制。
近年来,铁路建设逐渐成为西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铁路建设对于当地的景观生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研究以西南山区铁路为例,对铁路的景观影响进行评价,为铁路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评价西南山区铁路建设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以多个铁路线路为研究区域,采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方法,评价铁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找到潜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制定出基于SWOT分析的建议。
2. 进行实地考察,评价铁路建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定性和定量评价铁路建设的景观影响。
3. 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分析铁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生态文明的促进作用。
建立景观影响与生态系统关系的定量模型以及铁路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定量关系模型。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 在理论上,本研究将针对西南山区铁路建设的景观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为景观影响评价提供新的案例和方法,以及对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论证。
2. 在实践上,本研究可针对研究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为西南山区铁路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基于GIS和RS技术的景观评价摘要以九峰城市自然保护区为例,对GIS、RS相结合用于景观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景观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GIS;RS;景观评价景观是指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应用空间信息技术来监测、研究和规划城市景观生态取得了进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航空遥感图像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景观的调查和分析。
如车生泉等利用TM数据和SPOT数据对上海外环线内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分类研究,对城市绿地实施监控,使城市绿地合理布局,高效发挥其生态效益和使用功能,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GIS的景观评价在国外有较多的研究,B. Jessel应用GIS技术对景观生态单元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近年来,我国基于RS和GIS技术的景观格局、景观评价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研究方法1.1加载航空像片相对低空摄影航空遥感分辨率较高,可以利用航片影像的形态信息对地物直接判读来提取绿地信息。
通过航空像片摄影测量的方法可以编制航空像片正射影像地图,消除因比例尺等引起的测量误差。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将九峰城市自然保护区的航空像片作为底图加入。
1.2坐标变换航空像片正射影像地图扫描图是位图,在加载到GIS平台之后必须进行比例尺和坐标变换,以便对专题的地图要素进行量测、求面积以及构造九峰城市自然保护区景观分析与评价的地图分析模型。
1.3生成研究区域的各类专题在GIS平台上,以九峰城市自然保护区航片为导图,采用矢量化的方式结合野外调查、室内判读以及专家评定,可以生成九峰自然保护区景观分析所需要的各类专题图。
包括山体专题图、水体专题图、植被专题图等。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维护人类生命的安全,各国纷纷开始积极开展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工作。
其中,GIS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评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GIS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现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GIS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它涵盖了地图绘制、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模型构建、空间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多个领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领域,GIS应用包括:采集空间数据、建立景观模型、评估风险、构建预警系统和实现决策支持等等。
例如,采用GIS技术对景观类别、生境质量、景观连通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景观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模型,从而为景观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通过分析场地的土地利用、地形、水文、人口密度等因素,评估场地风险,进而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
二、GIS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技术现状在GIS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技术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GIS技术应用的首要条件。
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现场调查等途径来获得数据。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可以对特定区域进行分析,获得生态环境、地貌等绝大多数地理信息。
此外,通过空间数据库、区域生态监测站等多个途径,还能获取大量精准的生态监测数据。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GIS技术应用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在GIS技术支持下,可以对上述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加工,进而生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为生态保护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利用GIS技术可以对特定的生境质量、植被覆盖程度、土地利用状况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估。
GIS技术在景观评价中量化分析的应用摘要:景观评价需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对拟建地区景观环境的现状进行考察和评价,既需要科学的研究方式,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这样才能使景观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合理。
