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科学,它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本次说课将围绕生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实验方法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提高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和神经调节的原理等;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过程;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心电图和测量血压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生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生理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器官图,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是如何实现各种生理功能的。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组成和作用,如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
- 神经传导和神经调节的原理: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过程。
b.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过程,重点解释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实验一:观察心电图的绘制过程,说明心脏的电活动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b. 实验二: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和血压的调节。
4.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一个生理学实验,如观察肌肉收缩的过程或测量体温的变化。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强调生理学知识对健康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发现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较高,他们在实验环节表现出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理学课程说课稿PPT课件•课程介绍•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目•师生互动与课堂管理•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录01课程介绍课程背景与意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相互关系,为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理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010204课程目标与要求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学会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命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03《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参考资料网络资源《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生理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等中国大学MOOC 、超星尔雅等在线课程平台,以及相关学术网站和数据库。
030201教材及参考资料02教学内容与安排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知识点梳理对生理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细胞生理学、血液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等。
重点难点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细胞信号转导、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心血管活动调节、肺通气与肺换气、肾小球滤过功能等,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课时分配与教学计划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大纲和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各个章节的课时,确保重点章节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深入讲解。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布置、实验安排等,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授课方法与手段授课方法采用多种授课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课件、动画演示、视频教学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机能活动的科学,它揭示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机能活动的规律。
本次说课将以生理学为主题,通过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介绍,匡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2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3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机能活动;2.2 能够理解和分析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数据和结果;2.3 能够应用生理学知识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3.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机能活动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机能活动,包括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运动、感觉、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方面的活动。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计算机摹拟法等。
其中,实验法是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揭示生物体的机能规律。
3.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 基本概念:刺激、反应、调节、适应、恒定性、变异性等;3.2 分类:按照研究对象可分为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等;按照研究方法可分为系统生理学、细胞生理学、份子生理学等。
4. 生理学的应用价值生理学在医学、健康管理、体育运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运用生理学的知识,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量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匡助学生建立对生理学的初步认识,并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探讨了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说课将围绕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解释生物体的生理现象;- 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生物体的生理问题;- 能够理解和评价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3.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 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0分钟)- 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到现代的实验和技术手段。
2.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20分钟)-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稳态、调节、反馈机制等。
3.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0分钟)-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各种细胞组织构成了器官和系统。
-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结构决定功能。
4. 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中的应用(20分钟)-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解释疾病发生的机制、指导治疗和药物研发等。
- 生理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促进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等,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本次说课将环绕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重要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匡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b. 掌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c. 理解生理学的重要原理,如负反馈调节、动态平衡等;d.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人体内部的生理现象;b. 具备设计和实施简单生理实验的能力;c. 能够分析和解释生理学研究结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b. 生理学的重要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a.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机制;b. 生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a. 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c. 生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生理学的重要原理和应用:a. 负反馈调节的原理和作用;b.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机制;c. 生理学在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生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b. 知识讲解:挨次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c.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生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预实验过程;d. 知识讲解:讲解负反馈调节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动态平衡的概念和机制;e. 应用拓展:介绍生理学在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应用;f.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a. 讲授:通过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匡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b. 实验演示:通过进行简单的生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预实验过程,加深对生理学的理解;c.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活动的科学,它探讨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本次说课将以人体呼吸系统为例,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以及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二、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活动的科学,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临床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生理学可以揭示生物体的机能活动规律和调节机制。
三、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包括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同时,呼吸系统还参与调节酸碱平衡、声音的产生和咳嗽等生理过程。
四、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1. 呼吸中枢的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呼吸节律生成中枢和呼吸节律调节中枢。
呼吸节律生成中枢产生呼吸节律,呼吸节律调节中枢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
2. 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呼吸系统的调节还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影响。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递信号,而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调节呼吸。
五、相关实验介绍1. 肺活量实验肺活量实验是测量个体最大吸气量或最大呼气量的实验。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评估个体的肺功能。
2. 血氧饱和度实验血氧饱和度实验是测量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的实验。
通过测量血氧饱和度,可以评估个体的氧气供应情况。
六、结语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活动的重要科学,通过研究生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本次说课以呼吸系统为例,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通过相关实验的介绍,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评估个体的呼吸功能。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本次说课将以《生理学》为教材,以高中生为教学对象,通过讲授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b. 了解呼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c. 能够分析和解释与呼吸相关的生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呼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a. 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及其调节;b. 呼吸系统与其他生理系统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解释各个器官的功能,如鼻腔的过滤、加湿和加温作用,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等。
