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二第3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微课)系统及其特性(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理解系统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的定义及分类三、教学难点应用系统的定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分组讨论。
五、授课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六、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这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一、系统及其特性”、“二、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
本节课重点讲解前两节内容。
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看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从了解系统概念到知道系统分类,是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飞跃,也是给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生态系统、人体八大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在教学中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再加上老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剖析,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这也是本节课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班班通的教室。
八、教学过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系统呢?回答:人体中的细胞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学校中的教学系统、德育系统、后勤系统;机器中的传动系统、润滑系统;交通系统、金融系统、生态系统、地球系统等等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生态系统、呼吸系统图片提问:为什么要学习系统呢?学习系统的重要性:我们要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正确分析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它说明了系统基本特性中的()A.整体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某些动物在天势的时候要退毛,天冷的时候毛又长厚了,动物生长的特征说明了系统的()A.整体性B.相关性C.环境适应性D.动态性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
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D.动态性4.下列关于系统相关性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个系统存在多个目标,这些目标还常常不一致,需要进行协调。
B.系统通常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C.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不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分和整体任务的完成。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5.下列说法不属于系统分析方法的是()A.着眼全局规划城市发展。
B.中西医结合攻克顽症C.眉毛胡子一把抓D.先整体后部分6.系统分析的首要环节是()A.明确问题,设计目标B.收集资料,制定方案C.分析计算,评价比较D.检验核实,做出决策。
7.丁谓在皇宫修复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把烧砖、运输建筑材料和处理废墟三项繁重的工程任务协调起来,一举三得,节省了大量劳力、费用和时间。
以上案例中,说明运用系统分析处理问题时,遵循(),会在总体上得到最佳解决决策。
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以上都有8.据悉,时速超过200公里的车辆经过,就会在周边产生巨大的噪音和冲击力。
如何解决京沪高铁开通后由于列车的高速给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的矛盾,是设计者们一直研究的问题。
建设过程中,采用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消除原有的“咯噔”声,并在沿线采用加装消声器,铺设减震垫,设置全新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⑴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如P8 都江堰)⑵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例如发明助听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听觉不灵敏的人能清楚地听到外界的声音,可以正常地与别人交流。
)创新的本质就是打破常规。
新的技术总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知识,是多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材料学、表面加工学、美学、人机关系学等学科的知识。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例:电池技术既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例如 P24 书写工具)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例如 P25 环保餐具的设计)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例如从“神州一号”到“神州七号”的发展历程)①技术为设计提供平台(例如 P25 达•芬奇的飞行器)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创新设计得以实现。
(例如 P26 灯具)③技术进步促进了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设计,改变了设计的技术手段)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学习目标:⒈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
⒉能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⒊知道系统优化的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一般性步骤。
⒋知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⒌学做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材料:同学们都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已经把聂海胜费俊龙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它包括七大子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人体是高级、精密的系统,主要有八大子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含义与分类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此贴视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例:课本中的塑料大棚是系统,智能大楼是系统,一本书是系统,大到浩瀚的银河系,小到原子它们都是系统。
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不包括天生桥)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
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相对的(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系统的其他分类: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
由此可知构成系统的三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2.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1、人类依靠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2、应把握尺度,合理发展,注意对自然的保护,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P8二、技术的性质 P11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改进)、技术发明(创造)。
技术的综合性:电学、光学、声学、机械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P14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怎么办;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
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 P15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不能自动取得。
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并有年限:1 0年(改进)、20年(发明)申请专利6步: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P18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要理性看待。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2.构件: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3.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分为受拉、受压、受剪切、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4.结构的类型从力学架构与形态方面,通常有:⑴实体结构:结构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上⑵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受力特点:既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⑶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5.组合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
e.g.埃菲尔铁塔6.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荷载:外力7.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⑴重心位置的高低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⑵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⑶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结构。
★物体在静止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稳定性的条件也不相同。
8.注意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也是不同的9.人们可以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e.g.地动仪e.g.将啤酒瓶倒置在地上,利用它来感知地震现象10.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11.内力:⑴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外力与形变的力,称之为内力。
⑵内力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12.应力⑴应力就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积上所产生的内力。
应力=F/S⑵可以作为表示结构构件强度的基本指标。
1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⑴结构的形状⑵结构的材料⑶结构的连接①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以相对转动②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