传统的景观评价大多数是从专家叙述和群众感知的层面上完成的,所以并不能保证景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无法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譬如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补缺了以往景观评价体系中的空白,在可视化表达的同时能够实时产生关联数据,为景观评价带来了更加科学的平台,有利于景观评价进行量化分析,为设计师拓展了更多的评价视角。
关键词:景观评价;GIS技术;量化分析;应用;研究1.概念叙述1.景观评价景观评价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学、艺术、建筑学、美学等多门课程和观点,它是在不断地考察和分析下得出来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发现拟建地区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客观的评价景观资源,从而提出有利于景观环境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我们能够通过评价反映出景观质量的好坏,让人们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构建一个全面的景观评价体系,能够减少人们在景观评价中的主观色彩,有利于我们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景观资源,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和生态建设方面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风景和城市风貌的资源优势体现出来。
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综合整个资源评价,达到平衡景观发展和生态维护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景观评价的作用和价值。
1.GIS技术GIS技术也是多门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它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收集、管理、贮存、检索、处理、描述和分析,在资源利用和环境应用领域上有着技术先导的地位,它的核心功能体现在分析与管理,能够快速完成决策制定,并且进行客观合理的标准评价,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确保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支持。
虽然GIS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它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与社会生活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生产活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明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从生态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一、GIS技术在生态评价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对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传输的先进技术。
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支持城市生态规划的制定和管理,还可以为生态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分析方法。
对于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而言,GIS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
通过GIS技术,可以清晰地表现自然资源的分布、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实现对不同地区的生态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另外,GIS技术还可以将生态评价结果与城市规划和管理进行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景观生态脆弱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景观生态脆弱性通常被定义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环境的稳定性和弹性,即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通常涉及景观结构、生态功能、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
其中,景观生态脆弱性的景观结构指标包括景观连通度、景观分异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覆盖度等。
生态功能指标则包括信息生境、生态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风险防控等因素。
而土地利用变化指标则涉及土地类型结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强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稳定性等方面。
三、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基于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两种类型。
其中,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主要使用指标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对预设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景观生态脆弱性等级。
与此相比,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主要依赖GIS技术的支持。
在该方法中,首先需要将评价指标和空间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并通过GIS系统进行空间分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摘要:对于铁路建设项目而言,其对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呈现渐变的特点,影响的范围不能被准确的划分。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明确的判断,为铁路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铁路建设;环境影响引言当前国家对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视度逐渐提高,选线设计过程中会更加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铁路环境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统计,模糊综合评价扮演重要的角色,此种情况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
现今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希望铁路车站能真正造福于民众,民众享受到交通的便利性。
一、铁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判程序根据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实施单因素评判,随后参照上一层次的每个因素开展综合评价,随着逐层评价的开展,直到评价到最高层次,总结出最终的评判结果,评价过程中应具备客观性、区域性等特点。