b. 呼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介绍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包括肺泡内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解释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如呼吸中枢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控制等。
3. 实验演示: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测量自身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加深对呼吸调节机制的理解。
4. 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呼吸系统与其他生理系统的相互关系,如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协调作用,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等,并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呼吸系统的疾病和相关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的运作原理和机制至关重要。
本次说课将环绕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内容展开,旨在匡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理学的核心知识,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如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等;- 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生物体的生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生理现象;-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索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评思维,引导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伦理和社会意义进行思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等重要内容的讲解和理解。
2. 教学难点:- 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生理学的复杂概念;- 如何通过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理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等重要内容的讲解。
2.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理学实验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理学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介绍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生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细胞生理学讲解: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生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4) 神经生理学讲解: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
(5) 心血管生理学讲解: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6) 实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生理学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生理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调节机制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次说课将以《生理学》这一课程为例,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掌握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熟悉常见生理学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临床问题;- 具备进行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细胞生理学:讲解细胞膜、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代谢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
(3) 神经生理学:介绍神经元结构、神经传导、神经递质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心血管生理学:讲解心脏结构、血液循环、心电图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5) 呼吸生理学:介绍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呼吸调节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6) 消化生理学:讲解消化器官、消化过程、吸收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7) 泌尿生理学:介绍肾脏结构、尿液形成、酸碱平衡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
(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将以生理学为主题,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旨在匡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理解生理学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些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体的生理现象;-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生理学相关的问题;- 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论。
三、教学内容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生理学与解剖学、生物化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在生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和仪器。
3. 生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应用-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心血管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生理学的理解。
2. 探索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预,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理学的实验过程、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器官图,引起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各个器官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吗?”2. 知识讲解:挨次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研究成果,结合图表、实验数据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探究
[摘要] 说课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合理设想。
生理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
说好这门课是讲好这门课的基础,是对教学理念梳理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生理学;课程;说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24-02
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课程剖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特色和课程反思[1]。
说课能够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了解自己所讲授的这门课,掌握它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清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标[2]。
目前课程说课已经成为推动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动力[3]。
笔者现对生理学课程说课介绍如下:
1 《生理学》课程剖析
1.1 课程定位和作用
根据临床专业的课程标准,临床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和社区、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生理学》这门课程是研究正常生命(人体)现象的物理学和化学机制。
所以它在整个医学课程中定位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作用是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1.2 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相应机制;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正常生命现象;能掌握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
素质目标:整体观念;医学逻辑思维;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
以上三个目标中,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力目标是本课程培养的重点。
2 《生理学》课程设计
2.1 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选用的理论教材属于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由白波、高明灿主编的《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
实验教材是本校自编教材《机能实验学》。
主要参考书姚泰主编的《生理学》(第五版,本科教材,系统性强)。
2.2 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贯穿三个方面:从结构到功能、从稳态到调节、从概念到观念。
教学内容选取,突出临床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重难点的确立,突出职业性和适用性;教学方法设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方法指导与教法相辅相成。
2.3 教学内容设计和学时安排
理论68学时,实践20学时,总学时88学时。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工作的岗位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整合。
理论教学:
主要分为两大模块。
生理学基本理论模块(绪论和细胞生理)和器官系统模块(如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等)。
在这里面血液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是讲授和学习的重点。
实践教学,临床专业的生理学实验已经并入机能实验学中进行,这项教改项目已经进行了四届,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 《生理学》课程实施
3.1 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丰富,网上资源有:《生理学》课程标准、《生理学实验指导》、《生理学》电子教案、《生理学》多媒体课件、《生理学》试题库、部分优秀教师的视频教学资料,随时可供学生查阅。
3.2 教学方法
(1)理论课: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传统讲授、案例分析、启发提问、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
比如举例分析炎热夏天尿量减少的原因,来让学生加深对尿液生成过程的理解。
(2)实践课:现场教学法,指导教师示范,学生现场操作,发生错误及时纠正,融教、学、做于一体。
4 《生理学》课程评价
4.1 学生学习评价
采用平时成绩、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实验竞赛的办法进行。
这样能更合理的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及随堂测试;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报告成绩
[4]。
4.2 教师教学评价
教学反馈、第三方评议和督导反馈。
我省生理学前辈、著名生理学专家、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秘书长、郑州大学医学院姚运伟教授对本课程的评价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学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团结协作好,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我省生理学学术活动和教研活动,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生理学》课程特色
5.1 主要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功能学科,又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均很强的学科。
5.2 教师队伍和培养
本课程组有16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4名,职称结构合理。
其中研究生学历14名。
对教师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一对一的传帮带、学校和基础部两级教学督导、定期派教师进修。
5.3 教改成果
本课程于2008年已成功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6 《生理学》课程反思
(1)教学多样化:继续拓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档案袋学习法。
(2)考核标准化:考核标准化,是要真正做到考、教分离。
(3)学习网络化:进一步加强《生理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设立生理学公共邮箱和qq群,供师生交流学习,并缩短师生距离,加强教与学的沟通。
[参考文献]
[1]鲜于丽,代凌云. 《病理学》课程整体设计与说课技巧[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2):140-146.
[2]鞠红霞,刘柳,林宁. 关于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说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9,10(30):111-113.
[3]任宝贵,陈晓端. 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9,9(2):69-71.
[4]曾静,易群,卿平,等. 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进行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及反馈[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3516-3518.
(收稿日期:2012-03-01本文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