在对铁路车站运行方案进行全面改造的过程中,铁路建设环境影响效果将会变得更加优良,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成效显著,呈现积极的效果。
此外,在保证列车通过的情况下,便应中间进行一次性的换装,随后应逐步的完善站型,进而在运用此种方案的基础上,铁路建设的成效会更加优良。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铁路建设环境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应对周围的气候条件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良好的建设策略,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能够获得合理的保障[1]。
二、铁路建设环境的影响现今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显著加快,铁路建设方法与多种环境因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铁路企业生产力的布局会获得进一步的优化,设备安全运行占据重要的分量。
其不仅与运输站段的正常生产形成紧密的联系,而且关乎旅客的生命安全,从而管理人员应逐步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手段,使管理工作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系统的评价方法,促使建设效果变得更加科学,当前路网规模已经逐步扩大,客货分线也不断实施,铁路运输的紧张现状获得相应程度的缓解,但是当前铁路货运营销过程中却面临重大的挑战,管理人员的货运营销理念需要不断变革。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目视质量评价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城市目视质量评价是其中之一。
城市目视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人类的视觉感受对城市景观质量做出评价,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而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目视质量评价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GIS技术简介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将多种地理信息叠加在一起,并将这些信息与现实场景结合起来,形成多种视角的并置图层,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有关特定区域的详细信息。
因此,GIS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
二、“大数据”的应用基于GIS的城市目视质量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包括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绿地等资源。
事实上,这些数据是城市的大数据,因此,大数据的应用也是这种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需要有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以便确定城市地理区域的分布状况。
这些卫星影像不仅能够提供城市的整体图像,而且能够捕捉城市中的微小细节,从而为城市规划和评价提供更加具体的数据。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中还需要其他类型的数据,例如城市交通数据、人口数据、建筑数据等。
这些数据将会协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全貌,以便从中提取出更加丰富的城市视觉景观信息。
三、建立评价指标建立城市目视质量评价指标是GIS技术成功应用在城市规划中的关键所在。
要想完善的评价出城市的视觉质量,应该结合多种视角进行分析,例如道路的宽度、建筑的高度、绿化面积等方面。
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衡量交通状况良好的城市,因此应该具有快速、流畅的道路和更大的公共空间。
而对于环境保护者而言,他们希望的城市应该是具有绿化面积丰富、大气清新的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城市目视质量评价指标的难点在于需要综合各行业的要求,最终实现评价结果具有综合性。
四、城市目视质量评价方法城市目视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景观视点法”和“野外调查法”两种。
以人为本,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评价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政府为主体的铁路沿线景观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如何创造优美宜人的铁路沿线景观,吸引旅客关注地方特色风貌,提高城市形象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前铁路景观常常缺少从旅客、人的认知及心理角度出发,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
本文通过行动观察、问卷调查和SD法分别从观察、访问、捕捉意识三个角度全方位对旅客进行调查,从旅客角度出发,明晰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方式及评价重点。
关键词:铁路景观;视觉景观;以人为本;评价Abstract: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ir actions, observations, surveys, and the SD method from observation, access, three angles to capture the sense of all-round investigation,from the passenger point of view, clear the railway along the visual landscap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priorities.Key words: railway landscape; visual landscape; people-oriented; evaluation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化进程加快,铁路运输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交通方式,选择铁路交通方式出行的旅客日益增多。
以2011年为例,全国铁路总客运量已达到18.6亿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铁路景观的审美要求也日益增高。
大量旅客在乘坐列车时会产生观赏及评判着沿途的景色的行为,并由此评判地方面貌和城市形象。
同时,以各地方政府为主体的铁路沿线“景观长廊”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第13卷增刊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Vol.13 Supp. 2000年9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 ITU TE Sep.2000GIS在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应用李卫国1) 杨松林1) 刘志春2)(北方交通大学土建学院1) 北京 100044 石家庄铁道学院科研处2) 石家庄 050043)【摘要】针对目前国内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现手段还未很好实现计算机化现状,提出了一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工具,进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新方法,很好地实现了该工作的计算机化。
【关键词】后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权重【分类号】T B533.4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非常重视,这方面工作开展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评价(包括前评价和后评价)管理体系,其特点是比较注重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等)。
我国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较晚,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管理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后评价体系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建设项目对环境评价方面重视不足,缺乏相应的自动化的评价手段,在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际操作上还不能很系统的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形成具有高可信度的计算机化的后评价系统。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进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新方法。
1 开发平台的选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地理信息系统(GIS)已逐渐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个分支,其技术日益成熟。
而在GIS的开发平台中,M apinfo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主要技术特点:使数据和任何类型的图形对象相连接;数据与地图分层,这些层面可取自不同格式的文件;对数据的多角度同时浏览;强大的地理分析能力。
从满足用户需求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出发,选择M apinfo GIS平台将传统的数据库信息带入可视化空间,允许用户二次开发。
基于GIS的高速铁路生态影响评价与生态恢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所带来的生态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
生态影响评价是保障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合理解决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为了保护和恢复高速铁路周边生态环境,需要开展科学的生态恢复研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技术,将高速铁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在空间尺度上优化生态影响评价,方便评估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科学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因此,开展基于GIS的高速铁路生态影响评价与生态恢复研究,对于保障高速铁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高速铁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明确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素,构建完整的高速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2)高速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应用GIS技术开展高速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分析,并结合数字地形模型、卫星影像、气象数据等数据,实现空间分析与评价。
(3)高速铁路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根据生态影响评价结果,以及高速铁路周边生态环境特点,探究高速铁路生态恢复技术,包括绿化、植被修复、土地治理等方面。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2)GIS技术:利用GIS软件,将高速铁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并制定评价指标。
(3)实地调查法:进行实地调查与样本采集,收集生态环境数据,为评价和恢复提供数据来源。
三、预期研究结果(1)高速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可实施的生态环境管理和保障。
(2)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生态环境变化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探究高速铁路周边的生态恢复技术,实现对高速铁路周边生态环境的精准恢复和保护。
线路/路基基于G I S的铁路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探讨白占雄,朱正清,张丽君(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摘要:铁路项目由于地形地貌、车站设置要求等多因素的限制,线路无法绕避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视觉景观敏感区,项目实施前须进行视觉景观影响评价。
我国的视觉景观影响评价起步较晚,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
以长昆客运专线对大乘山风景名胜区的视觉景观影响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定量的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铁路建设项目的视觉景观影响评价中,提高工作效率及评价质量。
关键词:G I S;铁路;视觉景观;影响评价;大乘山风景名胜区中图分类号:U2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54(2012)03—0013—04D i s cus s on t he V i sual L ands cape I m pact A sse s sm e nt ofR ai l w ay C ons t r uct i on Pr oj ect B as ed on G I SB A I Z ha n—xi ong,ZH U Zhe ng—qi ng,ZH A N G Li—i nn(T he Thi r d R a i l w a y Su r vey and D es i gn I ns t i t ut e G r ou p Cor pora t i on,Ti a nj i n300251,C hi na)A bs t r a ct:B ei ng r es t r i ct ed by m uhi f a ct or suc h a s t opogr aphy and phys i ognom y a nd s t a t i on l ocat i on and SO on,cer t a i n r ai l w ay r out es w hi ch m ay af f ect o r des t r oy t he vi sual l a ndsca pe envi r onm ent hav e t o becons t r uct ed w i t hi n o r nea r t he s en s i t i ve r egi ons of vi s u al l a nds cape su ch as s ceni c s pot,G eopa r k a nd SO on.So vi sual l a ndsca pe i m pac t as ses sm ent m ust be exec ut e d pri or t o t he const r uc t i on.H ow ever,vi sua ll a ndsca pe i m pac t as ses sm ent i n C hi na s t ar t ed S O l at e t h at n o com pl et e a nd s t an dar d as se ssm ent m et hodca n be ut i l i z ed at pr esen t.To i m pr ove t he ef fi ci ency and qual i t y of t he as sess m ent w or k,i n t hi s paper,D ach eng M ount a i n s ceni c s p ot w as c i t ed as an e xa m pl e,a nd a s et of r el at i ve l y com pl et e and quant i t at i vem et hod o n vi sual l a nds cape i m pac t as sess m ent w as pr opose d ba se d o n t he s t r on gl y s pa t i al anal y s i sf unct i on of G IS(geogr aphi cal i nf or m at i on syst em).I t i s consi der ed t ha t t hi s m et hod coul d be appl i ed i ns i m i l ar vi s u al l a nds cape i m pac t as sess m ent of r ai l w ay cons t r uct i on proj ect.K ey w or ds:G I S;r a i l w a y;vi s ua l l a ndsca pe;i m pac t a ss e ss m e nt;D a che ng M ount a i n s ceni c s po t1背景土地资源紧缺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地关系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可能产生视觉景观不良影响的项目不得不建设于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视觉景观敏感区内或附近。
目前,铁路项目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车站设置要求、投资等多因素的限制,线路无法完全绕避此类视觉景观敏感区,为避免或尽量减少铁路建设对敏感区造成的影响或损失,同时满足人们对视觉景观质量收稿日期:2011—11—28基金项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计划科研项目(721100).作者简介:白占雄(1978一),男,工程师,E-m ai l:bai zhanxi on g@ t s dig.co m。
铁道标准设计R A I L W A Y ST A N D A R D D E SI G N2012(3)日益提高的要求,必须对涉及视觉景观敏感区的铁路项目进行视觉景观影响评价,进而降低铁路建设对视觉景观敏感区的影响,达到铁路建设和生态保护、景观保护并重的目的。
制约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因子为空间可视关系的模拟分析,而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G I S)软件,则以其强大的空间模拟和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恰恰满足了地理空间可视化的模拟和预测要求,为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
本文即利用G I 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新建铁路长昆客运专线为例,科学、定量地评价该项目对沿线视觉景观敏感区大乘山风景名胜区的视觉景观影响。
希望通过本案例探讨为铁路建设项目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13线路/路基2研究区概况白占雄,朱正清.张丽君一基于G I S 的铁路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探讨大乘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属雪峰山余脉,形成于距今约5亿一7亿年前寒武纪,最高峰海拔724I TI ,植被繁茂,水土保持较好,佛教“大乘派”以此为源地,因此得名。
大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冷水江市东南部,总面积约2450hm 2,包括波月洞、茶山溪、大乘山、祖师岭等4个景区,1994年12月被湖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长昆客运专线在C K l 85+300~C K l 89+100以隧道和路基形式穿越大乘山风景区北部边缘约3.8km 。
其中隧道3.6km (大乘山隧道总长3940r n),路基0.2km ;路基面高程平均在38m 左右。
根据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区划,长昆客运专线穿越景区规划范围约3km (其中二级保护区2.5km ,三级保护区0.5km )。
穿越外围保护地带约0.8km 。
隧道进出口周围无重要景点及保护建筑,隧道进出口为森林景观。
大乘山风景名胜区功能区划及与长昆客运专线位置关系见图1。
圈1大乘山风景名胜区功能区划及与长昆客运专线位置关系3研究方法由于铁路线路长、涉及敏感区较多,且敏感区区域较大、无铁路实体,很难逐个到现场选取视点分析铁路与敏感区的可视关系,故需借助虚拟现实来分析可视关系。
采用图形叠置法,将视觉敏感区、铁路、遥感影像、D E M 叠置在一个视图窗口进行虚拟现实,并利用G I S 的三维分析功能,进行视觉景观影响分析评价。
景观产生的视觉影响同该景观的暴露程度、视点与景观的距离,景观的醒目程度以及景观在视野中出现的几率有关。
当铁路项目确定了线路走向及纵断面后,其对某景观敏感区的影响就只与敏感区的暴露程度、视点与敏感区的距离有关,线位相对于敏感区的距离越近,可能带来的视觉冲击就越大。
综合应用G I S技术,以基础数据采集、敏感视点选择、景观暴露程度分析、可视距离分析和可视区域综合分析为重点。
评价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
圈2基于G l S 的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技术流程本次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采用A r eG I S 、E R D A S I .M A G I N E 、S kyl i ne 、G l obal m apper 等。
具体步骤如下。
3.1基础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的地形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为SR TM (Shut t l eR adar Topogr aphyM i s s i on ,即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地形数据,通过G l obal M apper 生成D EM 数字高程模型(图3),并进行数据格式、投影坐标系的转换和提取高程坡度信息等。
本研究区为线性工程,采用大比例尺和中比例尺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中比例尺影像选用TM 数据(图4),大比例尺影像采用我院三维雷达影像(图5、图6)。
圈3大乘山风景名胜区D E M 圈圈4大乘山风景名胜区T M 圈图5大秉山隧道进口高分辨率影像围圈6大乘山隧道出口高分辨率影像图3.2视点选择为避免建设项目对视觉景观造成较大影响,应选取景观敏感视点,使人在该点上基本感觉不到铁路建14铁道标准设计R A I L W A YST A N D A R DD E SI G N2012(3)白占雄,朱正清,张丽君一基于G I S的铁路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探讨设项目的存在。
根据互视原理,选择铁路线位(扣除隧道区段)为视点,即视点为铁路线位上点的集合;此外,在大乘山隧道进出口各设1个视点。
所有视点高程=轨面高程(平均约38m)+观察者身高(1.75i n)一39.75m。
3.3暴露程度分析通过在所生成的数字地形图上选择视点,分析可以看到的区域(即可以看到该视点的区域),按出现的概率进行分级,分为暴露区域、部分暴露区域、轻微暴露区域、不可视区域,见表l。
裹1敏藤区暴露程度分级本次在A r cG I S中利用视域工具(V i ew shed)来实现视域分析,典型视点视域图利用Skyl i ne软件完成,结果见图7一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